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陶行知论普及教育

陶行知论普及教育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有四万万人民,那么,这间大房子,要有四万万个柱子,才能支持得起。现在中国的乡村教育,不合于乡村实际生活。这计划曾由教育部提出全国教育会议通过。那二十年内完成的普及教育计划之所以失败,却是我自己的错误。在儿童大众的力量的新估计之下,如果大家把传统学校彻底的看破,则普及中国的教育不但是有可能性,并且是可以一举而成,万世不灭。第一条是灭亡之路,以前的中国便是马上加鞭在这条路上飞跑。

索引9 陶行知论普及教育

一个不识字的人,好像失了耳目一样,什么事都不能办。世界的大势,也不知道;时代的变迁,也不知道;就是别人写封信给他,他也不知道。你看不识字的人,有何等的苦恼啊!

又如国家是一间大房子,人民是房子的柱子。要想房子不倒,须要柱子健全。中国有四万万人民,那么,这间大房子,要有四万万个柱子,才能支持得起。读书能力也是健全国民的一种要素,现在有这种能力的柱子,不过八千万,其余还有二万八千万是没有这种能力,在这事上说就是不健全的,那么,这间房子不会倒吗?所以要这房子不倒,要使那二万万多根不健全的柱子,也要变为健全才行。(599)

(《平民读书处之经验》,1924年3月)

村民本身需要什么教育?平民教育促进会的答案是:一、消除文盲;二、普及农业科学;三、培植公民资格。(345)

“打到贵族式的农业”。

“提防书呆子的农业”。

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教育改进社所进行的乡村教育,出发点虽不同,但确是相成的。他们同是努力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建设适合本国生活之教育。他们现在极力要避免的就是对于外国制度之盲目的、囫囵吞枣的抄袭。(346)

(《北齐庙会期内之农民教育运动》,1927年5月)

乡村教育之能否改造,最要紧的是要问我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儿童……倘使我们肯把整个的心棒出来献给乡村儿童,那么,无论如何困难,必有达到目的之一日。否则天天背诵教学做合一,也是空的。我今天要代表乡村儿童向全国乡村小学教师及师范生上一个总请愿:“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384)

(《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第一年》,1928年3月)

我们所以要开办小学的原因:

一、我们的国家是中华民国,但是现在却没有中华国民,所以实在有些名不符实。中华民国至今已十七年了,但是国民能够知道中华民国,能够写中华民国四个字的实在很少。我们现在所以要开办中心小学,就是要使国民能认识中华民国,能够为中华民国努力。

二、一个人有手、有足、有口、有鼻……我们现在要开办小学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使儿童的手、足、口、鼻……得其所用。

三、我们在这小学里还要办成人教育,使成人也能懂得道理,这是我们开办小学的第三个目的。(389)

(《我们开办小学的原因》,1928年3月)

(十二)师范学校应设中心茶馆、民众学校或其他机关,使师范生练习实施成人教育。

(十四)乡村师范应引导师范生,将整个的心,献给乡村儿童和人民。(394)

(《乡村小学师范学校标准案》,1928年2月)

现在中国的乡村教育,不合于乡村实际生活。中国的乡村教师,多是书呆子;中国的乡村学校,多是书呆子制造厂——把好好的农民子女,继续不断的变为不事生产的废人,这种教育倘不彻底改革,则旧的力量不能维持,新的力量不能产生,我们的民族恐怕要日益贫弱,以至于灭亡。

乡村成人教育应注重农暇工艺、改良茶馆及民众学校三种办法,不可专靠学校形式之教育。(414)

(《改革乡村教育案》,1928年5月)

不要以为旧式妇女不识字,就难办到。不识字是很容易解决的事,不识字和没有知识更是不成问题。因为没有读过书,当然是不识字。知识虽不能遗传,而智慧是能遗传的。……知识是学来的,只要有智慧,一定能学得许多知识……若果说不识字、没有知识、不懂道理,就读不成书,这种观念就错误了。因为不识字,正所以要教她识字;因为没有知识,正所以教她学得知识;因为不懂道理,正所以教她懂道理。(432)

(《同向乡村教育瞄准》,1928年12月)

寻常人最后还有一个误解,就是误认读书为教育,只要提到教育,便联想到读书识字。他们以为一切教育都从读书认字出发。他们只管劝人家识字读书,不顾到别的生活需要。识字读书是人生教育的一部分,谁也不能否认。但是样样教育都硬要从教书入手,走不得几步便走不通了。

乡村里面十岁以上大多数的儿童教育,大多数的成人教育,都要从经济娱乐两方面下工夫,读书认字只好附带在这里面去干。倘使一定要从读书认字出发,怕是多数人不能接受,那么,对于改造社会的影响,便是很有限了。(437)

(《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1929年2月)

乡村妇女教育若从文字入手,往往失败。晓庄开办乡村妇女教育失败过三次,引起不少人的灰心。但是抱着屡败屡战的精神,我们便决定改变,以生利训练为中心,而以文字和别种训练为副。现在试验期短,尚不能有具体成效,但似乎是一条比较可以走得通的路。(445)

(《这一年》,1929年3月)

这十几年来,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的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欢喜翻新花样。其实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有机会受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民国十九年春天,我曾一度草成一个二十年内完成的普及教育计划。这计划曾由教育部提出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与这计划同时提出的有一个成人补习教育初步计划。……那二十年内完成的普及教育计划之所以失败,却是我自己的错误。我写那计划的时候,以为中国既系从农业文明渡到工业文明,便误认为每年工业之进展,足以应济教育普及率逐渐增高之需要。我们的幼稚的工业在帝国主义高压未曾铲除以前,决不许我们存这奢望。那时我对于儿童大众的力量还没有正确的估定,对于学校式的传统教育还没有彻底的看破,这些都是构成那个普及教育计划根本失败的重要因子。现在我们所发起的普及教育,是建筑在极困难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它是一个农业国的普及教育方案。假使工业文明暂时没有多大进展,教育仍有普及的可能。在儿童大众的力量的新估计之下,如果大家把传统学校彻底的看破,则普及中国的教育不但是有可能性,并且是可以一举而成,万世不灭。(117)

(《普及教育运动小史》,1934年10月)

假使一个农家有四个小孩,只能给长子上学,余下三个孩子,一个要守牛,一个要扒狗屎,一个要在家里打杂,那个读书的儿子,渐渐的手也懒了、脚也懒了,看不起务农了。种田的爸爸,养蚕的妈妈,打杂、守牛、扒狗屎的弟弟妹妹,都不放在眼睛里了。他把知识装满一脑袋,一点也不肯分给亲人。大家也不以为奇……他初小毕业,欠人的债已把老子的背脊骨压得驼起来了。等他高小毕业,老子又卖了一匹老牛。他从小学考进初中、高中、师范的时候,他的老子从自耕农跌到佃农、雇农的队伍里去了。弟弟们有的短命死了,有的长得像茅草一样了。他自己是学了师范弄不到教员做,毕业不啻是失业,老起面皮做“守知奴”,吃着没有知识的人的饭,还嫌不卫生,受人栽培还骂人愚笨。这一家是难免家破人亡。(119)

假使这个长子进的不是消费的传统学校,而是富有意义的工学团。日里从工学团里学了生活所需的知识技能,晚上便和盘托出献与父母,教导弟弟妹妹,他对于学问是贩来就卖,用不着的便不要。

他是一个社会人,只是从家里出发。他其实是要把他做得到的学问立时贡献给社会。他是与社会、家庭共同长进。学问没有止境,他的进步,他的家庭的进步,社会的进步,都没有止境。他是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教到老,一直到进了棺材才算毕业。一样的穷人,走的道路不同,结果是一个天一个地。

上面所说的是穷人所走的两条路,即是穷国所走的两条路。第一条是灭亡之路,以前的中国便是马上加鞭在这条路上飞跑。第二条是生命之路,从今以后,中国必须悬崖勒马,朝着这条路上走来,才能起死回生。其实说破不值半文钱,只要转过头来,即是康庄大道!(120)

(《从穷人教育想到穷国教育》,1934年3月)

