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膳食物资管理

膳食物资管理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以食为天”,米、谷、盐、副食品等“吃”的物资是育才生活资料中的重中之重。1940年5月26日,陶行知致信马侣贤说,“菜籽要大量的买,够一年用。谷要买够一年吃,在新菜籽、新谷未上市前准备买”。经由募集、购买、生产而获得的“吃”类物资,育才学校在使用、管理方面遵循“物尽其用”的经济原则和“人尽其职”的负责原则。1939年10月31日,陶行知致信帅昌书等人,要求写信汇报饭食委员会改革情况。

(一)膳食物资管理

“民以食为天”,米、谷、盐、副食品等“吃”的物资是育才生活资料中的重中之重。育才主要采取募集、购买、生产自给三种方式来筹备。其中,向社会救济团体、育才之友募捐是最主要的方式。1940年8月29日,陶行知致信赈济委员会代委员长许世英说,食米价涨至原有5倍以上,希望每月增加资助费2000元;[90]1941年4月26日致信马侣贤,让他“拜托子英先生代向当地绅粮为本校捐米捐谷”;[91]1941年5月18日致信陶晓光说,“许多朋友帮助我们解决经济困难,现在是两餐稀饭,一顿干饭”;[92]1944年11月15日,陶行知致信巴恩斯说,毕来思女士送来了纳维妥油和奥利菲斯两种营养品;[93]11月29日致信陶晓光:“昨天已汇到十六万(元),全数拨作增加副食费之资金……使大家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94]

对于含辛茹苦募集来的资金,育才人本着经济、尽早的原则来购买平价米、限价米或官价米,甚至采用借米谷的方式来避开高价米。1940年5月26日,陶行知致信马侣贤说,“菜籽要大量的买,够一年用。谷要买够一年吃,在新菜籽、新谷未上市前准备买”。[95]这样做的目的是与米价赛跑,尽量跑在前头。7月28日陶行知致信盐务局长缪秋杰,希能打通盐管制,不在草街子买八角的盐,而被允许于重庆购买二角的食用盐,并发给运输护照,[96]9月11日告诉马侣贤可得到每斗十三四元之米,[97]12月3日又致信马侣贤抓紧找机会促成官价购米,关照说卢作孚已函请大竹县长帮学校在大竹购米,“请力行同志即日动身前往……购米(或谷)以价值万元为准”。[98]第二天又告知,“大竹之谷未到前,区署有借谷可能,谷来陆续付还,如此可大大节省……借谷四十石,够两个月用”。[99]借谷周转就是为了免购高额的市价米。1941年10月,育才三个月的捐米被日寇炸毁,冬衣又没着落,陶行知发扬武训精神,苦心孤诣地争取平价米。在11月13日致育才全体同志的信中,陶行知感到平价米恐无希望,“拟请粮食部批准官价购米(每市斗二十四元)……现在不要在本地买米了”。[100]在1944年6月5日给陶宏的信中,陶行知写道:“即将贷金米改为限价米,每月即可节省一万七千元,用于增加营养。”[101]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陶行知利用一切官方的或私人的渠道为育才争取低价米谷,其目的只是让捉襟见肘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在国共关系破裂、抗战局势日紧、物价扶摇直上的背景下,社会资源也渐趋枯涩。育才历经摸索,走出了一条生产自救的道路。1943年初,周恩来给陶行知送来一件用延安毛绒织成的毛衣,中共中央南方局送来一套南泥湾垦荒生产的照片,陶行知深受启发,加大了自力更生、生产自救的步伐。1942年6—7月陶行知致信罗格夫人,“劳动方面,我校儿童打扫宿舍、教室……还给每个学生一分土地种植蔬菜供集体食用,同时可留一部分产品归己支配”。[102]学生生产的成果可从1941年8月和9月的工作报告中窥见一斑:8、9两月育才生产蔬菜和猪肉共值1169元;两月生产豇豆38斤、茄子368斤、丝瓜106斤、冬瓜50斤、蔬菜80斤、番茄45斤、空心菜1073斤、藕509斤、猪肉130斤;农场下种数量:大蒜20把、菠菜1斤5两、芹菜1两、香菜1两、白菜半斤、莴苣1两、冬苋菜2两、葱10斤。[103]1943年以后,育才的生产运动进一步扩大。1—3月开始“寸土寸金”活动,以使每寸土地都可以种植蔬菜。[104]1943年3月2日,陶行知在育才学校朝会上征求30名壮丁开垦捐来的马家沱“光铁坡”,结果有67人报名。[105]由此开辟了育才学校的第一个农场——马家沱农场,不仅能生产自助,而且把劳动所得之钱寄给印度灾民。[106]1944年6月5日陶行知致信陶宏:“农场已种含羞草三百盆,要扩展至一千盆,预备卖二百元一盆。”[107]1944年10月,饶国模女士将重庆小龙坎福元寺土地租10亩、赠10亩给育才办新农场,农场种植了玉米、红苕、芋头等。同年,饶国模又把高峰寺梨园租给育才办农场。1945年7月11日,陶行知致信吴树琴:“高峰寺农场有好的番茄运来。我每天买三四斤……前天我一下子就吃了十一个。”[108]校本部迁到红岩村后,师生又在饶国模女士的“大有农场”内开荒种地。开辟农场,不仅为育才提供了坚实的生活保障,而且种植经营管理的活动为育才学生治事能力、实践能力的锻练提供了很多机会,让学生在创造生活中学会了创造。

