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陶行知论中小学教育

陶行知论中小学教育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出校门,仍为学生,就是不出于教育的范围。中学学生正当发育时期,上下前后左右一起滋长,如同暴富的人,得的快,用的快。中国办学之初,大家心目中只知有人才教育。二十九年修正章程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学”。盖课程为学校教育之中心,假使课程得有圆满解决,则其他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窃以小学为教育之根本。学校以生活为中心。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

索引13 陶行知论中小学教育

柏格罗女士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院附属小学校的教员,平日担任功课,素来注重顺性利导,所以他班上的学生,比别班的更加活泼,也更加守规矩。(295)

教育儿童,应当严格的地方便须严格,应当放任的地方便须放任。美国的教育偏重放任,中国的教育偏重严格。太放任了虽是富于自由,不免溢出范围;太严格了,虽是谨守规则,却有些枯干气味,都不是应当有的现象。(296)

柏格罗女士的班上,自由中有规则,规则中有自由。学生既有发言的机会,又能中绳准,真是难得的!

善教的人随事寓教,不但是教书就算了。(297)

(《美国活动教授之一段》,1919年)

新教育的方法……要考究这个方法,下列的几条,应该注意的:

(甲)符合目的 杀鸡用鸡刀、杀牛用牛刀,这就是适合的道理;教育也要对着目的设法。

(乙)依据经验 怎样做的事,应当怎样教。譬如游水的事,应当到池沼里去学习,不应当在课堂上教授。倘若只管课堂的教授,不去实习,即使学了好几年,恐怕一到池里,仍不免要沉下去的。各种知识有可以从书上求的,不妨从书上得来;有不可以从书上求的,那应该从别处去得他了。

(丙)共同生活 在学校中不能共同做事,一到社会也是不能的。所以要国民有共和的精神,先要学生有共和的精神;要学生有共和的精神,先要使他有共同的生活,有互助的力量。

(丁)积极设施 教人勿赌博、勿饮酒,这都是消极的禁止。至于积极的办法,要使他们时常去做好的事情,没有机会去做那坏的事情。在学校之中,常常有正当的游戏运动,兴味很好,自然没有工夫去做别的坏事了。

(戊)注重启发 在学校里面并非一面教人、一面受教,就算了事。要使学生的精神意志和能力,渐渐的发育成长。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要更进一步说,使他不得不愤、不得不悱。

(已)鼓励自治 这便是教学生对于学问方面或道德方面,都要使他能够自治自修。

(庚)全部发育 身体和精神要全体顾到,不可偏于一面。譬如在体育上,耳目口鼻手足统要使他健全;在智育上,既要使他自知,又要使他能够利用天然界的事物;在德育上,公德和私德,都不可欠缺的。

(辛)唤起兴味 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学校里面先生都有笑容,学生也有笑容。有些学校,先生板了脸孔,学生都畏惧他,那是难免有逃学的事了。所以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

(壬)责成效率 凡做一事,要用最简便、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

以上所讲,都是普通的说明。(313)

我国学校的弊病。不但在与社会相隔绝,而且学校里面,全以教员为主,并不使学生参与。(315)

新学生 “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先生说什么,学生也说什么,那便如学戏,又如同留声机器一般了。“生”字的意义,是生活或是生存。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人生之道,有高尚的,有卑下的;有片面的,有全部的;有永久的,有一时的;有精神的,有形式的。我们所求的学,要他天天加增的,是高尚的生活、完全的生活,精神上的生活,永久继续的生活。进一步说,不可学是学,生是生,要学就是生,生就是学。

既然晓得教育就是继续经验的改造,那么对于天然界和群界,自然受他的影响;天天变动,就是天天受教育,差不多从出世到老,与人生为始终的样子。你哪一天生存不是学?你哪一天学不是生存呢?

凡改变我们的,都是先生,就是我们自己都是学生。以前只有在学校里的是学生,一到家里就不是学生;现在都做社会的学生,是从根本上讲,来得着实,不至空虚。虽出校门,仍为学生,就是不出于教育的范围。所以每天的一举一动,都要引他到最高尚、最完备、最能永久、最有精神的地位,那方才是好学生。(316)

(《新教育》,1919年)

我觉得中学生毕业之后,若不升学,应有下列之要素:

一、应付社会环境所必需之人格。

二、制裁天然环境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生利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四、消闲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我们的中学对于培养应付社会环境所必要的人格,还没有可靠的办法。

我觉得制裁天然环境,首在体力充足。中学学生正当发育时期,上下前后左右一起滋长,如同暴富的人,得的快,用的快。平时不知储蓄,患难一来,后悔无及。我们青年学生多数不知节省精力,储蓄元气,所以身体强壮的很少。

