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论和实践意义

理论和实践意义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导言》是马克思对《莱茵报》时期的哲学探讨的深入,是对他的“苦恼的疑问”的进一步解答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导言》的观点表明,马克思已经扬弃了激进的民主主义而转向共产主义,从而开始沟通了哲学世界观共产主义学说。

《导言》是马克思对《莱茵报》时期的哲学探讨的深入,是对他的“苦恼的疑问”的进一步解答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导言》的哲学立场表明,马克思一方面完全摆脱了鲍威尔等人立足于“自我意识”立场的抽象批判和空洞否定,而致力于形成一种现实的批判原则。这一原则不是同现实世界处于外在的、抽象的对立中,相反,它把物质力量看作自身的基础,看作是实现自身的本质力量。因此,积极的、能动的批判不是贬斥“被动因素”、贬斥“物质基础”、贬斥“群众”的纯粹活动,而是实际地改造现实世界,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它诉诸阶级斗争,诉诸革命实践,诉诸无产阶级。另一方面,虽然当时看来,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一般而言同费尔巴哈有些接近,但马克思当时就指出费尔巴哈的一个基本缺点,即“他过多地强调自然而过少地强调政治”。所以,和费尔巴哈不同,马克思不仅诉诸“被动因素”和“物质基础”,而且诉诸“理论”和“哲学”;不仅诉诸“心脏”而且诉诸“头脑”;不仅诉诸“物质武器”(无产阶级),而且诉诸“精神武器”(哲学)。这种形式上的分歧和差别所导致的实质结果是,费尔巴哈通过批判把宗教归结到它的世俗基础以后,又重新把人的解放定在“爱的宗教”中;而马克思则试图真实地深入这个基础之中,通过现实的革命、通过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来实现彻底的人类解放。

通过《导言》,马克思沿着宗教批判—哲学批判—政治批判—革命实践的思路,第一次分析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形成基础及历史使命,并指出了实现人的解放的“心脏”和“物质武器”,同时也指明了实现人类解放的途径,即“精神武器”与“物质武器”实现有机的结合。《导言》是马克思把哲学理论与市民社会现实相联系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的转变。正是由于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马克思在《导言》中提出并论证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标志着马克思在创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道路上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一步。《导言》的观点表明,马克思已经扬弃了激进的民主主义而转向共产主义,从而开始沟通了哲学世界观共产主义学说。此外,由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已经把法的观念和国家的形式下降到市民社会的基础上,因而通过政治经济学对这一基础进行解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也已经提示出来了。在马克思接下来所著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思想材料在批判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巨大融合。

《导言》也有助于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历史地、辩证地看待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进步性的历史局限性,特别是深刻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人的解放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坚定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信念。

通过《导言》的学习和研究,我们还应该明白,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当代问题的中心”,在实践中思考和解决本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今天我们学习《导言》的精神,就是要认清中国所处“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正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当代中国问题的中心,以具体国情作为分析问题的立足点,既正视思考和解决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又放眼未来,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共同理想即“中国梦”作为重大历史任务。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不囿于传统教条观念和做法,以开拓、创新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参加建设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少发些不着边际的空论,少唱些高调,少来些自我欣赏,多说些明确的意见,多注意一些具体的事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31],“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32],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