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对教师教学课堂的评价

学生对教师教学课堂的评价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评价方案的制定、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某校现在实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有些内容已不适应新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以课堂教学评价的角度,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价标准。

第一节 课堂教学评价概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评价方案的制定、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教师追求的永恒的主题。尽管近几年来,某校把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推动、促进素质教育的支撑点和突破口,把评价内容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逐步引导教师从“以我为中心”的灌输式传授者逐步转向促进者和引导者,促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记忆,储藏知识的容器转向主动学习者,为今后获得成功打造一个助跑器。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某校现在实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有些内容已不适应新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健康稳定的发展,应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尺。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以课堂教学评价的角度,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使教师们找出自己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保证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实施,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2.研究对象:某校全体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

三、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界定

在教学工作过程中,课堂教学是非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对教学过程进行考察,评定其价值。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怎样根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方法?评价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是什么?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考核学生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发展等等,对这些能否作出科学的评价,它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制定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根据和原则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同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对今后的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了整体规划和部署,《决定》明确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正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学校应该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精神,把改革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要求教师:一要把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获取信息,学会科学创造;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进行教学,改变以注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授方法,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多给学生自我表现、自我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全体性原则是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都得到发展。这是中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所规定的,是教育教学的方向和出发点。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实现教育的平等,发展的平等,成功的平等。每一位教师不放弃任何学生,不歧视任何学生,坚定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为每一个学生开辟生动发展的前景,使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提高。

2.全面性原则:(也叫整体性原则)是指教学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也是基础教育性质所要求的,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3.主体性原则:这是素质教育教学的最关键的要求之一。素质是人的品质特征的深层内涵。内在性是人的素质的基本特征。教学作为外在的影响和要求,只能通过内化才能转化学生个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传授“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发挥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大胆置疑,勇于创新,坚持“以学设教”,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努力和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生成强烈的学习内部动力。

4.发展性原则:此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既要关注全体的发展,又要关注个体的发展;既要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个体的个性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现实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把今天的教育与未来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思考,树立发展的教育观,目标研究和培养学生适应新世纪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5.层次性原则: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个体差异,搞好因材施教和个别辅导。

6.导向性原则:根据学校教学改革的动向和发展趋势,结合本校教学中的问题,加大某方面的权重,使教学改革按预定目标发展。

五、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制定及目的意义

1.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新型的课堂评价教学体系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它不仅具有估价教学效果,鉴定教学质量的功能,还具有导向、诊断、激励、改进功能。首先它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和学生全面发展观。第二,能找出现状与教育目标的偏离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与病症,改进教学。第三,通过评价可以总结得失,激励上进,鞭策后进,调整思路和方法,激发内在需求动机。第四,随着评价指标的改变,必然对教师教学观念、行为起到正面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教师内在素质的全面提高,由此也必然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这里涉及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两个基本概念,分别作界定如下:评价指标是衡量事物的角度或维度。当我们要衡量某个事物的价值时,要从该事物找到它的属性特征的那些维度,这些维度称为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确定是以评价对象的属性和特征为根据的,那么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属性和特征是什么呢?是教师的“主导”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服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展现个体生命活力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是平等的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级指标应该是二维的:一个维度是教师的教,一个维度是学生的学,在这两个维度下,再分别分解出体现素质教育特征和学科特点的二级指标。

我们所说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什么呢?评价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是对评价指标所指定的评价项目进行定性、分等的具体规定。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以价值主体的需要为根据的。因为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课堂教学的价值是体现在学生身上的,所以学生还是课堂教学的价值主体,学生发展的需要就是确定评价标准的根据。从这一认识出发,在对评价标准表述时,必须把学生放在核心地位。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一项2级评价指标,那么A级评价标准应是符合学生发展需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明确、具体。

