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民族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民族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才能培养出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担当得起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重任。方案制定好后,请校内外专家论证,通过后由学校批准实施。

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

学科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杨木清

(中南民族大学网络中心,武汉,430074)

[摘 要] 把学科建设和专业实验室建设结合起来,建设学科专业综合实验室,实现了学生专业课实验、综合训练、科研工作及产品开发相结合,达到了资源共享、实验室开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和科学管理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 学科专业 综合实验室 建设 管理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高等教育必须通过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这一形势。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才能培养出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担当得起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重任。作为高校实验室工作部门,在完成了基础课实验室评估后,仍要继续以改革的精神、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创造性地工作,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建设好一批先进的、适应新世纪要求、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实验基地。1几年来,我们在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工作中取得了较大进展。

1 更新思想观念,改革旧的专业实验室体制

目前,我校有理工科专业的二级学院,即: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涉及有21个专业。原有的专业实验室、科研实验室是教研室管理,俗称第三级管理。8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进口了一批大型的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如:色质联用仪、热分析仪、液相色谱核磁共振仪、X衍射仪等,这在武汉高校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学科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在旧的管理体制下,设备处地分散、实验室规模较小、环境差、实验项目少、课时少,专业课实验开设很不规范。由于仪器设备教研室管理,往往集中在几个人或者一个人手中,无法调配,不能共享。有的设备仅用过几次,有的大型设备因人员调动,长期搁置不用,有的因长期不能配套直至过时淘汰。整个设备使用效率极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不抓紧对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特别是管理体制的改革,那么重点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新的形势下,我校开展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对相近专业进行了整合、人员归并,完成了二级学院的成立。对专业实验室建设,学院提出了以学科发展为龙头,建设学科专业综合实验室,对原有实验室合并。同时,在新实验室建设中决不搞重复建设,体制为校、院二级管理。现建成的有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室、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室、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室、通信工程综合实验室和生物医学工程综合实验室等。

2 搞好规划,有步骤地建设新型实验室

规划是手段,建设是目的。[2]实验室的建设规划要依据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而制定。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原制定了一个1999—2003年的实验室建设计划,后又制定了“十五”期间实验室建设计划,二个计划不重复,在计划中全面规划了我校实验室的建设。

由于专业实验室建设一般经费投入大,有时一台设备就是几十万、上百万元,所以有了计划便于经费安排和分期集中投入。同时,对实验室方案的论证、审批保证了充分时间,避免了盲目建设、一哄而上,做到分步实施、科学建设、规范建设。以下是学科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所实现的目标和作法。

(1)学科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是以专业实验教学为主,并开展科研和一定的产品开发。这种模式与那种产学研模式的实验室是有区别的,首先是一个能进行多门专业课实验的教学的大平台,这里强调以实验教学为主。科研强调方向、特色,强调与教学紧密结合,做到有利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在新型实验室中,产品开发是重要的,但产品开发也要围绕为培养人才服务。由于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到推向市场有一定的时间过程,所以不能急于求成。但实验室要有这种功能,要创造条件逐步去实现。

(2)建设学科专业综合实验室要有科学详细的方案。内容包括:学科发展方向,课程建设及教学内容,实验教学项目改革及新项目设计,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等。同时,强调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要出校门、搞调研、请专家、查资料、不搞照抄照搬,突出学校特色和实力。强调实验室建设不只是购置仪器设备,而要和实验教学、学科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方案制定好后,请校内外专家论证,通过后由学校批准实施。

(3)高起点、高投入、高要求,建设高水平实验室。高起点就是要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实现实验技术、仪器设备装备的现代化,环境设施标准化。高投入是指建设资金投入大。高要求是指决不降低实验室建设标准,要建就建设好的。例如:原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的分析化学、生物技术二个综合实验室建设一次投入设备经费560多万元,加上配套费共计600多万元。实验室改造(结构、通风、水、电),环境设施建设投入100多万元。进口先进设备有:元素分析仪、液相色谱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荧光发光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10多台大型设备。又如,生物医学工程综合实验室进口的一台128道脑电信息处理系统,价值约180万元,在中南地区仅有一台。这些仪器设备在国内都居先进水平。

(4)实验室实行全方位开放与科学管理。新实验室面积大(500平米左右)、玻璃隔墙、明亮干净、设有空调、设备集中在楼中的整个一层、环境好,深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学生在这种实验室做毕业论文,使用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们说:以前这些设备从未见过,现在不但天天能见到,而且还能操作使用这些先进设备。特别实验室实行全方位开放后,只要有预约、有实验项目、有老师指导、随时可以进实验室。所以,新实验室为本科生、研究生、教师提供了一个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先进平台,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验室面积越大,大型设备越集中,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和迫切。为此,我们在大型设备的计算机系统中加装IC卡系统,实行刷卡方式管理,使用时间、人员等都纪录在案,减轻了人工繁琐记录,提高了工作效力。同时,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定了如“大型仪器设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还将根据实验室工作情况不断研究新的管理办法。

3 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发挥仪器设备效率

学科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能否成功,能否达到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一流实验基地,关键是要建设一支热爱实验室工作、乐于奉献、学术水平高、稳定团结的实验室队伍。几年来,学院采取了一些措施和政策,起到了一定作用。

(1)选拔配备好实验室主任。学科专业综合实验室中先进大型的设备多,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重,涉及人员及工作面广,是一项非常繁重而复杂的工作。选配好学术水平较高、年富力强、具有团队精神和管理能力的同志担任实验室主任尤为重要。目前,我校选拔任命的实验室主任都是副教授以上的骨干教师。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如化学综合实验室主任,在验收和调试进口仪器设备过程中,工作全部由他组织。他熟悉计算机操作,对设备学习使用掌握快。教师的仪器设备操作培训,由他担任,并且经常与实验技术人员交流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没有高素质的实验室主任,要建设和管理好实验室,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是不可能的。

(2)充分发挥教研室主任的作用,调动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实验室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后,实验室脱离了教研室,看似工作减少了,其实教研室主任的工作担子并没有减轻。如:目前实验项目的先进性、数量上都达不到专业课实验教学的要求。好的科研成果、好的实验思想方法还没有去丰富教学内容和体现在实验项目中。高水平的实验教材建设、实验教学体系还在探索之中。让学生多进实验室,多参加教师科研工作等,这些都要发挥教研室主任的作用和全体教师的全心投入。那种认为实验室脱离了教研室后,实验室工作与己无关的思想,是对新型实验室体制认识不高的表现。因此,实验室建设的整个过程,不能离开教研室主任和广大教师。

(3)加速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目前,实验技术队伍问题:一是数量不足,二是业务水平要提高。学校制定了文件,采取向社会招聘合同工来充实队伍,但由于待遇等种种原因,效果甚微。稳定现有队伍,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实属当务之急。21世纪,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设备不断涌现。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短期培训、派出学习等,只有真正地落实到实处,关心他们,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才能适应实验室工作改革的需要。

(4)建立激励机制和相关政策及措施。重理论、轻实践,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重教师队伍建设、轻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这种社会现象在人们的头脑中不同程度地仍然存在。为改变这种现象,国家、学校都在努力地工作,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如我校在职称评定、住房制度、工作待遇等政策上已有体现。但倾斜不够,力度不大。教师进实验室的工作积极性还不高,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研。

(5)设立科研基金,基金分青年科研基金和一般基金。为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每年青年科研项目校评审通过率达到80%。同时,为扶植某些院(部)开展科研还拨专款。如今年拨专款10万元给电信学院,由他们自己安排科研工作。其目的就是希望广大教师多下实验室,多用仪器设备。以上是我校在学科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与实践。特别我们讲的实验室“综合”,强调的是把学科建设与专业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紧密结合。实验室的功能不能分得那么细、那么清,要让学生一进实验室就能看到和感受到教学、实验、科研是一个整体,并不是分割的。总之,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我们的这些观点和做法,愿意与广大同行商榷。

参考文献

[1]刘树郁,林明河.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和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2-8.