我们的中学校对于培养制裁天然环境的能力,实是很不充分。

中学毕业生如不升学,就须谋一件自利利他的职业,现在的中学毕业生,除升学外,还有两种人:一种是做教员的……但是从未给他学过师范教育,就教他去做教员,也是我们疏略的地方。此外还有一种就是高等游民,在家里闲吃闲坐,此种毕业生通盘算起来,至少要占百分之三十以上。

人当忙时不会走歧路,一遇空闲,危险就来了……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种种正当娱乐的良好习惯,使他习与性成,将来离校之后,继续将他空闲的精神,归纳在这种正当娱乐当中,这是很重要的教育。二年前我有一个朋友,专门调查一个都市中等学生的嗜好,他说别事不提,中等学生沾染赌风的人,百人中约有五十人……直言之,就是他们在学校里,没有充分学到正当的消闲方法……

把以上所说的总结起来,就是以前的中学实在不能满足人意,处处都有改良的余地。(382~384)

(《中等教育实验之必要》,1921年)

中国办学之初,大家心目中只知有人才教育。“培植人才,以济时艰”是当时提倡学务的人的共同心理。(423)

到了民国成立,以平民主义为本,纯粹单轨的学制方才发生。

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前的学堂章程,无女子教育的规定,好像在拟订章程的人的心目中,教育只是男子所独享的。二十九年修正章程以“家庭教育包括女学”。(424)

(《中国建设新学制的历史》,1922年)

我们的教育害病最厉害的是中学,中学中尤以科学教育为最不良,所以中学教育造成的人才,都不能控制环境,号令环境,管理环境。(473)

(《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次年会社务报告》),1922年)

今日教育界责任之最重要且最紧迫者,莫若利用教育学理解决学校课程问题。盖课程为学校教育之中心,假使课程得有圆满解决,则其他问题即可迎刃而解。(652)

窃以小学为教育之根本。今日教育之效果所以不能满足吾人之希望者,实以根本错误之故。根本错误之尤甚者,为小学校之课程。查我国小学课程,大半系因循的,抄袭的,从未有科学的编制法。(653)

(“《小学课程概论》序)”,1924年)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

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的,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工夫。间于二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共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国家大事,世界大势,亦必须师生共同关心。学校里师生应当相依为命,不能生隔阂,更不能分阶级。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307)

(《我之学校观》,1926年11月)

我亲眼看他继续的努力,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我亲眼看他整理燕子矶公园,建筑通俗图书馆,组织新农村。我亲眼看他同化别的学校。我亲眼看他联合志同道合的学校,从事课程的研究。我亲眼看他和尧化门小学与江宁县立师范学校,共谋乡村师资之改进。看着这种种设施就觉得他的精神,只是一个“长”字。因为他是“活”的,所以能长。凡是不长的东西,就快要死了。因为他继续的长,所以他能继续的活。(311)

(“《燕子矶小学》序”,1926年)

办一个好的学校,如同一个人做一天的好人一样,那是容易的。但是要维持下去,就如同一个人终身作君子人一样了。所以维持一个好的学校,那就很难了。(315)(《在燕子矶小学乡村公署落成典礼上的祝词》,1928年)

中国向来所办的教育,完全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盖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繁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有荒田不知开垦,有荒山不知造林。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人忍受土匪、土棍、土老虎的侵害而不能自卫,遇了水旱虫害而不知预防。他教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格外穷;强的变弱,弱的格外弱。像这种教育,大家还高唱着要教育普及,真是痴人说梦。其实,这种教育决不能普及,也不应该普及。前面是万丈悬崖,同志们务须把马勒住,另找生路。生路是什么?就是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教育!(335)

(《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在上海青年会的演讲》,1927年)

中国一般学校教育为善不足,为恶也不足,都是因为教学做分家的缘故。(382)

(《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第一年》,1928年)

我们预定在这一个月内开办五个小学,现在居然能够一一实现了……我们所以要开办小学的原因:

一、我们的国家是中华民国。但是现在却没有中华国民,所以实在有些名不符实。中华民国至今已经十七年了。但是国民能够知道中华民国,能够写中华民国四个字的实在很少。我们现在所以要开办中心小学,就是要使国民能认识中华民国,能够为中华民国努力。

二、一个人有手、有足、有口、有鼻……我们现在要开办小学的第二目的,就是要使儿童的手、足、口、鼻……得其所用。

三、我们在这小学里还要开办成人教育,使成人也能懂得道理,这是我们办小学的第三目的。(389)

(《我们开办小学的原因》,1928年)

中国学生愈学愈弱,愈教愈懒。陷在迷信的环境而不能觉悟,遇了丑陋的事情而惯于苟安。在人中做人,又不会团结,以至达成“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怪现象!要想纠正这些堕落的趋向,必须明定小学教育的目标,以为小学教育方法之指导,并树立一切教育的基础。