2.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每个教师的发展。目前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奖惩为目的的评价;一个是促进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某校以前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以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通过发挥教育评价的鉴定功能,依据评价的结果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评出优劣,分出等级。并把评价结果和教师的效益(奖励)挂钩,这种评价弊端较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1)使教师过分地注重某几节课的质量:而忽视了每节课教学质量的提高。(2)这种评价助长教师弄虚作假及浮夸之风。(3)这种评价给教师造成精神压力。(4)不利于调动大多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认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从促进教师发展,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即形成性评价为主),应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把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老师,这样被评教师可根据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强化正确的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行为。早在19世纪60年代,西方教育评价目的和功能就有了很大变化,即由原来的强调对教育结果的总结性评价转向对教育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其他一些国家在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时,变过去以奖惩为目的的评价为现在的促进教师职业提高为目的评价。在这种背景下,现在课堂教学评价应更多地强调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相对于管理为特征的总结性评价目的来说,现在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强调评价的形成性目的。通过评价,一方面可以提供充分有效信息,使教师和学生了解到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和优势,促进教师和学生进一步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另一方面,使教师对照评价标准不断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使教学目标的设计更加科学,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课堂教学评价应该起到激励教师不断进步的作用,课堂教学评价通过肯定教师的成绩,指出不足,可激发教师产生正确的工作动机和积极的情感,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

(二)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课堂教学指的是由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参与时产生交互作用的特定情景。当教师传递信息时,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已经学会或正在学会,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原来的评价只规范教师的一方,如:教师的素养、教法、手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学生这一头,由此我们引进了对学生学的过程评价,促进教师站在学生立场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以及如何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方法使学生得到更深、更多、更广泛的知识并掌握技能。

这样我们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对评价内容作了如下要求:

1.以学生为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其角色定位: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辅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发挥如何,关键看他选择的策略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新的课程提出了一个重要观念是:注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需求,在评价中要关注教师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关注教师是否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

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突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采取小组教学,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师生关系民主,学生畅所欲言。我们的出发点是教师应从讲台上走下来,平视自己的学生,而不是居高临下地俯视学生。为了保证这一点。我们在评价标准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的各层面的作业,提问注意学生的质疑、辩论及学生反馈。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不能用灌输式。注意教学过程,不能片面地注意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强求答案的惟一。引导学生的解题途径、解题方法,倡导让学生多提问题、多理解、多辨疑难、多想结论。使学生不仅学到课上老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还在课后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变强迫学习为渴望学习,加强教师与学生进行教与学的交流。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意见,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要加强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了解他们的需求。做到引导学生、尊重学生、告诫学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进入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学习情趣的激励,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反应,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

3.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高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必须真正驾驭教材从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目标出发,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体现现代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表现在:(1)学科知识应为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2)认真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因素,教学内容应有一定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3)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结合:一方面从科学理性出发,努力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问题解决的策略,具有科学意识,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从人文性和社会性出发,重视课堂教学中情感、意志、直觉等非理性因素,强调群体间的社会交往,课堂教学环境的潜在影响,培养学生人文素质,陶冶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培养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4)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我们提倡,现代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以促进主体性发展,体现这一教学策略和方法应强调以下几点:(1)学生主动参与。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参与状态和参与程度问题,学生的参与状态与参与度,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和活动能力,而且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整体把握。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2)合作学习。现代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非常关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群体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积极建立群体间合作学习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合作、民主、平等和诣的人际关系,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在充分尊重人格的基础上,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形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的教育环境,而且有利于教学获得集体意识行为规范,提高自我教育水平,培养社会适应性。(3)学生自主学习及尊重差异。课堂教学要特别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调节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要尽可能地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潜在的优势,不迫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已的特色和鲜明个性。在教学中区别指导,分层教学,不按统一模式去塑造学生,使学生实现有差异发展。(4)鼓励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表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的精神和行为,努力挖掘学生创造潜能,并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开发自已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形成自已独特的创造力。

5.不断强化教师的媒体使用能力。准确、精炼、生动的利用语言,充分恰当地运用教材、录音、录像、课件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全感官参与,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可以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教师与学生