陶行知在1944年12月23日给甘霖林的信中提出了一个“创造性救济新方案”:“育才需要办一个农业组和一个工艺美术组来完成其全部计划……这两个新的组将根据‘工、学、团合一’的原则来进行工作。”“农业组将在蔬菜、水果、畜牧、造林及农产品加工方面开展实验和生产活动。……在获得开办费补助金之后,两个组将尽力争取在1945年10月以前达到自给。”[109]这个计划虽然最终未能实施,但将生产自助与科研教学相结合的思想很有价值。

经由募集、购买、生产而获得的“吃”类物资,育才学校在使用、管理方面遵循“物尽其用”的经济原则和“人尽其职”的负责原则。1939年7月23日,陶行知致信马侣贤说,“伙食每天夹一餐玉米或可稍省”,本着“不冻不饿,省吃省用”八字办理,[110]1940年12月15日又在信中再次强调“不冻不饿,省吃省用”经济开支的八字方针。[111]1941年1月7日,陶行知指示马侣贤说,“仓门不谨慎,请细察一次,这也是节流之重要步骤”。[112]经济越来越困难,到1月27日,陶行知不得不提出“实行节流,采取两餐办法”。[113]

“人尽其职”是陶行知的用人原则之一。1939年7月13日,陶行知致信马侣贤:“听说大司务弄饭不行,愿知其详。”[114]10天后撤掉了不称职的厨师。11月18日,陶行知又询问马侣贤:“学校饭菜,俭朴是我们的本分。但味道要弄得好,现在的大司务是否能办到?”[115]

当然,“人尽其职”首先要设置一个划分职责、督促尽责的组织。1939年10月31日,陶行知致信帅昌书等人,要求写信汇报饭食委员会改革情况。[116]育才的生产经营活动归总务部下设的生产科负责,膳食消费归总务部的事务科管理。事务科在1941年8月和9月的工作报告中指出:“本科膳食原由本科主办,但以人少,照顾难周,自九月起,由本科一人,教职员一人,学生二人,组织委员会,设法改善,注意卫生营养,力避浪费。”[117]该膳食委员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按月将膳食消费列表报校务会议。如当年8月和9月,用两张表列出米、豆类、菜油、猪肉、猪油、炭煤、盐、蔬菜等物资的单位、数量、平均单价、总价、备注等细目。[118]1939年11月18日,陶行知针对学校许多同志和小朋友在草街子吃饭买零食的情况,建议马侣贤筹设消费合作社,“大家做老板,大家做顾客,由学校指导其卫生”。[119]在1943年第一季度,育才建立了一个“生产消费合作社”。[1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