守知奴这种怪物是从人类发现知识的第一天就出现了。他把知识占为私有。他把知识当作传家宝。他把知识当做古董藏着。他把知识当作商品卖。他把知识变成符而自做教主。他把知识变成愚民的工具而自做国王或军师。

守知奴是个怪物而大家不以为怪,那才是一件可怪的事咧。这种怪物本是害人的。大家不想收服他们,反而恭敬他们,羡慕他们,不惜费尽大众血汗钱,大批的一群一群的栽培他们,那是更加奇怪了。我们培养人才的经费,连家庭供给算在内,每年不下十万万。所造就的是什么?是一千多万不肯教人的守知奴!(124)

中国人愚,大概是不能否认的事实。……可是我要向大家建议;愚人便是守知奴一手造成的,我们应该认清。所以要叫中国人聪明起来,非收服守知奴不可。我有四条办法:

(一)大家要自取知识,一取得便立刻教人,不再借重守知奴;

(二)凡有知识的都要教人,不做守知奴;

(三)学生要学教人,不再做守知奴;

(四)教师要教学生教人,不再做守知奴的妈妈。(125)

(《从守财奴想到守知奴》,1934年3月)

教育是成了少爷、小姐、政客、书呆子的专有品。它是少爷的手杖,小姐的钻戒,政客升官的梯子、书呆子的轮回麻醉的乌烟(注:即鸦片)。如果把这种教育普及出去,中华民国简直要成为一个中华少爷国,中华小姐国,中华政客国,中华书呆国。更加确切些,简直要成为一个中华少爷小姐政客书呆共和国,真要不打而自倒了。所以我们开始必得要申明,我们所要普及的,不是少爷教育,不是小姐教育,不是政客教育,不是书呆子教育。我们所要普及的是:自动工学团。什么叫做自动?自动是大众自己干,小孩自己干,自动教育是教大众自己干,教小孩自己干,不是替大众、小孩干。

什么叫做工学团?工是工作,学是科学,团是团体。说得清楚些是,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说得更清楚些是,以大众的工作,养活大众的生命;以大众的科学,明了大众的生命;以大众的团体的力量,保护大众的生命。工学团是一个小工厂、一个小学校、一个小社会。在这里是包含着生产的意义、长进的意义、平等互助、自卫卫人的意义。它是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产生一个富有生活力的新细胞。(126)

(《普及什么教育》,1934年2月)

小先生是负着普及教育之使命。穷社会除了重用小先生之外,是没有别的办法可以使教育普及。但是小先生所遇着的阻碍实在是屈指难数。如何指导小先生扫除障碍以完成他们的使命,是我们当前最迫切的大问题。

倘使自作聪明,勉强寻常小先生做起传统先生来,对着三四十个小学生手指脚划高谈阔论,那便是违反生活教育,摧残小先生。所以,第一条成功之路是镇压贪多的野心,把小先生所担任的人数减少到两三个。(132)

小先生是很容易的关起门来教人。他们是在指导小同学。这只做到蓝卡斯突耳的班长制——大同学教小同学。英国人老早就干过了,与我们这次所发起的运动是毫不相干的。这样干法只是把一个独身守知奴变做一群合作守知奴,没有一点普及的力量。我们的意思是要把整个学校的学生或整个工学团的团员都变成小先生……他是要到传统学校外或团本部周围去找学生……一个识字的人教导两个不识字的人,一个会做的教导两个不会做的人,这里面才包含着普及的力量。

“即知即传人”的原则是要一贯的实行下去。因此,小先生的职务不但是教人,说得更确切些,他的职务是教人去教人……因此,我们指导小先生是加了一条原则:指导小先生教人,不如指导小先生教人去教人。(133)

文字只是生活的符号,要与生活连在一起教。……我们并且要使小先生知道,他的使命不但是普及文字教育,凡是他所过的有意义的生活都是负了责任要传布出去。

普及教育运动应该做成学校规定的正课和工学团规定的工作。因此,小先生不是一种自由的职务……导师必须把普及教育运动当作规定的正课或工作,才有成功的希望。(134)

小先生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大人对小孩不信任的心理。“小孩子懂得什么!怎能做小先生!”社会上不懂事的人是异口同声的这样说。但这是毫无根据的侮辱。(135)

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这把钥匙多半是操在导师(包括校长)手里。导师袖手旁观,则普及教育运动变成儿戏;导师以身作则,则儿戏变成普及教育运动。(136)

(《怎样指导小先生》,1934年4月)

工学团之指导员称为工师,不再称为教员。大县每县须有一个培养工师之机关,小县可由数县合立一所,以为培养工师之大本营。这种工师养成所的目的有下列四种:

(甲)培养新工师以创立新的工学团;

(乙)化固有之教员为工师,将学校改为工学团;

(丙)化固有之工人农人为工师,将一般社会组成工学团;

(丁)继续不断的培养在职之工师使与社会学术共进于无疆。(137)

(《怎样培养普及教育的人才》,1934年3月)

我们留学生出洋的钱哪里来的?大众纳的税。有的回国多年,荷包快满,该是我们还债的日子到了!这笔债该是怎样的还啊?还给大众,还给大众的孩子。该还债的联合起来,三个五个跑到一县去,找一二十个受过特殊教育的青年作艺友,不收束脩,只要他们一面求学,一面即负起教人的义务。于是这一县的工师养成所便可创立。这些艺友便是工师养成所之指导员。同样招收本县有志青年一二百人做第二代的艺友散在各村,各收农人小孩数人做第三代的艺友,领导全村农人与小孩创立工学团,使生活教育之普及得以急成而永存。这样,大众尽义务教我,我尽义务教你,你又尽义务教他,教他的孩子,教他的孩子又教别人,就是我所说的连环的义务。这连环的义务其实是交相利。各人有此认识,则教育普及只要一举手之劳便能成功。(144)

(《连环的义务》,1934年10月)

小先生的学生不限定是小孩。社会里有许多人是等候着小先生的教导……只是小先生能把教育送到他们面前。小先生不但是普及儿童教育的生力军,而且是普及成人教育的急先锋。在小先生的手里,儿童教育与成人教育是打成一片,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是搓成了一团。

普及教育是要城里与乡下同时并进。家常便饭的教育才值得普及。我们所要普及的即是家常便饭的教育,就不能叫乡下人等到城里人吃饱之后才去吃。(149)

(《从学军想到工学军》,1934年5月)

创造新中国之先决条件在培养好学的民众,继续不断的向新知识追求。阻碍民众求学的人是新中国之罪人。中华民国的法律里所遗漏掉的一条是:“妨害进步罪”。(158)

(《妨害进步无罪》,1934年6月)

宝山人民认定为自己的义务去力谋普及的,不是少爷教育,不是小姐教育,不是书呆子教育,而是自动工学团。自动的意思是引导大众自己干,引导小孩子自己干。工学团的定义是做工、科学、团结三种生活打成一片,它的宗旨是“工以养生、学以明主、团以保生”。说得详细些,它是:用众人的工作养活众人的生命;用众人的科学明了众人的生命;用众人的团结的力量保护众人的生命。(184)

认定知者有教人的义务,不知者有求学的义务。“即知即传人”是受过教育者之责任,有知识而不愿教人者是守知奴,与守财奴是同等卑鄙。不愿教人的人不能受教育。

承认真正的教育,是使众人取得一种联合推进的力量。教育最重要的成就,在使众人养成一种继续共同求进的决心。如果众人停止在一千字或四个月的学问上,那便是失败。我们对众人所要养成的态度是: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教到老、团到老。(185)

教人的义务与纳税的义务同重。教人便是纳知识税。(187)

(《宝山县观澜义务教育急成方案》,1934年3月)

乡村教育要不会办教育的人办。这样的教育,才能不受传统的影响。您只须认定下列几项原则,就可以不致走入歧路:

一、社会即学校;二、生活即教育;三、劳动即生活;四、教学做合一;五、在劳力上劳心才是真正的做;六、行是知之始;七、教小孩子自己教自己;八、教小孩子做小先生;九、教劳苦大众自己教自己;十、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十一、不愿教人的人,不配受教育;十二、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俣生。(221)

