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坚持服务“三农”

坚持服务“三农”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坚持服务“三农” 促进经济发展———红寺堡开发区农村信用社工作纪实黄河水绵绵不断地滋润着黄土高原上的这片土地,染绿了两岸的沃野。农信社提出坚持“三个到位”,突出“三个重点”的支农工作思路。坚持“三个到位”就是贯彻落实好信贷支农政策。加大信贷服务,促进“三农”快速发展增加信贷资金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信用社多年发展历史表明“三农”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离开了“三农”信用社将失去生存的土壤。
坚持服务“三农”_旱塬播绿

坚持服务“三农” 促进经济发展———红寺堡开发区农村信用社工作纪实

黄河水绵绵不断地滋润着黄土高原上的这片土地,染绿了两岸的沃野。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方热土,短短的10年间,无数有志之士纷至沓来,用辛勤的汗水和聪明的才智开创美好的明天。红寺堡开发区农村信用社诞生在这方热土上,历经风雨,艰苦创业,迈出了一步步坚实的足迹。红寺堡区农村信用社伴随着红寺堡一起蓬勃发展,展翅腾飞。红寺堡区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百姓生活为宗旨,发扬农信人不怕吃苦,顽强奋斗的精神,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img90

截止2008年末,红寺堡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20996万元,比年初增加7608万元,各项存款13516万元,比年初增加4169万元,各项贷款10107万元,比年初增加3107万元,所有者权益853万元,比年初增加311万元。已具备电子化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和全国特约电子汇兑等品种齐全的经营业务,服务范围辐射整个红寺堡开发区。

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服务水平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时代的要求:“三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与“三农”息息相关,农村资金需求不解决,农民经济就无法发展,农民就富不起来,农村信用社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土壤。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是社会各界普遍加强对“三农”工作认识的结果,信用社以此为契机,教育职工进一步转变观念,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准确定位“三农”市场,密切社农关系,真正俯下身去,与“三农”建立起一种密切的帮扶关系,进而努力营造农户和信用社“双赢”的局面。农信社提出坚持“三个到位”,突出“三个重点”的支农工作思路。坚持“三个到位”就是贯彻落实好信贷支农政策。即:资金组织到位,使支农政策不落空。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户的信贷需要,一方面组织职工积极吸收存款和盘活旧贷,一方面向人民银行争取更多的支农再贷款,为信贷支农做好准备,确保了“粮草先行”。调查摸底到位,使贷款发放有的放矢。信用社明确要求,信贷人员要进入农家,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的贷款需求和贷款项目要进行认真调查和反复论证,做到心中有数,此举确保了全辖信用社支农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政策落实到位,使有限的支农资金用在了刀刃上。在贷款的发放上,信用社要求向农业倾斜,做到了农户贷款优先,社员贷款优先,农业贷款优先。突出“三个重点”,促进地方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即:重点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红寺堡开发区的实际,把支持农户养牛、养羊和搞二、三产业作为重点。重点支持区域优势产业。按照红寺堡管委会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把支持甘草、洋芋种植等作为重点。重点支持地方支柱产业。

大力筹集资金、保证“三农”资金的供求

信用社积极采取措施,大力组织资金,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提高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由于红寺堡资金外流现象相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本辖区金融机构存量资金约2.5亿元,在金融机构存量资金中农行筹资占64%,信用社筹资占24%,邮政储蓄占8%。本辖区信贷支农投放1亿多元,结构占比分别为农行10%,信用社90%。扣除农信社向人民银行借入资金投放比例因素影响,红寺堡开发区资金净外流1.8亿元,占本辖区金融机构存量资金的72%,大量资金外流,给资金筹集带来极大的困难。为此我社一方面向人民银行争取了更多的支农再贷款,另一方面利用自身的优势,人熟、地熟、情况熟、走村串户,积极宣传农村信贷政策,增加与农民的感情,用信贷杠杆和真诚的服务来感动他们,提高他们对信用社的认识和支持,使致富的农民有了钱就存入信用社,多方筹集资金用于支农工作。

