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名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大学生,笔者对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非常关注。2010年暑假本课题研究组围绕着“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情况”这一课题,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和分析,使本人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从中获得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关于“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09国际经济与贸易 周奕 指导老师 社科部薛芳讲师

自从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就业情况都普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领域,就业难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本人正是认识到这一现象,同时觉得很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于是进行了这样一项调查,旨在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现状的分析,找到真正的根源所在,为有关决策部门在决策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因此本着这一目的,本人先后在湖南省和南昌市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红角洲校区就这一课题展开了调查,通过个别采访、与有关人员座谈、查阅资料、寻找案例、搜集和整理数据,进行综合与分析等各项调查方法,并对原始资料进行删减,整理,提炼与升华最终成稿。调查报告紧紧围绕着所要调查的问题展开论述,内容真实,不纯粹的个人主观意见和看法。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政府、高校、家庭、毕业生个人共同关心的问题。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且,2009年和2010年的“两会”上,都把如何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上了重要议程,成为两会讨论的热点和关键问题。

作为一名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大学生,笔者对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非常关注。2010年暑假本课题研究组围绕着“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情况”这一课题,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和分析,使本人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从中获得了不少有益的启示。于是开学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文献,具体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探究其中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措施,以其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本人的调查报告主要侧重于从大学毕业生个人的主观意识和就业观、人生价值观等方面去分析原因,涵盖了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面对这一难题所引发的思考与应采取的政策措施,整个调查报告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的内容。

一、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业人数显著增加,有数据为证,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2007年达到495万人,2008年达到559万人,2009年达到611万人,2010年达到613万人。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无论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还是爆发之后都给就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得竞争相对更加激烈;二是就业岗位减少,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产品出口量大幅下降,无疑会导致一些外贸行业所需的岗位人员减少,加之期间许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一些大型企业不断裁员,更加剧了就业的难度;三是对大学生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第一个影响表现在大学生们的心理误区增多,面对激烈的竞争,大学毕业生容易产生心理误区,他们或相互攀比,缺乏主见,或脱离实际要求,不能适应社会,因而就会产生诸如焦虑,失落,恐惧等情绪;第二个影响表现在大学生们的心理冲突增多,有些毕业生心理冲突明显,表现为有远大理想但不能正确面对现实;第三个影响表现在大学生就业目标模糊,在毕业生专业不对口,职业知识和技能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就业力”,导致他们不知去何处找工作,行为上或急功近利,或见异思迁、朝秦暮楚,职业定位不明确,就业目标长时间无法确定;第四个影响表现在大学生缺乏自我认知,有的大学生往往自我估价过高,总希望立刻找到实现自我的场所,尽早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而现实往往令他们大失所望,于是就会出现缺乏自信,怨天尤人,不善于竞争等现象;第五个影响表现在大学生心理封闭,有些学生在找工作时疲于奔命,经历了一次次的打击却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恐惧社会的情绪,甚至出现多疑、孤僻、自卑等症状。加之现在个别新闻媒体和网络一度渲染危机的影响和危害,很多对外企业纷纷倒闭,这也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就本人从我校招生就业处了解到的情况,我校金融危机前后,毕业生就业率并没有降低,基本上保持了平稳状态,稳定在85%以上,可见即使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校还是有很多大学生顺利实现了就业,而且,每一年来我校招聘的企事业单位并没有减少,但人员竞聘与岗位需求之间却存在较大偏差,校园竞聘会总是冷一场,热一场,而在招聘现场更是可以看到有的招聘单位前人潮涌动,门庭若市,而有的招聘单位前面却冷清得很,甚至一个人也没有,这就说明了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还存在着其他矛盾,主要表现在就业岗位冷热不均的专业结构矛盾;用人单位用人意愿与毕业生就业期望之间的差距性矛盾。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作为原因分析,我将在后面详细讲解。

而从全国而言,据有关资料来源显示,从2001年到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集中在70%左右,其中具体分布为:2001年70%,2002年74%,2003年75%,2004年75%,2005年76%,2006年77%,2007年70%,2008年68%,2009年68%。从以上数据得出,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从70%以上跳到70%以下,但变动不太大,而且这一方面与外界经济形势有关,同时还与近年来急增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总量有关。相比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1年到2007年的就业率,2008年和2009年的就业率均保持在68%,相差不到10%,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从2001年到200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呈现出增减波动的情况,而且没有突破80%,可见,就业问题一直就是一个难题,这是各种因素共同导致的,而并非简单地是由一场金融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同时它还涉及和影响了许多其他方面。今年,我国经济已逐渐远离了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入企稳回升,全面恢复的阶段,经济增速也在不断加快。然而据有关数据统计和资料显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仍是一个棘手难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就业率还偏低。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单独构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充分而有力的条件,而是还有其他更深层的原因,但这场金融危机确实敲醒了大学生一毕业就顺利实现就业的美梦

