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任务

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任务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师德建设的任务是由高校师德建设的目标及时代要求所决定的。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校师德建设的健康发展。但是,目前的高校师德建设仍处于较低层次管理状态,师德建设水平也大多停留在不出问题层次上。这就是说,在孔子看来,人才素质是以德为本;培育德性素质的方法,以修身为本。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任务

高校师德建设的任务是由高校师德建设的目标及时代要求所决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大学生的时代思想更加多元,渠道更加广泛,时代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必然地,教师责任将更加突出,教书育人的标准将更高,对师德建设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因此,高校师德建设的任务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师德建设必然需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当前,中央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的首要素质,没有良好的、高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有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校师德建设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高效的高校师德建设,就没有良好的、高效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但是,目前的高校师德建设仍处于较低层次管理状态,师德建设水平也大多停留在不出问题层次上。我们都知道,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是教师对职业感悟的具体体现,从一定程度上讲,师德是教师的职业感悟能力,师德问题是个认识问题、观念问题、情感问题。而目前这种管理水平,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职业认识问题、观念问题、情感问题,更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职业感悟能力。可见,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职业认识问题、观念问题、情感问题,让教师自觉而坚定地增强职业感悟能力,必须着力于高校师德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以“既教育人、引导人,又关心人、帮助人”为前提,树立“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以自我修养为根本途径,不断增强教师对职业的自我修养能力;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保证,积极探索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这些理应是当前高校师德建设急需着力的主要任务。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

“以人为本”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即: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

人的发展是最根本的。现代德育不是管理人、约束人、控制人,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智慧的信任,对人的自由和民主的追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理念,根本目的在于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师德建设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教育是核心,管理是保证,服务是拓展。一般来讲,教师思想问题有三类,是非不够清楚问题,主要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行为规范问题,主要靠以管理为主制度规范化教育;具体实际问题,主要靠帮助教师排忧解难。这三类问题,虽然不能截然分开,但解决的方式都是明确分为教育、管理、服务,所以三者必须相互结合。师德建设要为教师全面发展服务,要以教师成长为中心,整合学校教育、管理资源,建立起帮助教师发展、解决教师困难、方便教师办事、维护教师权益的服务体系

在德育的价值上,要实现德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德育的社会价值一定要包括个体价值,但它不能代替个体价值。所谓个体价值,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尊重,自主、自处、自我发展。个体要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在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在师德建设上,我们以前过多重视的是教师的人格力量、奉献精神、自律意识,很少谈及教师的发展提高和对教师的要求。实际上,教师在奉献的同时也就成就了自我,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就成就了自己。教师也是一个有幸福感、价值感的人,而不是一个掌握知识、传播知识的机器。教师职业是幸福快乐的职业,只有教师幸福快乐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教师幸福快乐,学生才能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充满信心地生活。学生的幸福是教师给的,教师的幸福是学校给的。学生的幸福感应当是一种成功体验,教师的幸福感应当是一种高峰体验。发展人、提高人、尊重人、理解人、温暖人、体贴人,理应是师德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能力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德者本也”。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所以他强调“修身”,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说,在孔子看来,人才素质是以德为本;培育德性素质的方法,以修身为本。增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1.增强自我认识的能力

自我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批评、自我观念等多方面内容,而自我观念则是自我认识的核心。

为了增强自我认识能力,就要在正确的理论和辩证方法的指导下,学会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认识。

为了增强自我认识能力,就要善于学习。读书,古人说:“开卷有益”;交往,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人又说:“见贤思齐”,看见贤人,思考着向其学习和看齐。

2.增强自我体验的能力

自我体验,包括自尊、自爱、自信、自傲、自卑、自荣、自励、自责等各种心理情感体验。这些自我情感体验,有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为了增强自我体验能力,除了要热情地生活于群众和实践之中以外,还要善于认识自己的情感体验及其性质、优劣和趋势,做到发挥优势情感体验,克服和抑制有害情感体验。

3.增强自我调控的能力

自我调控包括自我适应、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克服等。自我适应,是在环境变化,尤其是人际关系、生活习惯发生变化时,要善于对自己的心理不适做出调整,使之很快适应。自我控制,是指在特殊环境下,自己心理产生有害情感和心理趋向时,要善于做出自我控制,实行“紧急刹车”,不让其发展。自我激励,是对于正确的思想行为和理想追求,要勇于作自我激励,尽力鼓励和鞭策自己去做。自我克服,是指对于已经发现自己思想上和行为上有毛病时,要主动勇于克服。

4.增强自我塑造的能力

自我塑造,包括自我培养和自我矫正等。自我培养,是指自己要在认识的前提下,对于那些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要主动去培养。例如遵守时间的习惯,学习工作有计划的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关心学生的习惯,等等。自我矫正,是指在行为习惯上,对于那些不好的习惯。甚至是恶习,就要勇于做出自我矫正,不要自由放任。尤其是那种法律、纪律、道德所不许的行为,更要立即纠正,切不可听任发展。

(三)探索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在师德建设中教育工作固然重要,但还要严格相应的管理,要制定相应有约束力的、能够具体操作的措施和考核标准作保证。当前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也影响高校。诸如,钱与学术不正当的结合与交换逐渐突出,弄虚作假等现象日渐侵蚀教学、科研领域。许多高校虽然一直强调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但更多却是忙于硬件建设,师德建设没有落到实处。诸多不良现象的滋生,也就暴露了高校在师德管理制度上的薄弱和漏洞。对师德失范缺少严厉的惩处规定或者规定笼统模糊,使高校教师尤其是工作时间短、经验欠缺、思想不够成熟的青年教师的师德养成缺乏规范,师德失范缺少制约。因此,仅仅依靠每个教师的个人修养,依靠教师的主体自律是不够的,必须使师德制度建设与制定师德规范相结合,使师德的普遍提高建立在良好的制度之上。当前,高校师德建设务必要着力于制度根本保证,积极探索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比如探索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监控机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