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专业成长的人本化教育价值取向重构

教师专业成长的人本化教育价值取向重构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我校多年办学经验而积淀的文化底蕴和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一切以学校的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传承和汇聚先进文明,关心每一位学生,也关心每一位教师,营造师生共同发展的人文环境,促进学生与教师、学校与社区、师生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以科学的“人文”性作为教育的价值取向,我们就要努力丰厚教师的文化积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打下宽厚的基础。

教师专业成长的人本化教育价值取向重构

吕榕麟[1]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是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角色。成就教师就是成就教育事业。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教师参与改革的热情,保持对事业不懈追求的愿景,正确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校长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而要真正圆满地、富有实效地完成这项任务,校长的教育价值取向至关重要。

一、回归教育的终极目标:合理诠释教师专业成长的以人为本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如果我们的办学思想在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融合后,不把教育的终极取向提出来,不注重以人为本,就会使教育偏离终极方向,失去教育自身的核心价值。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空前凸显。但是遗憾的是,教育界内外不少人士对之理解失之偏颇。我们认为,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赋予“一切为了学生”更为深刻的内涵。

关于教育价值取向的人本化取向问题必需强调的一点是,教育价值取向的人本化应该涵盖教育行为中的一切人,即:不仅仅只是学生或者说是全体学生,也应该包括教师。而且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教师的发展是必然的关键基点,师生成长的发展重心要先放在教师这方面。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决不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教育别人。”鉴于此,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以师生的共生成长为前提,而且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职业发展,必须是一种深切体验的自我超越。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学校自2000年新班子成立以来,就确立起了“惟有不断促进教师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促进整个学校的发展”的管理理念。根据我校多年办学经验而积淀的文化底蕴和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一切以学校的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传承和汇聚先进文明,关心每一位学生,也关心每一位教师,营造师生共同发展的人文环境,促进学生与教师、学校与社区、师生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蔡元培说过:“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未来。”因此,我们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是对学生、对教师、对家庭、对社会以及民族的未来负责任的。根据对全面性人本化的诠释,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这种培养,不仅仅指向学生的发展,也应指向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每一个从学校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让每一个在学校工作过的人,都能有愉快的一段时光。人本化的要义是自主选择,以教师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据此,我们努力营造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文化,从管理制度上彰显人文关怀,弱化刚性管理,强调沟通与对话,为教师实现精神方面的超越拓展空间,使学校的组织目标成为发自教师内心的共同愿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和多元发展。

这意味着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高度地尊重教师的发展权,使学校管理在促进教育沿着人本的终极方向和核心价值发展方面真正发挥导向作用。因此我校用制度文化来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同时,更多地注重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激活教师自主发展的能动性,发展成为教师内在的自我需要。学校帮助每位教师客观地分析了自己的现状与发展潜能,帮助新教师、一般教师和骨干教师找准各自的专业发展目标,在明确差距的基础上,制定了教师个人发展阶段性计划。

二、立足科学的人文本质:深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思想对话

面对当今信息来源广、知识面宽、求知欲旺盛、个性鲜明的学生,教师要让自己的所教学科保持新奇与鲜活,在教学中有创意,使自己的教育达到培养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就需要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源。如果教师一直习惯于在封闭的课堂内进行教学,执行封闭的教材,他们的人文素养就会萎缩,创造性就会泯灭,专业成长的土壤就会荒漠化。以科学的“人文”性作为教育的价值取向,我们就要努力丰厚教师的文化积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打下宽厚的基础。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创设条件,尽可能提供时间、空间,让教师不仅在学校的工作时间内,而且在课外、校外的时间里,也能以充满愉悦的准备状态从文化活动中汲取专业成长的营养。据此,我们致力于建构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学校,从管理模式上彰显人文关怀,弱化驱动控制,强调反思与对话,把学校的文化生成转化为教师自觉的学习行为,促进教师在多元的思想对话和观点交锋中实现专业成长的自我超越。

