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放区高校人民助学金制度

解放区高校人民助学金制度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这一解释,助学金制度可以理解为政府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进行的各种补助资助制度。人民助学金核发的手续,由四个步骤来完成。《学生人民助学金暂行条例》颁布以后,在北平各高等学校学生中产生热烈的反响。根据地、解放区高校对学员实行物品供应制度和公费制度,随后改成人民助学金制度,有力地激励了学员的勤奋刻苦学习,是当时根据地、解放区人才培养最好的一种激励制度。

(二)根据地、解放区高校人民助学金制度

《当代汉语词典》对助学金的解释是:“政府、社会团体等发给家境贫困的学生的生活补助金”[110]。根据这一解释,助学金制度可以理解为政府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进行的各种补助资助制度。

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在根据地、解放区创办的高等学校,以短期培养军事政治干部为主。因此,在这些学校学习的学员,不仅不需要向学校缴纳任何费用,而且还可以领到各种免费供应的物资。在江西和延安革命根据地时期,共产党苏区政府对学生就实行了资助政策。其资助的主要形式是学生的伙食和生活用品采取供给制,学费、课本费等采取公费制,费用由根据地统一支付。此后,随着共产党胜利战果的不断扩大,解放区范围的不断扩充,由于各解放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解放区大学学生的生活供给制和公费制被逐渐取消了,各地政府开始积极探索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制度。

1949年初,因战争的连绵不断,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民不聊生,北平各国立大学的大部分学生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为此,中共北平文化接管委员会给学生发“公费”,以应付一时之需。后来,为使“公费”的发放更公平合理,也更好地帮助陷入困境的学生,北平文化接管委员会于同年4月制定相关条例,并于5月参照各高校讨论的结果将“公费”改称为“人民助学金”,发布了《学生人民助学金暂行条例》。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权之前颁布的第一部学生助学金条例,该条例包含了人民助学金的基本思想、发放标准、申请程序和资助条件等,是新中国成立后有关人民助学金各种规定的制定、修改的蓝本。

《学生人民助学金暂行条例》包括申请人民助学金的条件、标准、程序、评定办法和核发手续五个方面。申请条件有两项:一是家庭生活困难,二是学业成绩优良,志愿为人民服务。人民助学金发放的标准分为甲、乙、丙、丁四种,提供数量不等的小米。“其中甲种:每月供给小米85斤;乙种:每月供给小米65斤;丙种:每月供给小米45斤;丁种是研究生人民助学金,每月供给小米200斤。”[111]

申请人民助学金的程序分为两步:一是学生应将个人具体情况依照规定格式填写申请书,报告各系、级学生评议小组,作初步核定后,再送交所在学校“人民助学金评议委员会”审定。二是各学校评议会审核后将合格者依照规定格式,呈报高等教育行政主管机关核准,并要通知各校学生会转报所属学联[112]

人民助学金核发的手续,由四个步骤来完成。第一,由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高等学校人民助学金学生清册,核定后将情况通报各高校;第二,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核定的数量,签发各高等学校的人民助学金;第三,各高等学校领到人民助学金以后,转发给各学生,并绘制人民助学金计算清册一份,连同计算表一起呈送高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第四,各高等学校所领取人民助学金于第二个月3号前送呈结算书。

《学生人民助学金暂行条例》颁布以后,在北平各高等学校学生中产生热烈的反响。学生对北平文化接管委员会拨出助学专款来帮助他们求学表示万分的感谢,纷纷表示要努力读书,以便更好地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服务。

根据地、解放区高校虽然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创办,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养了大批的政治军事领导干部,对当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地、解放区高校对学员实行物品供应制度和公费制度,随后改成人民助学金制度,有力地激励了学员的勤奋刻苦学习,是当时根据地、解放区人才培养最好的一种激励制度。