办法:

小学教育应培养手脑双全,志愿自立立人的儿童。其目标如下:

1.健全的体力;2.劳动的身手;3.科学的头脑;4.艺术的兴趣;5.团体自治的精神。(406)

(《小学目标案》,1928年5月)

生活历是一种生活日程,亦即实施生活教育之切要工具。……古人为政,贵在不违农时,故颁历书。教人亦然——教当其时,则事半功倍;失其时,则事倍功半,或竟全失其效。故办学贵在不违人时。生活历,实为建设生活教育最重要之引导。无生活历,则顾此失彼,茫无所从;有生活历,则一切课程、教材、教法、工具皆可纳入轨范之中,而与生活发生有机体之关系。(408)

(《编制小学生活历案》,1928年5月)

(一)中国农民约有三万万四千万,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五。我们要想建设新中国,必须用教育的力量,唤醒老农民,培养新农民,共同担负这个伟大的责任。

(二)现在中国的乡村教育,不合于乡村实际生活。中国的乡村教师,多是书呆子;中国的乡村学校,多是书呆子制造厂——把好好的农民子女,继续不断的变为不事生产的废人。这种教育倘不彻底改革,则旧的力量不能维持,新的力量不能产生,我们的民族恐怕要日益贫弱,以至于灭亡。(413)

(《改革乡村教育案》,1928年)

真正的教育,必须使学者和人民万物亲近,与人民亲近是“做人”的第一步,与万物亲近是格物的大门口。专在书本上学“做人”、“格物”的道理,究嫌隔膜。所以我们要把汗牛充栋的书移在两旁,做我们的助手,不可使他们立在中央,把我们和人民、万物离间掉。(443)

生活教育的目标,分析开来,在乡村小学里,应当包含五种:一、康健的体魄;二、农夫的身手;三、科学的头脑;四、艺术的兴趣;五、改造社会的精神。(444)

(《这一年》,1929年3月)

我们是现代的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现代的教育。不要过从前的生活。也不要过未来的生活。若是过从前的生活,就是落伍;若是过未来的生活,就要与人群隔离。

我希望乡村教师,要办今日之学校,不要办明日之学校。办今日之学校,使小学生过今日之生活,受今日之教育。(497)

(《生活即教育》,1930年)

全国学校采用工学团制。工是做工;学是科学;团是集团。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没有工做、没有科学,没有集团的力量以制裁个人的行动,都不能算是一个现代的学校。采取工学团制便能使全国的学校现代化。(284)(《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1935年1月)

一、要诚实无欺。二、要谦和有礼。三要自觉纪律。四、要手脑并用。五、要整洁卫生。六、要正确敏捷。七、要力求进步。八、要负责做事。九、要自助助人。十、要勇于为公。十一、要坚韧沉着。十二、要有始有终。(17)

(《育才十二要》)

育才学校宗旨

在三民主义抗战建国纲领指导之下,教导学生团结起来,做追求真理的小学生;自觉觉人的小先生;手脑双挥的小工人;反抗侵略的小战士。

育才办学方法

方法;选拔有特殊才能之难童,在集体生活中,培养人才之幼苗,给以适当之阳光、空气、水分、养料,并除害虫,俾能发荣滋长。教育方法,注重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理论与实践并重。(42)

(《育才学校节略》)

在教育界里面是有不少的办法和填鸭相仿。谁个要在学生需要之外悬立目的,超出学生自愿容量去灌注教材,一心一意指望学生们快快的照他的主观的模样长成,使他和他的主顾可以享受,只须如此,他便是在办填鸭教育。

我愿意教育者有这样的周到,材料如果用得不对,填鸭可以填死,被人填死的学生有多少啊!(410)

(《填鸭教育》,1939年)

我们在普及教育运动实践中,常常发现老百姓中有许多穷苦孩子有特殊才能,因为没有得到培养的机会而枯萎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这是民族的损失,人类的憾事,时时在我的心中,提醒我中国有这样一个缺陷要补足。(453)

在这民族解放战争中,单为帮助个人是不够也是不对的,必须要在集体生活中来学习,要为整个民族利益来造就人才。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团结起来做追求真理的小学生;团结起来做自觉觉人的小先生;团结起来做手脑双挥的小工人;团结起来做反抗侵略的小战士。

真的集体生活必须有共同目的、共同认识、共同参加。而这共同目的、共同认识和共同参加,不可由单个的团体孤立地建树起来。否则,又会变成孤立的生活,孤立的教育,而不能充分发挥集体的精神。孟子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我们中国现在最大的事是什么?团结整个中华民族,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而创造一个自由平等幸福的中华民国。我们的小集体要成了这个大集体的单位才不孤立,才有效力,才有意义。与这个大集体配合起来,然后我们的共同立法、共同遵守,共同实行,才不致成为乌托邦的幻想。(455)

