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音乐艺术类学生管理的一些思考

关于音乐艺术类学生管理的一些思考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专业情节浓重,文化基础薄弱是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习音乐对学生的先天条件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要求音乐艺术类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音乐细胞特质。根据音乐艺术类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特点,要求我们认真处理好“三育人”之间的关系,着重落实到“服务育人”上。

关于音乐艺术类学生管理的一些思考

陈 强

(绵阳师范学院 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校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特别是音乐艺术类学生人数增长迅速。这些学生在为学校增添许多成绩和亮丽的色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音乐艺术类学生在学习、管理方面的难题。如何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准确把握艺术类学生的心态和行为规律,把握他们的优势与劣势,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趋利避害,引导艺术专业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音乐艺术类;学生;管理

利用学校第五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良好契机,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如何加强音乐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学生工作系统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等专题的讨论并征求意见,又结合我多年在音乐学院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出如下关于对我校音乐艺术类学生管理的一些拙见。

由于音乐艺术类学生既有普通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共性,又有其区别于普通大学生心理特点的独特个性,从而使他们在综合性大学中,与非艺术专业大学生行为习惯形成了明显的差异,这种行为习惯的特殊性给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艺术类学生难管”成了各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共性话题。现实情况也随时证明着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近乎是一种“无限责任公司”,使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者背负着沉重的压力。而音乐艺术类学生个性的特殊性提醒我们:如不加强对音乐艺术类学生的有效管理和教育,不但难以纠正他们身上较长时间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既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又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过硬的实践技能的专门艺术人才,也势必对学风、校风甚至学校的和谐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一、音乐艺术类大学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专业情节比较浓重,但人文素养相对缺乏和文化基础薄弱

我校音乐艺术类大学生录取是根据考生的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情况来综合衡量的,在这两者中又偏向专业成绩,也就是说只要考生的高考文化成绩上线,就按照所有考生的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来录取。因此考生的文化只要上线就无关大局了,这就使得音乐艺术类学生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非艺术类学生要低得多,也使得艺术类学生存在偏爱专业而对文化课重视不够,最终导致大多数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较窄,缺乏人文素养。所以专业情节浓重,文化基础薄弱是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思维比较活跃,富有幻想,但理想信念不明确

学习音乐对学生的先天条件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要求音乐艺术类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音乐细胞特质。所以这类学生相对思维敏锐活跃,对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幻想和创新精神,是大学生中最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体,但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他们虽然思想活跃,但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比较容易热衷幻想一夜成名;热爱专业,但很少关心时事;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过分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和“为艺术而艺术”,从而导致其理想信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易偏离正常轨道。

(三)情感丰富,但自我控制能力和组织纪律性不强

音乐艺术类大学生情感丰富,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在学生们看来“艺术就是激情”,非常感性,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艺术类专业的特点要求艺术生具有发散的思维、丰富的思想和比较独特的个性,但有的学生却误以为搞艺术就应该天性自由、散漫,因此许多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艺术就显得很自由散漫,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和组织纪律性,从而使部分学生养成做事缺乏耐心和恒心,具体表现在学生上课纪律差,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常规管理和校园基础文明建设难度大,容易产生大幅度的波动。

(四)片面追求鲜明的个性,但集体主义和团体意识较差

音乐艺术类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相比自我表现意识和表现欲望更强,更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喜欢追求标新立异,认为搞艺术就是要追求个性,就要放荡不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灵感,才能创造美,导致部分学生在追求自己所谓的艺术的时候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真实的内容。同时艺术类大学生授课方式、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的个性化和独立化,过分强调个性色彩和个人的发展,使得大部分学生的集体观念变得较为淡薄。

(五)学习上两极分化严重,追求进步,但功利主义思想浓厚

音乐艺术类专业学生主要来源于中学阶段或中等专业学校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特长的积极分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参加文、理科或是体育类高考无望而被迫加入音乐艺术大军的学生,因此就造成在同一起点上的音乐艺术类学生不仅在文化基础上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普遍较差,同时也造成很多音乐艺术类学生“专业不专”“特长不长”的客观现实。特别是进入大学以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很多学生变得更加的松散,学习目标不明确,当混事者或者破罐子破摔,导致学风涣散,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进而影响班风和学风。

许多音乐艺术类学生刚进大学时比较热心社会事务和公益活动,也有积极追求进步的渴望,但大多数都是三分钟的热情,难以持之以恒。同时很多学生追求入党完全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在毕业时能找工作的需要,而不是自己真正的信仰和追求,导致学生存在浓厚的功利主义思想,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加强音乐艺术类学生管理的思考

(一)“以人为本”,树立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

根据音乐艺术类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特点,要求我们认真处理好“三育人”之间的关系,着重落实到“服务育人”上。

第一,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环境。现在我们面临着对学生管理方面的难题有很大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教学设备、生活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和不完善,学生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和畏难情绪,如果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将会大大减轻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第二,是彻底改变学生管理者的工作理念,将管理学生转化为服务学生,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把务虚和务实相结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努力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做好服务工作,而且还必须要重视学生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只做单方面的强调,要“依法治校、依法管理”,将学生和老师置于法律上真正平等的位置,将老师从不敢管理和过分管理的极端中解放出来,推动学校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