(《给国英的信》,1934年4月)

我们必须拿着现代文明的钥匙,才能继续不断的去开发现代文明的宝库,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这个钥匙便是活用的文字符号和求进的科学方法。普及教育运动之最大使命,便是把这个钥匙从少数人的手里拿出来交给大众。

依照最近四年来浙江所用的方法来扫除文盲,全省要四百年才能完成;依照最近六年来杭州所用的方法来扫除文盲,全市要一百五十年才能完成。(248)

教育是必须普及,但是老法子决办不到,只好想新的法子来解决。老方法有什么困难?能解决那老法子所不能解决的困难的方法便是新方法。

据教育部统计,全国学龄儿童为四千九百十一万……平均每教师教导小学生二十人。四千九百十一万小孩子共需小学教师二百四十五万人。有些教育官主张普及教育要靠师范生,办师范学校要靠官办。好,我们只须看一看十九年度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数就知道教育官是在做梦。这一年的高中师范、乡村师范、短期师范的毕业生合起来算只有二万三千四百零二人。师范毕业生万岁,长生不死,要费一百年的培养,才够普及小学之用……还有那二万万的失学成人怎么办?(249)

我们要冲破这个难关,必先对教师的观念起一个根本的改变。师范生乃至整个知识阶级不是教师唯一的泉源。小孩子最好的先生是前进的小孩。大众最好的先生是前进的大众。知识分子的使命在帮助前进的孩子和前进的大众取得现代化知识以同化他们的伙伴。知识分子最多只可做小孩与大众的顾问。超过顾问的范围,就要损害他们的自动精神。即是做个顾问,知识分子也得跳进小孩与大众的队伍里去,与他们共患难同休戚,才够得上顾问的资格。这样一来,我们的先生就很够用了。(250)

中国的普及教育问题大半是女子教育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女子教育问题,无论什么方法,都是枉费心血。女子教育是普及教育运动中最大的难关。

小先生脚迹所到的地方,男女教育机会立刻均等。(251)

知识应当是社会所公有,把买卖的商品化的知识变做自由送人的礼物,是普及教育运动的一个大目标。能攻破买卖关,肃清守知奴、守财奴,以透达这个大目标的便是小先生。在小先生的手里,知识是变成空气,人人得而呼吸;知识是变成甘霖,处处得其润泽;知识变成太阳,照着广大的群众向前进行。

中国人老了!这是时常听见的批评。不错。有两种重大原因使中国人容易衰老,其中的一种便是传统教育。传统教育是教人学老。六岁的小孩子跟着老头子学老规矩,就好像长了两撇胡子,变成一个小老翁。小先生一来可就不同了,六七十岁的老公公和老太婆加入在小孩子的队伍里来追求现代知识,是必然沾染着赤子精神,变成了老少年。(252)

传统民众教育是办得太呆板,使吃饭与读书往往不能两全……小先生的时间好像是橡皮做的,可以伸缩。“大嫂子!我来给你上课了。”“阿毛!我正抱小孩吃奶,请你等我一会儿。”“我到门口去玩玩,小孩奶吃完了,喊我一声。”(253)

一个乡下先生住在一个破庙里教死书,就好比是一只孤鸦。他无意也无暇与农人交接。他教他的书,对农人的一切是不能过问。他所办的学校是与社会隔离。学校不能运用社会的力量以谋进步,社会也没法吸收学校的力量以图改造,双方都失掉互济的效用。这种孤僻的学校,普及了也没有意思。现在假使一切都不改,只把小学生变成小先生,这没有意义的学校便变成一个很有意义的学校,这位孤零零的赘疣的寒酸先生,便立刻变成一位村庄中所不可少的有作为的先生了……你仔细想想,这个学校是变了样子,它的围墙是拆掉了。那些村庄合起来是构成了整个的学校,它不但是大了几倍几十倍几百倍,而且精神是根本不同了。(254)

中国教育官欢喜把教育切得一块块的……最好的一个例子是所谓义务教育与民众教育的分家。不但是多费许多钱,而且是一样也办不好……我们的建议是把儿童的教育与成人的教育搅拌一下,使他们打成一片。你有时要用小孩教成人,有时要用成人教小孩,有时要用小孩教小孩,有时要用成人教成人,若呆板的分起来,是一样也不会普及。

读书一定要一种课本,并且要从头一本头一课教起,这也是一种成见。新学究还一定要用教科书,没有教科书便坐在那儿等待教科书寄到,边远的地方一等便是几个月。先生是活的,书本到处有,只要活用他就有办法……教小学生抄教科书给不能进学校的学生读。(255)

传统的教育官还有一套偷懒的把戏。他说,做一件事必得预先调查清楚才能进行;要普及教育,先得调查学龄儿童和失学成人。谁能说他的话没道理?于是筹备调查,实行调查,调查后统计,统计后拟计划,计划拟定后呈报,等候批准,先试办几处。这样一来,官儿已经换了几任,新的学校还没有开门。

中国满地是失学的人,随手捞来都是。如果要调查一个大概,几天就够了。再要多费精力也不能更加正确……普及教育不是不要调查,我们要一面干一面调查,不是先调查完了再干。一面干,一面培养调查的人,再从事精密的调查,那调查的结果才靠得住。小先生才会干这种正确的调查咧。(257)

士大夫赐给大众的孩子的教育寿命只有四年,赐给大众自己的教育寿命只有四个月……这种短命的教育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也不值得普及。我们所要求的是整个寿命的教育;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团到老,教到老。有了小先生和传递先生,大众的教育寿命可以延到和各人身体寿命一样长,终身是一个继续不断的现代人。(258)

一提到普及教育,大家就联想到开学校:圈校址、造洋楼、请教员、买家具、招学生、考学生、收学费、行开学礼。这样的一个东西是不易普及,即使普及也是害多益少。这种办法,一起手便是蚀本交易。并且要把所有的学龄儿童和失学成人都关在学校里去,只有叫农人卖老牛,给洋人发财。我们找一个很简单的东西来替代学校,这个东西便是自动工学团。(259)

有两种极端的人:一是看重文字,把文字误看做教育的全体;二是藐视文字教育,如一般生产教育论者以为大众不需要文字,以为他们所需要的只是生计之改良。这两种观念都是错误的。人与禽兽的大分别,就在人有语言文字,禽兽没有。文明人与野蛮人的大分别,就在野蛮人只有语言,而文明人是语言文字都能灵便的运用。文字符号之妙,是妙在这个符字。道士画符未必灵,士大夫画的符才真灵。他不种田,只须把符一画,好米就有得吃了……但是文字虽然重要,不可离开生活去教。生活的符号要与生活打成一片去追求,否则便是书呆子的教育。(260)

中国教育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用脑者因为不用手,脑也不能精细,变成一个呆脑。用手者因为不用脑,手也不能精细,变成一双粗手。因此,读书人是成了书呆子: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劳苦大众是成了工呆子: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这两种人之外,在教育圈里圈外,还有所谓之少爷小姐。他们是脑也不用,手也不用:享死福,死享福,享福死。这些人都是残废教育理论所造成的。我们换一条路走,是要使手脑联盟;叫用脑的人用手,教用手的人用脑,教一切人都把双手和脑拿出来用。(261)

我们要求大众都能享受粗菜淡饭的教育权。质量与数量是分不开的。我们站在大众的立场上说话,是要在数量上谋质量之纯粹,不在数量外求质量之改进。我们在要求人人都能享受粗茶淡饭的教育的时候,立刻必得要求这粗茶淡饭里没有一粒的泥沙,而有丰富的糠精和维他命。(263)

有钱、有闲、有面子,才有书念。中国的教育雨不落在劳苦人的田园里。中国的教育雨专落在大都会的游泳池里给少爷小姐游水玩。中国的教育雨不肯落到乡下去,灌溉农人所种的五谷。中国的教育雨不肯落到边远的地带去,滋长时代落伍的人民的文化。(266)

守旧的头脑,是一切进步的大障碍。这旧的里面有许多是骗人的迷信,尤其害人。黑漆一团的头脑要用科学之光来轰动他,叫他起一种变化,向进步方向去思想。(267)

纳税的人得不到教育,拿穷人的血汗钱培养富人的少爷小姐,这是多么不平的一件事啊!婆婆不许媳妇上学,老板不许伙计读书,师傅不许徒弟看报,工厂经理不许工人求知识,这又是多么不平的现象啊!