一方面,通过博览群书与哲人进行思想对话,成就自己的才情。教师读书会使自己更善于思考、远离浮躁,也将让课堂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充盈着人文的光芒。于是,我们非常重视利用学校的一切资源,开展读书活动。青年教师读书会向全校教师发出倡议。逐步形成一个“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环境氛围;要求每位青年教师坚持做到“日读一报,周读一刊,月读一书”。创设“读书论坛”,成立了“读书互动学习小组”,发挥互动与分享学习的作用。充分利用校长书柜、教师书柜资源,汇编《书苑漫步》。“与名家对话”、“小组读书擂台赛”、“师生同读书”、“让读书成为习惯”、“主题学习”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去感受飞速发展的世界、领略学科前沿的风光、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今天我们的生活中,人与人、人与外界越来越隔膜,有多少人能跨越这堵无形的墙呢?新信息技术恰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通向他人的窗,人们能通过自己的感情反应意识到自己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进而理解他人,把握时代脉搏,感悟人生。作为教师,确实要多利用这扇窗,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好习惯。我校做到了班班通,各办公室也配备电脑,请专家对教师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我校通过向教师推荐学习网址,鼓励青年教师上网浏览信息、查找资料,深入阅读,撰写读书心得。团支部针对支部35名团员家中都有电脑并都上了宽带的优势,创办了“群小教师读书博客”。博客中有四个主要学习板块:指南针,即好书推荐,我校图书馆会不定期新增一批好书新书,每周推荐一次;聚焦点,及时发布一些国内外的时事新闻、教育新闻,供团员教师及其他教师浏览;教学随笔,各团员教师及其他教师有什么教学感想、经验、困惑等,可来此进行交流探讨;信息共享,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工作方法、科学前沿的东西,及时在此进行发布,供团员教师及其他教师学习。教师读书博客不仅丰富团员教师的学习生活,还提高了学习质量。

三、倡导独特的个性视野:不断丰富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活体悟

一个教师,当然要尽量掌握有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具体的教学知识、技能或法则和理论。但这毕竟是属于形而下的术。在日常和业余生活中对人生社会宇宙大道的深入体验和高度感悟,才是形而上的道。缺乏道的升华,术再高明,只不过是教书匠而已。现在许多中青年教师,除了学科的专业知识,已很少有老一辈教师那样丰富的生活积累、渊博的人文素养和全面的素质了。生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和源泉,生活的积累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升来说太重要了。课堂教学这一生活场所是远远不够的,要使课堂涌动生命的气息,还必须注重教师课堂教学工作之外的生活体验和人文感受的丰富性。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尽可能从教师的职业生涯来关注他们的专业成长,把教师的生活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视野,让他们能以悠然的生活态度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职业发展的养分。据此,我们充分关注教师职业心理的健康,尽可能地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引导他们以欣赏的态度去品味生活,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层面上不断超越自身的职业发展境界。

一方面,我们通过娱乐鉴赏陶冶健康情操、培植人文情怀;通过栽培养殖和体育锻炼健全身心、发展个性特长。我们开展了“红五月卡拉ok比赛”、“弘扬民族精神,熔铸崇高师魂”演讲会、“爱与责任”事迹报告会、女教工民族舞蹈表演、教工耕耘杯运动会、青年教师羽毛球比赛、黄褚林温泉休闲、青云山登山健身等活动。这些虽然看似不像是学习,却在实际上形成了能够充分显示学校品位和文化气息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教师专业成长涌动着一种生命的活力。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个别化的特点,因学科性质不同,教学内容的差异及分班教学的组织形式,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基本是单个人进行的。因此,学校管理中也更多地关注教师的自治和个人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由于过于强调引入竞争机制及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也给教师间的人际关系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但无论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是学校的发展,都需要有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因此,在教师管理中重视教师在业余生活中的群体交往,如开展联欢会、舞会、假日旅游参观等集体娱乐活动,不仅能丰富教师的生活,调节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增进教师相互间的情感沟通,融洽人际关系,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从而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营造了和谐的情感环境和氛围。

另一方面,我们还引导教师通过观光游览观察自然万物、体会社会与人间百态;在平凡的交谈中与同事、家人、亲友共享生活之欢乐、共品人生之智慧。让教师形成不同的专业风格和独特的专业视野特色,这不仅是人的天性使然,而且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游历观光、与人交往,都能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亲历躬行、参证精思,知识水平就会飞跃到一个较高的层次。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实际上,学习不仅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需要,而且也是心灵追求快乐的一种归宿。我们要让自然而然的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成为专业成长的土壤,为教师的职业生涯注入勃勃生机!

总而言之,学校内涵发展与其外延发展不同,它并不依靠教育规模的扩大和物质场所的扩张,而是在既有的生源、师资队伍和教学场所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和层次。而高素质师资队伍的打造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师生的共同成长为本,以生命体验为核心,引领教师自我超越,构建宽松、和谐、共生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生态环境,是理性的校长应有的教育价值取向。

【注释】

[1]吕榕麟,福建省福州市群众路小学校长、特级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