[2]温和瑞,温俊.面向21世纪高师实验室构成的探讨[J].实验技术管理,2001 (2):43-46.

基于Web的实验室开放与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王 攀1 陈少平1 郭仕洲2

(1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中南民族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武汉,430074)

[摘 要] 针对高校实验室开放中存在的困难和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缺点,构建了一个基于Web的实验室开放与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MySQL+PHP进行开发,实现了实验课安排、实验设备与实验室使用状态查询、实验室与实验设备预约及管理员对预约的管理等功能,并通过“时段”等信息的灵活处理和直观显示为用户操作提供便利。该系统已在中南民族大学部分学院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Web 实验室 开放管理 预约

高校实验室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将实验室资源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条件。然而,如果采用传统人工管理方式,实验室开放的管理会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学生如何预知实验室的空闲时段和空闲资源,管理员如何预知学生预约使用实验室的具体人数、时段和所需资源。一个可行的解决思路就是依托校园网,构建基于Web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

与高校常规教学管理软件相比,本文所介绍的信息系统更注重信息处理的灵活性。一方面,对于实验课排课之后的空闲时段,学生可以根据需求按“起止时刻”方式进行预约。另一方面,管理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室可供预约的时段进行调整。此外,实验室的安排情况(包括可预约时段、预约被批准人数等)都将实时更新显示,为学生预约及管理员批准预约提供参考。

1 系统的开发环境

本系统基于Dell公司的PowerEdge2900系统(两颗四核Intel Xeon E5410 2.33GHz处理器配置)及Red Had Enterprise Linux Advanced Server 4.5操作系统环境,能够提供较大规模、高速可靠的数据服务能力。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的体系结构,分别以Apache作为Web服务器及MySQL作为数据库服务器。所有的Web应用程序基于跨平台脚本编程语言PHP进行开发,从而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2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系统的功能结构主要包括几个部分:

(1)老师登录后,可以进行实验课排课或调课。

(2)所有用户登录后,可以查看每个实验室的排课信息。

(3)实验室管理员登录后,可以设置可供学生预约的时段和资源。

(4)学生登录后,可以对实验室可预约时段和资源进行预约,也可取消预约。

(5)实验室管理员登录后,可以对学生的预约请求进行回复(包括批准或拒绝)。

(6)学生登录后,可以查看管理员的回复。

上述功能的实现分别需要访问数据库中不同的数据表(参见表1),[1,2]主要包括排课信息表、开放时间信息表、实验室资源信息表、预约信息表等。同时也通过相应数据表实现各种操作之间的协调与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验室已经排课的时段,将不能被学生预约,也不能再安排课程。

(2)学生只能在管理员设置的可预约时段范围内进行预约。

表1 数据库中部分数据表的主要字段组成

续表

(3)每个学生可以同时预约多个实验室或多个时段,但预约时段不能重叠(不同学生的预约时段可以重叠)。

(4)已经被回复的预约,将不能被学生取消。

此外,系统还提供了其他一些应用模块,例如,身份验证、个人信息修改、通知信息管理等,本文不详细讨论这些应用模块。

2.1 老师排课

老师排课主要完成以下两个操作:

(1)对上课的学生进行分组(本文不详细讨论)。

(2)对每一分组安排相应的实验室、上课日期、上课时段、上课老师(生成排课信息表中记录)。为了满足常规教务管理要求以及老师的排课习惯,上课日期按照“周次”和“星期”的方式设置和保存;为了兼顾学生对实验室排课之余空闲时段预约(详见后文3)的灵活性,上课时段按照“起止时刻”的方式进行设置和保存;此外,如果同一分组每天上课的时段相同,可通过同时选择多个“周次”或“星期”进行批量排课。

2.2 管理员设置开放时段

除了已安排实验课,其他的时段并非都能够对学生开放,实验室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开放时段进行相应的设置。这种设置主要体现在以下2方面。

(1)固定开放时段设置。针对一个星期的每一天,管理员可以设置固定的开放时段(生成开放时间信息表中记录)。例如,规定周一开放08∶00到12∶30、14∶00到17∶30 和18∶30到21∶30,周六开放09∶00到12∶30、14∶00到17∶30,周日不开放等。

(2)临时安排设置。在上述固定开放时间内,实验室还可能面临一些临时的安排(如实验设备检修)。针对这种情况,系统采用与排课功能类似的方式,向排课信息表中添加“临时安排”记录。

2.3 学生预约

学生主要通过选择实验室、实验资源、日期(采用“年月日”方式)、时段(采用“起止时刻”方式)等信息进行预约操作。为方便管理,系统约定学生只能预约24小时以后、7天以内的空闲时段。图1显示了学生预约的业务流程图。预约成功后将生成预约信息表中的记录(预约状态置为“待批”)。

在预约过程中,排课时段、实验室开放时段、临时安排时段等信息既为学生操作提供参考,又对其进行约束,以方便管理。例如,如果学生提交的预约时段与排课时段有重叠,预约将不成功。同时,为了保证管理的灵活性,预约时段内实验室是否已人满、预约资源是否可用等信息仅仅作为参考,不作为约束条件(即预约仍然可能成功,但还有待管理员批准)。图2显示了学生预约的操作界面。

图1 学生预约的业务流程图

图2 学生预约的操作界面

2.4 管理员回复预约

如上文所述,学生的预约时段都被约束在系统规定的范围内,管理员只需根据预约时段内实验室是否已人满、预约资源是否可用等参考信息进行回复。

系统约定管理员应该在24小时以内对学生的预约请求进行回复。为了实现该约定,在预约信息表中增设预约提交时刻、回复时刻、回复管理员的编号等字段(见表1),学生可以通过查看这些字段信息对管理员的工作进行监督。

3 关键技术问题的讨论

3.1 课程安排情况整合

实验室的课程安排情况是学生预约的重要参考。然而,由于排课信息量往往很大,课程安排时段如果采用常规表格的方式显示给学生,将显得冗长且不直观。为此,系统对数据库中排课信息重新整合,将实验室一天(24小时)的时段安排情况转换为表格的一行,每一行中所有空闲时段和排课时段对应的单元格按照长短比例、先后顺序排列(如图3所示)。其中排课时段采用不同的底色,以增强直观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显示实验室安排情况的Web页面访问频率较高,且数据处理量较大,如果数据处理都在服务器端完成,将严重增大服务器负荷。为此,系统将从数据库获取的原始数据直接从服务器传送到客户端,数据信息重新整合功能则全部由客户端应用程序(JavaScript函数)完成。