中国人是听天由命的,算命先生是整个中华民国之军师……大众也是只怪自己没有福气读书,命里注定是目不识丁。只要存在这样一个念头,教育就永远不会普及。我们也只须把念头一转,抱定一个人定胜天的人生观,向前创造,现代教育就自然而然的普及出去了。(268)

自古以来,小孩是在教人。……我们必须使大家承认小孩能做教师,然后教育才能普及。(269)

(《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1934年2月)

(一)普及教育之要义

(甲)整个民族现代化 不仅是学龄儿童及失学成人之普遍入学。

(乙)整个生活现代化 不仅是普遍识字,或文盲之普遍消除。

(丙)整个寿命现代化  不仅是四个月、一年、二年,四年之义务教育。教育最重要的成就在使众人养成一种继续不断的共同求进的决心。我们要对众人养成的态度是: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280)

(二)普及什么教育……

(三)认定中国是个穷国,必得用穷的方法去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菜淡饭的教育,不用浪费的方法去普及穷人所不需要的少爷、小姐、书呆子的教育。(281)

(《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1935年1月)

“先出世的是先生……小孩子既是后生,又称他为小先生,怎么说得通?”

“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在教育不普及的社会里,前一代的人的教育机会是被忽略了,被抹煞了,被剥削了。到了这一代,他们是落伍了,小孩倒赶在他们前面去,先过了新时代的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或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位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296)

(《小先生解》,1934年8月)

我以为“民众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教人把知识广散给大众,不是像占取金钱一样,把它封锁在少数人的脑袋里,把头弄得大大的。干民众教育,便是要把教育、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空气是不要钱买的,人人可以自由呼吸。教育也就不能以金钱做买卖,人人可以自由享受。把教育当作商品做买卖,只被少数有钱人霸占,使大多数人像坐牢一般受限在一个“愚者之群”的圈子里,这绝对不行,我们极力要否认。有了空气人才活,没有空气便活不成。空气是人人需要,人人不可少。教育也是人人需要,人人不可少。新鲜空气是有益于人的,教育也必不能仅是些泥灰污浊气,给人以害生。所以把教育、知识化做新鲜空气,普遍的广及于大众,人人可以按其需要,自由呼吸,因而增加大众以新的生命活力,我以为这便是民众教育最主要的意思。不过挂着民众教育的招牌,不见得就会把知识变成空气,必得要有办法才行。在我看来,这办法便只有运用小先生,小先生便能把知识变成空气。(302)

教育是被少数有钱人把它当作私有财产占住。小先生一出来,“即知即传人”,立刻把这种观念撕得粉碎,要知识公有,不再私占,要把教育化为“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一样,人人有得沾施的机会。“天下为公”的基础,第一步便要知识公有。这一点,小先生是可以帮助我们,一个钱也不要化的做到。(305)

我们现在办民众教育必得要承认:

农人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农人自己队伍里最进步的农人!

工人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工人自己队伍里最进步的工人!

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自己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

我们现在最要紧的工作便是:

帮助进步的农人格外进步,由他们“联合自动”,领导全体农人一同进步;帮助进步的工人格外进步……助进步的小孩子格外的进步。由他们“联合自动”,领导全体小孩子及时代落伍的成人一同进步!(306)

(《小先生与民众教育》,1934年12月)

一般人只要一提到教育便联想到学校,一提到普及教育便联想到普及学校。他们好像觉得学校是唯一的教育场所。如果要想普及教育便非普设学校不可。倘使没有钱普及四年的学校教育,他们便退一步主张普及一年的学校教育,甚至于退到四个月、两个月、一个月的学校教育。万一不能普及全天的教育,他们想半天、两小时,一小时也是好的,但必须是在学校里办。仔细把它考虑一下,这种意见只是一种守旧的迷信。我们若不跳出学校的圈套,则普及现代教育在中国是不可能。我不说学校没有用,但学校之外,我们必须创造一种下层文化的组织,适合大多数人的生活,便利大多数人继续不继的长进,才是有了永久的基础。

我建议要创造一种文化细胞。每一家、每一店铺,每一工厂,每一机关,每一集团组成一个文化细胞。这种细胞里的分子有两种:一是识字的,一是不识字的。我们叫每一个细胞的识字分子教导不识字分子,说得正确些,我们要叫识字分子取得现代知识精神,连文字一同教给不识字的分子。这样一来,每个文化细胞里的分子都能继续不断的长进。(320)

专靠学校来普及教育在中国是很勉强,不易做到;即使做到了,也是一种短命教育,没有久远的长进。所以要在学校之外创出一种较为自然之组织来救济,不但要谋教育之普及,并要谋所普及之教育得以继长增高。

学校是文化的旅馆,只能暂住而不可久留。自学团、共学团、普及教育团、生活教育团或工学团下之工学队,才是文化之活细胞。(321)

(《文化细胞》,1935年5月)

好教育是人生的必需品,如同饭一样。好饭人人愿吃,吃饭也要强迫吗?强迫教育是成了问题。什么要强迫?怎样强迫?强迫谁?我们必定要弄个明白,才能向前干去。否则一味蛮干,难免走入歧路。

好饭人人愿吃,你说得不错,但是有人偏偏不许人吃饭,或许人吃一点点而不许人吃饱。好书人人愿看,但是有人偏偏不许人看书,或许人看一点点而不许人看饱。(337)

我们要强迫有权者允许人求学。我们要强迫有知识者教人。凡阻碍别人求学、教人者都要罚得重,因为他们是妨害整个民族之进步。不识字者本身如不长进,亦当受点小罚,但是无论不识字者之为小孩或成人,强迫之重心要压在家长、店主、厂长、任何机关团体之负责人的身上,才算公平而有效力。铲除民众儿童上进之阻碍,使民众儿童有自动求学之可能,才是普及教育及教育采用强迫手段之真义。(338)

(《强迫教育新义》,1935年5月)

就这几个月来的事实说,有些地方竟用保长兼校长……最近连国民基础学校校长也要民团长兼任。这样一来,学校是变成衙门,教育是变成办公,创造是变成维持,循循善诱是变成整齐划一。花园里的园丁都可以卷起包袱回家,因为花园变成草地,只须轧草夫来把草儿扎得一样整齐就行了。这种教育普及之日,便是中华民族生机完全毁灭之时。(339)

普及教育必须有政治力来推动它,才能有长足进步。但是政治力如果用得不当,可以毁灭教育。比如蒸汽机能推动火车,但是它也能把火车头炸掉。我们如果做得太过分,要用小官来做校长,虎头牌再挂起来,那么这部普及教育列车必定被它们炸得粉碎。(340)

(《普及教育之歧路》,1935年)

根据即知即传的原则去普及教育是大学生不及中学生,中学生不及高小学生,高小学生不及初小学生,可惜现在明白这个道理的还是很少……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它是有内在的原因,也不难说明。(371)

(《大不如小》,1935年9月)

小学不但是培养小学生,而且同时是培养小先生。这样的小学才算是现代的前进的小学。如果只教小孩子读书而不肯教人,那么,它只是一个小小书呆子或是一个小小守知奴的制造厂。(400)

(《短期小学变成小师范》,1935年12月)

前进的小先生是要有四种精神:

一、追求真理;二、即知即传;三、联合起来;四、百折不回。

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关头。起死回生的第一个真理是抵抗,第二个真理是抵抗,第三个真理是抵抗。抵抗是我们惟一的生路。不抵抗便要亡国,大家都做亡国奴。我们既然知道了这个真理,便应唤起民众,联合起来,百折不回的去—

保卫中华民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争取中华民族之自由平等。

这才是我们所要普及的教育。也唯独这种教育才值得普及。(401)

(《普及什么教育》,1935年)

