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高校科研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③超出前竞争开发阶段,包括近市场R&D、现有产品的日常或阶段性改进等,对此类研究的补贴不在保护之列。我国进入WTO后,国外大型企业加速在我国建立研发机构,以抢占科技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从而使科技人才的竞争更趋激烈。因此取得经济效益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动力。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 李 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高校科研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及时转变科研管理观念,更新管理方法,加快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从而提高高校整体竞争力,抓住机遇及时发展,是有效开展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前提。

一、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科研任务的取得方式发生了改变。根据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成员国产业R&D所允许补贴的范围和强度有着如下规定:①政府或公共机构对教育或研究机构进行与产业或商业无关的、以增加一般科学核技术知识为目的的基础研究的补贴,不在限制之列。②对以获取有助于开发、改进产品和工艺服务的新知识为目的的“产业研究”,以及将产业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工业或服务开发研究所需的计划、蓝图、设计等“前竞争开发活动”,政府或公共机构的补贴分别不得超过合法成本的75%和50%;对于介于两类之间的R&D活动的补贴不得超过过合法成本的62.5%,上述两类活动的补贴若设计出口补贴或进口替代,则属被禁止之列。③超出前竞争开发阶段,包括近市场R&D(即前竞争开发阶段以后的部分)、现有产品的日常或阶段性改进等,对此类研究的补贴不在保护之列。根据这一规定,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已经改变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划拨式的科学研究任务分配方法,取而代之以竞争性的基金制、合同制、招标制等凡是来去定研究任务的承担者”。与此同时,随着计划经济时期条块分割、行业垄断状况的结束,以往靠上级行政部门切块拨款取得科研经费的时代也已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各类高效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基础、实力和优势,不断提高竞争力,面向社会全方位、跨行业、多渠道地竞争科研任务和经费。

第二,科技人才的竞争日益全球化。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关键在于有一批掌握了知识和技术的人的存在。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的核心载体,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第一原动力”。有鉴于此,科技人才已经成为国内外经济、科技领域竞争的焦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才流失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威胁,而目前我国正处在国内外人才争夺的中心。据统计,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归国的大约只占三分之一,而其中还包括回国后进入外企服务的人员。我国进入WTO后,国外大型企业加速在我国建立研发机构,以抢占科技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从而使科技人才的竞争更趋激烈。

第三,依法办事成为社会准则。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使用法律规范来调整社会行为和关系。由于以前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相当一部分高校习惯于上级领导和指挥,缺乏创造性和自主精神,忽视对学校自身科研工作的宏观决策和自我调控,因此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挑战。一旦失去了政府有关部门地保护,学校就在社会的汪洋大海中迷失了方向,不是导入和有效的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知道如何使用法律手段来避免人才的流失。至于能够正确地运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来开拓科技市场、将已有的科技成果通过市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能够掌握这种生存技能的学校就更为少见了。

第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研究的目的的经济效益趋向性日趋明显。在市场经济社会里,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知识的市场化,即将社会所创造的知识转化为可供使用的技术,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力量。因此取得经济效益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动力。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量的高校科研成果没有转化为生产力,据综合测算,我国平均成果转化率为40%,而高效科技成果转化率(含专利)仅为35%左右。这种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69%~80%相比要低得多。

综上所述,改革现行的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建立独立自主的自我管理模式,使各高校能够面向市场独立开展科学研究,主动进行技术开发和成果推广,从而最终有效地提高其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开展的必由之路。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从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的封闭管理到自主决策、自我管理。

