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建教师发展与师资管理创新

福建教师发展与师资管理创新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必须尽快从管理上找出根源,进行师资管理创新。图2表示教师发展问题与师资管理问题的关联。师资管理在教师工作领域主要管理常态教学。教师参与教研、教改的积极性严重不足。当前的师资管理机制对于教师社会交际的发展作用不大。师资管理内容欠缺导致教师发展不够全面。基于教师发展的教师管理创新体系如图3所示:新时期的师资管理要在理念上有所突破,明确管理的目的在于促使教师持续全面发展,不断优化

福建教师发展与师资管理创新

袁书琪[1] 张 予[2]

面对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新一轮深化,我省教师发展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关键性的问题,需要重新审视我省的师资管理,从体制和机制上寻找原因,加快师资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一、新时期教师发展及我省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校教育改革在大政方针确定之后,师资就是决定因素,或者说教师的发展是决定因素。学校教育改革的新一轮深化,需要新一轮的教师发展。

(一)新时期教师发展的结构性更新

新时期教师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是结构性更新,如图1所示。

img10

图1 新时期教师发展的结构

1.素质维度上的教师发展

新时期教师素质的发展虽然仍然包括基层的知识发展,中层的能力发展和上层的观念发展,但在各个素质层面上,发展的内容有了更新。就知识而言,无论是学科知识,还是教学知识都加快了更新的速度,教师教育一劳永逸、教龄越长知识越丰富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仅以高考为例,命题的素材来自科学研究新进展而不是学校教材。再看教学知识,境外“教与学”已在境内兴起,“学习学”也是如此,这正是我国以往的教育学、心理学关注不够的领域。就能力而言,在对课程校准的理解和对教材的处理上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新课程提出协调现代与传统表达的能力,强化师生沟通的能力等新要求。就观念而言,服务学生改革创新,讲求有效教学等观念已成为教师发展的高层取向。

2.工作维度上的教师发展

新时期教师工作虽然仍然包括教学、教研和教改三个方面,但这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三位一体”更加突显。新时期的学校教学越来越难以依赖现成的课文叙述和教学辅导教材,教师要投身于教改,又要稳定教学秩序,维持教学质量,如何协调教学、教研和教改的关系,形成正向合力,减少改革的代价,已成为教师发展的关键。

3.管理维度上的教师发展

新时期的教师很难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本职工作”,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个性化的教学的发展,对教师班级管理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效与学生家庭的关系密切,义务教育后教育已形成强劲的买方市场,如何提高学生家庭的满意度,如何使学生家庭与学校教育形成正向合力,已经是每个教师都会面临的问题。学校新课程的推行离不开社会环境,社会教学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之间的社会合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新时期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照上述新时期教师发展的结构性更新,我省新时期教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所列:

1.素质发展上的存在问题

我省教师,尤其是教龄长的教师,学科知识老化的现象相当普遍,更为严重的是少有人关心本学科的发展。与全国教师一样,我省教师的逻辑学和心理学知识贫乏肤浅,尤其在应用逻辑学和心理学方面困难较大,由此造成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方面难以创新。知识面狭隘是阻碍我省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省教师向学习型教师转型相对缓慢,学习气氛不够浓厚。从能力上看,我省还有相当多的教师深刻理解课程、合理使用教材的能力低下,难以通过自编教案和学案开展自主教学,这在课程与教材尚处于实验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的情况下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大问题。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我省相当多的教师尚不能自如选用和优化组合。我省教师在有效教学、因材施教、自主创新和服务学生方面的发展尚不尽如人意。

2.工作发展上的存在问题

在教学进展方面,我省教师存在计划性差、难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学习的问题。我省教师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尚不多,除了课堂教学和应试教学外,我省教师的教学职能相当有限。我省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建设关注不够,建设成果有限[3]。我省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和教研能力普遍不够,合作教研的意识不强,日常教学基于教研还很不够。我省教师开展教研实验的很少[4]。在教改方面,我省教师积极投入的不多,教改经验不足。

3.管理发展上的存在问题

我省教师除了兼任管理职务者外,对学校各类管理关注不够。班主任工作肤浅的现象较广泛,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开展得较少,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和水平不高。我省教师主动家访的比例下降,很少争取学生家庭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省教师亦很少融入社会,在发展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社会服务、争取社会对办学的支持上所为甚少。教学、教研、教改的校际合作水平较低。

二、新时期教师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师资管理创新

针对新时期我省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关键在教师管理方面,必须改革师资管理目前的体制来解决这类问题。

