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高校博雅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高校博雅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教师缺乏对博雅教育的正确认识、创意性地参与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那么博雅教育的实施将很难实施。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挑战中,教师们是否重新认识博雅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并改变教学方法和特色,将对博雅教育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实施产生关键作用。中国高校博雅教育实施的第二个挑战是评估体系问题。

第二节 中国高校博雅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联合国著名的《戴洛报告》(Delors Report)有关教育的部分《学习:内在的宝藏——“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委员会”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报告书》提出教育的四大重点,其中涵盖了培养学生的博雅教育精神和理念:①学会追求知识——发展思考能力,比如解决问题、批判思考、决策和了解因果关系的能力;②学会发展自我——培养个人能力,如管理压力和情绪的能力、自知之明与自信心;③学会与人相处——训练社交能力,如沟通、协调、魄力、团队合作和同理心;④学会做事——学会实用技能,如职业所需的技术训练。作为21世纪的公民,需要具备上述技能和基本知识,才能在瞬息变化的社会发展中找到定位,才能参与社会的永续发展,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博雅教育在诠释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社会责任以及批判精神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博雅教育也提升了世界公民所必需的人文和社会素养,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后成为教师、医生、律师、政界人士或者企业领袖,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将公民和博雅精神带到社会中,继而影响和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Delors Report,1996)。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公布的《21世纪的世界高等教育宣言:展望与行动》中也特别指出,通过推动与拓展科技、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艺术的研究,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在全球视野中养成公民精神和积极地参与社会,并在公理正义的脉络里培育永续发展、民主与和平的人才(UNESCO,1998)。

尽管高等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在全球化发展中已经有了新的概念,博雅教育也成为全球化教育中一个新议题,一如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博雅教育发展一样,中国目前的通识(博雅)教育的具体实施仍然遇到了很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教师的观念问题。许多教师对于通识或者博雅教育的理念和重要性尚未完全认同;课程结构单一以及教学方法传统等问题依然存在并且严重制约着教育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大多数课程以讲授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因而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博雅教育更在于如何塑造和培养人,培养完整和全面的人格和品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和做出正确伦理判断的人。对很多教师而言,他们更容易教授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而非有关博雅教育的整体课程,此外,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教授本专业的课程也有利于教师们的研究和论文发表。如果教师缺乏对博雅教育的正确认识、创意性地参与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那么博雅教育的实施将很难实施。事实上,博雅教育的核心并不在于需要开设多少门课、教什么课程,而且由谁来教授这些课程。拥有丰富经验并且乐意教学的师资队伍是博雅教育核心课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美国高等院校的博雅教育核心课程几乎都是由学校的优秀学者或教授来教授,培养学生真正的专业素养和批判精神、创新思维等。教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传授知识,同时也带领学生更深度地思考问题,同时也以他们丰富的经验来指导学生。

事实上,不仅仅是人文科学或者博雅教育实施的核心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价值、道德等领域,任何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都可以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帮助他们成为有教养、有批判精神、心怀社会和道德的公民,因为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博雅教育(人文或者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来实现,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态度以及价值观念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挑战中,教师们是否重新认识博雅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并改变教学方法和特色,将对博雅教育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实施产生关键作用。局限于资源以及其他因素,中国的大多数高校没有系统培训老师们如何教授博雅教育课程或者以博雅教育课程的模式教授专业知识,以至于大多数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方式传道授业。正如哈佛大学博雅教育专家美亚·利维森指出的,在实施博雅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他们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帮助和陪伴学生成为独立的研究者、思考者和学习者,让学生有弹性和空间去完成研究、探讨和学习,并积极地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和创新,养成敢于批判和负责的精神(Levison,2013)。美国教育学家卡瑟琳·莫尔曼也指出,任何课程都可以博雅教育的模式、理念或者精神来教授,尽管存在一些教学法的问题,但是莫尔曼认为在实施博雅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活跃尤为关键。纽曼在19世纪时便指出,大学是一个必须提供博雅教育的地方,教师的责任不只是为学生提供职业或者专业的教育,更应作为学生的导师(Newman,1907)。因此,对于中国高等院校而言,可以建立一些必要的机制和方法鼓励教师去调整他们的角色以便更好地指导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素养和博雅教育精神的世界公民。