数年来余致力于普及教育,因现在国家危险万分,非使全国大众教育普及而现代化不能发挥力量,以救危亡。比如东北四省,日人现竭全力推行日语,数年以后东北四省同胞将不知国语,是乃真亡。假使教育早已普及,则国土虽亡,文化不亡,将来恢复比较容易,而今无及矣。(598)

(《谈普及教育》,1934年10月)

现在学校教育是对穷孩子封锁,有钱、有闲、有面子才有书念。我们穷人就不要求学吗?不,社会就是我们的大学。关在门外的穷孩子,我们踏着王冕的脚迹来攀上知识的高塔吧。(611)

(《读书与用书》,1934年11月)

依照传统观念来说,只有大人教小孩,哪有小孩能教大人?传统的教育学没有一本不承认教育只是成人对于小孩的教导。可是这许多学者,的确忽略了一半事实。(618)

(《普及平民教育》,1931年11月)

今天所要讲的题目是《普及教育》。这个题目,也是从行动中得来的,不然一定先要讲美国普及教育如何,法、德普及教育是如何,俄国、日本又是如何先讲一讲,再讲到中国普及教育方案。不知道中国是一个穷国,已到了农村破产,民不聊生,农民已连饭都没有得吃了。拿富国的办法引到中国来,无异是叫乡下人吃大菜……两年前,我流浪在上海,跟随我的几个学生,也是穷光蛋……于是四个人背了留声机器,带了一点药,到宝山去,把留声机一开,乡下人就大家出来,听洋人哈哈笑,高兴得很,慢慢问他们有没有病,有病我这里有药,头痛送他一点阿斯四林,打摆子就请他吃金鸡纳霜,结了感情,山海工学团就如此办起来了。(635)

工学团是什么,工就是劳工,学就是科学,团就是团体。如果有外国朋友问起来,就告诉他是Labour Science Union。说得清楚些,是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说得更清楚些,是以大众的工作,养活大众的生命;以大众的科学,明了大众的生命;以大众团结的力量,保护大众的生命。说他是学校,他有工与团,不像学校;说他是工厂,他有学与团,不像工厂;说他是民团,他有工与学,不像民团。所以工学团可以称为“三不像”。四个穷光棍,挂的一块大招牌是“来者不拒”……后来来了两百人,随后增至三百人,真有点吃不消……有一天,看见一个小孩子教四五十个小孩子做箭,教的极好。我看了半个钟头,非常高兴,觉得这块招牌可以不下了……“小孩子能做小先生”,他们是负着把教育送上门去的责任……这种方法不是从书上得来的,不是从头脑中想出来的,不是从听演讲学来的,乃是从行动中产生的。(636)

晓庄余儿岗的农人要办一个小学,苦于没有钱……于是小孩自动起来办了一个农村小学,校长、教师、工人,都是小孩子。(637)

现在的老观念,非用大炮来轰破不行。诸位知道,社会里有一种人叫做守财奴,这种人喜欢把金银弄到自己的腰包里去,腰包装满了藏到皮箱去,埋到地下去。他唯一的遗憾,是棺材太小……他活着的时候,肚子总是大大的,他的肚子比别人大,固然是因为平日补养得好;其实另一个原因,是那腰包点水不漏,纵然要一个铜板,比拔他一根毛发还痛。他有一个弟弟叫“守知奴”,就是大头鬼……他一进小学,头就觉得大了些;进了中学,更大一些;进了大学,更大一些;如果还嫌不够大,可以出洋,那头就更大了。回国以后,到上海,到安庆,大家的头都比他小,知识在他脑海里只进不出,非钱不卖,只有用金钥匙才能开这锁。知识在小先生头脑中,就变成了空气,准许人自由呼吸……所以,“知识为公”除了小先生不行;小先生一出,这知识的“买卖关”就攻破了。(639)

现在这种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的教育制度,都可以“短命教育”四字代表之。我们所要干的是整个寿命的教育,不是短命的教育。

中国现在知识分子集中城市,形成庙小和尚多,不妨到乡村去。(641)

(《普及教育》,1934年12月)

我虽赞成强迫教育,但绝对反对拉夫教育。你若把牧童从牛背上拉来,把摘茶女从茶山上拉来,把采花姑娘从棉场里拉来,把养蚕妇从蚕室里拉来,把织布娘子从布机上拉来,把种菜的小二哥从菜园里拉来,所得能偿所失吗?减少经济力的强迫不可施行。假使我是督学,到了采花时节,看见校长把帮助家人采花的孩子关在学校里,我一定要记他一大过。为什么不把帮助家人采花当作正课?为什么要叫学校妨害农务?(652)

(《拉夫教育》,1935年1月)

“教育下乡去,村人进城来。”

张仲述先生新近到南方来,在一次宴席上告诉我,北方有这么一副对联。我越想越觉得它有味。这味道就在它含有双层说法。一说是:教育自去,村人自来,各管各的,渺不相干;一说是:教育下乡为因,村人进城为果。土豪的教育一下乡,便是圈地皮,盖洋房,做农场。耕地被人圈去的,只好进城了。绅士的教育者一下乡,便谋道不谋食。不谋食,食从何来?他多吃一口,农人便少吃一口,粮食被人占去了,只好进城了。官僚的教育一下乡,便教人丢掉锄头学做官,官运不佳,锄头已锈,想过官瘾只好进城了。投机者的教育一下乡,便教人菲薄劳力学发财,财神不灵,手脚已软,侥幸性成,只好进城了。书呆子的教育一下乡,便教人荒了田地读死书,书未读成,田已卖掉,还要死读,以至读死,只好进城。进城也不一定坏,坏在这样进城仍是死路一条。(661)

(《一来一去》,1935年2月)

因为大众失了教育,所以需要大众教育。中国的教育只有少数人、有钱的人、有闲的人、有面子的人才得受教育。这少数人的教育,可以说是小众教育。而掌握国家大权的人,也就是这些小众。而掌握国家大权的人,照理要保护国家,但事实上东北丢了,热河丢了,冀东丢了,华北丢了,而福建也动摇了。少数人受了教育,不能保护国家,把中国土地一块一块的丢了。想把国家大事依靠此种人,说来只有“靠不住”三个字,也只有书呆子想靠他们。现在只有大众才能救国。(49)

我们要大众起来救国,但是大众识字的只有十分之二。他们不知道国家的危险,吃了苦不知道苦从哪里来;受了灾难,也不知道怎么有这许许多多的灾难。他们只晓得吃苦受灾是命运不好,说他们的老命不行,这是我们祖宗的风水弄错了。

他们受了痛苦,不会去追求痛苦的原因;受了灾难,不会去根究灾难是谁给予的。民族国家的危险,正需要大众来拯救,他们有力量救国,而没有人去启发,没有人去领导。他们不知道国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们不知道灾难的线索在什么地方,他们不知道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什么地方。我们要教大众知道他们所受层出不穷的痛苦,并不在于命运不行,也不在于风水弄错,而在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要教大众会运用他们的力量,我们要教大众怎样去推翻日本帝国主义,这才是大众教育。我们要提倡大众教育,推行大众教育。因为小众拿政权在手,带兵百万,仍是不能救国。救国的问题,只得由大众来解决,我们要使大众知道国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想出挽救的办法来。

大众教育与小众教育有什么分别?

