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价的特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价的特点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教学中的一个因素,需要与教学中的其他因素共同发挥作用。要正确评估信息技术的作用,需要在评价过程中把握评价的度,正确分析教学过程中各个因素的作用,发现信息技术起到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课程评价改革从思路上为整合评价提供了先进的理念,这对整合的评价大有益处。评价人员发生变化:传统的评价主要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完成。

4.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价的特点

1.评价对象复杂

对整合评价的对象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二是教学过程中的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只是作为教学中的一个因素,需要与教学中的其他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教学效果是教学系统中各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的把教学效果归于信息技术显然是偏颇的,也不符合教学规律。要正确评估信息技术的作用,需要在评价过程中把握评价的度,正确分析教学过程中各个因素的作用,发现信息技术起到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教育面对的是发展中的、具有一系列价值观念和能力的、有一定文化背景的、能够处理同他人关系的、有内心生活的人。每个人的特点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整合的整体效果。如何正确的评价这些人的作用和发生的变化,也是评价需要解决的难题。

2.评价背景多变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各国的教育工作者也开始意识到评价改革的必要性。课程评价改革的热潮也开始在全球展开。

变革的大背景迫切需要评价的改革。如果被评价对象发生变化,评价的方式方法就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使用陈旧的评价方法评价新的教学,不仅不会起到正确反馈的作用,反而会阻碍整合的发展,严重的会导致整合偏离正确的方向。课程评价改革从思路上为整合评价提供了先进的理念,这对整合的评价大有益处。但是变革就意味着很多手段和方法都处于探索之中,有太多现成的模式和方法可用,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探索。这必然使评价工作面临着许多的困难。

3.评价目的、地位、人员发生改变

评价目的发生变化:过去我国对教育评价主要是总结、选拔和甄选,过多的关注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过于重视总结性评价,过于重视纸笔测试和自上而下的评价。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展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适应教育改革和整合研究的要求,整合评价应该凸显其发展性功能,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评价目的不再局限在单一的划分等级上,而是多目的、多标准。

评价地位发生变化:评价由活动过程之外的部分变成活动的一部分。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活动都是在课程或者学习活动结束之后进行,作为这个过程之外的一个部分,但是这样往往延误了评价的最佳时期。整合评价在整合开始的阶段就考虑评价,使评价贯穿整合研究的整个过程,是整合研究不可分割的部分。

评价人员发生变化:传统的评价主要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完成。行政主管部门再委托评价专家或者教育策略工具编制者利用相应的评价工具对被评价者实施评价。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种行政上下级的色彩。随着评价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员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整合评价提倡合作性评价,即评价专家、教师、学生和家长,甚至社区人员都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共同承担职责,共同完成评价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