育才学校有三个不是,须得在此说明:

一、不是培养小专家。有人以为我们要揠苗助长,不顾他的年龄和接受力及其发展的规律,硬要把他养成小专家或小老头子。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那样的办法也是我们极反对的。我们只是要使他在幼年时期得到营养,让他健全而有效地向前发展。因此,在特殊功课以外,还须给予普通功课,使他获得一般知能,懂得一般做人的道理,同时培养他的特殊才能,根据他的兴趣能力引导他将来能成为专才。

二、不是培养他做人上人。有人误会以为我们要在这里造就一些人出来升官发财,跨在他人之上,这是不对的。我们的孩子们都从老百姓中来,他们还是要回到老百姓中去,以他们所学得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为老百姓造福利;他们都是受着国家民族的教养,要以他们学得的东西贡献给整个国家民族,为整个国家民族谋幸福;他们是在世界中呼吸,要以他们学得的东西帮助改造世界,为整个人类谋利益。

三、我们不是丢掉普及教育,而来干这特殊的教育……育才学校之创立,只是生活教育运动中的一件新发展的工作,它是丰富了普及教育原来的计划,决不是专为这特殊教育而产生特殊教育,也不是丢掉普及教育而来做特殊教育。(456)

(《育才学校创办旨趣》,1940年8月)

育才学校办的是建国教育,但同时是抗战教育……保证它是建国教育的是在于它同时就是抗战教育。今天育才学校的儿童必须过战时生活,必须为抗战服务,必须在抗战洪炉中锻炼。否则,我们便没有理由希望他们成为未来的建国人才。育才学校的教育,不是挂名的建国教育,而是抗战与建国的统一教育,抗战建国教育。(458)

育才学校办的是人才教育……

育才学校办的是知情意合一的教育。中国数十年的新教育是知识贩卖的教育,有心人曾慨然提倡感情教育,知情意并重的教育。这种主张,基本上是不错的,但遗憾的是没认清知识教育与感情教育并不对立,同时知情意三者并非从割裂的训练中可以获取。书本教育也许可以使儿童迅速获得许多知识,神经质的教师也许可以使儿童迅速地获得丰富的感情,专断的训练也许可以使一个人获得独断的意志,但我们何所取于这样的知识,何所取于这样的感情,何所取于这样的意志。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感情教育不是培养儿童脆弱的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主要的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使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与奉行,便同时是意志教育。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合理的意志之培养和正确的知识教育不能分开,坚强意志之获得和一定情况下的情绪激发与冷淡无从割裂。现在我们要求在统一的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知情意、启发其自觉、使其人格获得完备的发展。

育才学校办的是智仁勇合一的教育。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的指标。尤其是目前抗战建国时期,我们需要智仁勇兼修的个人,不智而仁是懦夫之仁;不智而勇是匹夫之勇;不仁而智是狡黠之智;不仁而勇是小器之勇;不勇而智是清谈之智;不勇而仁是口头之仁……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个性上滋润着智慧的心,了解社会与大众的热诚,服务社会与大众自我牺牲的精神。(460)

育才学校是一个具有试验性质的学校……育才学校以生活教育原理与方法,作为一种指导方针,我很希望将这种方针予以充分试验,我们深信这种试验会予生活教育理论一些新的发挥。

育才学校全盘教育基础建筑在集体生活上。这里不是一个旧的教育场所,而是一个新的生活场所。这里的问题,不仅在于给儿童以什么样的教育,同时更在于如何使儿童接受那样的教育;这里的问题,不仅在于我们应有一个教育理想与计划,而在于如何通过集体生活达到那样一个理想与计划。所谓集体生活是全盘教育的基础有三个意义:第一、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所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第二、集体生活可以逐渐培养一个人的集体精神。这是克服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及悲观懦性思想的有效药剂,中华民族正处于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抗战建国关头,这种集体精神应溶化在每个人的血液里。第三,集体生活是用众人的力量集体地创造合理的生活,进步的生活和丰富的生活;以这种丰富、进步而又合理的生活之血液来滋养儿童,以集体生活之不断的自新创造的过程来教育儿童。(461)

育才学校的集体生活必须保持合理、进步与丰富,而欲保持合理、进步与丰富,则有两个重要的条件:(一)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与整个世界的沟通。(二)在集体之下,发展民主、着重个性。

育才学校的生活与教育是统一的,它认定劳动生活即是劳动教育,用劳动生活来教育,给劳动生活以教育;它认定健康生活即是健康教育,用健康生活来教育,给健康生活以教育;它认定政治生活即是政治教育,用政治生活来教育,给政治生活以教育;它认定文化生活即是文化教育,用文化生活来教育,给文化生活以教育。