第四,关心和温暖学生,艺术类大学生并非个个家庭都很富裕,也有一部分同学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我们要深入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国家教育部加强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的大好前提下,主动配合学生资助中心进一步完善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资助体系,给困难的大学生送去温暖,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以人为本”管理还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针对音乐艺术类学生的性格特点,进一步完善班级信息员制度,认真贯彻思想政治工作“三进”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产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

(二)制定科学、规范、完善的教学大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音乐学生文化素质差,进校后在这个方面也没有多大改变,表现在学生对公共课普遍不感兴趣,甚至抵触。在外语学习上本来基础就差,进校后部分学生干脆彻底放弃,在“两课”的学习上学生大部分也是到人不到心,课后更是谈不上了。这导致音乐艺术类学生文化课重修严重,英语过级率非常低,毕业时很多学生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改革考试、考核方式,尽可能的凸显学生的专业特色,合理分配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中特殊作用

由于音乐艺术院校特殊的教学方式(专业课程几乎都是采取小班或者是个别授课的形式),师生之间更容易沟通交流。另外,学生长时间师从专业教师,一般意义的师生关系往往演变成更亲近、更融洽、更和谐的“师徒”关系,这样老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加之学生对知识渊博、专业和学识水平高的教师有强烈的钦佩感、崇拜感和顺从感,使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实行“导师制度”,让专业教师做自己专业小课学生的导师,强化师德教育,充分发挥教师人格力量的影响作用,教书育人,不仅在学习上,更要在思想上和生活上做学生的导师,教会学生做人和做事。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学风在根本上得到好转。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是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重要途径。对于音乐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制度而言,要充分体现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色和个性特点,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不能人为地扼杀学生的艺术天性,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尽量为学生的艺术生命的成长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即努力开创法制和德治并举的良好局面。

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工作制度,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配套,依法治校、依法管理。特别是要强化制度和纪律在学生中的威慑力,对于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和学习习惯特差、无法继续完成学业的学生要坚决予以清退,维护纪律的严肃性,使学生敬畏纪律,从而认真遵守纪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五)加强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稳定,要强化对辅导员的培训,努力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辅导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适应新时期学生管理的需要。

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加强学生组织建设,把品学兼优的学生充实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充分挖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内在潜能,积极发挥学生组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努力搭建平台,加强学生艺术实践锻炼,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素质

音乐艺术教育是技能性很强的教育,要求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技能技巧,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就显得特别重要。艺术实践活动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技能技巧,提高艺术素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把课堂教学理论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我们的学生在专业的学习上有很多有点类似“井底之蛙”,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自命不凡,小事情不愿做,大事情不会做。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音乐比赛,同时多给学生一些观摩高水平专业演出和比赛的机会,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比赛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比较寻找差距,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需求。

继续办好我们学生的班级艺术实践活动,通过这个平台使我们的每一个同学在大学期间至少有3次以上的舞台实践锻炼的机会,在学以致用的同时也给学生释放激情和能量的空间,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从而缓解管理方面的压力。

充分利用学校“三座立交桥”办学模式给我们音乐学院带来的良好发展契机,加大宣传力度,用中德“2+2”培养模式这个平台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加入专业学习的队伍中来,从而在总体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增加学生对学校、对学院的认同感,因此也就可以降低学生管理的难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毕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要过多的承担所谓的“政治演出”任务,以免对学生基本的学习时间造成影响,活动不在多,而在“专”而“精”。

(七)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感恩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引导学生识恩、知恩,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施恩,以期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大和谐。

现在,我们的很多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这既有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音乐艺术类学生由于人文和文化素养相对较差,很多学生认为他们今天所享受到的一切,不管是来自父母、学校、国家、社会,还是其他个人,都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完全不懂得珍惜,更不懂得感恩。相反,如果学生遇到好处与自己无关,或者某些条件相对不是很如意时,便怨声载道,横生事端。

我们要从认识层面、情感层面和实践层面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怀着爱心吃糠咽菜,胜过怀着恨吃牛肉炖土豆。”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和难得的读书机会,不虚度光阴和无事生非,自觉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八)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寻求家长的支持和理解,降低学生的教育管理难度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就娇生惯养,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去批评和意见、不能吃苦、受不得委屈等诸多不好的行为和习惯。特别是学习音乐的学生,有很多家境都还可以(学习音乐需要花费比较多的金钱),这也导致这些孩子从小在家里养尊处优的机会比较多,到学校后有些学生行为习惯、思想素质很差,目无尊长,自以为是,不服从管理,跟老师唱对台戏,更有甚者,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辱骂、殴打老师,相反,我们的管理者处境还非常尴尬:说,说不得,碰,碰不得。反过来,家长听信学生一面之词,还不理解、配合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使得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难以继续下去。

我们的大学生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了,他应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然而这个“学生”的身份让很多的事情变得不那么简单和明了。因此,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对家长爱自己孩子的方式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寻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管理的理解和配合,无疑会让我们的很多工作能顺利开展下去。

当然,音乐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也是对学生的全方位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比较庞杂和广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热爱学生工作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各方面都较为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欧阳俊虎. 新时期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2] 田欣,王印华. 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6(5).

[3] 朱月华. 任课教师在高校艺术类学生德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4] 苏长青. 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云南艺术学院大学生情况调查[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4).

[5] 沈履平.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7(1).

[6] 张莹. 高校艺术类学生管理的思考[J]. 赤子,2009(22).

[7] http://home.51.com/sun831217/diary/item/10053739.html 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8] http://www.zkxww.com/PAPERS/lunwen/jiaoyu/200904/100405.htel 对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