图3 实验室安排情况的Web页面

3.2 界面控制

系统所涉及的排课记录和预约记录不仅数量较大,而且字段种类较多(参见表1)。因此,在对信息进行整合的基础上,还有必要对其界面显示加以控制,以进一步提高显示的直观效果和系统的实用价值。界面控制主要通过以下2种方式:

(1)利用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层叠样式表)实现信息的悬停显示。如果单元格中需要显示的文本内容过长,可仅显示部分文本(参见图2)或替代文本(参见图3),完整内容则在鼠标移动到显示文本上方的时候进行显示。

(2)通过改变文字或背景颜色提示信息。例如,在预约记录列表中,将不同的回复状态(未回复、已批、未批等)和不同的开放时段标记为不同的颜色,能够为管理员回复提供很大便利。

3.3 预约时段人数统计

预约时段内实验室是否已人满,是学生预约的另一个重要参考。由于不同学生预约时段相对不固定(可按照“起止时刻”方式任意设置)且可以重叠,从而对预约时段内已批准的其他预约学生人数的统计带来了一定困难。预约时段人数统计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已批准”时段与预约时段存在重叠,就必须被统计。

(2)如果“已批准”时段之间发生重叠,则只需统计重叠时段的人数。

(3)如果“已批准”时段之间没有重叠,则需要统计每个时段人数的最大值。

值得庆幸的是,系统约定所有时段(包括排课时段和预约时段等)起止时刻中的“分钟”设置只能为10的整数倍(包括00、10、20、30、40和50,参见图1)。因而,可以将预约时段划分成多个10分钟长短的片段,统计出每个片段与“已批准”时段重叠的次数,次数的最大值即为所求。为减少服务器负荷,只针对未回复的预约记录进行相应人数统计(参见图2)。

4 结束语

本文所介绍的信息系统已经在中南民族大学部分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进行了实际应用(网址:http://dxxy.scuec.edu.cn/labsystem/index.htm),收到了较好效果。本系统还有一个不断补充、修正和完善的过程。鉴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现状,采用基于Web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使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高效化和规范化,进而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Paul D.MySQL权威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Blake S.PHP 4应用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对民族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朱家驹 王月姣

(中南民族大学计算中心,武汉,430074)

[摘 要]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总结这方面的经验,针对民族高校的特点,就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起点、实验内容、实验形式及持久性等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民族高校 开放式 实验教学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民族高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生存压力。民族高校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高等教育中,重视实验教学环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而增强开放式实验教学更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很多院校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开放式实验教学。[1]笔者也曾在《单片机应用》方面进行了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探索,且已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具体情况是:学生是在完成单片机的理论学习及8个与课程同步的基础实验后进行的,刚开始时,他们基本处于一种茫然状态,不会动手,不会用仿真器,单片机应用的许多知识都不太懂,更谈不上编写稍大的程序。经过半年多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分综合性、设计性及工程应用三个层次)的强化训练,中等成绩以上的学生均能设计系统、编写2K左右的应用程序,并仿真调试通过,少数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超出了老师预期的要求,他们的知识学活了,产生了质的飞跃。

实践证明,开放式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可能脱颖而出的学生提供了机会,在本科生中如何搞好开放式实验教学,笔者就长期的教学实践及亲身的体验,谈谈有关看法。

1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起点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一种“舶来”的教学手段,世界上科技发达国家的实验教学执行的是全面开放的政策,学生一进大学门,就必须独立完成一定的实验任务。如何把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并使之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这还得从国情出发,只有符合我国国情,才会有生命力。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特点:一是时间的开放。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充分自主权,允许他们按自己的学习规律,自选时间来完成实验;二是内容上的开放。以“实验任务书”取代“实验指导书”。实验室给学生提供设备、材料、元器件及有关的参考资料,让学生动脑、动手去独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三是指导方法上的开放。改“教为主体”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不包办代替,只适时释疑、引导、把关。[2]可见,这种实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而我国的“生源”与发达国家的“生源”在实验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民族高校的生源更特殊,大部分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或边远的贫困山区,由于历史、地理、交通等原因,他们在中学阶段没有得到较好的“实验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其实践能力普遍较差,实验素养严重缺乏。而“开放”必然与“放手”相联系,要民族高校的学生一踏入大学门就“放单飞”,进行开放式实验,在目前情况下不是很现实。鉴于此,我们认为: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起点应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外语阅读能力后进行,时间在大二下学期以后为宜。大学一、二年级,他们仍应以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过渡一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完成第一阶段的基础实验与基本实验技巧的训练,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规范、实验的调试手段、数据处理知识,同时,学会常规实验仪器与装置的使用,然后再进入开放式实验,方显效果,否则可能会事倍功半,欲速而不达。各个民族院校的情况不同,这种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起点应根据各校学生的状况与设备情况斟酌而定,不可“一刀切”。同时,还要根据情况,随时调整。

2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内容

第一阶段(基础实验)仅仅完成了一些单科课程理论验证与运用及一些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难以培养能力。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即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式实验教学应作为第一阶段的接力训练,去完成多种课程的理论的综合验证与运用。其较好的途径有二。

2.1 实验内容要优化组合

目前,我们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相应都开设了配套的基础实验,内容基本是为单科课程服务的。开放式实验应将这些分散、较独立的知识综合起来,可将某些相近、相关的课程整合,将专业所有课程分为几个实体(如电子专业可设置:电路设计与电子制作、软件设计、单片机应用、计算机通讯等)形成实验内容的聚合、教师力量的聚合,设备的集中投入与使用,效果较好。

2.2 实验要强化两个层次的培养

一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第二层次)的培养。这个阶段,实验内容可根据专业性质及社会的科技发展动态情况,在每个实验实体中可以指定(或不指定)某门课程为核心,将核心课程与其前面所学课程的知识及一些新技术连贯起来,形成知识链。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理论基础上去做开放式的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二是工程应用实践(第三层次)的培养。这个阶段的实验教学最好在完成第二层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向高年级中较优秀的学生实施。实验要从模拟题转向实战题,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从生产实践、现实科研的应用中提取素材,课题直接与市场接轨,直接进入企业的横向项目,以实际课题进行真刀真枪的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设计、编写科研报告和有关的论证报告,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3]

3 开放式实验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3.1 命题要科学、合理

兴趣与自信心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我们在探索中发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自信心的增强与实验的效果及实验命题密切相关,要使实验命题科学、合理,原则有四:一是实验内容既要有广度、深度与难度,又要使学生力所能及。实验内容太简单,很容易完成,既不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不能使学生得到很好的思维训练;若内容太复杂,难度高,学生无从下手,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产生自卑感。每个试验,既要使学生感到实验过程的艰辛,又要能从中品味到成功的喜悦与成就感。二是题型要多样化,不要单一。题型的多样化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孜孜不倦地去探索、创新。三是要引进一些新技术、新器件及一些书本上未有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四是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内容要循序渐进。如第二阶段的实验,应立足于完成一些“堆积木”式的练习,为第三阶段打基础。第三阶段要面向工程应用,难度较大,要求民族院校的学生一开始就交出整体的设计方案及框图较困难,可先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将一个大课题分为若干模块,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完成,最后化零为整。