育才学校的集体生活虽然在性质上分为劳动生活,健康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但在生活之集体性这一点上,决定了我们的劳动生活、文化生活往往同时就是政治生活。质言之,劳动生活,健康生活、文化生活之解释、动员、组织的过程都是政治生活,也都是政治教育。因此,育才学校的集体生活,在其的总的意义上来说便是一种政治生活。也就是说育才学校的政治教育笼罩着整个集体生活。(462)

同样地育才学校的集体之教育性决定了全部的集体生活,同时就是文化生活。质言之,劳动生活、健康生活、政治生活在集体的讨论与检查中所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之锻炼以及思考推理之应用等等,便同时是文化生活。劳动生活、健康生活、政治生活对于学生精神和品格上之陶冶及锻炼,便同时是文化教育。因此,育才学校的集体生活在其总的意义说来,同时又是文化教育。

育才学校之集体生活在其总的意义上说来,一方面是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又是文化教育。此二者与集体生活是互为影响的。集体生活愈丰富,则政治教育愈充实;政治教育愈充实,则集体生活之政治认识的水平愈提高。同样地,集体生活愈丰富,则文化教育愈充实;文化教育愈充实,则集体生活之文化水平愈提高。(463)

育才学校一般基础教育之是否可以获得成功,特种基础教育是否可以获得较多的学习时间,都要看儿童们是否能迅速地获得文化之工具来决定,这是一个教育上基本建设的问题。

所谓文化的工具的教育,包含着这样几项:(一)语言,(二)文字,(三)图画,(四)数学,(五)逻辑。广义地说来,这五项东西同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只有这种工具获得了才可以求高深的学问,才可以治繁复的事。传统教育也是非常看重这种工具的:但他有两个根本缺点:第一、偏狭。将读、写、算看做最重要的工具;第二、错误。一味在读、写、算本身上是来学习读、写、算。今天我们提出文化的工具教育,并且强调其重要,绝不是将它置于一般基础教育之上,终日来学习语言文字数学逻辑。倘若这样的话,这正是犯了3R(The three R'S;即阅读read、背诵recite、温习review)教育的错误。我们认为工具教育,应该从丰富的集体生活中来吸取培养它自己的血液,用语言文字图画来表达集体生活,用集体生活中统计的事项来作写计算的材料,用集体生活中之事实、论争发展儿童客观的逻辑,代替儿童虚幻的逻辑。(464)

育才学校主张教训合一,同时育才学校坚决地反对体罚。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育才教师最大的责任便是引起儿童对于纪律自觉地需要,自觉地遵守;引起儿童对于学习自觉地需要,自动地追求。(465)

育才学校集体生活之组织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健全当前的集体生活,另一方面是要培养儿童参与未来民主政治之基础。

育才学校着重分队晚会……这除了增加儿童对于学科了解而外,同时增进了儿童语言表达的能力。

育才学校着重总结能力之培养。

育才学校要养成儿童之自我教育精神。

育才学校之总的教育过程为:(一)以儿童为行动的主体,在教师之知的领导下,所进行的行与知之不断连锁的过程;(二)以儿童为行动的主体,同时以儿童自身之知为领导,所发展之行与知不断连锁的过程;(三)育才教育目的之一便是从第一种过程慢慢地发展至第二种过程。

育才学校之一般“教学做”的过程,有三种形式:(一)以工作或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做过程;(二)以事物之历史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做过程;(三)各学科、各系统的学习与研究的教学做过程。这三个过程,育才学校参合互用。

育才学校教师与学生基本是在集体生活上共学,不但是学生受先生的教育,先生也在受学生的教育。这里我们要反对两种不正确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领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意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之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是盲地灌输学生给弄成填鸭。(467)

(《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1940年8月)

让我们大家跟武训先生学吧!学他自食其力,学他贯彻宗旨,学他注意后辈之长进,学他着重先生之负责任,学他苦口婆心劝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共兴义学。今日大敌当前,如果武兴复生,他所要兴办的不可能是旧日之义学,而一定是抗战建国之义学。倘若刻板去学武训,那又是武兴之罪人了。我们所要学的是武训的真精神,配合新时代之需要,普及新义学,以增加抗战建国之力量。(480)

(《新武兴》,1941年6月)

集体生活不仅仅是大家聚在一块过日常生活。我们要想丰富集体生活在教育上之意义,必须使它包含三种要素:(一)为集体自治;(二)为集体探讨;(三)为集体创造。

(一)集体自治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大家在实行集体自治上来学习集体自治。集体自治在育才是采用民主集中制……一方面培养自动的力量,一方面培养自觉的纪律,一方面树立宣导这力量及发挥这纪律有效而有条理的机构,使他们向着有目的的生活奔赴,如百川之朝海。如果有一方面做得不够或有所偏,多少会失去民主集中之效用。(488)

