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析发展校园体育文化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试析发展校园体育文化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素质教育的实质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也就是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探索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们主要通过文献资料和体育教育实践观察,来探讨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问题,进一步认识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是有其积极的意义。

1 试析发展校园体育文化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素质教育的实质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也就是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的人。这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各国政府都很重视青少年学生的适应社会发展(社会化)问题,都在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探索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园体育文化是人类体育运动文化的有机成分,是学校范围内体育运动开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大体包括师生的体育认识过程、体育价值判断、体育情感体验、体育理想追求、体育道德水准、体育管理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具有丰富的素质教育内涵,对学生人格化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可是,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学校体育文化的作用和建设,妨碍着学生人格化素质的发展。因此,我们主要通过文献资料和体育教育实践观察,来探讨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问题,进一步认识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是有其积极的意义。旨在为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培养青少年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文素质,提供有益的指导。

1.体育文化与学生社会角色的自我意识

人类社会好比一个天然舞台,人们在社会上的种种活动,犹如一种社会剧,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适应社会(社会化)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一个符合于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能胜任多种社会角色的人。因此,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他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角色学习。角色义务、角色权利、角色行为规范是角色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角色学习的主要内容。而体育文化恰好是学生早期扮演社会角色,发展自我意识的有效尝试。通常学生逐步综合有关自己对自己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知觉认识,确认个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进而形成自我意识阶段。精神分析派心理学家E·埃里克森(E·Erikson)将学生早期的这一心理过程称为“建立自我同一感阶段”,认为这是整个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八个阶段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这种“自我同一感”——即个人实现对自己综合把握的体验的完善与否,是影响个体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关键。人格学派社会心理学家库利(C·H·Cooleg)从社会互动的角度探讨了建立自我意识的方式和原理,认为学生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的过程,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媒介,进而提出“他人为镜”——即“关于我在别人看来是怎样的,他人是如何评价我的能力的,由此而产生的一种类似自豪或自卑的自我感觉”,这一自我意识形成的机制,对学生个体社会适应性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扮演相应活动或游戏角色过程中也有十分形象的体现。实践证明,任何一种体育活动或游戏角色,特别是集体项目的活动或游戏,都是由一定的活动或游戏角色,以及角色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的,这些角色除了游戏本身特定的意义外,还有某种社会角色的符号或模拟意义。如篮球运动有前锋、中锋、后卫以及主力队员与非主力队员、裁判员和教练员之分,场上每一成员都有各自不同的角色规定,如身份、地位、职责、工作目标及任务等。成功地承担角色任务,要求角色的扮演者准确地把握这一角色同那一角色的区别和关系,将自己的行为置于特定角色的价值标准中,并受到一定的角色团体的评判。因此,每个人都可能因为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集体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期望或集体有意义的任务而受到称赞和表扬。反之,也可能因为自己的过失和疏忽,给游戏活动带来损害而受到批评和指责,从而得到一种鲜明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认识。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和游戏伙伴这面“镜子”看到了自己的形象,萌发了自己对自己以及自己与集体和社会`关系的意识,进而得到进一步的自我意识肯定和确认。因此,学生在各种校园体育文化中得到自我社会意识的培养,是有益于学生人格的社会适应性发展。

2.体育文化与学生社会活动的文明规范

学生个体社会适应性发展成为社会所能接受的程度,与其道德认识和社会适应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个体道德认识又来自社会传统文明和道德行为的教育和熏陶。体育作为人类社会几千年积累来的精神文化财富,本是一种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的社会活动。体育运动把全世界青少年聚集在奥林匹克五环旗下的力量,并非仅仅是体育或奥运盛会为青少年提供了锻炼身体和创造人体运动纪录的机会,而更重要的是,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体育所代表的人类和平意愿和人类共同活动准则的感召。事实上,体育活动中的公正竞赛原则,本是人类理想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公德的反映,而那些为使各项活动有章可循的体育规则和裁判方法,更是社会法规和人类共同活动规范的模拟和缩影。青少年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认为应遵循体育活动特定的规则和公平竞争原则,违反规则受罚,创造成绩受奖,本是对社会契约精神及其文明生活方式的了解和模仿过程。在学校体育教学、班组体育活动以及体育竞赛等集体活动中,学生感受到集体活动对个人行为的要求,以及完成特定的练习任务或取得良好运动成绩所需的意志努力或精神与身体两方面的自我控制过程,进而可有效地增进学生遵守社会活动规范与纪律的行为习惯。这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文明规范要求。因此,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有益于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良好的社会文明规范的适应性学习。

