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体会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观察,学生对老师的帮助是很多的,可仍有老师认为,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付出了那么多,学生替老师做点事理所当然,感恩学生,有必要这么“客气”吗?其实感恩学生绝非“客气”,它是教师高尚人格的体现,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更是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感恩教育的有效手段。

西夏区第十六小学 王贵荣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它对融洽人际关系、立身社会、成就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在学生中普及道德知识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名女清洁工因不满小商贩乱扔垃圾的行为,抱怨了一句:“你们太过分了!”没想到就这句话却招来了一名13岁女孩用鞋底抽脸的厄运。这位打人女孩的爸爸不但不制止,反而鼓动说:“打得好!”在这则消息的后面还赘了这样一句:“据说这位打人女孩还正在上学。”

引起我们注意的不仅仅是这位女孩“别致”的打人方法,还有女孩爸爸的表现以及女孩本人的身份。女孩打人事件绝非偶然,从她的疯狂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她的鞋底难道仅仅抽在那位女清洁工的脸上吗?

应该承认,我们的教育仍然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学生只要把分数考在前面,这学生在老师眼里就是好学生,在家长眼里就是好孩子,其他的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作为学校应该在学生中普及道德知识,使学生懂得如何与他人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并通过严格的训练,使他们成为谈吐文雅、态度谦让、举止规范的人。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普及,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认真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在刚入学的小学生的心里充满着自豪:“我长大了,我可以上学了!”同时在他们的心里也有着许多困惑:我怎样和其他小朋友玩?他们愿不愿意和我玩?我见了老师说什么呢,老师喜欢我吗?甚至连吃剩的果核应扔到哪里,怎样上厕所……都成了他们关心的问题。他们急于想知道一切,使自己尽可能表现得完美一些,好得到同学们的喜欢和老师的表扬。我们就要抓住这个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扎实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这对于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仍存在着被边缘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兼职教师多,专职教师少;老教师多,病教师多,忙教师多;教法陈旧,教研滞后,许多学校介绍教研经验,说到语文、数学、英语时滔滔不绝,可讲到思想品德时往往一带而过,或闭口不谈。要上好思想品德课除了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外,还要在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下功夫。

具体讲思想品德课要善于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生活化,即课堂教学要紧贴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疑问和困惑;重视学生课前采访、调查、资料的搜集,课上汇报、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明事理、受教育,切忌老师将事先整理好的大道理直接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参与课后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课上心动,课后行动”,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的道德知识、道德情感转变为道德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开设礼仪课,让礼仪知识进课堂。把普及礼仪知识与严格的语言、举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实现知礼的目的。

四是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能使人知耻明理,读书能使人变得有教养。小学生内心单纯,好奇心、模仿性强,书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会成为他们学习、模仿的楷模。老师要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好书,引导他们阅读,并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故事、谈感受、写体会等形式进行交流,使书中人物品质内化为学生内心感受,并通过言行表现出来。

五是规范学生管理制度。我们所订的制度不仅要告诉学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更要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让学生看了就懂,照着会做,并通过抓落实,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老师要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

师者,表率也。作为小学老师,我们的表率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试想一个外表邋遢、言语粗俗、举止鲁莽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怎么能成为一名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呢?

第一,作为小学老师要注意自己的外部形象。应做到端庄大方,修饰得当;温和亲切,活泼开朗;朝气蓬勃,精力充沛;表达优美,姿态适度。

第二,老师讲给学生的道德知识,首先应在自己的言行中得到体现,老师用,才会带领学生用。

第三,融洽的师生关系。一是教师要学会感恩学生。据观察,学生对老师的帮助是很多的,可仍有老师认为,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付出了那么多,学生替老师做点事理所当然,感恩学生,有必要这么“客气”吗?其实感恩学生绝非“客气”,它是教师高尚人格的体现,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更是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感恩教育的有效手段。二是要学会原谅学生。学生的错误有些往往是在无意之中犯下的,即使有些错误是学生有意所犯,但只要问题不严重,且学生已认识到了错误,我们就可以去原谅。原谅学生绝不是是对学生行为的放纵。原谅是一种教育,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今天我们原谅了学生,明天学生就会学着去原谅别人。三是学会问候学生。记得上师范时,每次在校园碰见我们的语文老师,他老人家总是抢先微笑着和我们打招呼,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想起心里还是热乎乎的。问候学生体现出了老师的人格魅力,老师文明地待学生,学生才会文明地待老师、待他人。

教师的表率作用我们不能只寄希望于老师的自觉,作为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言行,让表率成为每一位老师的责任和义务。

三、导之以行,形成习惯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道德知识,必须要落实到行动上才能逐渐形成习惯。

首先,老师要身体力行,播撒文明的种子。

教学楼的拐角处有几块废纸片被风吹得打着旋儿,旁边是一群一年级的学生正在玩,但他们谁也没有意识到要把那几块废纸片捡起来投进垃圾桶。我向纸片走去,弯下了腰。

“别玩了,老师捡垃圾着呢!”

不知是哪位同学在我的身后喊了一句,于是就有几个孩子冲了过来,一阵疯抢,纸片被捡了起来,连我手里的一块也被抢了去扔进了垃圾桶……

行动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既要花力气给孩子们讲,更要有耐心做给孩子们看。

其次,老师要善于发现和培育文明的幼苗。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道德知识,并不全都会一下子付诸行动,他们中的一部分或因无行动意识,或羞于行动,仍然处于等待观望之中,只有少部分性格开朗的孩子带头行动,这一小部分学生就是文明的幼苗,我们要好好保护,精心培育,让它长成参天大树。

我还是讲一件自己遇到的事吧:一次我正在往教学楼下走,迎面有几位同学正往楼上走,他们中的一位可能是出于淘气,喊了声:“老师好!”其他几位同学弯着腰,偷偷地笑,看见有同学主动问好,我连忙微笑着点头还礼:“你好!”那几位偷笑的同学可能感觉到了我的认真,他们停止了偷笑,不好意思地看了我一眼,就很快地从我的身边消失了。从此以后,在校园,在上放学的路上,主动向老师问好的同学逐渐多起来了。

教育无大事,我们就是要从细微之处做起。老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声应答,实际上是在培育着一个文明。相反,我们的一个小小的疏忽,一次不经意的怠慢,就有可能将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孩子推到文明的对立面。

另外,学校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持久地开展下去。如学校要求学生一周至少洗一次澡,换洗一次衣服;不能讲粗话、脏话;见到老师(或客人)要行礼问好;在教学区(公共场所)要做到轻声慢步;垃圾要投入垃圾箱;等等。学校、少先大队、班级和家庭要联合开展工作,把对学生的行为指导与监督、小结与评比、表彰与惩戒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经验告诉我们,有制度而执行不力,比无制度更具危害性。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要把传授道德知识与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老师的表率作用和制度的规范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我们做老师的职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