长期以来,高校科研管理被认为是一种机械式的被动服务,一种常用的工作方法是:在接到上级有关部门的立项通知等文件以后,按照行政等级逐级传达,然后将教师的申报材料按院系收齐,经审查或评审后报送上级部门。一般来说,各高校都比较重视纵向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学校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的课题数量都比较少,资助金额也不高。而且其科学研究活动多集中在教育、文化和科技界内部,与企业等联合开展攻关进行研究的横向课题为数不多。这样上面推一推就动一动、缺乏主观能动性的科研管理模式,不利于学校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形成面向市场的科学研究组织、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科研成果,并顺利地进行科研成果的应用开发。随着政府部门管理职责的弱化,各高校应充分发挥科研工作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作用,学会如何在社会的大市场中自主地开展科学研究。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思想观念上必需明确:科研管理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倍增器和放大器,它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科研规划,引导科研人员关注社会需求和学科前沿动态;它通过协调科研工作的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它通过加强与企业、政府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产、学、研三者之间的结合,从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拓宽学校科研服务社会的途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各高校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配备有能力、具备开拓创新意识的科研管理工作人员。要改变以前科研工作源于“上”、源于“外”的被动局面,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作用,积极想办法、出点子,学会用足用活国家相关政策,主动到社会经济建设的大市场中找项目、找资金,自主立项、自我管理的新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树立“经营科技”的观念,充分发挥自身的学术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学会主动向社会推销自己,不仅可以推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也可以推销高校现有的科技人才资源和设备条件,主动加强与各类企业的合作,与他们形成“校企联合体”,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整合校友的人才、技术、管理资源,组成有针对性的研究组织,专门为有关企业研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只有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消极应付到自主自愿的转变,机制上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研管理模式和人员配备,才能最终在市场的竞争中赢得胜利。

第二,从以过程管理为中心到以人才管理为中心。

项目管理一直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点,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关注科研管理工作的过程,如将科研管理分为立项前的论证查新、项目进行中的检查以及项目完成后的评审报奖等几项工作,将这些任务的完成作为学校科研管理工作完成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科技人才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说这种管理方式在计划经济时期还可以顺利进行的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就难以再发挥作用了,毕竟市场经济是知识创造财富的经济,没有掌握知识和技术的人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创新性的技术产品,也就不可能取得市场的先机,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部门和行业的垄断,一部分高校即使自身没有在相关领域拥有领先的人才和技术条件,也能获得一定的科研项目。但是这种情况在现在就已不可能再发生了。人才的存在成为高校科研工作开展的最重要前提条件,许多高校因为人才的流出而造成了科研项目和经费的流失,目前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因此,各高校应大力开展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各类科技骨干,建立各学科的学术梯队,优化队伍结构。同时,要充分发挥现有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的作用,进一步扩大院(系)开展科研工作的自主权,改变目前学校对人、财、物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局面,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学校只负责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即立项前要加强宏观调控,掌握市场动态,积极加强与本地经济管理部门的合作,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学校的科研方向,以保证项目的研究方向符合当前市场的需要;后期即项目研究完成后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将科技成果投入市场,以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而对于院系来说,其主要任务就是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积极投入社会大市场中去找课题、找经费,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研究活动。在项目经费管理上,可将科研经费拨款制改为贷款制,即学校与项目负责人签订协议,给予其充分的人、财、物决策权,明确其最终的研究成果。对于到期按要求完成的项目,可免除贷款;而对于到期达不到预期结果的项目,其负责人和成员要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向学校归还贷款。这种管理模式的实行,充分发挥了广大一线科研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可续研究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整个学校科研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第三,强化科技成果管理,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如上所述,目前许多高校将科研管理工作的重点仍然放在项目研究阶段的管理上,忽视了对研究者本人的重视,同时也忽视了对研究成果的重视。相当一部分研究成果在鉴定后就被存入了学校的档案馆,其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获得某级某类的奖励,真正走向社会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情况并不多见。这样做实际上是违背科学研究的初衷的。我们开展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即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之后,应该是“解决问题”,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科学研究,不应该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该项目在立项之前工作做得不够,没有充分掌握国际国内该项目研究已经达到的水平,从而导致了重复研究;另一种就是学校的成果开发工作做得不够,没有将科研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到成果的开发应用上面来。这两种情况目前在许多高校都存在,而且尤以第二种较为普遍。相当一部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点都放到了争取项目拿经费、保证项目按时完成上面,忽视了成果的转化应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科技成果应用工作搞得好的学校,其科研工作目标明确,队伍稳定,经费充足,有长期发展的后劲;而搞得不好的学校,其科研工作经费缺乏,队伍不稳,难以有所突破。