3.体育文化与学生追求社会生活的目标

学生社会适应性发展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生活目标的选择和确定过程,只有不断地向学生提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的学习宗旨,通过各种健康积极的社会活动,诱导和激发学生进取奋发的生活态度,才能帮助学生确立和追求顺应历史发展的走向,具有社会意义的生活目标。实践表明,一些学生之所以面对社会生活条件的差异以及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而茫然失措、自卑自弃,将自己的愿望和追求停留在一种肤浅的欲望满足之中,这除了个人认识障碍或人生观教育问题外,更大的原因在于他们长期处在一种消极而低沉的情绪体验之中。实际上,通过各种集体和社会活动,使用他们经常获得一种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活动,是有助于克服和摒弃自卑自弃的心态。在这种意义上,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具有丰富强烈的情感体验的活动,也是帮助学生获得进取奋发的生活态度的有效手段。体育运动的竞争性有助于发展学生行为的积极性。任何一种体育竞赛对参与者,尤其是学生的行为,是一种他人促进和社会助长因素,即竞争目标或同伴和对手的竞争行为对自己构成一种心理压力,从而也刺激和强化了自己的行为。体育运动所要求的追求胜利和成绩的精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自尊心。任何一种比赛,参与者都可能不知不觉地受到竞赛特有规律和气氛的感染,当发现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时那种渴望胜利和荣誉的心理以及为改善处境所做的努力过程,无疑有助于增强个人自尊心和追求生活的勇气。如果一个学生经常处在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之中,并将它移植到其他活动当中去,他必定会自觉地克服自己一切懈怠的行为和散漫的作风,最终是有所作为的。因此,发展学校体育文化,对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追求积极的社会生活目标是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的。

4.体育文化与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会适应性

人际交往是现代人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参与社会群体及其活动是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根本途径和实践形式。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是学生一种基本的学习、生活、娱乐形式。在体育活动中的人群既有多样性(不同个体、不同班组、不同年级、不同男女、不同师生等等),又有复杂性(性格气质差异、文化知识差异、社会经验差异等等),这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人群中的交往,扩大了学生交往的范围及其周围活动的联系,进而也增大了个人从外界获得各种有利于自己、有意义的信息和机会,这无疑有助于人格的全面发展。体育群体活动能够使学生直接克服个人独立于家庭之外,步入社会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体育群体活动也有陶冶学生性格的作用,活泼欢快的集体游戏有着明显的心理保健和情绪调节功能,也是避免人格偏差、增进学生对集体生活适应性的良好手段。从而得到各种交往的情感体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了社会适应性。

5.体育文化与学生的创造性心理特征

创造性心理特征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发展自我潜力,成功地服务于社会的重要品质。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更新和创造精神,这是体育运动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进而迎接新的挑战的一个重要特征。例如,比赛的金牌和成绩,象征着青少年在体质和精神上的每一步成长,对任何一种新纪录的褒奖,实际上都是对青少年创造性特征或能力的确认和鼓励。而竞技规则(社会既定行为的规范)的一再修改,事实际上也是青少年竞技行为符合现代道德观的创造性突破的肯定。追求优异成绩的刻苦训练过程,本是一个不断谋求技术上的突破和新的设计的过程。设想要完成复杂而艰难的技术动作,没有青少年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创造力是根本不可能的。如体操运动中,追求以技术的难、新、美作为取胜和命名的前提。同样,在校园这一个业余层次的比赛或一般群众性体育活动中的获胜者,也是在自身技术水平上不断提高和创新的结果。因此,体育运动的特征与青少年的创造性特征是相通相契的,对青年少年学生构成无穷的魅力。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造性发展的环境和气氛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体育文化与学生自我调控能力

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自我调控能力,是个体最终社会化的重要方面。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责任义务的压力越来越大,对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能力越来越高。学校就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使学生具有不断自我学习、自我健身锻炼、自我心理调节等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文化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途径。首先,是体育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其次,体育实践锻炼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活规律和良好习惯;再次,体育文化能够熏陶和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身心调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力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积极有益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人文素质提高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