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科技图书馆为“三农”服务若干问题的探析

农业科技图书馆为“三农”服务若干问题的探析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科技图书源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息资源。图书馆为“三农”服务并不是图书馆对“三农”的恩赐,而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理由。农业科技图书馆只有转变观念,积极主动为“三农”服务,才能提高自身存在的价值。[3]宁夏农业科技图书馆是宁夏唯一一家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图书馆,隶属于宁夏农林科学院。

农业科技图书馆为“三农”服务若干问题的探析

张晓梅

一、农业科技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必要性、重要性

1.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作为决策者,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来查阅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但目前又没有一种特别适合领导作出正确决策所需要的完整的文献资料。[1]而农业科技图书馆有条件从大量的报纸、期刊、资料中,筛选出有参考价值的信息,编发《农业信息》、《领导参考》等快讯,定期提供给农业部门的领导,为他们更好地作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2.为农业科技人员服务

农业科技人员是农业科学研究的主体,他们既是科技文献的创造者,又是利用者。在网络信息时代之前,要完成一项研究,科研人员至少有1/2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立项之前,首先要翻阅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在研究过程中也随时需要图书馆的支持,图书馆伴随着所研究课题的始终。20世纪70年代,我院一位老专家利用馆藏的权威性工具书《生物学文摘》检索了本学科领域国际学术研究水平,掌握了国际学术动态,在几年的课题研究中,始终保持着国际领先的研究水平,其研究成果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发明专利一项。农技推广人员也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而新知识仍来自于图书馆。网络信息时代,检索的功能更加突出,既可以查新,又可以避免重复立项,造成人力、财力、时间的浪费。

3.为提升农民文化素质服务

农业科技图书源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息资源。据统计,宁夏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73.6人,比全国低6人;文盲半文盲15.8人,比全国高8.3人,[2]农民整体文化素质急需改善。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壮大和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农民逐渐认识到知识和文化是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科学技术才是致富的有效途径。如今的农民已不满足过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不满足仅仅为填饱肚子而劳作的生活方式。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知识和科技信息,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代新型农民。农业科技图书馆应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教育职能,培养农民科学意识,深入持久地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科学观念,自觉自愿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现代科学技术。

4.展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使文献资源效益最大化

图书馆为“三农”服务并不是图书馆对“三农”的恩赐,而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理由。农业科技图书馆只有转变观念,积极主动为“三农”服务,才能提高自身存在的价值。在农业科技图书馆中,97%的藏书是农业专业书刊,其中科普教育书刊是对农民进行基础教育最好的内容。如果将对“三农”有价值的部分加以开发,用来服务“三农”,这不仅对文献资料极度贫乏的农民而言,犹如雪中送炭,同时又可使馆藏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得到提高,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3]

二、农业科技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现有基础及优势

1.具有丰富的馆藏农业信息资源

宁夏农业科技图书馆是宁夏唯一一家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图书馆,隶属于宁夏农林科学院。自1958年建馆以来,面向全院科研人员及社会提供馆藏图书、期刊、资料的借阅等文献服务;提供科技项目的检索咨询服务;信息快讯、资源推荐服务。其农业文献的馆藏量、搜集范围、文献回溯能力,系全区各农业文献信息机构之首。馆藏资源以农、林、牧文献为主体,涵盖了农业学科全部种类,系统地搜集了农业、生物等专业文献和农村科普、实用技术、致富材料等。各种农业、生物类检索工具书刊也有较完整的收藏。现有馆藏文献总量达到23万余册,专业图书14万余册,科技期刊合订本4万余册,中文科技期刊现刊600余种,各种报纸20余种。会议内部资料6000余份,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出版物1000余册。收藏了最具权威性的国内外农业、生物及综合性数据库5个,即国际农业与生物技术数据库(CABI)、中文科技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资源(包括中文学术期刊库、中国博、硕士论文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以及报纸等5个全文数据库)。自主开发建设了宁夏地方农业文献题录库、宁夏药用植物文献题录库、宁夏农科院科技成果数据库和专利文献库,馆藏5个书目库包括中文图书库、期刊库、资料库、多媒体库和地图库。所有数据库均已实现了在院局域网内的共享服务。各类科研成果539项,获奖成果358项。这些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为我区各个时期的农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一是农业科技人才优势。宁夏农林科学院有一支实力很强的科研团队,有区内外知名的专家数人,有设施农业、肉羊产业、枸杞产业,硒砂瓜产业等学科带头人。他们作为服务“三农”的主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经验。他们长期扎根在农村,最了解农民的所需所想,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对科技信息的需求。他们研发出许多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些品种的种植使农民摆脱了贫困。