(二)集体探讨之目的,在以集体的努力,追求真理。探讨之路有五,即行动、观察、看书、讨论、思考。

(三)集体创造的目的,在运用有思考的行动来产生新价值。我们虽不能无中生有,但是变更物质的地位,配合组织使价值起质的变化,而便利于我们的运用。这也构成普通功课之一部分,使学生在集体创造上学习创造。(489~490)

(《育才两周岁之前夜》,1941年6月)

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515)

(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演讲《每日四问》,1942年)

第一条育才学校的教育基础为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参加分子相师共学、力求进步;探讨真理,服务社会。

第三条育才学校指导员艺友及学生的基本结合关系为真理;指导员为真理的启发者,学生为真理的学习者,艺友为真理的学习及传递者。传统师生间的权威关系,一律予以废除。

第四条育才学校启发与学习的真理,其判别的一般准则为是否合于科学与人生,其判别最后的准则为是否合于人类的历史的实践及要求。(729)

第五条育才的学校集体生活,应不断追求丰富与进步,而欲保持丰富与进步,必须:第一、和广大的社会实践接触,消除学校与社会的隔阂;第二、与世界进步的学术沟通,铲除闭关自守的成见;第三、批评地接受并发扬中国固有的民族精神及人类文化遗产。(730)

第十二条参加育才学校集体生活分子的一般基本权利与义务:甲、追求真理、服从真理、传达真理的权利与义务;乙、维持良好校风、创造良好校风的权利与义务;丙、发展友爱、互助的权利与义务;丁、批判他人、接受他人批判的权利与义务;戊、服务学校、服务社会、服务抗战建国的权利与义务;己、在不违背真理的前提下,服从多数,服从学校纪律的权利与义务;庚、在不违反真理与时代精神的前提下,尊重此时此地的社会道德标准的权利与义务。(731)

注释:此公约草案共14章71条。

(《育才学校公约草案》摘)

中学里最为薄弱的环节就是理科教学。中学的理科教学只是通过讲课及课本来进行的,而很少让学生自己有机会到实验室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增长才干以及通过有效地控制自然以获得知识的理科学习,一直被严重地忽视了。

近几年来,引起人们很大关注的第二个问题是中等学校的国语教学。以前,这门重要的课程竟是用不科学的枯燥无味的方法教授的。教师们由于缺乏教育学及心理学的培训,所以不得不依靠灌输式和按字面逐字讲授的教学法。(292,330)

(《民国十三年中国教育状况》,1924年)

推动我创办育才这类学校的动力,主要来自三个人:迈克尔·法拉第、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及昂多尔的桑德森。(420)

育才学校的三点准则:

1.兴趣

以少年儿童持续地对某些具体活动极感兴趣作为基本考虑,通过专门提供环境和养分,我们致力于对有才华的少年儿童进行哺育和指导,使之充分发展,进而深入到未知事物的领域中去。

2.理解

以少年儿童的全面智力作为基本考虑,通过施行文化教育,我们致力于对有才华的儿童进行哺育和指导,使之对其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对生活的各个方面跟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更广泛的理解。

3.爱心

以少年儿童乐于助人为基本考虑,通过集体生活,我们致力于对有才华的少年儿童进行哺育和指导,使之形成对人类更崇高的爱心。(422)

育才学校的指导方针:

1.一副超凡出众的头脑。

2.两只强健的手。

3.三个圆环。——育才学校的校徽由三个圆环组成。圆环象征着开诚布公、一往无前和勤奋努力。

第一个圆环代表学校的团结,第二个圆环代表中华民族的团结,第三个圆环代表民族和进步世界的团结。

4.打开文化宝藏的四把钥匙:(1)中文;(2)一门外语;(3)数学;(4)科学方法。

5.通向真理的五条道路:(1)实际行动;(2)书本知识;(3)向老师请教;(4)向朋友请教;(5)思考。

6-10略。(423)

(《培养难童中人才幼苗的育才学校》)

教职员和学生共甘苦、共生活、共造校风。我认为,这是改进中学教育和一切学校教育的大关键。所以从学生进校之日起,全校教职员要偕同旧生以身作则,拿全副精神来同化新生……凡住校的教职员,一定要和学生共甘苦,共生活,共造校风,共守校规,断不能有一个例外。如有例外,一定失败。(96)

(《给姚文采弟的信》,1924年8月14日)

现今青年人所以不肯努力求学的缘故,实由于学校里缺少学问上熏染和督促的力量。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在学校里提倡学问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多找好学的教员……好学的教员和好学的学生是学校里的活势力。