第一、大众教育是大众的,不是小众的;

第二、大众教育是大众自己办的,不是小众代办的;

第三、大众教育是大众谋大众的幸福,大众除大众的痛苦,不是小众谋小众的幸福,小众除小众的苦。

大众教育的定义是:“大众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为大众谋幸福的教育。”(Mass education means education of the mass by the mass and for the mass)(50)

大人先生所倡办的平民教育或民众教育,一点儿也无补于事的。我们只要把大众教育的定义弄清楚、自然会明白平民教育或民众教育乃是小众的,小众代办的,为小众谋幸福的。这是大众教育和平民教育或民众教育根本的区别。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同之处。(51)

第一,大众教育要对大众说老实话,不要含糊,不要欺骗。

再如,大众教育也是要农村建设的,不错,农村建设要有组织……要有组织,先要有目的……举一个例来说,农村建设之中,有一个叫“公路建设”的口号。好了,要开公路,于是乎清丈土地,圈定土地,填筑土地。公路造成了,汽车来了,洋货也源源输入了……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也深入农村,于是乎农村更加破产。办这样的教育,要来建设农村,真是南辕北辙!我们办大众教育要有深远的计划才行。(52)

第三,大众教育也是要生产建设的。一般人提出生产教育,我并不反对;但他们以生产教育做唯一的目的,我就要反对了……生产—生产—生产—生产主义的平民教育就要鼓励农民增加棉花的生产。日本帝国主义的计划不是也在华北鼓励农民增加棉花的生产吗?……单教人去生产而不去计较后来的得失,正是帝国主义的口吻。我以为大众教育教大众生产之外,还要教大众觉悟……

我们要教人,不但要教人知其然,而且要教人知其所以然……这几条原则是要大众觉悟的。

(一)知道事情是这样;

(二)知道事情为什么这样;

(三)知道事情怎样就这样;(53)

(四)知道事情怎样会成那样;

(五)知道事情为什么由这样变到那样;

(六)知道事情怎样由那样变成这样;

(七)把一切的事情和别的事情联合起来看;

(八)在行动之中追求一切的真理,把真理来指导提高一切的行动。

……不然,我们只知其然,教人知其然,这是愚民政策。

举例来说,我们知道生物学、祉会学都有发展性,这是学过生物学、社会学的人周知的事。民族解放运动也有发展性,第一,知道中国是如此的一个半殖民地;第二,知道中国为什么会沦为半殖民地;第三,知道中国怎样沦做半殖民地;第四,知道中国怎样会成为独立平等的国家;第五,知道中国为什么要由半殖民地进为独立平等的国家;第六,知道中国怎样就由半殖民地进为独立平等的国家;第七,中国民族解放运动要和资本主义国家人民反抗帝国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反抗帝国主义运动,弱小民族反抗帝国主义运动,联合起来,考虑得失,要否大家连成一条共同战线;第八,中国民族解放运动,要从实际行动得到经验,以行动做主要的领导。

大众教育,也要照这个程序和民族解放运动联系起来,务使大众个个做民族解放运动的斗士。就这样去教大众读书,才不会陷入“读死书,死读书,死读书”的泥淖之中。大众解放,中国才解放,中国要解放,就得求大众的解放。如果不是这样,中国是没得救的。(53)

大众教育是针对现实,小众教育是逃避现实。小众教育像古寺的和尚,古庙的修道,他们不愿跟现实接触的。华北的情形,最易看出来,日本的飞机,盘旋于古城之上,于是学者搬家,古物搬家,仪器搬家,只有古城搬不了家,这是逃走教育。高等教育尤甚,迁校啦,迁图书啦,逃走,逃走,搬走了事!否则做汉奸,投降!只有我们的大众搬不了家,不能逃走,只得死守古城……真正的大众教育要和现实打成一片,现实也是大众的教育,永远跑不掉的。(54)

真的大众教育要从现实中找出题材,针对着现实,这也可说大众教育和小众教育不同的地方。

怎样去干大众教育?

(一)社会即学校:办大众教育第一个难关,没有房子怎么办?……店铺、家庭、茶馆、篷户、庙宇、晒台、茅厕坑、监牢、坟墓,都是教育场所……我们办大众教育,只要明白社会即学校的道理,处处都走得通。

(二)即知即传:有了地方开学校,没有先生还是不行……我的办法:“即知即传”。知道一条真理,负责传遍天下……我传你,你传他,他传他,传到码头,工厂去,传到农村去……一人教十人、二十人、三十人,……做个传道者。譬如从前办小学,只知道教学生,其实小孩也可以做先生的。所以现在办小学,要教小孩子做学生,也要教小孩子做小先生。(55)

(《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5月)

为教育而办教育,或是空嘴说白话,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

民众教育是民众的教育,民众自己办的教育,为民众的需要而办的教育。我们说民众的教育是要认定对象是民众而不是少爷小姐,便不可当他为少爷小姐而教他们。中国是个穷国,要民众自己起来办教育,换句话说,政府要鼓励指导民众自己起来办教育,才有普及的希望。教育必定要变成民众的家常便饭才合民众的需要,也必定要适合民众的需要才能算是真正的民众教育。(329)

(《桂林战时民众教育工作人员须知》,1939年2月)

民众教育是什么?民众教育是民众的教育,民众自己办的教育,为民众的最高利益而办的教育。……由民众来教育是用民众来动员教育。中国对教育是动员了四五十年,到如今中国教育还没有普遍的动起来。这是什么缘故呢?先生少,学生多。小众的力量不够大,推不动大众的教育。但是民众接受了知识即刻传递给别人,那就容易推动了。前进的民众来教育落后的民众,一起起来动员教育,那么教育就不能不普遍的动起来了。为民众而教育是为民众最高利益而教育。(419)

民众教育之发展大概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民众,第二阶段是要教育民众。第三阶段是民众要教育。要民众是民众教育之基本条件。否则民众且不要,何况乎民众教育。可是单凭我们的主观或是小众的利益而办的民众教育,民众不一定接受,一直等到我们发现民众所以不接受这样“教育”的缘故,并且改变我们的方针、内容、方法,使所办民众教育适合民众的口味,然后民众才要教育。也要等候它办到民众未得它之先是如饥如渴的想念,既得它之后是向前向上的奋发,那时候民众教育才算是办得有几分谱子了。

中国已往的民众教育是害了三种病。一是偏枯病。它或是有意的放弃,或是由于无意的忽略以至于大部分的民众是不知、不能、不可、不敢跑进民众教育的圈里来。例如老年人、女人、工人、农人、流浪儿,绝大多数是被摈于民众教育之外……二是守株待兔病。民众教育者是坐在民众教育馆里等民众来;来一个,教一个;来两个,教一双,很少自动的到老百姓的队伍里去找学生。那愿意把教育送上门去的更是凤毛麟角了。民众教育还有一个特有的病,那就是尾巴病,民众教育在以往是成了教育之尾巴,排列是尾巴,经费是尾巴尖。社会既以尾巴看待民众教育,民众教育亦不知不觉的以尾巴自居。反过来说,民众教育抬头,也可见民众之抬头。(420)

民众教育是一件大事不可小看,更不可小做。大县一二百万人。小县也有一二十万人。一位民众教育馆长假使用民众来动员教育并用教育来动员民众,他和他的同志便能影响而唤起少则一二十万多则一二百万民众,个个知道为中华民国奋斗,愿意为中华民国奋斗,能为中华民国奋斗,则中华民国自然会活到万万年了。大家要想民众教育抬头,要想中华民国抬头,是必得认清民众教育是一件大事并且要把它当做一件大事来实践。(421)

倘使办民众教育老爷只顾着自己的饭碗,而不把精神食粮输送给老百姓,那便是大事小做了。(422)

(《我的民众教育观》,1939年12月)

教育要办成家常便饭,像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东西一样,这是权利。

我们不希望中国的老百姓吃大菜,但我们希望中国教育办成中国老百姓平日吃的青菜糙饭一样。(451)

(《精诚团结,停止磨擦》,1940年4月)

我们要扫除文盲,不只是扫除文字盲,更重要的是扫除文化盲——那就必须办一张真正属于老百姓的报纸,把天下的大事向老百姓报告,也让老百姓发表主张。

我正在打算办一张《老百姓日报》,有真实的报道、公正的论调,还有正确的专稿。编排了然,印刷清楚,出得早,送得早,每个老百姓,把它当至宝。(605)

如果要办一张老百姓的报纸,每个新闻从业员就得“跟人民学习”,“代人民呼号”,报纸的内容就必须:访的是大众的心事,/写的是大众的诗文,/说的是大众的话语,/介绍的是大众的学问,/讨论指导的是大众的生活、工作、斗争。(606)

(《谈新闻》,1946年1月)

