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育的影响

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促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以及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操作、可自学的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层次水平确定学习进度。而且,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在这样的一种不同层次教学对象的群体中,只有因材施教,实行彻底的“分层次教学”。

1.6 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育的影响

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育会产生一系列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冲击传统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是学生的知识之源。信息时代,当网络引入教育后,网络教学四通八达,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学生不但可以依靠教师获得知识,而且可以利用网络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教师不再是学生的知识之源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拥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单纯是知识还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说网络和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新的、比原来丰富的、获取信息知识的途径和手段,正在打造一种全新教育观念,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借此契机,从根本上端正自己的教育观念,让教育踏上信息化的快车,如果我们如愿以偿,成功地搭上信息化高速快车,而教育观念却依然故我,那我们的教育改革便会半途而废。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使师生角色转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促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以及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一,教师已由原来知识的垄断者、提供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学习的接收者和被填灌对象,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认知主体、信息加工主体以及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其二,教师的教学设计,由过去的单纯考虑“如何教”转变为现在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启发、引导、点拨学生去“如何学”;学生则由过去的单纯学习知识,死记硬背课文结论的过程转变为运用现代化信息工具来获取、分析和处理知识信息,从而主动探究知识的产生、发展和运用的过程。其三,教师的主导作用由“幕前”转移到了“幕后”,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得更为协调。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教学方式改革

(1)学生认知的方式多样化和快速化。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师、学生、课本、教学环境几者之间进行,学习信息的传递方式单一、迟缓,无法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手段和目标等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本质改变,从学习过程上看,具有鲜明的“交互式”特点。而且反馈迅速及时。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在教学进度和要求上“层次”化。传统教学,教学内容相对统一,教师授课,按部就班,缺乏灵活性,不适应学习者的多种需要。

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操作、可自学的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层次水平确定学习进度。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而且,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在这样的一种不同层次教学对象的群体中,只有因材施教,实行彻底的“分层次教学”。

(3)学生学习的“协作性”。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教学,由于学习内容的递进性和系统性,无法进行有效的协作学习或单边协作学习。总体的教学效率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而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后,由于网络环境的支持,使课堂不再局限在一间教室里,只要网络联通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场所。写作学习可以在同学—同学、同学—教师、同学—在线专家、同学—课件、同学—资源库等之间展开,这里是全方位的,是自发的,也是高效的协作。

(4)教学组织形式向个性化、个别化学习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行的是班组教学。网络教学虽然仍存在集体授课这种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小组学习、特别是个别化学习已经占据了相当的分量。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成为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发表自己观点的双向媒体,强调了学习者的个性,突出了学习者的立体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