【注释】

[1]王杰、祝士明编著:《学府典章——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初创之研究》[M],第26页,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2]盛宣怀:《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G],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第138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盛宣怀:《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G],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第141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盛宣怀:《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G],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第140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5]盛宣怀:《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G],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第142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6]转引自王杰、祝士明编著:《学府典章——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初创之研究》[M],第41页,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7]王杰、祝士明编著:《学府典章——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初创之研究》[M],第26页,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8]盛宣怀:《筹集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折》[G],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第154-155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9]盛宣怀:《筹集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折》[G],汤志钧、陈祖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第168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10]盛宣怀:《筹集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折》[G],汤志钧、陈祖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第166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11]盛宣怀:《奏陈南洋公学历年办理情形疏》[G],陈学恂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第315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12]盛宣怀:《筹集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折》[G],汤志钧、陈祖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第167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13]盛宣怀:《筹集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折》[G],汤志钧、陈祖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第170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14]陈景磐著:《中国近代教育史》[M],第113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15]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G],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第145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6]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G],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第145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7]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G],第一辑下册,第633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8]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G],第一辑下册,第639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9]孙家鼐:《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G],汤志钧、陈祖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第122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0]田正平、商丽浩主编:《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M],第61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1]军机大臣、总理衙门:《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折》[G],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第436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2]孙家鼐:《请另设医学堂折》[G],王学珍、郭建荣主编:《北京大学史料》,第一卷,第182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3]军机大臣、总理衙门:《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折》[G],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第436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4]军机大臣、总理衙门:《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折》[G],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第438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5]《总理衙门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G],汤志钧、陈祖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第128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6]军机大臣、总理衙门:《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折》[G],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第436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7]《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G],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第550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8]李华兴主编:《民国教育史》[M],第594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9]《浙江求是书院章程》[G],汤志钧、陈祖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第219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0]高桂娟、陈慧:《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历史沿革》[J],载《曲靖师范学院学报》,第84页,2005年第1期。

[31]孙家鼐:《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G],汤志钧、陈祖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第130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2]余杰:《官学传统:爬山虎学校——反思北大》[M],第248页,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

[33]张邃青:《读河南高等学堂》,转引自潘懋元主编:《中国高等教育百年》[M],第6页,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4]严复:《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G],张枬等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二卷上册,第3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35]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立宪档案史料》[G],上册,第231页,北京:中华书局,1979。

[36]〔美〕杰西·格·卢茨著,曾钜生译:《中国教会大学史》[M],第90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37]姚锡光:《东瀛学校举概》[G],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第114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38]罗振玉:《日本教育大旨》[G],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第225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39]田正平、商丽浩主编:《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M],第311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0]王杰、祝士明编著:《学府典章——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初创之研究》[M],第179页,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41]《钦定高等学堂章程》[G],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第539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2]《奏定高等学堂章程》[G],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第328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43]《奏定译学馆章程》[G],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第436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44]《奏定学务纲要》[G],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第504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45]《奏定学务纲要》[G],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第504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46]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晚清筹备立宪档案史料》[G],下册,第968-970页,北京:中华书局,1979。

[47]王家驹:《山西大学堂初创十年间》[G],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第1018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8]《江苏教育总会上学部请改南菁学堂为文科高等学校书》[G],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第598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49]山东清理财政局:《全省财政说明书》(第六卷),晚清宣统年间,藏于浙江图书馆古籍部,转引自田正平、商丽浩主编:《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M],第313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0]学部:《定立京外各学堂收取学费章程》[G],第338页,潘懋元、刘海峰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51]《总理衙门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G],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第662-663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2]《自强学堂不给膏火示》[G],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册,第321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3]《奏定大学堂章程》[G],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第579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54]胡建华著:《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50年代初期的大学改革》[M],第16页,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5]《大学规程》[G],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第652-665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56]李华兴主编:《民国教育史》[M],第149-150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57]胡建华著:《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50年代初期的大学改革》[M],第24页和第31页,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8]《学校征收学费规程令》[G],1912年9月30日,教育杂志社编:《教育法令选》,上册,第106-108页,商务印书馆,1925。

[59]《黑龙江省通行学生退学追缴学费办法》[G],谢岚、李作桓主编:《黑龙江省教育史资料选编》,上编,第640页,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

[60]《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周年概况报告》[G],潘懋元、刘海峰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第528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61]田正平、商丽浩主编:《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M],第318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2]田正平、商丽浩主编:《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M],第319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3]刘榘:《大学生用款分配及其经济背景之调查》[M],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文教事业》,第720-733页,福州:福建出版社,2004。

[64]曲士培著:《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M],第276-277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5]胡建华著:《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50年代初期的大学改革》[M],第24页和第35-37页,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6]陈明远:《20世纪30年代的大学学费》[J],载《教师博览》,第39页,2004年第4期。

[67]南开大学校史编写组编:《南开大学校史(1919—1949)》[M],第110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

