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活动教学认识论对我国目前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意义

活动教学认识论对我国目前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意义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目前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与活动教学认识论之间的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对学生作为教学认识主体的作用不够重视。例如,我国大陆和台湾理化实验的区别就是一个明证。因此,大陆教学实践中亟待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活动的比例。笔者认为,由于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尚未达到国民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因此目前活动教学认识论还不可能得到广泛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节 活动教学认识论对我国目前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意义

我国目前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与活动教学认识论之间的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对学生作为教学认识主体的作用不够重视。我国教学自近代以来吸收了西方注重客体研究的长处,同时也把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奉为圭臬;新中国成立以来学习前苏联的教学论,更是形成了以知识的呈现和学生的“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先讲解或演示某一课题的解决过程,归结出相应的定义或公式,然后学习按此方法演算和解决相应的习题,是“教师做题学生看,学生做题教师批”的过程。有人认为这种按教师规定的路子进行练习、应用的认识也是活动。不错,是活动,但只是一种模仿或机械的活动,不是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严重地轻视实践、探索、发现”等活动,没有真正发挥学生作为教学认识主体的作用。例如,我国大陆和台湾理化实验的区别就是一个明证。大陆注重的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台湾注重的是学生实验;大陆的学生实验只要求“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根据实验结果写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而台湾的《课程标准》则要求在条件许可下,“鼓励学生自行参考资料,设计实验步骤,装置仪器,寻求实验结果,以符合独立自由之要求”。前者注重的是实验技能的掌握,而后者强调的是独立研究态度和能力的培养,表现了台湾地区吸收世界教育先进经验的结果。相比之下,大陆的教学大纲显得陈旧和保守。因此,大陆教学实践中亟待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活动的比例。

笔者认为,由于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尚未达到国民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因此目前活动教学认识论还不可能得到广泛的理解和运用。但是我国的教学质量亟待提高,教学理论的研究也亟待突破,这是摆在广大教学论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根据教育必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教师的基本素质,我们认为可以把突破点放在学生主动地概括地掌握知识这一点上。

一、把突破点放在让学生主动地、概括地掌握知识这一点上,有利于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我国对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向来很重视,认为教师具有学科专业方面的资格和能力,通过教师的备课、上课可以减缓学生学习的难度,更好地突出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但是知识的掌握毕竟主要靠学生,必须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基础上对知识材料进行理解和发现的工作。如在掌握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求积公式之后让他们试着得出梯形面积公式,在学习圆面积公式后独立得出圆柱形面积和体积公式,既是对已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新知识的发现。比起教师单方面辛辛苦苦地讲解和演示例题注意力要集中得多,掌握的效果也好得多,因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的知识具有亲切和牢固的特点。总之,教学中主导和主体作用的综合应当多在指导和引导上下功夫,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认识活动中真正地发挥出主体作用;而不是把主导看成是“主要的方面”,学生仅仅是吸收和理解、应用的主体。要在课后加强对学生整理和巩固知识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学思结合”,对已有知识进行系统,化,从中发现知识间的关系,而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包办,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挤占了学生消化、整理知识的时间,造成“高分低能”。

二、把突破点放在主动、概括地掌握知识这一点上,有利于逐步提高教学认识水平,从知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

在学生主动参与基础上实现对知识的概括掌握,实质上就是实现对学科知识的结构化认识。结构化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的整体反映,这一点,马克思在回答资产阶级评论家关于《资本论》的叙述方法时说得很清楚。他说:“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之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观念地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

概括地掌握知识,要求教材教法反映出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即该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如我国不少有经验的教师注重逻辑式板书,使学科知识的逻辑联系、内在关系用语言、符号或图像的形式很好地呈现出来,学生参照这些板书,可以很好地回忆和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工作,列出该学科的有关图表,如历史事件表、外语语法表、数理化基本公式的推导系统等,这是培养学生处理知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也是实现对学科知识结构化认识的好方法。

概括地掌握知识,要求把分散、孤立的知识统合为整体,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事物的普遍内在联系,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条件。我国目前教学一般停留在知性认识的水平,如初中物理浮力定律的教学,是着重在水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其演示实验也多数以水的浮力作用为主,这时如果教师不补充气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学生往往会误解只有水对物体有浮力作用,不利于形成客观世界事物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观点。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吸收前西德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思想,着重对基本概念多方面内涵的发掘,使学科基本概念因与生活、生产中的常见事物有密切联系而具有“生产力”。也就是说,教学不仅要说明知识的由来,而且要表明知识间的关联,达到对客体整体功能的把握。一旦学生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就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成为能够在思维中对之进行重组和加工的人工客体,由找出该结构或理论中的矛盾和问题并进行解决矛盾问题的活动达到认识突破,由逻辑思维过渡到创造思维。我国的教学论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多次提出培养创造性思维,但并未解决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认识机制问题,主动、概括地掌握知识的教学,应该说是为创造思维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总而言之,主动、概括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是在目前条件下吸收国外先进教学思想的教学实践方式,它抓住了活动教学认识论的核心——以学生的主动变革活动为基础提高教学认识水平,不仅可以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促进中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21世纪教学理论准备了实践和理论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