因此,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以后应该围绕科技成果的应用展开,要根据“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原则,在充分了解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依据社会需要选题、结合社会需要开展研究,大力促进专利申请和成果应用;要将“成果能否推广应用、能否保证成果产出、如何使用成果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思想贯穿到项目管理工作的始终,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利用与当地企业联系方便的条件,主动深入企业了解科技需求信息,以此作为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信息指导。通过与一批企业良好合作,学校可与他们建立一种长期的、紧密的、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学校成为这些企业重要的技术来源基地。在此基础上,还可选择一些合作基础扎实、关系密切、优势互补性强的企业,共同组建技术研发中心,以融合双方的优势,将学校现有的人才和技术优势通过企业现有的工程技术条件迅速转化为有市场经济价值的商品。这样一来,学校有了稳定的科研项目和经费来源,企业也有了能获得可观利润的商品,彼此都有收益。

三、对建立面向市场经济的科研管理新方法的设想

首先,要以促进知识信息流的合理流动为主题开展科研管理工作。市场经济时代信息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谁能及时掌握信息,谁就能在市场上先人一步,赢得主动。高校科研管理机构处于外界市场和学校科研人员之间的中间层次,它们对外联系广、政策信息的来源渠道多,因此能否将这些有用的信息及时传递到广大科研人员手上,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工作,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进行,是学校科研工作能否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有鉴于此,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应围绕如何尽快促使有用的市场信息传递到广大科研人员手上、如何保证该信息争取合理的被使用以及如何将运用该信息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及时推向市场而展开。

其次,科研管理方法要从传统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科研管理工作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增强,而其集体的业务指导作用却逐渐减弱。在市场经济时期,基于知识和技术的生产、更新、传播的学习型组织开始建立,该组织由各种各样的专家组成,实行自主决策、自我管理。同时组织中跨学科的人才将会大量涌入,他们不仅跨学科、跨组织结构,甚至于跨学校、跨地区、跨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科研管理组织将显得更加“松散”,同时其管理又更加高效。所以未来的科研管理工作将主要以为专家服务为主,为他们创建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宽松的工作环境,同时搞好组织内外的协调。据测算,20年后学习型组织的管理层次将不及今天的一半,而管理人员也将不及今天的三分之一。

第三,以生产力的转化为中心进行研究成果管理。科研成果是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最终产品,而要将这种产品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成果推广工作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①要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和营销优势,及时将试验样品转化为现实产品;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成果应用开发队伍,他们不仅掌握一定的科技、经济知识和产业技术,同时还具备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有敏锐的经济活动观察和判断能力;③要加大成果开发的奖励力度,对于给学校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的成果开发人员,应根据其成效给予相应的奖励,以体现其劳动的价值。而且这种奖励的额度应该是根据市场行情来决定的,不是以前那种象征性的奖励。例如国家拿出500万重奖吴文俊、袁隆平两位院士就是根据其所创造的社会价值而给予的奖励,它明确表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科研人员能够给社会创造财富,社会也就会给他带来财富。

第四,以ISO 9000标准为核心建立高标准的科研质量管理体系。ISO 9000标准是世界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结晶,贯彻和实施ISO 9000标准将有利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程序化、系统化和规范化。虽然高校科研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但是科技质量管理和一般企业管理作为质量管理的两个分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因此贯彻该标准还是有条件的。所以积极建立以ISO 9000标准为核心的科研管理体系,在条件成熟时开展体系认证工作,有利于高效率的科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促使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尽快与社会接轨,以不断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邹双全,陈进寿.谈高校科研管理民令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2(5)

[2]马修水,沈徽青.普通高校科研管理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科技论坛,2003(1)

[3]刘宁.论高校科研管理创新,南华大学学报,2002(3)

[4]刘书元.市场经济下高校科研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科技管理研究,1997(4)

[5]张劲松,田珍.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2002(5)

[6]杨力.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激励机制,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