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Web 2.0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吴诺曼 张黎俐摘 要: Web 2.0的兴起使一些热门网站和工具成为读者上网首选,图书馆资源遭到冷落,本文分析了症结和原因所在,并引入“路径依赖”理论,提出利用Web 2.0技术对内适度改造、对外全面推广的对策。
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_大学图书馆的创新与发展

Web 2.0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吴诺曼 张黎俐

摘 要: Web 2.0的兴起使一些热门网站和工具成为读者上网首选,图书馆资源遭到冷落,本文分析了症结和原因所在,并引入“路径依赖”理论,提出利用Web 2.0技术对内适度改造、对外全面推广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Web 2.0;路径依赖

一、Web 2.0简介

近年来方兴未艾的Web 2.0概念,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到底什么是Web 2.0?通俗地讲,Web 2.0就是第二代互联网。Web 1.0时代,用户普遍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一种以网站为中心的单向度模式。Web 2.0时代,则是以用户为主体,用户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接收者,用户与网站、用户与用户之间是一种灵活的交互模式,其联系性和工具性较Web 1.0而言不可同日而语。Blog(博客)、Wiki(维基)、RSS(简易信息聚合)、Tag(标签)、Podcasting(播客)、SNS(社会网络)、Social Bookmarks(社会书签)、IM(即时信息)、开源软件、网摘、P2P(高效的传输技术)与Ajax等是Web 2.0的关键技术。如果把Web 1.0时代的网站比喻成一个提供和发布信息的“黑板”,那么Web 2.0时代的网站则更像一个开会的“圆桌”,为互联网用户分享和交换信息提供了绝佳的平台。普遍认为,Web 2.0为用户带来了真正的个性化、去中心化和信息自主权。一句话,是用户主导了话语权

二、Web 2.0与高校图书馆的关系

以倡导“以人为本”“读者至上”为传统的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其服务对象是对信息有着高需求度和高敏感度的特定人群),第二代互联网这些鲜明的特征不能不引起业界的充分重视和正式研究。Web 2.0成为图书馆人热议的话题,Library 2.0等概念也应运而生。然而在探讨两者结合的可能性之前,有必要明确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功能和特点,从而清晰地界定Web 2.0在图书馆业务中扮演的角色,才不至于在技术潮流的冲击下迷失方向。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办学的三大支柱(图书馆、实验室、师资队伍)之一,不仅承载着情报功能,而且承载着教育功能。其为教学、为科研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图书馆在资源引进和建设方面既需要引入读者推荐机制,尽力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还需保持高度的专业性、权威性和独立性。这是高校图书馆不同于商业机构或者社区图书馆的地方,对学术水准的要求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在自身资源引进和建设上不可能完全去中心化,相对于瞬息万变的信息市场而言,反而应趋向于保守,与“热门”保持一定距离。那么,Web 2.0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和作用到底在哪一方面呢?笔者认为,就Web 2.0带给用户个性化、去中心化和信息自主权这些特性而言,高校图书馆应该把Web 2.0概念重点应用于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上,利用第二代互联网的优势,低成本而高效地推送资源,使读者方便而灵活地利用资源。

三、症结与原因分析

高校图书馆的一个普遍现状是日益边缘化,尽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资源不可谓不丰富,体系不可谓不完整,质量不可谓不高端,然而使用率普遍低下。实际上,读者一旦有机会接触到图书馆尤其是电子文献资源,会惊叹“原来我要的资料图书馆网站就有,并且这么多、这么全”。造成此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读者的“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是一个社会学名词,它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自我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互联网用户对信息的寻求方式上,一旦用户使用过几次某个网站,就会固化下来,成为搜寻和接收信息的首选甚至是仅有选择,不是因为更好用,只是因为习惯了。

根据CNNIC最新发布的《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网民在网络沟通交流上表现得非常活跃,即时通信(86.0%)、微博(61.6%)、社交网站(57.7%)和博客/个人空间(71.9%)的使用率高于整体网民的平均水平。其中,大学生群体在大部分网络应用上的使用率较高,其中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的使用率分别达92.3%和85.4%;网络音乐和视频的使用率分别达88.8%和78.9%;即时通信和电子邮件的使用率分别达95.1%和82.7%;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分别达64.9%、58.6%和58.4%。报告表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体——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有着自己的“路径依赖”,他们常去的是上文提及的这些类型的网站而不是图书馆。

(二)图书馆网站自身缺乏吸引力

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首页上是本馆资源的简单罗列,界面既不简洁也不清楚,令人望而生畏。而网站的导引文字也显得专业和生涩,例如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对于读者来说是非常费解的名词,这类技术性语汇往往令读者的查找难以为继,导致用户流失。另外,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过程中还会出现用户注册限制、防火墙限制某些服务功能应用等障碍,给读者带来挫败感。一句话,图书馆网站不好用,结果就是无人用,导致大量富有价值的资源读者无从知晓,电子资源和纸本图书一同“蒙灰”。

