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字在心,出版界掀起服务“三农”的热潮

“农”字在心,出版界掀起服务“三农”的热潮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服务“三农”成了出版发行界最大的行业热点。一个全行业向“三农”倾斜、为“三农”服务的热潮逐渐兴起。新形势和新使命,都要求出版发行业加快改革,以新体制保证服务“三农”的长远发展。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三农”图书选题逐年递增,至2005年,我国实际出版服务“三农”的图书约2万种,占图书出版品种总数的10%。专家认为,新规划将在更大程度上推动我国出版业对“三农”图书的关注和参与。

一、“农”字在心,出版界掀起服务“三农”的热潮

img9

2007年11月26日,甘肃省的农业专家科技讲座点就设在田间地头,为老百姓释疑解惑

多年来,新闻出版战线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为推动农村读物的出版发行工作,解决农村贫困学生的课本问题,净化农村出版物市场,组织出版了一大批农村干部、群众急需的各类出版物,采取了不断完善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送书下乡、农村读物大联展、千乡万村书库建设、资助建设农村希望小学、为农村贫困学生免费赠送课本等多种措施,为帮助广大农民群众科技致富,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做出了重要贡献。

深知肩上承担着为农村群众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帮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重任,我国出版界广泛动员,积极行动。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服务“三农”成了出版发行界最大的行业热点。“拿什么奉献给我们的农民兄弟”、“怎样才能满足农村、农民对出版物的需求”,成了从国家主管部门到各出版、发行单位着力思考的首要问题。一个全行业向“三农”倾斜、为“三农”服务的热潮逐渐兴起。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农村市场是我国出版发行最薄弱的环节。2003年我国图书出版品种的总数为19万,而其中专门面向农村市场的“三农”读物仅有4100种。

1999年至2004年,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品种,一直是17万到19万左右,而全国共出版的“三农”图书约18860种,年均不到4000种;发行网点,当城市在十几年间增加了3倍多的同时,农村却减少了40%。这个巨大的反差,真实地反映了出版发行工作在城乡间的差距。

农民读者购买力低→出版物品种减少→出版社和发行单位利润少或赔本经营→出版和发行日益萎缩,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变革中,由种种因素造成的这种非良性循环,使面向农村的出版发行事业,成了全行业最为薄弱的环节。

严峻的现实,令人焦虑。

“中国国情决定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农民不增收、农村不发展,我们国家的小康社会就无从谈起。”2004年年初,时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的柳斌杰在谈到学习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体会时说。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也是我们党求真务实、转变作风和强调全面、协调发展观的体现。而出版发行业必须在全党全国的这项工作“大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也为行业自身的持续发展,改变当下农村出版物的出版发行现状迫在眉睫。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新型的服务“三农”出版发行体系是大家面临的新课题。

2004年在兰州召开的全国服务“三农”图书出版发行工作座谈会上,一些先行一步的出版发行单位提供的经验表明,面向市场,创新机制,农村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同样大有作为。在全国农村读者中享有盛誉的金盾出版社,主打图书大多都是价廉利薄的“三农”读物。但由于选题贴近农村读者需求,农民买得起、用得上,他们的很多图书品种都成了一印再印的“畅销书”,不仅传播了知识,帮农民致富,还为出版社赢得了良好效益。

新形势和新使命,都要求出版发行业加快改革,以新体制保证服务“三农”的长远发展。据此,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以满足广大农村读者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为重点,以增加优秀“三农”读物出版总量和完善农村基层出版物发行网络为手段,大力倡导国家、集体、个人等多元主体参与,多渠道、多层次公平竞争,共同构建、经营农村出版物大市场。

——调动国家、地方、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基层书报刊发行网络,鼓励多元投资,开发农村出版物市场。

——大力整治农村出版物市场环境,严禁摊派发行,严厉打击盗版出版物流向农村市场,让健康文明的文化产品占领农村阵地。

——降低出版物价格,减少发行环节,限定“三农”出版物利润率,让农民得实惠。

——实行农村中小学教材公开限价制度,减轻农村学生的负担。

——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图书馆、图书室的建设,增加藏书品种和数量,为农民借阅提供方便。

……

一项项求真务实的举措,催热“三农”图书行情。农民“看得懂、用得上、买得起”的书籍越来越多。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三农”图书选题逐年递增,至2005年,我国实际出版服务“三农”的图书约2万种,占图书出版品种总数的10%。

在“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中,“三农”图书成为“亮点”。规划确定的30多项近2000多种“三农”选题,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等21个门类,较之以往,选题范围进一步扩大,结构更趋合理。在这些重点选题中,有宣传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科学解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内涵的理论新著,也有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专题研究的著述。专家认为,新规划将在更大程度上推动我国出版业对“三农”图书的关注和参与。

img10

科技工作者正为大家释疑解惑(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文殊村,2008年6月)

引人关注的是一批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规模推出的系列丛书。如中国农业出版社组织出版的有300多个品种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书系》。该书系分为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型农民培训、小康家园建设、乡村文化生活、农村卫生保健、乡村民主管理、农村法律、农村能源、农业工程、乡村幼儿教育等十大板块,扩展了服务“三农”的范围和领域。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出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模范丛书》(100册),重点介绍了北京、河北、江苏、浙江等省市模范市县的政策措施、人力资源调配、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典型经验,以求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

“农”字在心,服务“三农”成为出版单位自觉行动。

图书定价贵是农民“买书难”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让农民既“买得起”,又“用得上”,很多出版单位精打细算,压缩成本,降低定价。于是5元书、2元书等实用、价廉却质优的小书不断涌现。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开发的“农村两元实用知识丛书”,组织专家学者撰稿,陆续推出了农业种植和养殖、农民进城务工实用知识、城镇务工实用技能知识等不同系列100多个品种,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不少品种多次重印。

此外,广东科技出版社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农”书系》,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农业科技示范成果推广丛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农民增收金点子丛书》、北京出版社的《农民致富一招鲜丛书》等等,一批批通俗易懂、直观具体、操作性强的“三农”图书纷纷面市,在向农民传播科学知识,引导农民科学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展现了我国出版界服务“三农”的实绩和行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