学习好比吃饭,肚子饿了要吃饭,何用强迫?学习要强迫,可见强迫者和受强迫者之需要有些不同。而且所要学习的东西是不合学习者的口味才要强迫。因此,我觉得扫除文盲,要做到不必强迫就能做到适合老百姓的口味。我们应该研究怎样改良我们的教材教法,使他们适合老百姓的需要。让我们跟厨子学习,使凡吃过我们烧的菜的人,越吃越要吃。人家不要吃我们烧的菜,而要拉人来吃,拉也拉不来,还要罚他,这样的厨子是难免有问题。(656)

……如果说,一个人每年十二个月中只有暑假二个月有饭吃,其余十个月都没饭吃,我不知道那个人如何活得下去?每年只预备暑假两个月给老百姓学习,我也不知道他如何学得下去?如果所学不是人生所需,那一天也不必学。如果所学是人生所需那是要一年学到头,一世学到老,决不是两个月的短命学习所能满足。(657)

(《谈扫除文盲》,1946年6月)

中国原来是个穷国,教育也应该采用“穷办法”。因此我们开展了小先生运动。

“一二八”事件以后,小先生运动形成全国性的运动而发展起来了。

当时我在上海郊区的大场镇,以“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口号,经营着山海工学团,在这一段时间,我们绝没有偏重于劳作技术的传播。也就是说受教育者深入到民众中去,以社会全体为学校,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教养水准为目标,这个传播者就是小先生。在大场镇共有二十五个村庄,直到沦陷为止,小先生们为普及教育而奋斗着。当时,在上海特别市区、俞塘、高桥旧公共租界、旧法租界以及山海工学团里,已经有上万名小先生在活跃着。(815)

工学团的具体教育方法是由一位教师指导四十名学生,这是教他们怎样教那些穷人和穷孩子们识字。学校就是发电机,学生是电线,这是把电灯(群众教育)点亮的运动,也就是“社会即学校”,是把学校和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小先生们以“即知即传”为口号传播知识,进一步发展成为由农民、工人、妇女当了“传递先生”。

各地的工学团是各式各样的,既有各种工学团,也有报童工学团,还有妇女工学团,他们都边劳动边学习,学了以后又教别人。

我们最后的目的是:

培养求学的嗜好,造成好学的民族。

培养教人的嗜好,造成诲人不倦的民族。

我们的学校(社会即学校),并无一定年限的限制,这就是永远学而不倦,活到老学到老,一直学到最高层的学府,这就是社会大学,人民的大学。(816)

(小野三郎著《中国的民众教育家》,原载日文《改造评论》第2号,译者陈竞)

一场反对同中国本身一样古老的教育制度的文化革命今天正在中国兴起。

既然真正的教育来源于人们生活间的接触,任何有人居住或聚集的地方实际上就是一所大众学校。于是,我们的学校是在庭院,走廊、街道、商店、庙宇、兵营中举办的。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365)

新的大众教育运动起源于上海,但这种教育运动不应和宴阳初先生在定县所提倡的那种类型的教育方式相混淆。用汉语来说,定县类型的教育称为“平民教育”,是指普通人的教育,而新的群众教育汉语叫做“大众教育”,意思是广大群众的教育。名称上的差异包含着主要点上的根本区别。定县主张平民教育,但在实际上却成了少数人的教育,而新的大众教育则目的在于真正实现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

这场文化革命理所当然地是和民族解放运动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的。大众教育培养大众的觉悟。运动的目的不限于教人民能读会写,还教他们知道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引导他们懂得如何对待这些问题。测定一种教育制度的有效性在于它是否经得起现实的考验。群众需要的教育是能够帮助他们面对生活的教育。回避现实的教育制度,说明它具有一种使它不能发挥作用的内在弱点。

虽然大众教育运动进行民族解放的教育,但决不可理解为它提倡狭隘的民族主义。尽管我们面临着民族危机,我们仍然没有忘记培植国际主义精神。不言而喻,国际主义精神乃是世界和平的基础。中国大众的教师们不敢忘掉这个重要的原则。

可能除了印度之外,世界上没有任何别的国家像中国这样,教育一向成为有钱人的特权。这一新的运动发展和持续几年之后,将可能消灭中国惊人的文盲,给人民带来文化,使他们能够捍卫自己的文化,抵御外国的各种文化侵略。(366)

(《新的大众教育运动》,1936年3月)

中国主要是农业国,而且是一个穷国,因此没有钱按照西方的方式教育全国人民。中国要在几年内使全国人民能读会写,就必须研制出它自己的方法来。目前中国通过大众教育运动正在做这件事。中国大众教育运动开始于十二年前,但在最近两年中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运动已下定决心要解决现时中国面临的三个最迫切的问题。首先是建立新学校的经费问题。运动的组织者们不把钱投入建筑校舍,而把整个社会看作一个学校,庙宇、戏院、休息室、私人住房的顶楼以至住房旁边的附属小屋,都已经被利用作大众的学校,从而把别的计划极为需要的钱节省下来了。(373)

第二个问题也已经用一种新的方法解决了。中国的农民和工人没钱买知识,没有钱付教师的薪金,因此运动的组织者们规定,凡是拥有知识的人都有责任与他人分享知识。参加夜校学习班的或者收割庄稼前后较为空闲时前来学习的三四十个农民,不仅是学生,而且也是先生。他们即使只学了第一课,也被鼓励回家去把他们刚才学到的内容教给他们的妻子和女儿。儿童们也成功地当了先生……小学、中学的教师们因而受到鼓舞和帮助去训练他们的孩子们当“小先生”。(374)

坦率地说,现在中国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民族解放。如果教育不能帮助中国成为一个自由、独立的国家,那么教育就没有意义了。(375)

(《中国大众教育运动》,1936年8月)

大众教育运动的目的,在于尽力弥补正规学校制度所办不到的事,努力发展本国自己的教育,而不是发展从历史背景和自然条件不同的外国引进的教育;努力发展为广大劳苦大众服务的教育,而不是发展只为少数享有特权者的教育;努力发展完整的生活教育,而不是发展畸形的智力教育。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保证运动成功,我们制订了四个条件:

1.试验者必须同群众生活在一起,向群众学习;

2.方法必须以深思熟虑的实干为基础,而不是以书生气的思考为基础;

3.教育费用必须最少,时间必须最短;

4.要决心摆脱对教书这一职业的偏见和成见。

上述乃是说明“晓庄实验”部分情况中的几件事。该实验的主要成果是形成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山海工学团”与“小先生”对1931年及1932年外来侵略的挑战作出了回答。当侵略深入到华北,北京学生奋起要求保卫华北时,我们的运动以“国难教育社”的形式与“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携手合作。1935年12月以来,这一运动旨在:1.团结起来保卫中国的民主;2.通过国际合作达到世界和平;3.使人民自己提高道德和文化水平;4.实行全民免费教育。

具有数百年传统的错误教育观念是我们的障碍。用旧观念来看,教育就是读书。(386)

手脑相长的原则,逐步发展形成了“工学团”的概念。“工学团”似乎是个奇怪的术语,但它阐明了新教育的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把教育的全部内容讲得清清楚楚。而且,工、学、团的方法决定了教育的方法,教育不再是纯学术性的了。最后,该术语还表明了组织的性质。它比“学校”包含更丰富的内容,因为按传统观念来说,学校传授科学知识呱呱叫,但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劳动和合作。该术语甚至比“合作社”更合适。“合作社”除了眼前的经济需要以外,不够注意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

“工学团”实际上采用了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那些严格贯彻新原则,取名“工学团”的组织,如宝山的“棉农工学团”,上海的“报童工学团”。就“棉农工学团”而言,种棉花是(做)工;探索种棉花的好方法,更加懂得整个生活是学(科学);组织棉农,使之能保卫他们的劳动果实不受剥削,并能参加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及人类的更伟大的斗争便是团(体)的真正意义。通过精选种子来改进棉花质量,使一个小小的团体能增收两千元,平均每英亩增收六元。这笔额外的收入的十分之一使他们能在同一村子里成立一个“儿童工学团”,让他们的孩子受到较好的教育。(389)