3.2 指导教师的素质要高

开放式实验由于题型的多样化,内容的复杂化,对指导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和新技术信息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际上,指导教师良好的业务素质与敬业精神,是搞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关键。

3.3 实验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目前,在学生人数多、教师少、设备缺、场地小的情况下,要开展这种实验教学,我们认为:一是时间上可采取平日预约开放和定时开放或假期适当地集中开放相结合的方法;二是实验室内与实验室外相结合的方法,有的实验不需要实验设备,如电路组装,可由个人向实验室申请,领取有关的实验元器件、材料(用后归还),在实验室外完成,这样既给学生增加了操作的灵活性,也缓解了实验室的压力;三是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挑选实验内容及次数,不必强求。

4 开放式实验教学应长久坚持

4.1 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

一是必须根据学生的现状及实验条件,制定开放式实验教学大纲,包括实验教学实体的设置,各个实体的培养目标,各个实体的实验内容、实验的次数、实验的安排、组织形式等,且具有可操作性。二是管理上要有激励措施,如制定教师工作的考核、学生成绩的奖评标准等,应有量化指标。三是要有专人负责,以便统筹安排,全面兼顾。

4.2 加紧实验室建设

开发式实验教学,离不开实验设备。目前,由于资金等原因,实验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开发式实验的开展,今后,实验室的规划、仪器设备的购置应与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研紧密结合,形成一种联动关系,无论人力物力都要逐步满足各种层次实验的需要。

4.3 要有合理的政策保证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对于民族院校的学生真正能“放单飞”的比较少,大多数学生要“扶着走”。这就决定了开放式实验教学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实验室总得要有指导教师。他们要花很多心血去组织实验、审定方案、讲解新知识、解答各种疑难问题、处理各种服务性事务等,在整个实验期间,教师同学生一样,基本泡在实验室中,其中的艰辛一言难尽,若没有相应的政策保证,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难以保证实验的效果。

总之,开放式实验教学还有许多问题需继续探讨、研究和总结。只要领导重视与支持,各方齐努力,民族高校就一定能培养出更多更好为社会所欢迎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庆祥.“能力建设”:一项迎接时代挑战的宏伟工程[J].教学与研究,2002 (9):37-39.

[2]张晓琪.加强实践教学,推动创新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2(10):24-25.

[3]凌球.对全球化背景下大学教学理念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2(11):19-20.

怎样使督导对学生实习更有帮助

库少雄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科学学院,武汉,430074)

为了使督导对学生实习更有帮助,有必要了解什么是督导,督导与被督导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是怎样的,影响督导成效的因素有哪些等等。

督导是监督他人的人,负责管理与协调,向被督导者提供咨询,帮助他们更快、更有效地完成任务。督导向被督导者解释机构的重要政策与工作程序,提供在职训练,评估工作表现,提出改进意见。此外,督导还参与招聘与解雇工作人员,协调职员与机构之间的关系,有时还要为生病或因故不能工作的雇员寻找临时替身。督导是有关机构及其案主的活词典。总而言之,督导的责任就是确保案主能获得高质量的服务。[1]

一位合格的督导应该定期与学生见面。如果你的直接督导没有社会工作专业学位,那么,应该安排另外一位拥有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的人每周至少指导你一次。在少数机构里没有任何工作人员拥有社会工作专业学位,这时,可以选一位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作你的督导。督导应该负责为你安排任务,并监督你完成任务。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向督导请教。

督导与你在志愿工作中的管理人员和你为报酬而工作中的管理人员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督导负有教育、指导你的责任。督导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们提供学习各种社会工作技能的机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主的问题、学习和提高工作技能,督导也可能指定学生读一些书和文章。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社会工作的知识与技能,督导必须精心设计实习活动,保证实习活动与实习目的相一致。[2]

从机构的角度来讲,为实习生安排督导是要影响督导本人的工作的——除非学生对机构的贡献能够补偿督导损失的工程时间。一般说来,督导总是希望实习生能够早日独立工作、对机构有所帮助,但是,学生应该记住,在自己有能力处理某些问题之前,一定要注意随时向督导请教。渐渐地,随着你能力的提高与显现,随着你与督导之间相互了解的加深,督导会给你越来越多的自由。那些过于被动、事无巨细都要督导手把手地教的学生,那些不能完成最起码的任务的学生可能会被要求离开机构。

有些经验丰富的督导通常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来分派任务,通常不会让学生去做那些他们目前还没有能力作的事情。学生最初的任务通常是非常简单的,督导将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来判断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以决定是否给他们分配更复杂的任务。如果你工作起来毫无热情、漫不经心、拖泥带水,那么督导是很难给你分配责任更大、更复杂的任务的。同样,如果你在工作中显得缺乏知识与技能,你需要花太长的时间来完成任务,甚至不能完成任务,那么,你将被视为一个包袱,而不是一个资源。

在实习的不同阶段,督导用在学生身上的时间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在开始阶段,为了帮助学生尽快熟悉环境、了解基本的工作原理、程序与要求,督导会多花一些时间来指导学生。督导通常希望学生的实习能有一个好的开端,并希望学生确实掌握机构的政策与工作程序。如果学生能够熟练地工作,督导就用不着那么长时间地、那么费心地来关照学生了。

学生与督导之间最好是确定一份定期见面的时间表,应该在实习合同中明确规定督导的时间。督导的时间要相对集中,不能今天谈5分钟、明天谈10分钟。督导对学生的帮助不能取代学生自己对实习的总结与思考。[3]

许多被督导者认为,某些督导不是好的教师,他们不知道以恰当的方式纠正别人的错误或者提出建议,许多督导还在无意中伤害了别人的感情。一位学生曾经说,她的督导认为,如果不表现得严厉一些,如果不给学生以不断的批评,学生就会认为自己没有一位好督导。

从督导的观点来看,许多人明显不喜欢有一位“老板”命令他们作这作那。有些人一想到要向督导汇报自己的活动与工作就恼火,并采取被动进攻的方式(passive-aggressive ways)回避督导。例如,迟到,或者“忘”了督导会议的时间,或者在督导会议的时间之内故意安排与一位案主见面。

有些学生的年龄较大,在转向攻读社会工作硕士学位之前有过一些在其它领域里的管理经验。如果他们在实习机构里碰到一位年轻的督导,那么,督导与被督导者在年龄与人生阅历上可能是相仿的,但是,在实习机构里,他们却是督导与被督导的关系。

与督导的接触应该有益于你的专业成长,你应该利用这样的机会学习督导的知识与经验。如果你面对众多的工作任务感到不知从何处下手,督导可以帮助你理清思路,从众多的任务中选出最重要的,然后有条不紊地完成之。如果你不知道怎样作你的工作,督导可以告诉你基本的方向与方法,告诉你怎样作、何时作。

一位好的督导应该能减轻你的焦虑,增强你的信心,提高你的能力。他(她)会耐心地听你的述说。当你面临问题的时候,他(她)会及时地为你提供帮助。他(她)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使他(她)总能成功地解决你的各种问题。如果你做得对,督导会告诉你;如果你做得不够好或不对,督导也会告诉你。