中国高校博雅教育实施的第二个挑战是评估体系问题。由于中国教师的职称评审、研究基金、经济待遇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核心期刊(尤其是国际上的SSCI以及SCI期刊)上的论文、科研成果以及获得的研究基金,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注重科研、忽略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导致教师比较关注自己的研究、论文发表、项目与基金申请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不会主动按博雅教育理念实施教学。相比而言,美国的高等院校以及本书中提到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于教师职称、研究基金以及待遇的评审,除了关注教师的研究水平外,也非常看重教师的教学质量、师生互动、教师的敬业精神等。就中国高等教育目前的现状而言,在创建一流大学的目标推动下,量化指标占了很大的比例,成果效益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减少,并影响了教学方法的创新。诚然,不能期盼仅仅依靠老师或者学校管理人员就能改变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这也非几堂课就能改变的。因此,无论中外,照顾与关爱每个学生,注重每个学生发展自我价值感和责任心,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鼓励他们毕生成长,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创新思维、社会责任以及合乎道德与伦理的选择仍然是教育的重要核心价值之一。

第三个挑战来自市场经济的影响,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科学和技术的创新、高等教育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影响以及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成为一些影响中国高等教育角色和使命转变的主要因素。自从1978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多次改革以积极地回应国家的经济建设需要,比如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和师资培育等全方位提高综合教育水平。虽然中国教育系统已经意识到博雅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在市场经济和就业的压力之下,专业教育仍然是学校发展的重点,也更受学生和家长青睐。中国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扩招以来,工作竞争越来越大,在这种前提之下,人文科学专业往往没有理工、科学、电脑、工商管理、财务、金融等热门专业容易找到工作,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更易受到经济市场的影响,从而选择比较容易找到工作的专业或者热门的知识和技术,其结果就导致大家对人文知识的忽略。虽然20年来文化素质课程的实施与发展被视为中国大学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和培养学生成为世界公民的一个重要维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课程改革的时候,博雅教育尚未获得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第四个挑战源于中学教育体制。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涵盖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国家课程标准,9月1日开始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2005年,全国中小学进行新课程改革。此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合作、生存和做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元的评估体系。换言之,新课程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文化,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具有更多的互动、沟通和合作。中国家长们也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却忽略了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今天的青少年大部分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社会的变迁,家庭结构模式的影响都会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带来积极或消极影响,比如过分重视学科成绩而忽略了孩子们心灵和情感的需要。学校一方面要完成教学计划、大纲、教科书等的要求,应付各种严格的考试,追求考试分数;教师们也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去面对教育体制,因而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们只是单一和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正是这种灌输式教育束缚了博雅教育在学校中的实施与发展。

尽管不少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对于教改怀有很大热情,但仍然遇到了太多的难题。局限于多种因素,中国的中考和高考评估体系大体尚未有根本性的改变和调整(虽然有了自主招生的改革),升学率依然是学校和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升学考试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仍然在主导学校教育,分数和升学率几乎仍然是社会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虽然各种有关素质教育的研讨会等不断进行,不少大学也成立了专业的素质教育研究机构,但应试教育依然主导着教育。学生通过考试并获得高分,才能进入自己或家长理想的高中、大学以及其他专业学校就读。在这种情况之下,学校只能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以应付考试,而忽略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情感等。教育对社会和民族的贡献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然而,死记硬背的模式以及标准答案成了今天学生的最佳选择,而独立思考的创新教育和批判精神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在这种考试和教育体制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实践能力等的改革面对重重压力和阻力。当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由于他们在中学时代没有真正接受过博雅教育训练,而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成长的,因而在大学期间也很难适应或者欣赏博雅教育的模式。事实上,世界上很多国家在中学期间便开始为学生提供博雅教育课程,例如,本书中提到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这也许是中国各级各类学校值得关注并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在全球化社会中,中国教育需要的不只是灌输式地教导学生,而是如何去探索新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博雅意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同时也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