人的问题解决了,就须改善扩充学问的工具。……单靠纲目式的讲义和展览用的标本,决不能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兴味。图书仪器及其他设备,必须应有尽有,应用尽用。

这些条件都达到了,然后加以督促。定期和无定期的考试,如果办法相当,确能辅助大多数学生上进、前进。倘不谋根本解决而单在考试上做工夫,那就没有意思了。

总起来说:一、好学的教师、同学;二、可学的工具;三、必学的督促,是我认为引导学生努力求学的要件。三者具备,多数学生当不致鹜外了。(140)

(《给正之先生的信》)

现在一般学校,只是把小学生一个个的化成书呆子。你可要学做事,学做人,不要做书呆子。做事的时候,要做什么就读什么书。书只是工具,和锄头一样,都是为做事用的。(148)(《给小桃的信》,1927年3月17日)

农村学校为建国之大本。

教学做合一不但可用于训练乡村师资,任何人才之训练皆适用之。

以治人者治己;在劳力上劳心。(263)

(《致蒋爱真》,1927年1月)

纸上谈教育或农业,原来与纸上谈兵一样,何能发生效力?你说“洋八股”依旧是一个“国粹”老八股,离开整个生活,以干禄教育为主,也是千真万确的。我们现在要打倒的就是这八股教育、干禄教育(注:指读书只为做官以求得丰厚的待遇)。我们决定再不制造书呆子和官僚绅士们……我们可以共同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中国教育探获生路。(269)

(《致王琳》,1927年1月21日)

厨师、会计、医生都是办学的重要角色。

办学如治国,眼光要远、胸襟要大,否则事情会愈办愈局促。

不能用人之长处,便是自己的短处。(573)

(《致马侣贤》,1939年7月23日)

每一个青年都得擅长一种外国语。无论是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或是艺术、文学都得要至少一种外国语。(583)

(《致陶晓光、陶城》,1939年9月)

“追求真理做真人”……你记得这七个字,终身受用无穷,望你必须努力朝这方面修养,方是真学问。(310)

(《致陶晓光》,1941年1月25日)

“先生不在学如在”乃是真正的学习。(319)

(《致马侣贤》,1941年2月13日)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839)

(《为广东百候中学复校10周年作诗纪念,1943年9月》

应切实使教育中国化,应求其合于我国之国民经济力,合于我国之社会状况,合于我民族与社会之切实要求。(341)

(《今后教育上基本问题之讨论》,1931年8月)

此次国内惨重的水灾,与外交上严重的情势,实为我民族生存能力的一场大考试,也就是我国数十年来教育成效的一次大检阅。假如过去教育确有成效,国民知识程度高,民族自具有充分的生存能力。天灾之作,外侮之来,即不能防制于事先,当可应付裕如于事后。然而目前事实如何呢?洪水一来,国人惟有待死;外患一至,朝野惟有惶急,莫知所措。民族之无能、至此已完全暴露,我们不能不沉痛地自承;我们的知识程度实在太低落了,我们过去的教育已整个失败了。“往事之不忘,即后事之师法”。过去的教育已经失败了,今后怎样办呢?(349)

近十余年来,我国教育上的最大缺点,即为侈谈主义、竞尚欧化美化,而不注重实际的“应用”与实际的“做”。教者留声机似的教,学者木偶似的学,机械似的混过几年,学者便算毕业,教者便算了事。教育与社会不求配合,学校所教,社会不得其用。因之学生一离开死的学校踏入活的社会,便茫然无所措手足,一无所能。大学如是,中学如是,即小学亦如是……教育的成绩,只是养成一些博士学士,政客官僚的候补者,充其量亦不过养成一般记定理背死书的书痴。如此教育,哪能望其提高文明。哪能指望其养成健全的国民,哪能指望其推进我国家与民族臻于强盛繁荣之境域呢。

中小学教育为一般普通国民教育,为教育初基,比大学教育更为重要。二十年后中国状况如何,我们只须看现在的中小学生,以及教中小学生的教师,便可预断。老实说,中小学教师的手里,实掌握着中华民族的命运。

我们认为教育应该是新的、活的、应用的。中小学生正是纯洁的青年,天真的孩提,应教育成为新时代新宇宙的创造者,不要教育成为旧时代的承继者。应时时引导其走向建设、生产、改革之新轨。应趁其幼小,养成其创造的思想与精神,使其成为未来时代开辟新宇宙的一个崭新工人。

我们认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具有三种条件:一是科学的头脑,二是劳动的身手,三是改造社会的精神。脑手并用,践实奋斗,教育与社会才能打成一片,健全国民才能养成。(350)