每次在与督导见面之前都应该有所准备。要理清楚你需要向督导请教、与督导讨论哪些问题,告诉督导你完成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工作即将完成。告诉督导你是如何使用实习时间的。如果你觉得还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你可以向督导要求更多的工作任务。

如果你的案主毫无进步,或者你的案子十分棘手,你应该及时与督导讨论。督导可能会告诉你使用其它方法、策略和资源,也许督导会发现这个案例对学生来说太复杂了。

此外,不要害怕向督导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们都从错误中学习。例如,如果你因为言辞不当而使于先生大发雷霆,你感到这是你的错,而于先生也许永远不会再到机构里来了,你可以把这一情况告诉督导。督导也许会告诉你,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容易发怒的人,他平均每个月都要发一次脾气,每次发脾气时都是怒气冲冲地离开机构。这样,通过与督导的讨论,你的焦虑与内疚就会大大减轻,你对于先生的个性与功能运作水平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督导有助于你的专业成长——但是,只有在你想要得到督导的时候。主动与督导接触,大胆提问,主动要求督导推荐一些有助于具体工作的文章和书籍帮助,认真思考督导给你的每一条建议。

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事故、疾病、出差和计划中的假期等原因,督导无法履行对学生的责任。一般说来,实习指导老师应该和督导共同商量替代办法,尤其是在出差和计划中的假期的情况下,可以提前作出安排。然而,实习指导老师并非总是能及时知道因某些意外情况(例如事故、疾病)所造成的督导缺失。这时,学生就有责任把有关情况通知老师——特别是当督导将可能长期缺失的时候。

还有一种情况是:你的一位朋友在实习机构里工作,而且他(她)就是你的督导。安排实习的原则之一是学生应该避免在有其亲戚、朋友、邻居、或家人的机构里实习,因为这些人也许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习。因此,你的实习指导老师一般不会同意让你的亲戚、朋友、邻居或家人作你的督导。如果你的督导刚好是你的亲戚、朋友、邻居、或家人,你应该一开始就告诉实习指导老师,以免后来被老师发现后对你不利。为了帮助你有效地学习与成长,督导的客观性标准是不能被破坏的。[4]

参考文献

[1]曾华源.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理论、实务与研究[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7.

[2]周永新.社会工作学新论[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

[3]库少雄.社会工作实习[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4]Abbott,A A.The field placement contract:It's use in maintaining comparability between employment-related and traditional field placements.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1986,22(1):57-66.

对民族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李 立

(中南民族大学,武汉,430074)

[摘 要]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民族高校要实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族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 民族高校 实践教学 改革

我国民族高校实践教学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从总体上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实践教学作为民族高等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地位已经确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践教学仍然是目前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之一,如何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值得每一个民族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1 民族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主观认识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我国现行的民族高等教育体制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长期以来民族高校养成了强烈的对政府的依赖心理,缺乏危机意识,缺乏锐意进取的精神。在教育思想和观念已经发生转变的情况下,一部分民族高校的领导和教师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观念,仅仅把实践教学视为培养学生技能的手段,而忽略了实践教学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方面的综合作用,从而影响实践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1.2 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多年来,民族高校的办学经费,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办学经费来源的单一性,导致投入的不足。13所民族高校除6所直属于国家民委的经费情况相对较好外,另外7所由地方管理,它们的经费往往受地方财政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本身财政收入有限,很难拿出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民族高校的建设中来。而实践教学要得到较大的发展,又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

1.3 实践教学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

随着经济形势、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也应随之更新,但由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对师资、设备、基地建设和产学合作等硬件条件要求很高,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一些民族高校的实验课内容多年不变,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过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过少,不要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就是老师也产生了惰性心理。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生所接触的设备是十几年前就淘汰的设备,学习的工艺是十几年前就淘汰的工艺,实践教学内容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1]

1.4 刚性的实践教学安排与以自由灵活为特征的学分制存在矛盾

目前,随着对学习主体作用重要性的日益重视,适应终生教育的社会潮流,我国许多民族高校开展了学分制的探索和实践。学分制的特点是自由灵活,但实践教学本身对时间的要求十分严格,在学习顺序上比较刚性,与学分制的推行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因此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更要考虑其科学性、合理性,这无形中增加了实践教学计划制定的难度。即使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一些民族高校还存在着执行计划不严格,随意更改实践教学计划,不按计划组织实践教学的情况。

1.5 缺乏高水平、高素质、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实践教学

1999年大规模扩招之后,各民族高校在校生人数急遽增加,虽然各高校都采取了措施,大力引进教师,使师资力量有所增强,但生师比过大依然是民族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办学规模扩大后,理论教学任务骤然加重,致使大多数教师疲于应付理论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高水平、高素质、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更不愿意参与到实践教学工作中来。

2 民族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探索

针对我国民族高校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进行有目的的改革和完善。

2.1 转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目前的关键是加强民族高校学校领导的认识。只有各级领导真正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才能够在思想动员、资源配置、制度设计、政策保障等方面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开展予以全方位的保障,也才能够真正将实践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2.2 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经费投入

增加经费投入是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的关键。首先,国家民委和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缓解民族高校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的矛盾。《全国民族教育发展与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坚持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多渠道筹措民族教育经费,增加民族教育的投入。对民族教育,特别是困难较多的民族地区的教育,中央和地方都要给予必要的扶持”。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民族教育的投资应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保证民族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其次,各民族高校还要加强对市场资源的吸纳力,发挥社会各方面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多渠道地争取教育经费,竭力保证实践教学需要。三是民族高校必须保证实践教学经费预算的落实,不能在执行中随意压缩、减少实践教学费用。四是各级政府在政策上倾斜,为民族高校的实践教学开绿灯,对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事业单位在税收和其它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五是要合理安排实践教学任务,做好预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好,杜绝浪费。[2]

2.3 围绕培养目标,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践教学的内容需要不断的更新才能满足民族高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因此民族高校应积极鼓励和组织专家教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政策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编写新教材或讲义,及时调整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实验内容要灵活安排,不断更新。科研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鼓励学生通过课题立项的办法,申请应用性、基础性研究项目,以及教学、科研和生产领域中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等。学科竞赛也是实践教学的有效补充内容,民族高校要加大投入,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

2.4 科学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切实保障实践教学计划的执行

实践教学计划是民族高校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文件。实践教学计划要突出民族高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的指导方针思想,切实反映学校对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规格和要求。在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改变由学校绝对主导的局面,积极邀请一些行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集思广益,使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更加科学,更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实践教学计划还应根据不同专业、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分类分层次指导他们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逐步走向深入,自主性和适应能力不断增强。[3]实践教学计划可以说是高校最为严肃的教学文件之一,因此一经制定,就必须切实保障实践教学计划的执行,严格按照实践教学计划组织实践教学。

2.5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各民族高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学校领导要继续提高实践教学在培养合格人才方面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并把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个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统筹考虑,有计划地建设和培养好;二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派遣教师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吸取实际工作经验,充实自己,在实践教学中更好的发挥主导作用;三是积极创造条件,为实践教学教师创造培训、进修、攻读学位的机会,使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四是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对教学质量高,并不断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并取得较好成效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奖金分配等方面给予倾斜,奖罚分明,严格管理,促使实践教学教师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来。[4]指导少数民族学生实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思想作风好、专业知识丰富。特别是年轻教师一定要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情感特点与一般汉族学生差异较大,自尊心较强,总担心不被理解、信任,容易和教师造成情感上的距离。教师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才能缩短这种情感上的距离,取得少数民族同学的信任和尊重。

参考文献

[1]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马麒麟.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梁四海.实践教学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贡献[J].中国地质教育,2006,(2):87.