过去一些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学校管理者(校长、主管教学的校长和主管教学的主任)和教研组长进行。教师个人和学生不参与评价,这种做法不适合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评价。教育评价应是一个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评价,即由教学管理者、同行教师、教师本人和学生本人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真正体现出被评教师、同行老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让师生掌握评价手段发挥内部评价的效用,尤其是让处于主要地位的教师科学运用评价这项工具,搜集学生的信息,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了解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而改进教学。教师不仅应成为评价的主体,还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在开展形成性评价时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教师的一种自发行为,可由教师自己去组织评价者,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把评价结果直接用于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评价还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主体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学生积极地参加教师或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二是学生随时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有人担心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学生评价会出现不公平现象……实际上,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科学地评价教师,学生还是客观公正的。为了让老师认可学生的评价,一所学校专门组织了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讨论了评价教学时有没有必要听取学生意见这个问题。经过反复认真讨论,大家认为有必要听取学生意见,理由有以下几点:

1.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感受的可接受性原则得以贯彻。

2.教学相长。

3.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4.通过反馈了解学生的满意度。

5.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也应是评价教师的主体。

从学生爽直的话语中,任课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怎样学的,愿意怎样学及学习效果等方面的信息。然后达成共识,从去年开始该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把学生的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效果很好。学生评价教师要处理好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的关系;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的关系,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的关系。评价时要对学生做好思想动员和一定的培训。

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从现代教育思想出发来看,强调自我更新,自我调整,使评价成为自我接受的评价。在评价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强调自我接受评价为主。即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身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不断进行认识、判断和反思,促使自身的活动不断完善,水平不断提高。这种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形式,突出体现了现代教育评价中重视评价对象参与评价的趋势,在评价中教师学生不再处于单纯被动接受状态,而是处于主动的积极参与姿态,我们认为随着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深入,教师与学生评价的程度还会进一步扩展。

(四)评价方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强调定性方法的运用

课堂教学评价在我国最初体现为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听评课制度,这一制度的缺点是评价的模糊性和随意性,受评课人个体的主观经验、学识影响极大。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课堂教学评价受西方教育评价影响,由原来的定性评价方法转向定量评价,进行的课堂教学评价仍以定量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一般采用末级指标达成度直接评定分数或先评定等级再用等级赋值法评定分数,然后根据指标权重逐级综合的办法,求出课堂教学评价的总分,(现在评价方案中没有教学特色加分)定量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总体情况作出描述。

当前,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相结合,特别重视定性方法的运用。几年来该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之一:在评价过程中强调评价过程中的人文因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情感交流,重视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这些与主体教育思想中重视人的价值,人的作用交织在一起,使现在课堂教学评价更突出了评价中的人文特征,更强调定性方法的运用。定性评价有利于评价者明确地肯定成绩,清楚地说明问题,指出改进与努力的方向。

我们平时常见的定性评价方式是评语评价,评语评价存在两种优势:

1.能准确无误地评价教师的教学特色。教师的教学是丰富多采的各有特色的,评语评价可以对这种特色作出尽可能准确的描述,这是定量评价方法所不能及的。

2.能准确无误地评价教师创造性工作情况,定量评价方法只能通过某项指标的得分来显视教师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情况,无法对具体内容作出准确的描述,而评语评价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由此可见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各有千秋,两者配合使用则可相得益彰。

(五)评价的标准:不可忽视学生态度和情感目标的达成度

过去我们在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时,比较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而忽视学生态度,情感目标的达成度。这样做有几个不利因素:1.导致教师过分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而忽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及学习兴趣的培养。2.导致教师过分注重近期效应,而忽视学生的长远发展。3.使教师不注意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和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影响了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调查显示,很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态度的评价,法国教育家认为对学生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比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我国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7—9年级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对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进行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加科学课程活动,对科学课程的学习是否感兴趣,对实验结果的记录是否实事求是,我们在评价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进行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