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的融合性

中外合作办学的融合性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来自国外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正在悄然渗透到我国大学的教育思想中,一些率先领略优秀教育理念以及与时代紧密联系的办学思想的中国教育工作者,极力将其宣传并推广到民办教育以及我国公立教育系统中。一些在国外评价很高的教授,甚至是国际级大师,来到中国却不能胜任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由于我们的合作办学机构要求的不仅是教学、学术一流的大师,同时必须了解我国的文化和传统,对中国人民有亲和力和友好的感情。

六、中外合作办学的融合性

文化创新机制要经历对人类以往文化的选择、传承、内化、融合,最后实现创新。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合作中有冲突,冲突与融合交织在一起,逐步由融合通向创新。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中外不同文化交融的前沿,不可避免地实践着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汇、碰撞、融合。中外合作办学中的融合性首先就以外来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的融合为显著特点。不同的价值观、文化习俗、行为方式等异质文化与本土文化在合作办学实践中的交汇,并不总是能表现为一种趋向一致的价值观的融合,而是更多地表现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在访谈、问卷以及实践中,不少人把文化冲突视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最大困难。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高层管理人员认为,在合作过程初期,由于文化不同,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教学和管理上的困境。但大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都能够正确对待并树立正确、健康的文化追求。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提倡对学生进行“中西文化交融熏陶下的个性重组”,即要一方面培养学生有中国人优雅、谦虚、勤奋的气节和精神,另一方面要培养他们学习西方人的坦诚开放和主动进取的文化内涵。另外,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持的北大国际MBA也树立了自己的目标和使命,即20字方针——“承北大传统、具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创世界一流”。[1]由于树立了正确的目标,所以在实践中也不会视文化冲突为“洪水猛兽”,而是正确对待、认真处理。随着合作的开展,冲突逐渐减少,理解和尊重正在加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和融合正在形成。合作办学中的一种新的彼此尊重、彼此理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气象已在很多合作项目中体现出来,一种团结合作、奋发进取的文化精神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可这样的说法:Conflict is Progress(冲突就意味着进步)。

除了文化的融合之外,中外合作办学中还出现了教育理念、管理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来自国外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正在悄然渗透到我国大学的教育思想中,一些率先领略优秀教育理念以及与时代紧密联系的办学思想的中国教育工作者,极力将其宣传并推广到民办教育以及我国公立教育系统中。合作不仅体现在教育理念的引进,同时还有教育工作人员的共同管理、中外双方教师的交流、国外教师和我国受教育者的亲密接触。所以说,相互渗透和影响是双向的,“文化殖民主义”在这里变成无稽之谈。在中外合作办学中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即聘请符合我们要求的教师难度较大。一些在国外评价很高的教授,甚至是国际级大师,来到中国却不能胜任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由于我们的合作办学机构要求的不仅是教学、学术一流的大师,同时必须了解我国的文化和传统,对中国人民有亲和力和友好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不能融合到这一文化要求中的教师,即使声誉再高,我们也不得不“谢绝”。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追求。从融合中学习,以学习促融合,从融合到共同收益和进步。我们就是要通过方方面面的融合和合作,实现共同管理、共同教育。认真分析甄别这些“送上家门”的资源,将其先进和优质的成分化为己有,为我所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