[4]喻淑兰.深化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3,(4):89.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析

闻 亮

(中南民族大学创新创业中心,武汉,430074)

[摘 要] 高等学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是对学生整个大学阶段学习过程的检验,围绕当前高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探析,并提出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毕业论文(设计) 教学质量 探析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改革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是当前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当今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方面尤其具有重要作用。[1]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四年学习成果的检验,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力的发挥,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体水平也是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因此,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仅降低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综合教育功能的发挥。本文拟就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探析,并提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相应对策。

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某些高校本科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来看,当前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精力投入不足。一些学生为了早日交差,在无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仓促上阵,应付了事。同时,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学生就业压力加大,使得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投入的精力也不足,每年三四月间,各类“就业洽谈会”、“人才市场供需见面会”如雨后春笋,毕业班的任课教师往往会面对教室空空荡荡、学生稀稀拉拉的尴尬局面,上课的学生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2)师资紧缺,教师精力投入不够。一方面,由于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教学、科研工作任务加重,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就非常有限,一名教师指导的学生太多,不仅出现题目重复的现象,且质量难以得到保障,部分青年教师缺乏经验,指导实践性课题的能力不强、质量不高,在有些教学环节上就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论文质量。

(3)疏于指导,考核监控不力。由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指导教师在指导工作中投入的精力又不足,缺乏检查督促,导致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不合理、抄袭剽窃等现象日益严重,[2]学生照搬上届学生或抄袭网上论文的现象极为普遍,有的学生甚至2、3天就可以完成一篇毕业论文(设计)。

2 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因素剖析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涉及面较宽,笔者认为,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机制方面。一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制度由计划分配转为学生面向市场自主择业,学生择业时间提早,难度加大,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发生较大冲突。由于目前大部分院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在教学计划中,毕业论文(设计)大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确定工作的时期,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投入明显不足。二是管理机制的影响。做毕业论文(设计)需要走向社会开展调研,搜集有关材料,需要上图书馆、资料室查阅文献,需要进实验室处理信息,时间跨度大,活动地点变化大,过程考核和质量监控难度大,目前尚缺乏一种强有力的质量保障机制。

(2)教师方面。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队伍的状况直接影响其质量。一方面专业课教师不足,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同时要兼顾教学和科研任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或因指导论文任务过重、或因遴选导师不严格、亦因专业知识不对口,致使部分难以胜任的教师也指导毕业论文;另一方面,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队伍短缺和老龄化问题凸现,作为毕业论文(设计)指导队伍主体的青年教师缺乏实践锻炼,本身不会做科研,不会查资料,不会写论文,有的甚至不了解基本要求和工作规程,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无法实行有效的指导。

此外,师资的不足或指导不力还导致毕业生论文(设计)考核不严。从某校2001年毕业生论文成绩来看,毕业生人数为1401人,其中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为优秀的:占

31.4%,良好的占65.3%,中等占1.6%,及格的占1.9%,没有不及格成绩。全校8个院(系)中,有6个院(系)没有中等以下成绩。这实际上反映了高校在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上的一种不良倾向。

(3)学生方面。部分学生不够重视这一极其重要的环节,视之为“走过场”,态度不端正,工作不扎实,精力投入不足,积极性较差;此外,由于近年来就业的压力较大,从第七学期期末开始,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找工作上,而毕业论文的成绩与就业又没有直接关系,学生多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3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对策

做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需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提高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认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要通过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和教育,使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明确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与教育功能。要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教学环节彼此配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而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讲,毕业论文(设计)不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它还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的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培养探求真理精神,提高学生科研训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责任感、使命感和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学生毕业前的综合训练,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准备。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优化指导教师队伍。优化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应是老中青相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群体,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加大培养力度。要加强科研能力培养。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挑科研重担,建立促进出成果、出人才的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提高科研能力、实践经验和学术水平,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

(3)改革指导方法,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优化选题设计。第一,选题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一环,选题水平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优化的选题应体现五方面的特点:一是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向,体现专业特点;二是紧密联系生产和工程实际,选题应来自实际,努力真题真做,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选题应注意设计内容与专业知识结构的联系,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适应性;四是兼顾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既要有利于掌握基本理论、基本设计原则、基本方法和步骤,又要有利于创新;五是反映时代特点,选题应体现当前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此外应该改革指导方法,严格要求。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突出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的整体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指导机制。

(4)优化全过程管理,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应着重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建立规范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组织管理、操作程序、答辩规则、成绩评定标准和考核要求,明确责任,理顺关系,制订并完善规章制度,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二是建立以评估和评优为动力的质量监控机制,根据工作进程进行阶段性检查,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评估,以评促改,以奖扶优;同时,研究、制订质量标准,实施质量控制。三是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办法,制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标准,从论文质量、平时表现、答辩成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3]四是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监督检查。

(5)建立创新机制,鼓励学生创新。为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可在如下方面实行创新:①答辩时间创新。改变原来要求学生在统一时间内答辩的形式,学生可申请提前答辩,提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②成绩评定创新。如果学生立论新颖,与社会问题和生产实际结合紧密且有实际指导意义,或者能涉足于学科领域中的难点或前沿问题,则应该给予较好的评价或在成绩上给予奖励,培养其创新的品质。③论文(设计)方式创新。凡是由独立完成并已发表在公开出版刊物上的学术论文,字数符合要求或设计可应用于实践,且内容与所学专业相关,经学校学术委员会或答辩委员会审定同意并报教务处批准,可替代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齐再前.构建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3(3):38-39.

[2]陈家新.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2(4):43-44.

[3]李原.对完善毕业论文管理体制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4):62-63.

面向21世纪高校实验室改革的思考

李茂林 韩念群

(中央民族大学设备处,北京,100081)

展望21世纪的高校实验室,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及21世纪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对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将成为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实验教学的比例要从现在的占总学时的20%逐步提高,实验内容也将向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发展。因此,作为实践性教学的基地——实验室只能扩大和加强,而不是缩小和减弱。要深化对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应按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高等学校在实行“两个根本转变”的要求,即一是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将实验室工作推向21世纪。

1 教育体制改革是实验室体制改革的前提

高等教育只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才能增强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其体制改革主要包括:一是办学体制的改革,就是建立起国家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新体制;二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是打破部门所有、条块分割、自我封闭的管理模式;三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是建立起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一是改革专业设置,培养宽基础、适应性强的人才。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科技需要和市场需求、人才择业的需要,必须拓宽专业面,改变现在专业繁多,划分过细的现象,并且实行三年基础课教育,按大学科分类(即文科、理科、工科、医科、经济及管理学科等),第四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及市场需求,在大学科的基础上自行选择专业课的学习,甚至可以跨校选课,达到要求的学分即可毕业。也可由需求单位选拔优秀生,负担其学费,进行定向培养(可达到硕士生、博士生水平)。扩大双向选择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主择业的机会,以利学生早日适应社会。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

