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现状

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现状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民族文化交流加强,民族民俗旅游带动下的,甘肃民族地区主要依托目前存在的这些艺术表演团体和表演场所,不断挖掘民族歌舞演艺为主的文化产业,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旅游等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表1说明了民族民俗风情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甘肃民族地区依托优势文化资源,大力扶持特色文化产业,颇有成就。

一、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现状

(一)传统文化产业

1.媒体传播文化产业发展

据2009年甘肃民族地区统计数据,甘肃民族地区期刊只有一种(印数1000册),报纸三种,为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临夏日报》(总计印数899.69万册)和甘南藏族自治州两种《甘南日报》、《合作日报》(总计印数共294.04万册)。(1)甘肃民族地区大众传播已形成以党的报纸、杂志、人民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为主体传播体系,即使是少数民族文字报刊也多为党报性质。其在传播的总体思路上确定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稳定以及民族团结的全局观念,在传播内容上以主流社会价值观为主体。多民族地区语言文字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所承载的信息宣传引导色彩比较浓厚,而依托媒体传播形成的文化产业几乎无从谈起。

2.民族歌舞演艺、“花儿”等地方特色艺术为主的文化产业发展

据2009年甘肃民族地区统计数据,甘肃民族地区艺术表演团体14个,艺术表演场所5个。在民族文化交流加强,民族民俗旅游带动下的,甘肃民族地区主要依托目前存在的这些艺术表演团体和表演场所,不断挖掘民族歌舞演艺为主的文化产业,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旅游等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2010年5月,甘南州在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举办“甘南香巴拉风情节”暨多彩甘肃·民族风情旅游文化宣传周。通过民俗村这一窗口,来自全国的游客将会领略到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文化的特有魅力。临夏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河州花儿”又是临夏文化的一个品牌,近年来,临夏的文化工作者相继出版发行了《红莲花儿红》、《红莲花儿美》、《河州花儿红》、《醉花儿》、《俏花儿》、《傻女婿》、《花儿是我心中的歌》、《尕妹妹》、《松鸣花儿》等花儿音像制品及“花儿”系列丛书,在临夏、兰州等地的音像制品经营场所(摊点)都有“花儿”光盘和磁带。这些“花儿”音像制品的出版与发行在繁荣花儿艺术的同时也繁荣了当地的文化产业。

(二)新兴文化产业状况

甘肃民族地区以媒体传播、文化旅游等为主的传统文化产业保持了一定的发展态势的同时,以网络文化、动漫设计、摄影服务、影视制作为主的新兴文化产业门类开始出现并有所发展,例如:临夏回族自治州涌现了临夏电信网、临夏旅游网、临夏花儿网等经营性的网络文化服务企业,全州现有各类网站100多家。以临夏州峻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从事动漫设计的5家企业业务不断拓展,效益不断提高。从事摄影服务的文化企业不断增多。影视制作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甘肃民族地区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还没有制作播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或电视剧

(三)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

1.民族民俗风情旅游产业

甘肃民族地区地域广阔,民族文化深厚,特有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和历史遗迹十分丰富,藏传佛教和穆斯林民俗文化比较丰富,还拥有甘肃特有民族裕固族、保安族和东乡族文化资源。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夏河拉卜楞寺、卓尼禅定寺、郎木寺等百余处佛教寺庙,并有极具特色的宗教节日、民间歌会等群众性传统文化活动及人文景观。由于旅游业的关联性强,通过培育旅游支柱产业,能够带动并促进与旅游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用很大。民族地区旅游业的规模和收入近几年也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表1(2007—2009甘肃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状况变化)说明了民族民俗风情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表1:2007—2009甘肃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状况变化(2)

img48

从表1可以看出,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在2008年无论是旅游人次和收入都出现了下滑,主要原因是2008年的“3·14事件”致使甘南的旅游接待总人数和综合收入大幅下滑,而甘南州旅游业的低迷也影响了和它一衣带水的临夏州的过境旅游业。而到2009年,随着社会形势的稳定,旅游产业又开始呈现复苏、强劲状态。

2.以清真食品产业为代表的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加工产业

在我国,根据少数民族的特殊需求生产的用品和食品叫民族特需品或民族用品。我国少数民族的特殊食品和用品,代表着每个民族的独特的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内涵。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民族特需品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以清真食品产业发展为个案分析,甘肃省的清真食品餐饮、生产加工、销售经营企业增长迅速,成为民族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初步形成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优惠政策效果显著;食品种类日益丰富,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综合效益逐年提高;管理规章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公平有序”的清真食品生产良好局面。就“十一五”期间,国家确定甘肃省少数民族特需用品清真食品类定点生产企业共119家,清真食品产业链得到了延伸,相关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发展。甘肃省是中国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发展清真食品产业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但“目前全球清真食品贸易总额超过两万亿美元,但中国清真食品出口额尚不足1亿美元,这不仅反映出未来清真食品产业在全球具有广阔的市场机遇和空间,也反映出了我国清真食品产业在国际认可度、品牌价值、产业链、附加值和研发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和差距”(3)

3.民族地区扶持特色文化产业

相对而言,甘肃民族地区在许多方面和全省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2009年民族地区GDP占全省的6.31%,这与占全省总人口的12.28%。民族自治地方国土占全省总面积40%是不相符合的。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第二产业结构单一。以旅游、商贸流通为主的第三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总体上受市场发育不够、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消费不足等因素的制约;社会事业整体水平相对落后,所以,甘肃民族地区在非优势传统产业上与其他地区“比拼”,没有优势,难度很大。近年来,甘肃民族地区依托优势文化资源,大力扶持特色文化产业,颇有成就。例如,临夏回族自治州以临夏州境内出土的丰富多彩的各类彩陶文化为资源,开发研制出大至100厘米以上,小至10厘米以内的共有120个品种的系列工艺品彩陶和仿旧彩陶,部分产品参加了全省第二、三届文化产品博览会,同时产品销往北京、西安、广州、新疆等地以及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显示出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年产值达50万元以上。临夏的砖雕产业经过这两年的发展,由最初的零散的、作坊式的生产业已形成了以临夏能成古典建筑装饰公司、临夏神韵砖雕有限公司等一批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年产量可达3万平方米,总产量达3.68万元以上。产品销往其他省、市,部分产品远销国外,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保安腰刀也是临夏州保安族特有的民族刀具,经过创新,生产出景泰蓝系列保安腰刀,长达3尺以上的将军剑,小至5寸以内的单刀、双刀等几十种,临夏州锻制保安腰刀的工匠主要聚集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保安三庄,他们锻制的刀具,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同时,又吸纳了一些现代元素,刀型更加俊逸,可与当今世界名剑(刀)相媲美。保安腰刀锻制技艺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保安腰刀也是甘肃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之一。甘南藏族自治州则把藏医药发展作为了特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甘南州委、州政府将发展藏医药工作列入甘南“十五”经济发展的“13542”战略重点的五大优势资源之一,“十一五”期间投入资金1479万元,建成州属藏医药研究院附属藏医院业务综合楼和藏医药浴中心楼。甘南佛阁藏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第一家通过GMP认证的藏药企业,处于全国藏药生产企业的领先地位,内设藏药散剂、水丸、胶囊等多条生产线,注册商标“雪羚”品牌,现有洁白丸等20个品种,25个批准文号,其中有多个品种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有9个品种被列入国家基本药品目录,有11个产品获得国药准字号,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