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师德建设本质的规定性

高校师德建设本质的规定性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师德建设的本质规定性有两层含义:师德建设是为了塑造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人,实现对社会的改造;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本质”是事物所固有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有明确了高校师德建设的本质规定性,才能促进师德建设向着既定的目标和愿望发展,才能促进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一、高校师德建设本质的规定性

师德建设的本质规定性有两层含义:(1)师德建设是为了塑造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人,实现对社会的改造;(2)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

不同的社会对道德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职业也有它特殊的要求,同一行业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要求。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并使“五爱”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在全国各民族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这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广大教师、学生的要求。

教师在满足普通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情况下,因为其职业的重要性、影响的广泛性、对象的特殊性必然对其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好“师德”这块精神文明的“首善之区”,就能带动全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

师德建设中的“不为”,是那些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言语和行为坚决不说、不做。即:阶段性职业行为禁行规定,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要求。

遵守《教师法》、《教育法》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

高等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在教育对象、教育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都不同于中小学,因而,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也不同于对中学与小学教师要求。大学生大都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公民,不像小学生那样重在模仿,也不像心理正处于一个从幼稚向成熟转变阶段的中学生。大学生有较多的独立思考意识、自立意识、较强的自尊心等性格特征,他们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自我选择、自我生成的独立个体。大学需要的是丰富化,而不是单一化;是独树一格的创造性,而不是层层相因的重复性;要的是批判性精神,而不是顺从性的意识等等。这些都成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更高要求的必然因素。

另外,“师德”与“师德建设”也不是同一个概念,“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品行、操守,是教育工作者所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合,它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师德建设”是师德中需要加强和创建的内容,它既包含现有“师德”中被忽视或缺失的东西,也包含现有师德中虽有但还不完善的内容,否则建设就成了多余的、无意义的。“师德建设”重在“建设”,是一个主动的、动态的行为。

师德建设的本质规定性针对的是高等学校的教师群体,它不是“具体的”、“底线的”、“基本的”或“总体的”规定性,而是“本质的”规定性。什么是本质呢?“本质”是事物所固有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毛泽东同志指出:“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面貌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属性。因此,“本质”是从“具体”中抽象出的、从“基本”中发掘出的、从“总体”中提炼出的根本属性。只有明确了高校师德建设的本质规定性,才能促进师德建设向着既定的目标和愿望发展,才能促进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