社会即是学校,社会一切活动,即是活泼泼的教材。只有留声机才唱念刻板的歌曲,只有机械才操做刻板的工作,那是旧的死的教育的典型。新的活的教育应该从“做”上教,从“做”上学,但求践实不尚空谈,但求应用,不尚虚名。

如果教师们还是因循守旧,苟且偷安,把纯洁的青年、活泼的小孩,教成无用的游民与记定理的书痴,民族前途将成绝望。是即辜负国家付托之重,亦即为新时代无可逃遁的罪人。“漫天撒下萌芽种,伫看他日结果时。”你两手把握着种子的农夫,小心地殷勤地栽播栽种罢,中华民族的生命是在你们的手里啊!(351)

(《敬告中小学教师》,1931年9月)

我国今日果尚有教育可言乎?殆无人敢断言作答。以言教育之方针,则无方针可言也。……政府视教育为敷衍门面之工具,社会亦视教育为但钟恶因之赘物。

小学教育日益衰落,义务教育更无推广之望,成年文盲固无逐渐减少之可能,而青年与儿童更日被挤入文盲之群。凋敝之农村,固无论矣。即城市之儿童教育,殆亦无确定之方针与经费可言。在愚笨保姆之怀抱中,在武侠神奇之书摊旁,儿童教育事实上已一息奄奄矣。再如中学,本应有其独立性,即其目的不仅在于为升入大学之准备,而尤在于养成健全而能独立生活之国民。然而今日我国之中学,大抵都与社会实际生活相隔离,学生之前途非所问,不健全之国民将因而造成,亦非所计。不导引学生与社会实际生活打成一片,但拉其出社会,走入虚骄奢望无能无用之绝途,斯则又为今日我国内中等教育最应改革之现象也。(483)

(《改造教育私议》,1932年7月)

留级是违反自然生长之原则。小朋友好比是一棵小树,继续不断的向上长。园丁只能施灌溉、防虫害、不能叫树儿不长,或是叫它退回一年重新长。留级纯粹是一个洋教育的洋把戏,我们大可不必为它拉洋车。从儿童中心的教育立场上看,这个把戏是玩不得的。(515)

(《打倒留级》,1932年11月)

过去的中学生好多种,现提出三种来说说:

(一)书呆子。怎么叫做书呆子呢?书呆子就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他们上课的时候,只晓得读书,等到考的时候,更只晓得拼命的读书。这种人在中学里实在不少。

(二)双料少爷。老子做官,儿子当然是少爷。在家里还有老子管管,不能老是享福,还得做些小事。到了学校里,简直连铺床、叠被、买花生、倒夜壶,全有校役代劳。像这样,由中学升到大学,由大学出去求升官发财。既然一心想着养尊处优,有的连卖国也肯干。(531)

请看今日害国贼,哪一个不是当年的双料少爷!(530)

(三)双料小姐

……我们晓得书呆子只能蛀书,少爷小姐也只能享现成的福。他们对于国家的存亡,是没有多大的关系的。(532)

(《过去与未来的中学生》,1933年3月)

传统教育是变人为少爷、小姐、书呆的教育,也就是一种亡国的教育!

比如讲会考这一件事,也就是传统教育界所展开出来的悲剧!我认为,会考简直就是毁灭民族生命力的一把刀……我的主张停止那毁灭生活力的文字的会考,来发展那培养生活力的创造的考成。创造的考成所要考的,是生活的实质,而不是纸上的空谈,这样才是救国的教育。(571)

(《关于现代教育上的几个实际问题》,1934年12月)

我若一走,学校的师生都要遭殃,育才学校可能和晓庄学校一样,被蒋介石封闭,所以我非在这里顶下去不可。为新中国培养人才。我吃点苦何妨?

我要是向国民党政府低一下头,不要说办一所育才,就是十所也办得起来。但是,我们要自己办学校,按照我们自己的愿望办学校。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20)

(《为新中国培养人才吃苦何妨》,1941年)

(一)活的人要受活的教育。活的教育要使人长,向上长。

(二)中等教育是生长的一段过程。小学走错了,中等更错。

(三)中国教育与读书成了一个名词

初等教育是要人读死书;

中等教育是要人死读书;

高等教育是要人读书死。

(四)活教育是要人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

(五)过什么生活,受什么教育。

(六)社会即学校,宇宙即学校。

(七)百工皆吾师,众生皆同学。

(八)过现代的生活即受现代的教育、科学。

(九)过生产的生活即受生产的教育,生产的工人。

(十)教学做合一,手脑相长,百见不如一做。

(十一)拆墙,社会成了学校,大自然成了学校。

(十二)蝌蚪换环境,长了四只脚在水里便要死。

(十三)静时如冬天的种子,动时如海中之鱼,空中之鹤。

(十四)装钟拆钟……

(十五)天象观察。(812)

(《活的教育》,1946年7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