二要对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对学生实行宽进严出,实行学分制,并使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在职教育、终身教育融为一体,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不断地充实自己,以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

三要实行学校人事管理社会化,教师职工完全实行聘任制,在全社会流动,以利于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选择优秀教师,保证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保证生源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校实行后勤社会化,使学校从繁重而又琐碎的行政、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全力致力于教学、科研工作,提高办学水平,也利于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与管理。

总之,教育要放开、搞活,教育体制的这些改革必然为实验室体制改革铺平了道路。

2 实验室管理体制与管理方式的改革,是办好实验室的基础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地,是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它所占用的资产为学校总资产的50%以上,它的重要性和所处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目前实验室的发展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很难适应科技和教育发展的需要。首先,经费短缺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实验室建设迟缓、不配套、更新困难等;二是条块分割、封闭分散的管理体制,造成校与校之间、系与系之间、室与室之间的封闭管理,一方面短缺,一方面闲置。经近几年的实验室评估证实,大部分的实验室课时不够,达不到要求,但都又一应俱全,造成设备的大量长时间闲置,形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大量浪费。三是设备的陈旧、老化,更新困难,学生无法掌握最新的设备。四是理工科专业调整困难,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新建专业投入困难,使学校难于适应市场需求。另外,实验室的管理涉及到人、财、物、设施、安全、环保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一直是学校管理的难题之一,也是这一工作很长时间得不到重视的原因之一。总之,高校的实验室发展始终处于等、靠、要的状态,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实验室的改革必须加大力度,加快步伐。

2.1 管理上注重实验室规模,建设各类中心实验室,发展实验室的效益

作为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实验室,为适应专业缩减,向大学科基础教学的方向发展,加大实验教学比例,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为此,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验室要办成大的综合性实验中心,如:生物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电子技术中心等,形成规模,重点发展。实验中心包括该专业的所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验,同时,还为周边学校服务,向学生开放,向社会开放。只有形成规模才能办出效益,才能保证质量,才能加速发展。

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更要实行地区性中心化管理,目前高校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一般只用于教学和科研,长期处于封闭式管理,使用效益普遍不高。由于人力的不足或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仪器设备不能按规范要求及时维修保养,设备完好率不高,甚至有的设备长期处于闲置和待修状态。由于设备长期闲置,造成技术落后,功能老化,甚至淘汰,形成仪器设备的无形磨损。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一方面资金紧缺,缺少必要的先进科学仪器,而另一方面,现有仪器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的浪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资源困乏与严重闲置浪费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关键是在用字上下功夫,充分提高机时利用率,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水平,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目前,已有人士和有关部门正着手使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走向社会化。最早建成的“北京中关村地区联合分析测试中心”建立了“协作基金”,推动大型仪器设备的联合共用,取得了明显效益。在此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由国家各部委牵头,拟组建跨部门的“国家科学仪器中心”,而且第一个“质谱中心”已基本确定。与此同时正筹划在北京大学建“国家核磁中心”,除此之外,“九·五”期间全国拟建五个左右仪器中心,以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装备的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2.2 体制上引入企业化、社会化机制

对地区性或大型的各类实验中心、实验室实施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国家和地方可以给予部分投入和支持,实验费用由用户自付,使实验中心或实验室靠自己的经营维持和发展,根据社会需求而发展,纳入市场经济轨道,形成高效益、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和实验教学基地。

要走社会办学校的道路,就是要开辟多种渠道,各类实验中心或实验室可以是在某个学校基础比较雄厚的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可以是某个公司或企业独立经营的,但它们都面向社会开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理想的实验室,安排自己的实验时间,取得所需的学分,并可自己设计实验或从事科学研究,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环境和场所,同时有利于学校对专业进行调整。

例如公司可进校办计算中心。微机是目前和将来高校最普遍使用的现代化的设备,多的一个学校几千台,少的也是几百台,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微机在高校近乎一人一机,因为它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种现代化的工具,进入21世纪就更是这样。高校要使用如此多的微机,而学校的财力、维护技术和人力都难于达到。另外微机的更新换代又如此的快,如果学校购一批微机使用几年,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微机应用技术上就会滞后,若紧跟微机的更新换代购买配备微机,则学校的财力就更难以承受。如由学校提供用房,微机生产厂家直接进入高校办计算中心,提供本厂家的微机,直接为高校的教学科研使用服务,收取上机费或使用费,计算中心全天候为学生和教师开放。厂家进学校办计算中心,直接的好处是,厂、校双方均受益。学校省去了购置微机的负担;厂家减少了中间环节而产生的成本费用,微机的维护直接到位,厂家可直接收集到学生、教师的反映、建议;学生和教师可以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时用上更新换代的微机,同时,厂家也最直接地宣传了自己的产品。

再如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以来,企业改制发展迅速,不少过去只生产单一产品的几家企业进行了合并,不少的生产仪器设备的企业合并后,扩大了经营范围,增加了产品的品种,这就使一个仪器设备集团在某个高校或几个高校之间,建一个基础课或专业课实验室成为可能。仪器设备集团在某个高校或几个高校之间建设实验室供周围几个高校实验课使用,其优点有五:第一是厂家可省去高校这块多渠道推销、促销的过程,高校也省去多渠道多市场的采购过程,双方都省去了相当的人力和财力;第二是企业办实验室可直接收集到用户对产品需求信息,有利于改进产品设计。第三是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教师、学生通过实验,直接参与产品的设计研究,或为产品改进、更新换代提出可参考的意见建议,学生可经常使用新设备、新技术。第四是达到资源共享,充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避免设备的闲置、浪费。第五是有利于设备的维护、维修。

2.3 专业实验室办出特色

对于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要任务的专业实验室要办出特色,就要走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相结合的道路,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理工科专业实验室只有与企业相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有长足的发展。要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技术改造和投入的主体,这有利于解决科技和教育体制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的问题,有利于解决学校的专业实验室建设困难的问题。

在这方面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重庆大学多年来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与全国十几个企业和研究院所建立互为依托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不但研制出大量科研成果,而且使学校建起了多个具有本学科一流专业水平的特色实验室,为学校形成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创造了良好的技术与物质条件,取得了相当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体制改革,实验室要在适应市场中找出路,在办出特色上下功夫,在高质量教学中出人才,在产学研相结合中出成果,在竞争中求生存。总之,21世纪的实验室将是完全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实现现代化,完全社会化,那种条块分割式的、封闭的小而全的实验室将不复存在。