img91

加大信贷服务,促进“三农”快速发展

增加信贷资金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一是通过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引导农民勤劳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带动农村资金运动,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使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生产者向市场化生产主体转化,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总体生产水平的提高。其次减化贷款手续。农民贷款难、难贷款一直是困扰信用社与农户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支农信贷力度,一方面庞大的信贷业务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再加上贷款手续烦琐,造成贷款收回与发放在时间上的不连续。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社将目光定格在我们的特色业务:绿色信用贷款证上。这是一款很有特色的信贷业务。它的使用是“一次核定,余额控制,随用随贷,逐笔立据,次数不限,周转使用”。这小小的贷款证极大的提高了农民在贷款时的效率,减少了农民在办贷款时的环节。一旦证办好后,农民只需本人携带证件前来就可以领取;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前来办理贷款,随时前来归还款项,这可以大大节约农民贷款时的成本,真正做到受惠于民,大大加速资金的循环使用,促进红寺堡农业经济发展。

对接产业政策,全方位支农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信用社已成为我国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持力量。农村信用社把支农服务工作放到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支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高度,改善和加强农村信用支农工作,不仅是金融政策对信用社的要求,也是农村信用社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选择。信用社多年发展历史表明“三农”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离开了“三农”信用社将失去生存的土壤。

在实际工作中,信用社克服一切困难,通过扩大范围,加大力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支持,充分发挥了信贷杠杆作用。主要凸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给传统农业强筋壮骨。“早计划、早安排、早发放”是每年春耕备耕的工作要求。2009年初,全辖各社按照统一部署,及时调查、及时落实,确保了传统农业的资金需求,累计投放到籽种、化肥、地膜等方面的贷款达5000万元,由于贷款投放及时到位,为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给主导产业加油提速。随着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深入,红寺堡已把养殖业作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各分社加大力度对农民养殖进行扶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09年度支持农户养殖和贩运贷款已达2000万元左右。在工作中,我们通过重点支持和多方兼顾,使农户受益匪浅,户均增加收入达2000元,在人均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推动了红寺堡养殖业的发展。

———给区域优势产业注入动力。信用社积极响应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尽全力进行了支持。红寺堡镇中圈塘村、朝阳村、上源村共同组成的大型葡萄种植基地,种植葡萄10000亩,我社对以上三个村内的种植农户发放绿色信用贷款共计450余笔。红寺堡镇红关村、红海村成立的甘草种植基地,现种植甘草3000多亩,为了扩大基地的规模,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产业的形成,我社对村内甘草种植户发放农业贷款300多笔,共发放信贷资金500余万元。

———给二、三产业增添了后劲。针对红寺堡商品流通活跃,广大农民经商意识强的特点,各网点累计投放近3000万元,支持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屠宰、蔬菜贩运、服装、鞋帽、化妆品、日用品批发等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和刺激了当地消费市场的繁荣。通过以上支持,进一步活跃了市场,实现了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使二、三产业的发展更加健康。

创阳光信贷工程,促进地方信用体系建设

为高效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农村信用社工作作风,规范信贷行为,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大力推行“开门办贷、程序公开、承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阳光信贷”。在设立信贷服务大厅,公开操作的基础上,又实施了信用评定和限时结办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广大农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好整个借贷手续,节约时间。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信用意识,让他们看到诚信所得到的实惠,我社在加大对“信用村”、“信用组”、“信用户”资金的倾斜力度和授信额度的同时,为他们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目前,通过对“信用村”、“信用组”的支持,使受益农户的家庭经济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家家盖起了砖瓦房,骑上了摩托车,这些都对非“信用村”和不守信农户起到了很好的潜移默化作用,为打造农村诚信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经过这些年的奋力拼搏,红寺堡农信社的业务规模、通信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了长足的发展。红寺堡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为红寺堡农信社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弹指一挥间,农信社在这方热土上已辛勤的耕耘多年。红寺堡农信社将继续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开拓奋进,克服艰难险阻,寻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为红寺堡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红寺堡开发区农村信用社供稿;撰稿人:樊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