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发展现状

甘肃省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发展现状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省首批评审出13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2个范园区,涉及文化旅游、文物保护、演艺娱乐、电影服务、影视拍摄、文物复仿、工艺品开发、民俗文化、书画艺术和数字动漫等多领域、多种类的文化层级和产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的授牌设立,为省内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树立方向、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和鼓舞士气的作用。该创意园的开园标志着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起点,随着以数

一、甘肃省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发展现状

甘肃省首批评审出13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2个范园区,涉及文化旅游、文物保护、演艺娱乐、电影服务、影视拍摄、文物复仿、工艺品开发、民俗文化、书画艺术和数字动漫等多领域、多种类的文化层级和产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的授牌设立,为省内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树立方向、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和鼓舞士气的作用。作为承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有效形式,现阶段甘肃省文化产业基地园区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在首批13家文化产业基地中涉及民俗文化的就有包括庆阳民俗、环县皮影、通渭书画、定西洮砚、临夏砖雕、天水泥塑在内的8家基地。这充分体现民俗文化在文化产业中的独特地位,这与甘肃省内民俗文化的源远流长和近年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相适应。

如以基地之一庆阳市为例,目前全市共有民俗文化产业开发企业100多家,生产基地30多处,营销公司90多个,吸纳从业人员15万人以上,年实现产值1.5亿元。并以连续举办八届的香包民俗文化节为平台和载体,通过产品展销、商贸会展、项目洽谈、专题论坛及文化演出等活动不断推动该市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再如通渭书画艺术,作为文化部命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县群众酷爱书画,习字作画蔚然成风,全县10万余户几乎家家悬挂、收藏字画,书画收藏总量150万件以上,现有画廊260多家,从事书画习作创作的人员3300多人,有县以上协会的创作骨干约350人,其中有国家、省级书法(美术)协会会员30多人,从事书画装裱和经销的人员达2000多人。随着书画创作水平的提高和交流渠道的扩展,“书画强县、书画兴家”已在当地政府和百姓心中占据重要地位,书画艺术已成为一种文化继承的常态和文化发展的惯性。

(二)文化旅游有效突破、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近一两年,甘肃省通过不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充分利用旅游文化资源,使省内的文化旅游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09年,甘肃省旅游接待总人数为3393万人,首次超过本省常住人口,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5%。实现旅游总收入193亿元,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9%,旅游总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7%。

如示范基地嘉峪关市以“湖光山色、戈壁明珠”为建设目标,在2010年前5个月的文化旅游收入达1.6亿元、同比增长52%;接待旅游人数35万人次,同比增长47%。有望实现该市全年旅游收入增长31%、达6.5亿元;旅游人数增长30%、达150万人次的发展目标。

(三)文物保护技术领先、非遗工作有声有色

示范基地之一的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作为敦煌研究院直属的集文物保护项目承包、文物测试修复加固、研发培训咨询推广等多项业务于一体的国有高科技企业,具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该中心将所拥有的文保科研成果和技术不断推向市场,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近年来先后顺利完成对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部分洞窟壁画及彩塑的修复和古塔的整体搬迁;西藏三大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壁画保护维修;敦煌玉门关、锁阳城角墩、银川西夏陵三号、三门峡虢国墓车马坑等土遗址保护加固;温州博物馆宋代塑像复原;新疆段交河故城抢险加固工程;武山水帘洞石窟群壁画、彩塑、浮雕保护修复工程等多处文物保护修复加固任务,社会各界给予该中心“匠心独运妙手回春、金石画图焕然一新”的一致好评,取得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甘肃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民族文化传承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省内相关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政府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通过“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确定,以及“非遗”保护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使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管理和利用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目前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两批173项,其中13家文化产业基地涉及的环县皮影戏、庆阳香包刺绣、临夏砖雕、庆阳剪纸、洮砚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尤其是2010年7月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的正式开馆,标志着“非遗”保护、展示和传承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文化服务有效拓展

示范基地之一的兰州市文化实业发展总公司通过对所属影剧院调整产权结构、建立投融资渠道、升级换代设施设备等工作,成功完成产业资本的初步整合,并逐步走上扩张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现存量优良资产达2亿元,已成为省内文化行业中具有较强实力、影响较大的集团化综合性文化经营企业。尤其是通过对原本负债累累、生存难保的国有影院——东方红电影院的改革重组,使其在短短的三年内走出低谷,摆脱困境,并一跃成为国内一流、世界同步的五星级影城,就是一个很好的改制例证。

近年来通过文艺演出和市场开拓,园区内的文化企业立足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以艺术精品和优秀剧目为重点演出平台,以参加大型文化活动为依托,使各类特色鲜明的文化表演不断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得到延伸。如2010年,在敦煌文化艺术产业园内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敦煌飞天国际文化艺术旅游节”,旅游节通过开展《敦煌神女》商业化演出、欢乐敦煌行、敦煌国际葡萄节、环球旅游小姐大赛(甘肃赛区)、国际服饰模特艺术节、沙滩排球邀请赛等十几项节庆活动,使该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丰富活跃了特色文化演艺活动、取得了体育休闲和工艺产品的市场品牌及引领效应。

(五)动漫基地正式启动、新兴企业崭露锋芒

甘肃省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创意文化园——“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于2009年7月在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开园,该创意园分为虚拟现实研发及规划设计中心、本土文化产业孵化中心、创意产品市场、创意基地和艺术工坊等区域。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打造,该创意园已先后引进深圳中视典数字科技公司、《发展》杂志社、上海原朴设计室、兰州艺百文化科技公司、兰州博汇创业投资公司等来自全国的近20家相关企事业入驻。

2010年6月甘肃敦煌梦工场现代传媒有限公司的入驻,标志着高新区打造国际动漫研发基地的行动正式启动。该基地由敦煌梦工场、兰大艺术学院、高新区创业中心共同打造,它的建立将促进动漫设计、艺术创意和影视制作优化升级,并为高校艺术类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该创意园的开园标志着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起点,随着以数字动漫为代表的新兴文化研发基地的成立,尤其是园区投资主体和管理运营主体的设立将为园区的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将带动甘肃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进步。值得一提的是在世博会甘肃馆的设计施工招标工作中,创意园入驻企业甘肃现代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大学世博艺展中心成立的联合体在众多国内外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而一举中标。这不仅是省内外文化联手合作的创新之作,更是文化产业布局集中和集群效应的良好体现。

(六)特色资源整合到位、园区发展稳步推进

敦煌文化艺术产业示范园区在2009年4月的正式揭牌,标志着敦煌地区文化艺术产业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作为甘肃省文化园区建设的“航母”,该园区占地面积达10平方公里,目前已入驻敦煌飞天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敦煌书画院、敦煌大乘艺术公司、敦煌美术院、敦煌夜光杯厂等有一定规模、档次的文化企业80多家,经营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敦煌乐舞、文化旅游、文物展览、旅游工艺品、雕塑书画摄影艺术创作培训等。

该园区以《敦煌文化艺术开发区规划纲要》为蓝图,以展示建设“魅力敦煌、艺术之都”为总体目标。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加快文化资源整合步伐,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努力打造具有敦煌特色的文化品牌,有力推进敦煌市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该市2009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20万人次、增长30.4%,实现旅游收入7亿元、增长41.2%;同时园区也荣获中国文化产业特色园区“魅力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