[68]陈明远:《20世纪30年代的大学学费》[J],载《教师博览》,第39页,2004年第4期。

[69]陈明远:《20世纪30年代的大学学费》[J],载《教师博览》,第39页,2004年第4期。

[70]《辅仁大学学则》[G],吴惠龄、李壑编:《北京高等教育史料》,第一集,第231页,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71]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M],影印版,第1485页,上海:开明书店,1934。

[72]潘懋元、邬大光、张亚群编:《中国高等教育百年》[M],第247页,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3]陈明远著:《文化人的经济生活》[M],第134页,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

[74]陈明远:《20世纪30年代的大学学费》[J],载《教师博览》,第39页,2004年第4期。

[75]刘佛丁、王玉茹:《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问题考略》[J],载《中国经济史研究》,第125-127页,1989年第4期。

[76]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M],影印版,第1855页,上海:开明书店,1934。

[77]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M],影印版,第1851页,上海:开明书店,1934。

[78]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编审委员会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M],影印版,第1852页,上海:开明书店,1934。

[79]《“革命功勋”子女就学免费条例之草案》[J],第9页,载《教育杂志》,1928年第20卷第1期。

[80]《约法公布后之贫寒学生读书问题》[J],载《教育杂志》,第135-137页,1931年第23卷第9期。

[81]《教育部公报》,第26页,第10卷第1、2、3期合刊,1938。

[82]《国立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贷金暂行规则》[A],第509-511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等教育法令汇编》,重庆:中正书局,1942。

[83]《战时贷金制度与公费制度》[G],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影印版第53页,上海:开明书店,1934。

[84]《战时贷金制度与公费制度》[G],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影印版第53页,上海:开明书店,1934。

[85]《教育部核定发给公费三项办法》[N],第8版,载《申报》,1946年11月8日。

[86]凌兴珍:《民国时期的学生免费公费制》[J],第122页,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87]《专科以上学校学生公费奖学金新办法颁布》[J],第30页,载《教育通讯》(复刊),1947年第3卷第3期。

[8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教育(一)[G],第86-88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89]教育部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乙编,教育法规,第178页和第187-188页,上海:开明书店,1934。

[90]校长布告:《国立北京大学学生助学金及奖学金条例》,北京大学日刊,第993号,1922年3月28日。

[91]《国立北京大学学生助学金规则》[G],吴惠龄、李壑编:《北京高等教育史料》,第一卷,第32页,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92]梁山、李坚、张克漠编著:《中山大学校史》[M],第157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93]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编:《清华大学史料选编》,第二卷(上)[G],第192-193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94]《南大百年实录》编辑组编:《南大百年实录》[G],上卷,第416-417页,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5]《学校关于二十七年度免费及公费生学额函呈教育部》[EB/OL],[2008-11-27],http://archives.sjtu.edu.cn/platformData/infoplat/pub/shjadag_12/docs/200811/d_46826.html。

[96]南开大学校史编写组编:《南开大学校史(1919—1949)》[G],第110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

[97]复旦大学校史编写组:《复旦大学志》[G],第392-393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98]刘榘:《大学生用款分配及其经济背景之调查》[G],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文教事业》,第720-733页,福州:福建出版社,2004。

[99]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M],影印版,第1533页,上海:开明书店,1934。

[100]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M],影印版,第1533页,上海:开明书店,1934。

[101]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M],影印版,第530页,上海:开明书店,1934。

[102]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M],影印版,第542页,上海:开明书店,1934。

[103]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M],影印版,第1422页,上海:开明书店,1934。

[104]《整顿财政计划》,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第196页,财政(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105]陈明远著:《文化人与钱》[M],第44页,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106]《北京清华学校又起学费风潮:大学部学生要求免费》[N],1927年9月22日,《申报》第7版。

[107]《教育界消息:波澜冲突之四中大》[J],《教育杂志》,第31030页,第20卷第3号。

[108]胡建华著:《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50年代初期的大学改革》[M],第43页,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9]胡建华著:《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50年代初期的大学改革》[M],第44页,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0]当代汉语词典编委会编:《当代汉语词典》[M],第1894页,北京:中华书局,2009。

[111]高中华:《北平解放后颁布的第一部〈学生人民助学金条例〉》[J],载《北京党史》,第54页,2005年第3期。

[112]高中华:《北平解放后颁布的第一部〈学生人民助学金条例〉》[J],载《北京党史》,第54页,2005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