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践本体的内涵和意义

实践本体的内涵和意义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实践本体X的内涵和意义传统本体论漠视人及人的社会生活,脱离社会实践,只是从自在的意义上关注物质的和精神的本体。)脱离人及人的社会实践的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甚至费尔巴哈“物质”概念在内的哲学本体,只不过是形而上抽象思辨的东西,因而是毫无意义的“虚无”。马克思的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

4.实践本体X的内涵和意义

传统本体论漠视人及人的社会生活,脱离社会实践,只是从自在的意义上关注物质的和精神的本体。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同上,第一卷,第1S页。)脱离人及人的社会实践的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甚至费尔巴哈“物质”概念在内的哲学本体,只不过是形而上抽象思辨的东西,因而是毫无意义的“虚无”。抽象的概念是如此,就是与人相脱离的混沌的实际也是抽象的自然界对于人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马克思在否定这种抽象本体论的同时,将关注的重点转向了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这个实践既具有终极的本体意义,同时又具有“改变世界”的功能。

在马克思看来,所谓“物质的东西”并不是指那种与人的存在无关的抽象的客观自然界、抽象的“物质”。(这种抽象的“物质”早在《1S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被马克思在哲学视野的意义上予以否定了。)而仅仅是指人的社会存在或“物质实践”本身。因为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社会存在就是社会实践,而实践作为感性活动乃是物质性的,所以他也把实践叫做“物质实践”。客观的存在是为人的存在,而“改变世界”的“物质实践”也是为人的“物质实践”。“物质实践”是一切的基础,离开了“物质实践”,一切都无从谈起。宇宙万物以及本体X的以人为前提和目的的人之属性,都是通过实践而得以实现的。

马克思有关自然界、生活实践的观点与费尔巴哈的直观庸俗的、先于人类历史的自然界以及所谓的“生活实践”的观点迥然相异。

马克思认为:“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那个自然界,不是费尔巴哈生活其中的自然界,……因而对于费尔巴哈来说也是不存在的自然界。”(同上,第一卷,第50页。)直观使得费尔巴哈认为他周围的事物是某种开天辟地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看不到这是工业和社会的产物,是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生活实践产物。“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只要它哪怕只停顿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及他(费尔巴哈)的直观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就没有了。”(同上,第一卷,第49—50页。)

马克思把人的现实的自然界看作实践改造的对象,“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而形成——尽管以一种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马克思:《1S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S1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费尔巴哈的所谓的“生活实践”虽然具有物质性,但他“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S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因而,他的实践只能主要指人们之间日常庸俗的、琐碎的交往,小商人的投机牟利活动以及“饮食实践”,即吃喝玩乐等。

费尔巴哈把人的生活与动物的存在看作等值的,而在马克思看来,动物的生存是一种自然规定性,动物自己不能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而人的存在却是历史性的,是具体的,不能把某一时代的生活当作是适用于所有时代的普遍生活。马克思根本不承认费尔巴哈所设想的原始的自然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现实当中是不存在的。马克思认为,凡是人都是社会存在物,都是实践活动的产物和结果,现实存在的人是实践的人,是为实践而存在的人。

马克思的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同上,第16页。)是指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活动,是主体(观)和客体(观)的“交错点=人的和人类的历史的实践”(列宁语,和马克思的意思完全一致),是主体见之于客体、“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毛泽东语,和马克思的意思也完全一致),总之,是感性和理性结合的哲学本体X。

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和结果,人类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乃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人类的世界就是人类的历史,而“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全部所谓世界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的诞生,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亦即人对人来说作为自然界的存在和自然界对人说来作为人的存在,已经具有实践的、感性的、直观的性质”。(马克思:《1S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S4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实践作为原始本体,决定了人的世界,决定了人的社会,实践决定了人的历史,决定了人的存在。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们必须能够生活,而要生活则首先要实践,“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52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实践活动反映的是和哲学最高问题相联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由主体(观)、客体(观)和实践(表现为人类借助工具改造世界的活动)所构成。因此,对于实践不能只是从客体(观)方面去理解,而应结合客体(观)从主体(观)方面去理解。

对实践只从客体(观)方面去理解,就会像费尔巴哈一样,看不见人的改造世界的活动,丢掉实践的主体的能动性,这是“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而丢掉客体(观),只从主体(观)方面去理解,就会像黑格尔那样,忽视实践活动的物质性,陷入纯粹经院哲学的泥淖,虽然“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6—1S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同样,“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历史领域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基本问题密切相连,反映的也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由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表现为人类改造社会的活动)所构成。社会历史领域中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等关系,都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这对关系的逐次展开和表现。全部社会结构以及一切社会问题的最终秘密都深藏在由实践影响甚而决定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之中。从能动的实践入手,就能切中肯綮,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这对基本问题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其他诸多问题。

紧密结合主体(观)和客体(观)的实践概念逻辑地、科学地决定了马克思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走向,决定了以实践为本体X、为立足点和生长点、为根本特征和内在本质的马克思哲学历史地、必然地得出“改变世界”这一开天辟地、震古铄今的最终结论。“改变世界”是如此之重要,以至于马克思在《提纲》中最后的结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被镌刻在了伦敦海格特公墓马克思的墓碑上,成了世界名言。

变具体的事物为抽象的概念,变现实的问题为天国的神祇,是哲学高深莫测、远离民众的根源。富有现实意义、身怀“改变世界”使命的哲学研究则既从具象事物上升到抽象,又从抽象下降为具体,把天国还原为现实。“思辨终止的地方,即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实证的科学开始的地方。”(同上,第一卷,第31页。)

哲学不能说玄虚、尚空谈,而要脚踏实地、服务民生,无论对人类整体还是对人类个体都要有功用,这是衡量哲学有无意义和价值的根本标准,对人毫无功用的哲学,就是没有生命的哲学。最好的哲学理论在生活实践,就像最好的股票理论在股市(离开股市实践而照股票理论炒股票最后注定赔钱)、最好的游泳理论在水里(离开游泳实践而照游泳理论学游泳最后注定被溺)等的道理是一样的。马克思曾经引用过的一则有关哲学家自命不凡、虚言空谈却蠢相毕露、自取其辱的寓言,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

“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这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

船夫问:“你会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马克思以前的很多哲学家就是上述寓言所说的在船上(理论上)颐指气使、高人一等,而在水中(实践中)则命悬一线、狼狈不堪的人。

当然,实践和实用是两回事,实践哲学和实用主义也是两回事,实践哲学的改变世界和实用主义的实验精神更是两回事,虽然两者看上去似乎有相似之处。肇始于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认为人是有技艺的人,是主动的操作者,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并积极地检验假设,不断接受批判,改造自身和环境。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皮尔士和著名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等都强调“实验精神”,甚至强调实践和行动具有社会性质,并对知与行的关系作了细致的探索。在现实层面上,简单易行的实用主义在其土生土长的美国是具有生命力的,也是契合美国国民的务实精神的。但实用主义哲学在学理上主张用共同体的社会一致性来代替客观性,把客观存在和主观经验简单等同起来,把有用视为真理,只是在认识论里兜圈子,并没有把“实用”或“有用”提升到本体X的地位。

总之,人通过实践创造了“第二自然”、“潜在存在”、“物的属性”,创造了属人的宇宙,创造了包括人自身在内的一切;世界是实践的,社会是实践的,人也是实践的;实践可以改变世界、改变社会、改变人,从而决定世界、社会和人的命运。历史发展到马克思这里,哲学不仅是解释世界的理论工具,更是指导实践、改变世界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本体X从天上降到人间,由抽象而具象、由务虚而务实、由理论而实践,具有历史和逻辑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