二是信息服务人才优势。农业科技图书馆拥有一批精通信息服务的专门人才,所学知识涉及农学、植保、农经、畜牧兽医、园艺、图书、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英语、日语等专业。馆员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他们有过硬的情报检索技术,较强的信息组织能力,在长期的信息服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但掌握信息管理、分析、传递等技术,而且能将这些知识熟练地运用于服务“三农”的工作中。

3.具有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

信息时代使农业科技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传递的手段,并在“三农”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图书馆近年来不断加强自动化、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使服务手段更具现代化,服务功能更为全面,除了可以为读者提供文献外借、阅览外,还可以提供代译查新、定题服务、文献传递、教育培训等服务。

三、农业科技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面向农村开展信息服务和科普宣传

(1)编辑农业科技出版物

农业科技图书馆建馆之时就创刊的《宁夏农林科技》主要报道我区农业科研所取得的成果和科技动态。从本区实际出发,重点刊载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新技术、新方法,体现专业性、针对性以及农事季节性的特点,特别是自九十年代起,就针对农民朋友开辟了推广与应用专栏,介绍新品种、新技术以及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至今已编辑出版发行400余期。

(2)编译农村实用技术小册子

农业科技图书馆在做好服务的同时,还利用本馆的外语优势、学科优势积极开展国外农业情报研究,并将一些先进的实用技术经过翻译、编印成册。此外还广泛搜集相关涉农信息,并对文献进行二次加工,把这些信息编辑成通俗易懂的科普小册子,如《国外桑的利用》、《奶牛高产养殖技术》、《苹果栽培》等养殖业、种植业实用新技术手册。

(3)制作农村实用技术光盘

声像室采用制作多媒体电子音像产品和各种农业实用技术专题节目的方式,传播农业科学技术与新知识。制作的农业实用技术光盘内容丰富,有设施园艺、设施蔬菜、枸杞栽培等几十个品种,参加每年一次的农资博览会,在会议上播放。农民对这种直观的、一听就懂,一学就会的新技术非常感兴趣。

(4)编印农业信息快报

从各种渠道搜集来的关于农业政策、市场趋势、致富项目、致富经验等,经过二次加工,编印成《农业信息快讯》,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周期向决策部门和农民同时提供,以便使领导及时掌握信息动态,做出决策,使农民把握时机运用科技走上致富之路。

(5)科技三下乡

利用各种途径,诸如农业新产品展示会、农产品交易会以及图书馆系统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将图书馆编辑的刊物、二次加工的科普文献、制作的光盘免费送到农民手中,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6)技术培训

结合课题研究,深入农村培训农技推广人员,如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目前已培训400余人次。经过培训的农民掌握了实用新技术,科学种田,收到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2.为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文献检索和科技查新等信息服务

作为国家农业部、自治区科技厅确定的农业科技立项和成果鉴定的查新检索定点单位。通过光盘和网络等手段可检索国内外十多个数据库,自1994年至今已为宁夏大学、农业勘察设计院、气象局等多家单位进行了检索、查新,为我区农业科技课题立项、成果鉴定等提供了管理和评价的科学依据。其中,经我馆查新后立项的课题荣获科技成果二等奖35个,三等奖56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图书馆涉农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图书馆经费严重不足