第五个挑战是教育理念的改变。由于受到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高等院校、社会、家长乃至学生仍然比较注重专业教育,将大学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要相结合,但是往往忽略了对学生修养、人格、责任、情感和品德的熏陶。大学博雅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尽仅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它除了通过对学生在人文、史哲、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教育外,也特别注重培养有教养的人,具有专业能力、伦理、道德素养和批判精神的社会领袖。比如美国的很多一流高校便一直将培养有教养的人作为其教育的核心价值之一,并且不断地通过博雅教育课程的改革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和师生互动等方面为学生传播正确良好的价值观。教育是一种长远的投资和发展,博雅教育为学生打下的坚实基础将会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人格,使学生一生受益。如果中国社会、教育机构、家庭和学生对教育的远景和目标只是注重于技能和职业发展的培养,而缺乏对博雅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的新认识,那么博雅教育在中国高等院校的实施和发展仍会遇到很大的阻碍。

近年来,中国的各级教育机构都在不断参考和学习国外尤其是美国的教育和课程体制,在此过程中,一个常常被中国教育机构忽略的事是美国博雅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表示:健康不仅指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且指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道德规范均臻良好的状态。因而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更应包括心理方面的。健康标准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道德合乎规范四个方面。心理健康要求必须有充分的适应力,了解自己以及自己内心的动态,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生活目标切合实际,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控制情绪,关心社会和他人等。随着社会和文化的急剧变革,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了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在美国的大中小学,基本上每个年级都有一名专业心理辅导员或者心理辅导团队。专业辅导员更注重从生活、学习、个性、情感和人格等各方面来关注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专业心理辅导员及其团队每天8小时向学生和需要提供服务的教职员工开放。对于一些不敢直接面对心理辅导员的学生,学校也在网上通过对话和信箱进行跟踪辅导,使每个学生的问题都能尽快得到合理的解答。

美国很多学校的心理辅导团队会不定期地在各班或者各年级进行全体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以期更好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作出及时的危机干预。在每个学期结束时,各科老师、辅导员以及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会针对学生本学期的学业、个性、心理和人格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作出具体回应,并加以及时辅导,以期帮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成长和发展。比如,当老师和辅导员观察到一位学生最近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降时,他们会立即联系家长和父母,在保护孩子隐私和尊严的前提下,为学生制订出一套适合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方案,并且定期检查和回顾学生的反映,使学生身、心、灵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也就是说,学校和老师以一种关爱和以人为本的态度来帮助和陪伴学生成长,而非只是单纯地、教条式和理论性地解决和处理问题。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得到了良好的熏陶,以至于他们毕业以后,也知道这样去关爱和惠及社会。美国很多大学的博雅教育课程也提供心理普及课程,系统地让学生了解心理与生理健康的标准,让学生明白心理疾病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培养正确的健康意识,并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与社会认知。美国各大学的博雅教育课程通常通过心理教育课、自我训练、理咨询和专业辅导来进行全面的心理教育,参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成长,这值得中国教育机构重视和借鉴。作为博雅教育的一个层面,院校需要不断完善学校的心理教育系统和体制,才能真正从长远角度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世界公民。否则,这不仅仅会影响教育的成果,更会从战略角度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

此外,中国的高等院校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在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如何建立一套透明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如何在科研越来越受重视时坚持重视一线教学?如何为不同背景的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机会?如何改进大学课程?大学应如何肩负社会责任,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如何区分教育和训练的区别?如何使课程设计内容更有新意而不枯燥乏味?如何让学术研究和当今的社会生活、教师和学生之间具有更多的沟通、互动与联系?如何激励教师重视教学的价值?事实上,博雅教育在本科教育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中国的高等院校需要重视本科教育中的博雅教育。中国大学的博雅教育改革不但要进行课程内容的更新,而且需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培养学生的博雅教育精神和理念。当然,中国高校在面对博雅教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之际,不应只是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而且需要立足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以及中国特色的国情及社会现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