二、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成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带来的负面影响扭曲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以及招聘歧视的存在对毕业生就业产生的不良影响。由于市场机制和经济运行秩序的不稳定,某些欺诈性、危害性的行为总是存在,这对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是实现就业的一大障碍,往往很多就业招聘消息都不真实,这不但损害了大学毕业生的利益,而且也打击了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的信心。而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来袭使得原本就已经很严峻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艰难,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因此而更加突显。

2.学校因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校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然而在当今社会,面对研究生就业也遭遇“寒流”的形势,表明了我国的高校发展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高校的扩招政策,导致了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就业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而在过去十年或更早的时期这样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因此高校本身必须要面向社会,面对实际,思考如何实现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转变,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机制,此项就业制度的改革对大学生就业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只求招生规模的扩大,缺乏对社会需求的调查和了解,有关学校专业设置、招生、就业指导等很多问题也还处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往往很多高校由于自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最后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根本不能适应单位和社会的需求,这就出现了上文中提到的两大矛盾(就业岗位冷热不均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用人单位用人意愿与毕业生就业期望之间的差距性矛盾)。或者更为深刻具体地说,当代大学生作为相对而言的“高学历”者就业难的症结在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部障碍,其具体表现为“三大矛盾”及“三大失衡”,矛盾主要表现在:(1)有的规模扩张与质量保障的矛盾;(2)精英化教育标准与大众化需求高校,忽略了对大学生提前就业教育的矛盾;(3)学院化培养与社会选择矛盾与培训的普及与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的矛盾。失衡表现在:(1)学科专业结构失衡;(2)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失衡;(3)地区结构性失衡。正是由于上述矛盾和失衡,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越来越严重,出现了所谓“教育过度论”、“人才过剩”和“就业困难”并存的尴尬局面。尽管如此,还有的高校,忽略了对大学生提前就业情况的普及与职业规划的指导,导致大学毕业生一时难以找准方向,满足不了招聘单位对所用人员的要求。因此,就业也就成了一扇很难敲响的门。甚至现在有人还这样称“毕业即失业”。

3.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1)一些大学毕业生所持的就业观不正确,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也不客观,一心想选择高薪、稳定、轻松的工作,不愿吃苦,不愿从基层做起,更不愿意到欠发达或偏远但又急需大学毕业生的地方去谋职;

(2)大学毕业生有着远大的理想,然而对现实的认识又不太深入,因此往往难以理解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使自己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表现得因信心不足而茫然;

(3)一些大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很好地把个人就业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这反映在就业问题上,就常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4)一些大学生还有着很严重的依赖思想,依赖父母、老师、朋友、同学,缺乏创新和实践精神,不愿吃苦,不善于自己去创业,自谋职业,开创一番事业;

(5)现在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缺乏必要的清醒的认识和了解。据中国教育在线网的调查,大学生中有36.5%的人对自己的兴趣不清楚或根本不知道,29.3%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个性不十分清楚,54.5%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特长不了解,这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同时,大学毕业生对职业的认识也很模糊和不确定,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比较关心就业问题,对自己大学的专业有一个初步了解,但另一方面又对当前的就业政策、职业发展方向、职业的类型、职业的内涵和职业素质要求缺乏主动认识的意识。无论实际行动上的,还是思想观念上的,都会极大地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而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只要真正想工作,想独立,怎么会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而成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啃老族”,“月光族”呢?最大的原因,莫过于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和指导思想不正确。

三、思考与政策

1.作为政府

(1)规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使就业市场尽快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切实维护大学生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很多,但由于就业市场还处在发育成长阶段,在就业市场运行过程中,学校、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毕业生都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存在局限性和缺陷,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特殊的人才招聘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必将逐步趋向成熟和完善;

(2)优化技术手段,确保就业信息准确快捷,创立高效的就业服务平台。加强信息服务,这是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加强信息服务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即就业信息网络。政府必须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为毕业生查询就业信息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减轻一些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及就业相关问题的迷惑和不确定性,同时提供适当的就业信息和服务指导;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适当减轻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压力,给他们带来一种安全感。在统一、开放、公平的劳动力市场中,各类企业的竞争条件和机会应该是均等的,因而要求社会保障体系不分所有制性质、不分职业身份、不分工资分配形式,实行统一的制度,以利于劳动力的流动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落实企业自主权,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宽的就业渠道;

(4)加强政策支持,落实中央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任务;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型企业就业;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大学毕业生自谋职业与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实践过程中更多地引导大学生到正在开发的地方去锻炼自己,把自己的知识和热情奉献给真正需要它的地方和人群,同时不断完善村官制度,继续推行号召大学生应征入伍的政策,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自创事业,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相关的支持和保障,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5)加大对大学教育的投入,优化大学教育体制改革,鼓励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并驾齐驱,在各自不同的轨道上发展。既相互合作,互为补充,又相互竞争,共同进步。对更多的民办教育、特色教育采取更大的支持力度和更为坚定的保护态度;