农业科技图书馆目前堪忧的现状是经费拮据,在近20年之内图书价格上涨了15倍,而图书经费却在逐年削减。与此同时,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新出版的图书越来越多,而图书馆的购进比例却每况愈下,有限的经费无法保证文献资源的及时更新,造成文献老化,利用率降低。因经费拮据而不能够及时补充新书却是让图书馆越来越失去目标,失去活力,走向边缘,从而形成为一种令人堪忧的恶性循环。经费不足,既制约了图书馆功能的发挥,也影响为“三农”服务的效果。

(2)馆藏科技图书与农业需求不相适应

由于历史、现实等多种原因,造成馆藏与需求不相适应。农民急需的农业科技图书,图书馆没有;图书馆现有的农业科技图书,农民又不需要。科技人员也需要大量的新知识补充,而学科的先进性与收藏的滞后矛盾,往往不能够及时满足科技人员的需求,加之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使得科技人员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大不如从前。

四、宁夏农业科技图书馆服务“三农”与创新

1.创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

图书馆面向服务“三农”的必然性转变,首先应该是图书馆人对“三农”问题的观念和态度的转变。我们图书馆人确实应当认识到服务“三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转变服务态度,创新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果。要从传统的被动服务的禁锢中走出来,确立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即人本理念。

2.变换服务方式,满足读者需求

图书馆以往的服务方式是消极地等待用户上门查询。在收集、整理、传递、转换、贮存信息时,基本上也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沟通,极少注意用户的信息反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应摆脱传统的服务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用户一切合理需求,用户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可以是馆藏文献以内的,也可以是馆藏文献以外的。馆员可以对馆藏文献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将大量的原始文献通过综合分析、加工和整理,编制成各种二、三次文献,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信息用户的需求。在服务方式上可逐步采取双向或多向服务制;既服务于本单位科技人员,又服务于其他“三农”利用者。图书馆应从文献资料的收藏者和提供者,转变为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开发者和提供者。另外,农业科技人员活跃在生产第一线,他们拥有农业生产实践的第一手资料,这些信息应当及时收集到图书馆工作人员手中,再将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传递给需要这些资料的其他农业从业人员,就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农业信息的作用。

3.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

图书馆因其资源优势、技术设备优势及人才优势,理应成为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主体,但是长久以来,图书馆却一直只向本院科技人员服务,只是偶尔接待少数上门咨询的农业专业人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美国高校图书馆除了为本校师生服务外,还对公众开放,校外读者可以免费阅览。农业科技图书馆可以借鉴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做法,根据具体情况,扩大服务对象。

4.送科技下乡,进行多样性服务

根据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通过“送科普知识到农家”和“科技图书资料进村人户”等活动的实施,进一步拓宽图书馆的服务渠道和服务功能,使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能够及时送到农民手中,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与获取信息的能力,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建立农村科技书屋,为农民送文化、送知识、送科技,把农民需要的科技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建立图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将时效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图书、科普资料及时送到农户手里,为农民朋友找寻到解决生产疑难问题的方法,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组织农业专家下乡,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咨询服务,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为农民解答生产实际问题;举办科技培训班、讲座,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使用信息的能力,发挥农业科技图书馆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作用。

5.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

我国农业数据库的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较大的发展,不过我国农业数据库的建设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体现为二次信息多,一次信息少;不规范的多,规范的少。[1]农业科技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政府重视农业信息的契机,牵头组建规范的农业数据库,包括农业科技成果库、农村适用技术文献数据库,科技人才库和技术库,馆藏联合目录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些导航数据库,指导读者快速准确地利用农业信息资源。

6.开展农村远程教育,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我国有10亿农民,他们是农业信息使用的主体,图书馆应在现有网络环境下推进农业远程教育,开展各种农民技术培训,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就能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利用网络资源发展生产。远程教育不仅可以跨越时空限制,更重要的是可以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赵晓光.大学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探索与思考.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0(9):198-201.

[2]张晓梅.创新宁夏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思考.宁夏农林科技,2008,(4):54-56.

[3]唐洁.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思考.图书与档案,2009,(23):333.

(张晓梅,女,宁夏农林科学院信息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发表论文数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