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破填鸭式教学的藩篱

打破填鸭式教学的藩篱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 要 本文针对以往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思路:任务驱动的阶段式教学、发现法教学、情境学习模式的游戏教学。他还认为教学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己任,让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经过分析、综合等手段,发现结论或规律,成为积极的“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发现法”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知识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的发现、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养成。

打破填鸭式教学的藩篱

——浅谈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三种创新实践

张 惠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信息技术系 杭州 310024)

摘 要 本文针对以往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思路:任务驱动的阶段式教学、发现法教学、情境学习模式的游戏教学。对每一种方式给出了概念和实例,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模式。

关键词 任务驱动 阶段式 发现法 情境学习

多年以前就有“打开21世纪大门的三把钥匙是计算机、驾驶和英语”的说法。如今,计算机作为获取信息最快、最广泛、最便捷的渠道,已经成为跨世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拥有通过计算机获取各类信息的能力,是尽快融入新学科、掌握新技能,进而不断完善自我教育的最好方式。

学生对计算机能力的掌握已经成为社会衡量学生最基本素质的关键因素,这一形势也使得学校在培养和锻造创新型人才时所肩负的责任更为沉重,学校剔除“学生收进来再送出去就算完成任务”的观念,也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把教学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校内和校外的各种各类考试。学生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并能够在工作实践中有所创造,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能实现创新成果价值。为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必须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地位,将其从辅修课程逐渐上升到主要课程的序列中。现在不少高校已将计算机基础技能的掌握定为衡量一个学生能否获得学位的指标之一。

目前正在接受高校教育的学生基本是80年代出生的,他们面对的是拥有先进科技和多元文化新世界,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中坚,面对这样一代年轻人,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和方法。过去的教学中,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以考试为目标、填鸭式教学,内容得不到消化。考完试,一学期的学习也都还给了老师。而计算机本身特殊的专用词汇、逻辑推理等特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更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热情无法激发。特别是对于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又没有明确的计算机学习目的,教学难度相对更大一些。多年的教学,使笔者摸索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任务驱动的阶段式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以任务引路,学生边学边练,教师与学生互动,教与学双方共同参与,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这种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自学、创新的空间,真正实现了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肯定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性。

而阶段式教学一直是国外推崇的教学方式。它放弃了期末考试,以平时的阶段训练和报告作为评定成绩的标准,使压力分散到学期的每一个阶段中,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也明显提高,不会使知识在期末考试突击记忆后消失殆尽。

计算机运用能力,就是对计算机工具的利用程度和熟练的使用能力,将是走上工作岗位后首先要检验的基本技能。比如,求职时对即将进入的新行业概况及现状的了解要用到搜索引擎;再比如,在对一大堆行业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时要用到Excel,等等。以一个学期共16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为例,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笔者把教学内容分成了几个阶段,见表1。

表 1

img5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工作并不是急于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教给他们自学的技能。在微软的操作系统下,几乎所能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联机帮助。教会他使用软件,不如教会他自己学习的方法,这样,他很快可以脱离繁琐的教程,根据需要自由地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知识的主人。

在以上的阶段考核中,可以看到所有的考核作业并没有时间限制,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发挥。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的特殊需要,例如艺术字、分栏、编号、公式、图表等等不常用的功能,当书上找不到,联机帮助也不能直接获取的时候,他们慢慢学会了自主尝试。成果的体现,令他们充满信心,压力逐渐变成了动力。

二、发现法教学

发现法教学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的。在该书中,他就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广泛地使用“发现法”。他在《发现的行为》一文中对“发现法”做了更详尽的论述,强调指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切方法。”他认为:人的认识过程,主要是人对进入感觉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是主动地学习、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他还认为教学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己任,让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经过分析、综合等手段,发现结论或规律,成为积极的“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发现法”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知识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的发现、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养成。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多年来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最困难的部分,计算机编程需要想像力、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但掌握编程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乃至遇到问题时所采取的分析角度和态度又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一步到位的教学法肯定是不可行的,在教学中笔者所采用的方式是简化问题,逐步加深,然后用提示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自主解决。

例证1:在素数的求法上,一般学生会遇到几个问题:①素数是什么;②素数的判断;③循环中止条件的含义。针对这些问题,以提问和描述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完成程序,而不要直接给出完整程序。

步骤1:提出素数的概念:“只能被1和其自身整除的数”,设n为所求的自然数,x是n除以除1和n以外的商,商如果遭遇整数,则证明n不是一个素数。学生可以自然领会img6的意义。

所以让学生写出第一段程序:

for I =2to n−1

if n mod I=0then exit for

next I

步骤2:跳出循环后,如何判断素数?在开始的提问中已经明确了,如果(表示n除I所得的余数)是0,即整除后,则程序被中止,这样循环不可能达到结尾,所以循环变量I没有到达最大的数,也就是出循环后I成了判断是否是素数的重要指标。

学生根据分析写出第二段程序:

If I>=n then

print“n是一个素数”

else

print“n不是一个素数”

end ifn mod I

步骤3:以上的程序容易理解,可是教科书上不是这么写的,书上程序与一般思维下的程序区别在于判断循环次数上,可是很多学生在直到考试完了也不明白为什么循环中循环变量的中止数据是img7,它改写了for I=2to int(sqr(n)),这样一个中止数据从何而来?在发现教学方法中,把教学的自主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如右图所示,给一些确定的数据,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规律。

很快他们就会发现在6×6即img8以后数据都是一样的,所以问题迎刃而解。找到了规律,素数就不再是一个复杂问题,而从这个问题中派生的一些问题也就有了出处。

发现法教学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式,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

img9

三、情境学习模式的游戏教学

计算机程序设计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数学基础和逻辑理念在很多学生看来枯燥无味,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情景学习模式的游戏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完成教学任务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设计要力争做到形式上新颖,内容上生动,具有启发性。

电脑游戏、手机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业余活动,在教学中把游戏的制作和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学生立刻变被动为主动,甚至自己动手,课后自己去完成所学内容,而碰到不解的内容,积极地自学或与老师交流,这样就能够很快地掌握编程能力。

例证2:在学习以下一些控件时和游戏相关的教学方法。

■ Timer控件的学习

给出Timer的属性、方法,要求学生制作编写弹跳球程序。

■ 图片控件的学习

制作图片显示程序,进而编写贪吃蛇的程序。

■ 列表框和组合框的学习

可以结合Text文本框,编写生日和星座对应关系。

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有效,甚至使很多学生成了业余的程序员,经贸、艺术、外语专业的很多学生自己制作B/S结构的商务系统,开设自己的跳蚤市场,正是源于这样的教学方式。

四、结束语

教学工作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表面关系,学生和教师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才能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社会的变化,学生的变化,外界事物的影响都是关系到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方式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不断适应人和环境的变化。而根本在于:认识到学习的主体——学生,拥有共同的思想,才能更快地成为教育的主导者。

参考文献

[1]康名彦,赵冬生.建构主义的计算机教学情境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