(6)努力发展经济,为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提供更多更广的岗位和平台。就业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经济问题,只有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保持旺盛活力和后劲,才会对大学生就业人数形成需求,从而最大程度地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使这一现状得到切实有效的缓解。

2.作为学校

高校要积极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多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实践的能力;应使其专业设置更趋合理化,更能顺利地与市场需求对接,当前的大学教育既要大众教育,也要精英教育,更多地要转变到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来,培养更多创新型、实用型、专业型、全面型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不同层次和领域的人才需求;切实实施和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做好相关的校园招聘工作;切实做好人员招聘单位与大学毕业生求职者之间的衔接工作,防止本校的学生因不了解相关的真实情况而被骗,将这种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客观的和偶然性的阻碍因素的影响程度减小到最低。

比如,我校在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就做了很多相应的工作,2009年,我校正式创办了大学生就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创业一条街,这为大学生们自主创业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预习和演练基地。而在校园招聘这一方面,我校拥有专门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每天滚动地显示相关的招聘信息,使毕业生们能始终掌握到最新最有效的招聘信息,减少了因信息闭塞或不真实而花费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从某个层面上而言,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能抵制住金融危机的冲击,始终稳定在较高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这和我校一系列的积极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是紧密关联的。只有学校做好了源头的工作,大学毕业生自己做好了思想导航的工作,政府提供了相应的保障与支持,才能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否则,一切没有实效的措施只是“缘木求鱼”,达不到真正有用的效果。

3.作为大学毕业生个人

(1)要灵活就业,不要太注重专业对口与否,因为就业问题是竞聘者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之间双向选择的问题,不能时时苛求工作岗位要迁就自己所学的专业,与自己的专业相一致,正确的态度是要自信,自觉地扩大自己的就业范围,从而增加就业成功的机会,即使专业不对口,一个人的素养和素质也会潜移默化地体现在你成才和就业的过程中,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2)保持乐观的心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的,因此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但是只要做好遭遇挫折的准备,乐观地看待求职失败的现实,不断地汲取经验教训,日积月累,也许会成为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3)要善于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锤炼创新精神,同时使自己具备能吃苦,踏实干的品质。青年人年轻力壮,意气风发,要有一种不服输、不服软的精神,要相信自己有时间、有精力、更有能力去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我校2007级机电系的一位学长,曾是我校大学生新闻中心记者团的团长,作为2009年毕业的大学毕业生,他就选择了自主创业的就业道路,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先是到武汉、上海等地参加创业培训,回来后就在自己的家乡开创了一个和“宝洁”经营的领域有点相似的清洁用品机构,先从小做起,再一步步发展自己的事业。而在我们的邻校,我调查了解到,也有一群即将面临毕业的大三、大四的毕业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有些毕业生从大二就开始创业,他们现在的工资有的人已达到10 000元的水平了,这不仅对他们自己,对他们的家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对社会和国家而言,更是为更多的毕业生就业提供了部分岗位,这无疑是一个解决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很好的方法。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做任何事都一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凡事都是开头难,自主创业更是要脚踏实地,同时还要谨防上当受骗;

(4)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形势,不断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勤奋,肯吃苦、能吃苦的精神,坚定地把实现个人就业理想与满足社会现实需要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个人人生价值。虽然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我们应当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正确认清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利与弊。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个理想中的工作,因此,大学毕业生急需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要敢于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就是选择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业观,抛弃“精英”就业观;要明白“先就业,后择业,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恰当定位”等道理。也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人生发展规划,有了明确的人生发展规划,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会提高,社会应变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以平和的心态合理定位,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坚信只要自己忠实肯干,积极进取,善于学习,目光远大,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当前一个热议的话题,也许还会持续很久,但它绝不仅仅只是如表面所看到的是由一场声势浩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所导致的,表面的金融危机只是恰好在这个时候起到了一个导火线的作用,而对这一受到普遍关注与争议的问题,我们应该冷静思考,而不应该趋之若鹜地把问题仅归结为经济社会、国际大背景、国家、学校等外部因素,要明白,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尽管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顺利实现就业的道路很曲折、很艰难,尽管充满了未知,但它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金融危机应该说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机遇,它给我国当代大学生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好处,它让我们越挫越勇,充满自信地去面对它。外界的因素都是次要的,生活中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只有我们立足于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善于从自己的身上寻找问题,自信且乐观地面对未来,才能在国家、社会的帮助下,在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减弱的经济形势等外部有利条件的影响下,最终实现就业,从而有效地缓解就业难的问题。

在本课题调查报告即将结题之即,我要特别感谢在完成这份调查报告过程中给予我指导、为我答疑的指导老师薛芳,指出调查报告中一些错误并给出建议和意见的朱再煜博士,对该调查报告给予支持和帮助的校招生就业工作处的老师,以及校期刊室龚老师等人,感谢他们的关注和付出。

(注:本文获2010年度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