(一)新时期教师发展存在问题的管理根源

新时期我省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我省师资管理现状有关。必须尽快从管理上找出根源,进行师资管理创新。图2表示教师发展问题与师资管理问题的关联。

img11

图2 师资管理下的教师发展问题

1.师资管理理念落后

师资管理理念落后影响教师发展全局,尤其是对教师观念发展、教学发展、家庭沟通发展、社会交流发展等影响较大[5]。师资管理偏重量上考核教师,造成教师思想上对有效教学不够重视或不够理解。师资管理局限于教师教的一方面,则教学服务于学的一方的意识就不够。师资管理在教师工作领域主要管理常态教学。长期以来,教学评估偏重一节节具体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整体宏观把握学期教学计划,尤其是把握学生成长的能力梯度和情商梯度把握不够。对于教师亲自参与教学资源建设也跟进不够,以至于一些基础较好的教师沉溺于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多利用市场上充斥的劣质教学辅导材料及不良资源。师资管理远未触及教师的社会交际能力领域,教师关心和参与社会交流不够是新一轮教改的制约因素之一。

2.师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师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指的是师资管理局限于教育管理部门中的人事部门,尚不如国家或企业人事部门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师资管理与促进教师发展脱节的问题不少[6]。比较突出的是教师的应用与考核同教师培训脱节。其在教育管理机构分属不同的部门,师资管理对教师能力比较重视,而教师培训对教师能力发展的作用不大,缺少教师平日重视的师生互动、实践探究等环节。师资管理与教研、教改管理也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合力,除了考核教师论文发表和研究立项的数量外,很难深入到教师教研、教改的实质层面。师资管理在学校层面上也是教学与教育分立,班级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联性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3.师资管理机制欠缺

师资管理机制尚缺少激励教师发展的机制[7],学历的高低在教师发展中的重要激励作用还在淡化,严重影响教师的知识更新。教师参与教研、教改的积极性严重不足。当前的师资管理机制对于教师社会交际的发展作用不大。

4.师资管理的内容欠缺

师资管理内容欠缺导致教师发展不够全面。现行的师资管理关怀教师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不够,协调师德管理与师能管理的力度不大,教师培训在教师素质提升方面作用有限[8]。师资管理范畴偏重于对教师自身的管理,而对教师社会交往的管理很少关心。

(二)基于教师发展的教师管理创新

新时期我省教师管理要有所创新、富有成效,就必须以人为本,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把管理等同于服务[9]。基于教师发展的教师管理创新体系如图3所示:

img12

图3 基于教师发展的教师管理创新体系

1.师资管理目的创新

新时期的师资管理要在理念上有所突破,明确管理的目的在于促使教师持续全面发展,不断优化我省师资队伍[10]。要促进教师持续全面发展,师资管理必须持续全面,必须从监控考评为主转为以服务、促进为主,并将监管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以监管保证发展,以发展推进监管,而师资管理的根本目的还是“以师为本”。师资管理必须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型,师资队伍必须盘活教师资源,做到有进有出、有升有降,促进优胜劣汰机制的创建,打破我省教师终身制。

2.师资管理原则创新

为实现上述师资管理目的创新,必须创立我省师资管理新的原则体系。对应教师素质的管理必须全面,既要管理教师自身素质,又要将教师放到学校教育教学全盘工作和学校办学生态环境全方位协调之中促进发展和监控行为[11]。对我省教师发展要实行全程管理,包括职前培养、职后培训都要有计划地加以管理,必须考察教师的阶段性成长,打破我省教师按时晋升的消极态势,对于教师的业绩要实行全盘考评,要协调教师素质在教师工作中的体现,协调教师自身工作与教师参与管理、建设的关系,协调教师在校内履职与融入我省社会发展的作为。

3.师资管理机构创新

我省师资管理机构应有大的改革方能保证新时期师资管理目的和原则的实现和贯彻。要构建权威机构,统领师资管理与教师培训、人才引进、人才市场机制,介入人才市场调节,做到师资队伍有进有出,真正实现行政区任聘、学校使用的用人机制,实现师资市场优化配置[12]

4.师资管理政策创新

我省师资管理要实现基于教师发展、促进教学改革的重大转变,政策是保障。必须创新师资管理政策,做好国家中长期教学发展规划中师资定期考核的准备。要让教师看到进修提供的实惠,要让学校看到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利害关系[13],要让各级师范院校看到学生就业前景与办学目标和规格革新的关系,为此在教师激励、岗位聘用、保障机制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新政策,以这些政策保障我省师资管理在目的、原则、机构等方面的创新,使我省实现从教育大省到教育强省的进一步提升。

【注释】

[1]袁书琪,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张予,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3]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5期。

[4]彭云:《试析小学教师对“教师研究”的认识与实践》,《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8期。

[5]罗凤兰等:《简论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兼论教师管理》,《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

[6]杜秀果:《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的新思维》,《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14期。

[7]杨建云等:《论教师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的关系》,《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1期。

[8]李永壮:《关于中小学骨干教师继续教育交流的思考》,《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第6期。

[9]斐婷婷:《论教师的自主管理》,《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第21期。

[10]虞乐:《以人为本的挑战——论学校教师管理的人本化》,《考试周刊》,2008年第12期。

[11]罗儒国:《中小学教师学校文化满意度调查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第7期。

[12]张运明:《关于中小学编制及师资调配的思考》,《教育探索》,2010年第7期。

[13]毕国军:《教师发展的学校责任与实践模式》,《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第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