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学面临的挑战

化学面临的挑战

时间:2022-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在这些化学品中,有毒化学品的年产量已达400万吨。许多种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及其他生物体内还会产生潜在的与远期的危害。海洋被石油污染,使海洋浮游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许多种资源日益减少,并面临耗竭的危险。应该特别提到的是,热带雨林对调节全球气候有重要作用,大面积的砍伐,将产生严重后果。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受到日益严重的干扰,自然资源受到大规模破坏,自然环境正在退化。

第三节 化学面临的挑战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和某一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体。现在的地球表层大部分受过人类的干预,原生的自然环境已经不多了。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它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与演变。环境具有多种层次,多种结构,可以作各种不同的划分。按照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按照人类活动范围可分为车间、厂矿、村落、城市、区域、全球、宇宙等环境。环境科学是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的。

地球表面有四个圈层,即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在这三个圈交会处适宜于生物生存的生物圈(有的学者将土壤-岩石圈分为土壤圈与岩石圈,有的学者将人类从生物圈中划出,另立智能圈)。这四个圈主要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进行着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界呈现出万物竞新、生生不息的景象。人类只是地球环境演变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体组织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同地壳的元素及其丰度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显示人是环境的产物。

人类出现后,通过生产与消费活动,从自然界获取生存资源,然后又将经改造与使用的自然物与各种废弃物还给自然界,从而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过程,不断地改变着地球环境。人类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地球环境仍以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不断地反作用于人类,因此常常产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可以说在古代就有了。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中国的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由于大规模地毁林垦荒,而又不注意培育林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以致良田美地逐渐沦为贫瘠土壤。

产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机器的广泛使用,为人类创造了大量财富,而工业生产排出的废弃物却造成了环境污染。19世纪下半叶,世界最大工业中心之一的伦敦,曾经多次发生因排放煤烟引起的严重的烟雾事件。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类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与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在世界人口数量不多、生产规模不大的时候,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太大,即使发生环境问题也只是局部性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口数量激增,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能力大大增强,环境的反作用便日益强烈地显露出来,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

到18世纪末,人类发现的化学元素总共只有20多种。今天94种天然元素已经全部被发现,而且还制成了十多种人造元素。人工制取的各种化合物的种类与年俱增,据统计现今已超过500万种。在这些化学品中,有毒化学品的年产量已达400万吨。大量人工制取的化合物包括有毒物质在内进入环境,在环境中扩散、迁移、累积与转化,不断地恶化环境,严重威胁着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生存。

20世纪60年代末爱尔兰海上成千上万只海鸟死去,经过生物学家解剖发现,海鸟体内含有高浓度的多氯联苯。从生息在冰原覆盖、荒无人烟的南极大陆上的企鹅体内也检出了DDT。在北极附近格陵兰冰盖层中,近几十年来铅与汞的含量不断上升。

日本在20世纪40年代出现主要由镉污染造成的痛痛病,在20世纪50年代先后出现由于汞污染造成的水俣病与由于石油化工企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造成的四日市哮喘。许多种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及其他生物体内还会产生潜在的与远期的危害。这一切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越来越大地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从而影响全球的环境质量。据20世纪70年代估计,全世界每年排入环境的固体废物超过30亿吨,废水约6000亿~7000亿吨,废气中仅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就近4亿吨。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使大气与水体的构成起了变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按体积计)已由19世纪的0.028%增加到现在的0.032%。二氧化碳对地球气候起着调节作用。科学实验证实,如果它的含量继续增高,势必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异常。西欧一些国家排放的大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经风传送,随雨水降落,造成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一些淡水湖的湖水酸度显著上升。瑞典一些湖泊水中的氢离子浓度20世纪70年代比20世纪30年代几乎增加了100倍,鱼产量因而大幅度下降。

近年来世界上每年由于海运、沿海钻探与开采石油、事故溢漏与废物处理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达到500多万吨。海洋被石油污染,使海洋浮游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

据估计,现在大气圈中的氧气,有1/4是海洋中的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海洋浮游植物一旦遭到严重的损害,势必影响全球的氧含量的平衡。

人口的增长与生产活动的增强,成为对环境的冲击与压力。许多种资源日益减少,并面临耗竭的危险。全世界每年消耗的矿物燃料,20世纪初不足15亿吨(按标准大卡计算),20世纪70年代增至70亿~80亿吨。地球森林面积,1862年约为55亿公顷,20世纪60年代约为38亿公顷,70年代末只剩下不到26亿公顷了。应该特别提到的是,热带雨林对调节全球气候有重要作用,大面积的砍伐,将产生严重后果。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世界上被风蚀、盐碱化的土地日益增多。

据联合国相关部门估计,土壤由于侵蚀每年损失240亿吨,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大600万公顷,如果继续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加上城市与交通事业的发展占用大量农田,全世界现有的12.4亿公顷耕地20年后将损失1/3,世界粮食生产将受到严重威胁。

另外,由于原生环境的消失、人类的捕杀与环境污染,世界上的植物与动物遗传资源急剧减少了。估计有25000种植物与1000多种脊椎动物的种、亚种与变种面临灭绝的危险,这对人类将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以上事实说明,当今世界上大气、水、土壤与生物所受到的污染与破坏已达到危险的程度。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受到日益严重的干扰,自然资源受到大规模破坏,自然环境正在退化。环境科学就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创造更适宜、更美好的环境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兴起与发展,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利用与改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与主要任务

