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活动教学认识论的形成

活动教学认识论的形成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现代以来反映人类主动、能动活动的哲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是活动教学认识论形成的重要思想基础。以皮亚杰和列昂节夫为代表的心理学,证明了认识是人类有目的地主动变革客体的活动,为活动教学认识论肯定学生的主动、能动地位,为活动教学认识过程的建立奠定了心理学的基础。

第一节 活动教学认识论的形成

活动教学认识论是在近代社会实践科学发展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吸收现代哲学认识论和科学认识论的精华,以及心理学和教学论研究成果,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的思想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是活动教学认识论的理论指导

活动教学认识论的研究起点是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的。”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只看到了客体对主体的作用,而没有看到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只看到了认识的客观来源和直观的反映水平,而没有把认识看作是主体在不断地作用于客体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客体新质的活动。同样,在以往教学理论中,不是从教学认识主体的角度去理解教学认识活动,只看到了环境、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只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传授,忽视个体对教育影响的选择和改造作用,因而不能反映出学生作为教学认识主体的主动、能动作用,不能使教学认识水平得到提高。为了改造这一状况,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为指导,把学生的认识看作是主动变革客体的现实感性活动,强调有目的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而不是接受和再现知识的过程;必须把社会交往活动引进教学,使教学认识活动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总之,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和实践的科学论述,是活动教学认识论的理解基础。

二、现代哲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是活动教学认识论的重要理论依据

近、现代以来反映人类主动、能动活动的哲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是活动教学认识论形成的重要思想基础。近现代哲学中发展起来的“主——客体说”,认定认识活动的基本过程——反映既是客体在主体大脑中留下的痕迹,又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结果。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有选择的对象性活动,如手对物体的触摸活动,眼对物体的注视活动就不可能形成任何反映。也就是说,认识是在主体对客体不断作用基础上对客体的把握,正是这种把握奠定了科学实践的基础。科学认识活动是主体——客体互相作用的最好写照,是主体有目的地变革客体,从而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使主体客体化;同时客体又不断地修正主体的认识,使主体不断逼近客体本身的活动。尤其是实验科学的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活动,更是集中地反映了人的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特点,突破了过去那种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局限在精神范围内的缺陷,使认识成为一个不断深入和批判、发展的过程。因此从近现代开始,科学认识方法就不断地被引进教学认识过程,如观察、实验和验证的主动经验方式、整理、改造已有知识材料的理性思维活动,都成为现代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活动教学认识论吸收近、现代以来科学认识的方法,逐步形成了从问题出发,设计以解决问题的物质实验和思维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认识过程,不同于传统教学中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教学认识过程。总而言之,现代反映主体作用的哲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使教学认识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由来和关系的过程,强化了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主动、能动特点。

三、当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研究成果是构建活动教学认识论的丰富材料

当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研究成果,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前苏联列昂节夫的活动学说,以及布鲁纳、赞可夫、萨奇曼、马赫穆托夫和达维多夫等人的教学论思想,为活动教学认识论的形成提供了具体的材料。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基础上形成的,是一种“有效和不断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不断地将外部事物纳入主体图式,引起原图式变化和调节的过程,即不断的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使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活动成为一个感性的活动过程,强调主体对客体的主动建构活动,成为后来布鲁纳发现教学和萨奇曼探究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前苏联的活动学说把人看作是社会中活动的主体,确认活动是主体旨在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变革客体的过程。“活动包括物质——实践的,又包括智力的、精神的操作;既包括外部的,也包括内部的过程;与手的工作一样,思维的工作也是活动;与人的行为一样,认识过程也是活动”。心理学家A.H.列昂节夫提出“活动的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对象性”。没有眼对物体的注视,没有手对物体的触摸,就不可能形成视觉和触觉。也就是说,前苏联的活动学说不仅强调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变革活动,而且强调这种主动变革的活动包括物质和思维两种方式,正是由于这两种活动方式的相互作用,使人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这一思想直接地影响了前苏联的教学认识论,成为加里培林智力活动多阶段形成说和赞可夫、达维多夫为代表的重视理论思维教学论流派的思想基础。

以皮亚杰和列昂节夫为代表的心理学,证明了认识是人类有目的地主动变革客体的活动,为活动教学认识论肯定学生的主动、能动地位,为活动教学认识过程的建立奠定了心理学的基础。尤其值得提出的是皮亚杰和列昂节夫都提出了教学认识活动中主体思维对现实客体的反映,建构和变革的可能性,强调主体不断的物质实验和思想实验对提高教学认识水平的重要性,使活动教学认识论不仅突破了过去把教学认识活动局限在精神范围内的缺陷,而且也避免了20世纪初对实际经验的过分依赖,使教学认识水平从感性上升为理性。

以上三个方面的学说和研究成果,是活动教学认识论形成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来源,这集中地反映了近、现代以来重视主体作用的时代精神,使教学理论出现全面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