3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引进现代技术,引进实验教学方法

(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CAI已开始进入课堂。各种教学软件应运而生,以它的直观性、可操作性、知识性、趣味性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极大的兴趣。它将成为一种非常理想的教学辅助手段。特别在实验教学中,CAI可使实验内容的过程逼真、形象,一目了然,且易于理解。如CPU的工作原理,平时要用四节课来讲完,且学生还似懂非懂,但用CAI只需半小时学生就能完全学懂并掌握。因此,国家教委教育司目前已在组织人力开展对CAI相应软件的开发、完善和推广应用。不久大量的仿真实验、模拟实验的CAI软件将应用于教学,可使学生:①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②可反复操作练习掌握实验步骤;③为实际操作做好充分的准备;④直接做一些设计性实验。随着实验教学软件的发展,一些接触有毒、有害及有放射性物质的实验,耗材昂贵的实验,有危险性的实验,都可通过CAI来模拟操作,更好地达到辅助实验教学的目的。同时,可以大大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可避免相应的安全隐患,而且可以避免因实验的废液、废物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2)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完善,我国远程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1世纪会有那么一天,从这一天开始,学生可以坐在计算机前,通过信息高速公路,选择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老师授课,得到最高水平的理论知识教育。网络教育不受时空上的限制,而且是交互式的教育,多元化的教育,多媒体的教育,可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缩短人才培养的时间。网络将使学生的课程、讲座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可通过网络进行实验教学。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取广博的知识和大量的信息,并对学生参与研究工作发生重大影响。同时,教育资源得到更大程度的共享和利用。将来教师的职责主要是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并从事本校特色课程的教学及研究,把科研、生产开发同专业教学相结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着重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到那时,学校的主要功能是:一是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向学生提供校内外各门课程最优秀教师的授课时间;二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能力的培养;三是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和学籍管理;四是根据学校的特色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基地,使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专业学习与研究动手的条件。网络教育有着传统教育难以匹敌的优势,将给现行的教育体制带来巨大的变革。

总之,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学会从计算机网络上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已成为实践性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果实验中心仅仅是把原有规模较小的基础课实验室简单合并,原有各实验室在大帽子下面仍相对独立,实验教学内容沿袭过去,这样,就达不到改革的目的。我们认为,实验中心必须是一个实体,中心主任对原有各实验室的人、财、物应有充分的调度权;实验教学的内容应配合学校体制改革、学科及专业目录调整、教学改革的形势做相应的调整,使实验室建设上一个新水平。如化学系原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四个基础课实验室,成立理学院后,在原有四个实验室基础上,组建了化学实验中心,行政上归学院领导,与系平级。实验中心设合成技术、分析分离技术、化学物理性能测试技术、计算机辅助化学和化学演示五个实验室,人、财、物由中心统一管理。在实验教学体系上,打破了原来的有机、无机、物化、分析实验界限,使化学实验由合成→产品分析和分离→产品性能测试连成一个完整的实验体系,并新增加了生物化学实验内容。这种按化学实验技术来组建实验室,属国内首创。实验中心可开出常规实验97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8个,配合化学系列课程改革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211工程”建设给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天津大学建校百年至今,教学科研拥有仪器设备总值1.54亿元,而“211工程”建设预计用于仪器设备的经费即达成1亿元,这些经费基本上都用于实验室,这对于实验室建设是从物质上即硬件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但实验室建设光考虑硬件是不够的,还应考虑软件方面,要处理好实验室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实验室工作不是有了硬件就什么都解决了。有的实验室,投入的经费很多,仪器设备水平很高,却办得并不好。实验室软件建设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本文只是谈了我校“211工程”建设中学科建设与公共服务体系实验室建设有关体制的一些问题。我们深信,乘“211工程”建设的东风,高校实验室建设必将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学分制与实践环节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廖 戎1 孙 波2 万 静1

1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41;2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成都,610059)

[摘 要] 推行学分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它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质量,使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相对完整;特别是在实践环节推行学分制,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充分调动了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和科研工作,有利于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学分制 实践环节 人才培养

1 推行学分制的意义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的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为了在竞争中取胜,我国已把“科教兴国”作为重要任务来抓。[1]为了在竞争中取胜,西南民族大学在去年圆满完成四件大事的基础上,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摇篮,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又在进行新一轮的跨越和腾飞。

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重要。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要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要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个性特长和全面素质,形成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就需要推行学分制,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和课程运行机制的改革。

2 目前实验教学课程运行的现状

随着高校扩招和我校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教育的高度重视,学校实验条件大大改善,开出实验课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但由于新专业和班级增加,学生人数增多,特别是跨院系、跨专业开出实验课门类增多,以及铁板一块,千人一律的课程设置,考试制度和学籍管理等原因,造成一些实验课程运行的问题。[2]例如:有时实验室一整天都没有实验课;有时实验室上午、下午直到晚上11点钟都排满了实验课,使实验技术人员无足够时间调试仪器,添加药品,整理实验室;同时,晚上做实验常常无法正确观测实验现象。另外,有些学生选修的其它课程与实验课发生冲突,要求变更实验课时间;有些学生干部要开会、搞活动,只能以缺席实验课为代价;有的学生喜欢动手、想多做实验;有的学生想做深一点、难一点的综合性实验。面对这些问题,由于实验课时间、实验课教师、实验课经费、实验仪器设备乃至实验台都是一一对应,非常有限。所以,单靠一个院系的领导、实验课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学生都不能解决,而推行学分制,进行教学管理机制和课程运行机制的改革就可以很好解决上述问题。

3 学分制与实验开放的思考

在我校最近出台的“学分制课程体系结构设置方案(讨论稿)”中,提出的指导思想是:厚基础、宽口径、强素质、重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强调突出学生个性发展。而且在现有课程结构框架的基础上,采取“平台+板块+模块”的结构形式,按平台、分板快、设模块重新组织的课程体系,更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推行学分制后,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跨专业、跨班级、甚至跨年级,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水平、能力等选择课程类别、上课时间、任课教师等,从而可避免上述实验教学课程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众所周知,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十分重要环节之一。它包括:①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面对学分制的推行,实验教学课程应如何应对?我们认为应该对学生实行实验开放、网上选课(预约)。实验开放,常包括两种形式:①实验时间开放。我们可根据实验课教师和实验室具体情况,安排出多个实验课时间段(甚至包括周六、周日)和任课老师名单,供学生自由选择。②实验内容开放。可在一段时间内同时开出多个实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的实验,由学生根据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水平与能力、时间安排等选择其中的实验题目。如此实验开放,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在网上自主选择实验课时间、实验课题目、实验课教师,并与相应的学分挂钩。这样,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上处于一种主动地位,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变“消极、厌倦、应付”为“积极、主动、兴趣盎然”。由于把选择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会去思考、钻研;思考钻研就是创新的基础,人才培养的质量岂能不大大提高!

4 学分制与其他实践环节的探索

推行学分制,专门搭建了实践平台、设置了实践必修课板块和实践选修课板块,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非常必要。

目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多种实践教学。如: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课外科技活动等,很多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团中央表彰,课外科技活动连续两届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三等奖,毕业设计论文涌现出许多优秀论文并被核心期刊登载。若能通过实行学分制,将这些实践教学规范化、系统化、与相应的学分挂钩,更能激发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积极性。

另外,若能通过学分制,使有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组中,接触一些科研工作,使学生能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科学研究的酸甜苦辣,学到一些科研方法,培养一定的科研动手能力,并获得相应的学分,这对于教师的科研工作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当然,实行学分制、导师制、选课制、实验开放等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事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将引起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基层教学单位的一系列改革。[3,4]前途是光明的、任务是艰巨的,我们将努力向前!

参考文献

[1]陈耀.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新思路[M].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2]廖戎.改革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尝试[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版),2001,27(4):493-494.

[3]孙波.加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管理浅谈[A].中国高等教育研究[C].中国民族法律出版社,1998(3):62-63.

[4]廖戎.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编写新型教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10):222-2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