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在20世纪50~60年代比较侧重于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方面,现今已扩大到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方面。对环境问题的系统研究,要运用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医学、工程学、数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所以,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在宏观上研究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微观上研究环境中的物质,尤其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的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在有机体内迁移、转化与蓄积的过程及其运动规律,探索它们对生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等。

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环境总是不断地演化,环境变异也随时随地发生。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使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就必须了解环境变化的过程,包括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的形式与演化机理等。

第二,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其中包括提供发展经济的物质资源。人类通过生产与消费活动,不断影响环境的质量。人类生产与消费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过程是异常复杂的。但必须使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同输出之间维持相对平衡。这个平衡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排入环境的废弃物不能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环境质量;二是从环境中获取可更新资源不能超过它的再生增殖能力,以保障永续利用;从环境中获取不可更新资源要做到合理开发与利用。因此,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必须列入环境保护的内容,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决策必须考虑生态学的要求,以求得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环境变化是由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与社会的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因此,必须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的变化过程,在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的机理,以及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各种作用,包括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与致癌作用。同时,必须研究环境退化同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可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制定各项环境标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提供依据。

第四,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工业发达国家防治污染经历了几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治理污染源;60年代转向区域性污染的综合治理;70年代侧重预防,强调区域规划与合理布局。引起环境问题的因素很多,实践证明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工程技术措施与管理手段,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调节并控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系统分析与系统工程的方法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优方案。

二、环境科学的分支

在现阶段,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形成和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许多分支学科。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有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学;属于社会科学方面的有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

环境地学是指以人-地系统为对象,研究它的发生与发展,组成与结构,调节与控制,改造与利用。主要研究内容有:地理环境与地质环境等的组成、结构、性质与演化,环境质量调查、评价与预测,以及环境质量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等。环境地学的学科体系尚未完全定型,现今较成熟的分支学科有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海洋学、环境土壤学、污染气象学等。

环境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和受人类干预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理与规律。它有两个研究领域,一个是针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污染生态学;一个是针对环境破坏问题的自然保护。环境生物学以研究生态系统为核心,向两个方向发展,从宏观上研究环境中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富集与归宿,以及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从微观上研究污染物对生物的毒理作用与遗传变异影响的机理与规律。

环境化学主要是鉴定与测量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含量,研究它们的存在形态与迁移、转化规律,探讨污染物的回收利用与分解成为无害的简单化合物的机理。它有两个分支,即环境污染化学与环境分析化学。

环境物理学主要研究物理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声、光、热、电磁场与射线对人类的影响,以及消除其不良影响的技术途径与措施。声、光、热、电、射线,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需。但是,它们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就会造成污染与危害。因此,环境物理学研究的目的是要为人类创造一个适宜的物理环境。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环境声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环境电磁学、环境空气动力学等分支学科。其中环境声学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与较多的研究成果。

环境医学主要研究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关系,特别是研究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预防措施,包括探索污染物在人体内的动态与作用机理,查明环境致病因素与致病条件,阐明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早期反应与潜在的远期效应,以便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与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环境医学的研究领域有环境流行病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医学监测等。

环境工程学是指运用工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防治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与改善环境质量。主要研究内容有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噪声控制等,并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以及运用系统分析与系统工程的方法,从区域环境的整体上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佳方案。此外,环境工程学还研究控制污染的技术经济问题,开展技术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境管理学主要研究采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教育的与科学技术的各种手段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集团与个人相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通过全面规划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保护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环境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合理调节人类经济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基本规律,其目的是使经济活动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环境法学是研究关于保护自然资源与防治环境污染的立法体系、法律制度与法律措施,目的在于调整因保护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一门学科。

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环境污染又是极其复杂的、涉及面相当广泛的问题。因此,在环境科学发展过程中,环境科学的各个分支学科虽然各有特点,但又互相渗透,互相依存,它们是环境科学这个整体的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

三、环境科学的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某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也有所改善。这证明环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环境污染的危害是可以防治的。

随着人类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环境科学这一新兴学科也日趋成熟,并形成自己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它将从分门别类研究环境与环境问题,逐步发展到从整体上进行综合研究。

例如关于生态平衡的问题,如果单从生态系统的自然演变过程来研究,是不能充分阐明它的演变规律的。只有把生态系统与人类经济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彻底揭示生态平衡问题的本质,阐明它从平衡到不平衡,又从不平衡到新的平衡的发展规律。

人类要掌握并运用这一发展规律,有目的地控制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使生态系统的发展越来越适宜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通过这种研究,逐渐形成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的理论。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也在发展。例如在环境质量评价中,逐步建立起一个将环境的历史研究同现状研究结合起来,将微观研究同宏观研究结合起来,将静态研究同动态研究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并且运用数学统计理论、数学模式与规范的评价程序,形成一套基本上可以全面、准确地评定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

环境科学现有的各分支学科,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这些分支学科在深入探讨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与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的过程中,还将出现更多的新的分支学科。

例如环境生物学在研究污染对微生物生命活动与种群结构的影响,以及由于微生物种群的变化而引起的环境变化方面,将导致环境微生物学的出现。这种发展情况将使环境科学成为一个枝繁叶茂的庞大学科体系,以应对化学所面临的种种新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