上海静安寺的“报童工学团”成立的方式很有趣。一天,我们注意到这些报童不会念他们卖的报纸,表示要派一位年轻人去教他们识字。孩子们非常高兴地同意了。但他们找间教室很困难,孩子担负起自己找地方学习这一任务。最后,报童吕公义的妈妈,很慷慨地把她唯一的一间房让孩子们自由使用。每天,孩子们同义务教师一起在那儿学习一小时。报纸是他们的课本,标题是他们的启蒙课文。他们受教育是免费的,但作为回报,他们有责任把所学到的知识教给邻居。报童们是自立的。卖报开始被当作光荣的劳动。一旦组成团体,孩子们的力量就强了,同报纸老板打交道,就变得容易些。有些孩子甚至还赢得了开明警察的尊敬。

“工学团”的第二种形式是学校,就是在教学计划中增添了生产活动及社会活动的内容,但还是保持着学校的名字。

第三种形式是使合作社办得朝气蓬勃,在加强合作社生产的同时,使其具备学文化及保卫生活的特点。这样的合作社,挂的是合作社之名,行的是工学团之实。这一运动及时为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服务。(390)

小先生是与他人分享教育的儿童。在小先生运动发展的较早阶段,最常见的小先生是自愿帮助家人及领导学习基础知识的学童。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街上的孩子也即知即传,把学到的知识教给自己的朋友。大约14年前,我那57岁的母亲对学习产生了兴致。这件事启发了我,使我第一次想到小先生的可能性,母亲要读我的家信,还想了解时事,她唯一能找到的先生是我的第二个儿子,他当时6岁,刚好学完了第一册读本……一个6岁的男孩,没有师范学校的毕业文凭,没有督学颁发的证书,却顺利地教他57岁的祖母学完了第一册读本。这一事实使我得到深刻的印象,是发现“小先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391)

1931年到1932年,满洲受侵略,上海遭进攻。这时,我们才开始深信,不唤醒全国民众实现全民团结,就不能救国。这需要以最少的经费,在最短的时间内,实行免费全民教育……1932年11月的一天,我参观了“上海工学团”,很惊奇地观看了一个12岁的男孩吕朋教一个拥有40多个儿童的班,每个幼小的心灵都掌握在他手心里!一刹那间,我的潜意识里浮现出孙儿教祖母的情景。随即召开了一个教职员会,会上我告诉他们,他们自己已经找到了救校救国的新方法,那便是“小先生”。随着小先生的兴起,我们不仅能一直遵循“来者不拒”的指导原则,还提出“不能来者免费送教上门”的新口号……送教育上门这一特点,是小先生制所独有的。是它与兰开夏郡的“导生制”的不同之处。(392)

从小先生那里得出的原则非常简单:任何懂得一点简单真理的人,就够资格传授这个真理,并有责任与他人共享这个真理。

从我们的经验来讲,小先生运动有下述优点:

1.通过教别人,孩子们学得更多。把知识冷藏在脑子里的人学得最少。

2.知识不再是买卖的商品。教育成为人人可以免费得到的礼物。它像空气,人人可以呼吸;它像水,人人可以饮用;它像阳光,人人可以享受。(394)

3.老少共同进步……

4.它帮助解决了女子教育那不可克服的困难……

5.随着小先生的出现,学校本身也有了新的变化。从前,乡村学校在农村中是孤立的。现在,小先生就像通电的电线,把乡村学校和每家每户联结起来,全村都成了学校。教育之光照遍每个角落,而学校转过来又被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得生气勃勃。破庙中孤零零的教师,突然与几十个小同志相处,必然会看到他职业的新前景,为他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而振作起来。

小先生运动不是没有危险的。我们可以举出两个:

第一,在过分热情的领导的掌握下,小先生容易操劳过度,这就可能损害孩子的健康,妨害事业的发展。通常我们只让小先生每天教半小时。

第二,有些政客及武断的官吏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这些孩子做小宣传员,这是违背我们的原则的。(395)

(《中国的大众教育运动》,1936年8月)

外人常说:“中华有民国而无国民”,这话实在不错。因为中国的国民,大多数不识字,知识不充足,没有管理国家的能力;一切政权操在少数军阀、官僚……或竟可说是一般强盗和变形的专制魔王手里。故虽然挂了十多年“中华民国”的假冒招牌,实在找不出若干的真正的主人翁!这就叫做有“中华民国”而无“中华国民”。我们要怎样才能够使中华民国有真正的国民呢?不外两个办法:一个是普及义务教育,一个是普及平民教育。普及义务教育,使一般小孩都有国民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普及平民教育,使一般失学的成人都得到国民应有的知识和技能。二者缺一不可的。……现在大多数做父母的都不识字,不知道受教育的好处,不知道他们的孩子应该要受义务教育的……所以义务教育的根本是在平民教育。(238)

(《义务教育的根本在平民教育》,1925年10月)

人和禽兽最大的分别,就在:人能读书写字,禽兽不能读书写字。人类因为能够读书写字,所以虽离开几千几万里的地方,可以彼此通消息,虽远隔几千年前或几万年后,可以使思想经验不断地流传影响,而演进世界的文明。这种特别的处所,便是“人之所以为人”。若不能读书写字,便非完全的人,简直和禽兽无甚区别。

我曾经说过:“中华有民国而无国民。”所以招牌挂了十多年,只闹得一塌糊涂,快要倒闭!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够使四万万同胞都成为“民国的国民”?要如何才能够使中华九万里河山,确成为“国民的民国”?——简单一句话,要仗平民教育。(244)

(《平民教育之重要和办法》,1925年10月)

我们穷人办教育,样样都得带点创造性。(771)

(1945年4月谈话)

普及教育的要旨:我们从事普及教育运动,是为了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运动。这个运动不仅是为了中华民国,也是为了整个的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运动。

“小先生”是什么?小先生的“生”,是“生活”的意思。这个“生活”的涵义,指“前进的生活”,“向上的生活”和“文化的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后生”和“先生”在学习时都是“学生”。年幼的孩子,如果比父母先过文化的生活,这个孩子就有做父母的先生的资格。(189)

小先生的大本营及其总动员:小先生的大本营在哪里?它就是全国的小学校、私塾和民众学校等等。现在,中华民国有25万所小学校、35万所私塾和约5万所民众学校。这些小学校、私塾和民众学校,即是一所所小先生养成所,一所所小师范。今天,小学生有1100万人,私塾学生有700万人,民众学校学生有近百万人。一旦小先生大本营的总动员令一下,便可编成1900万人的小先生队伍。一个小先生教一人,立刻可以培养出3800万个小先生。

小先生的细胞分裂:小先生的教育组织像一个活的细胞。细胞是通过分裂来繁殖的。……小先生的传授也是如此,一人教一人,就培养两个小先生。两人再去教,就培养了四个小先生……今天,中华民国的1900万个小先生分裂一次,就可得3800万个小先生……只要细胞分裂个三次或四次,中华民族的生活教育就可彻底普及了。

小孩能做“小先生”吗?:普及生活教育所要树立的第一个信念,便是小孩能做先生。自古以来,小孩是在教人……我们必须使大家承认小孩能做教师,然后教育才能普及。(190)

(《“小先生”教育普及运动》,1935年4月)

一、普及教育之要义

(一)整个民族向前进  不仅是学龄儿童及失学成人之普遍入学。

(二)整个生活的前进  不仅是普遍识字、或文盲之普遍消除。

(三)整个寿命向前进  不仅四个月、一年、二年、四年之义务教育。教育最重要的成就在使众人养成一种继续不断的共同求进的决心。我们要对众人养成的态度是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194)

二、普及什么教育

普及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生活教育。在现阶段,中华民族解放运动是我们的中心生活,即为我们的中心教育。做什么工?做民族解放运动所要做的工。求什么学?求民族解放运动所要求的学。结什么团体?结民族解放运动所要结的团体。总之,我们所要普及的是民族解放运动的生活教育。(195)

(《普及教育之要义与普及什么教育》,1936年2月)

【注释】

[1]注:堪察加即苏联的堪察加半岛,位于亚洲东北部的白令海与鄂霍茨克海之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