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师德建设的特点

高校师德建设的特点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过去,师生关系是教与学、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师生之间的道德规范关系主要是“尊师爱生”,所以学校的主体是教师,一切是教师说了算。在这一背景下,师生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除了相互间“尊师爱生”的道德规范关系外,更多地呈现出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统一全体公民的思想与行为的基本标准是法律和道德。

三、高校师德建设的特点

(一)在育人思想上强调以人为本

计划经济条件下更多的是强调教育的社会性,注重学校的整体目标,忽视学生个人的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教师常常以同一标准去要求本来就千差万别的孩子,学生的多样性发展面临严重危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政治体制的建立,赋予人以更大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打破了人格从属的等级关系,逐步建立起了诚实互信、平等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面对人的解放,作为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来说,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之火,帮助学生创造自信和朝气蓬勃的人生。教师的主要职责已不在于“教”,而在于“导”;不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让知识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除了他的正式职业之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美]雷诺兹《微观经济学》)教师应认识到,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认识到整个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导师,只有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发现、组织、管理知识。

(二)在工作态度上强调服务意识

过去,师生关系是教与学、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师生之间的道德规范关系主要是“尊师爱生”,所以学校的主体是教师,一切是教师说了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人们认识到教师是纳税人“供养”的—种特殊职业,教师在学生个体人格构成中已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在这一背景下,师生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除了相互间“尊师爱生”的道德规范关系外,更多地呈现出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就是以教师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来满足学生获取知识、学会做人的这种特殊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巴黎会议明确提出,教师是一种服务公众的职业。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更进一步提出教育是一种公众服务。《儿童权利公约》还指出,儿童的观点和意见应受到社会保护。由此可见,教育工作的宗旨归根到底是为学习者提供有效服务,这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服务精神的结合,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教育消费者权益的体现。所以,教师不只是从学习上,而且要从思想、情感、生活等各个方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服务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合理要求、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同学生建立一种更加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

(三)在工作作风上强调廉洁从教

长期以来,学校是一圣洁领地,也是“清水衙门”,对教师而言谈不上廉洁不廉洁的问题。而当前,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行为对教师队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教师不甘清贫,弃教从商;有的热衷于“社会兼职”,本职工作倒成了“第二职业”;有的接受吃请,收受礼物,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声誉。所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加强自律约束,做一个廉洁从教的好教师。

(四)在教育行为上强调依法执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方式等呈现多样化特点。统一全体公民的思想与行为的基本标准是法律和道德。一切社会活动都必须依法进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不例外。教师要依法执教,要从知法守法的高度自觉增强法律意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其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方针和基本原则,保证教育的正确方向,保护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学校教育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在严谨治学方面强调终身学习

过去教师可以因为其年龄和知识的优势而拥有当然的教育权,强调“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说的是教师要有“一桶水”就终身够用了。而当今社会,人类的知识总量呈爆炸式增长,教师仅凭原有的知识储备已远远不够,而且教师观察和理解事物的方式也有待改进。教师只有不停地“充电”、“加油”,自己这部机器才能正常地运转。教师必须拥有一泓甘泉,才能为学生捧出一杯新鲜的活水。如果抱着自己那“一桶水”的知识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必然被时代所淘汰。广大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乐于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始终跟踪本学科领域世界前沿的最新知识和技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学研究与科学技术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六)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存在许多妨碍学生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弊端和问题,主要是课程过多,教学内容偏深偏难,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单纯注重经典知识,基础知识训练较为扎实,但实践环节不足,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及学生内心世界之间的联系不紧,满堂灌输、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做法被不少学校视为主要教学模式,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形式的学习活动不够普遍,僵化的思维方式压抑甚至扼杀着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摆在教育工作的突出地位,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由知识导向转入能力导向,由适应性学习转为创新性学习,为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在教师择业观上强调优胜劣汰

计划经济条件下,教师“端铁饭碗”、“吃大锅饭”,有的可以“滥竽充数”,可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是以质取胜,强调优胜劣汰,这铁的市场法则给整个社会包括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教师要有“铁碗”端,就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吃大锅饭”、“端铁饭碗”的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形成效益观念、竞争与合作观念、自主观念等市场观念,时刻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