四、Web 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对策

Web 2.0的兴起,既将传统的图书馆网站那种单向度、自我中心的模式抛入了落伍的行列,也为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创新提供了契机。在现有条件下,由于读者使用网络的“路径依赖”,图书馆即使把自己改装成一个典型的Web 2.0网站来吸引用户上门,效果也十分有限。而高校图书馆承载的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功能也决定了图书馆不可能完全去中心化,转型Web 2.0既无可能也无必要。笔者认为恰当的对策应是:第一,吸取Web 2.0的优点,对图书馆网站做适当人性化改造;第二,利用Web 2.0技术,全方位推广图书馆。

如果说在单向度、静态化的Web 1.0时代,图书馆的推广实行起来还存在资金门槛高、执行难度大、收效甚微的障碍,Web 2.0技术的兴起,正好提供了克服上述困难的条件,使推广变得相对灵活和容易。因此,最可行的方案就是到师生常去的各个人气网站安家,使用户无论从哪个自己依赖的路径入手,都能通过无缝链接轻松抵达图书馆资源宝库。以下就以Web 2.0热门的网络工具为例,说明图书馆如何来开展创新服务。

(一) IM(即时信息)

即时信息如腾讯QQ、MSN、移动飞信、阿里旺旺、手机微信等,都是高校师生群体中使用率很高的沟通工具,具有很好的用户基础,不少院系师生已经使用这些软件实现管理和沟通。图书馆以统一的官方名称,注册使用多种即时通讯工具,通过加好友、建群等方式,可以实现用户与馆员的同步交流,在线为用户提供咨询与解答,并及时将图书馆的服务动态发送到用户手上。值得注意的是,在IM工具的使用上,一个失败的策略是开发图书馆专用的实时资讯软件,如CALLS的高等院校分布式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系统、清华同方的TPI系统、北信易宝TRS系统,由于没有考虑用户的“路径依赖”,使用效果并不好。例如,2007年11月,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淘汰了使用不便且利用率很低的TRS实时咨询系统,启用QQ和MSN开展咨询服务。

(二) SNS(社会网络)

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简单地说,SNS的实现原理是在SNS网站上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而你的每一个朋友又建立他自己的朋友圈,通过你的一个朋友,你能看到你朋友的朋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人际关系网络。用户自主地将想要分享的信息发布在网站上,也获取其他用户的信息,信息的题材没有限制,其五花八门的程度往往会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收获。每一个用户进入网站看到的页面都各不相同,取决于自己建立的“圈子”,内容是完全动态的。国内以SNS为核心理念的社交网站成长非常迅速,在大学生和青年群体中最具影响的有人人网(由校内网改名)、开心网与豆瓣网。其中豆瓣网尤其值得高校图书馆关注和建立合作,因为豆瓣网聚合的用户以资深书迷为主,目前已拥有6938万“居民”,并且队伍还在迅速壮大中。因其用户忠诚度高、信息原创性与可读性强、同兴趣用户聚合力强、操作界面极度人性化,已经成为读书人找书的首选网站。豆瓣优异的导读功能与图书馆可谓天作之合,读者在豆瓣上浏览图书信息、阅读其他读者关于该书的精彩评论时,这本书“在哪儿买”“在哪儿借”“哪儿有二手转让”等信息都会显示在旁边。目前,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0余所高校图书馆都开发了可接入豆瓣API的OPAC馆藏查询的应用程序,使读者在豆瓣找书时就可以通过无缝链接看到这些图书馆的馆藏,达到理想的资源推送效果。另外,豆瓣的“兴趣小组”功能也为图书馆宣传提供了绝佳平台,高校图书馆在此建立以“××大学图书馆”命名的兴趣小组,聚合自己的用户,为爱书、懂书之人提供最新最详尽的服务资讯,并利用SNS网站“圈子”的特性,通过每一个用户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宣传效果。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交大图书馆等都已在豆瓣上建立兴趣小组。

(三)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其原理与SNS网站类似。因其140字的篇幅规定,使微博信息具有短平快的鲜明特点,无论在电脑或者手机上,都可以随时记录、随时分享,国内的微博网站以新浪、腾讯为代表。截至2011年10月,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微博的出现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典型的Web 2.0式的变革,随着一系列显著的“微博效应”,其影响力迅速吸引了各行各业,在微博上建立自己的“麦克风”几乎成为外联惯例,和机构电话、邮箱一样不可或缺。在新浪微博上以“大学图书馆”为检索词检索用户,可以找到500条以上的结果,说明各高校图书馆已经意识到微博的重要性。经观察发现,由于微博篇幅短小,其信息偏向碎片式、火花式、集锦式,是以“快餐”的形式呈现给用户的。但若因此就忽略了整体的策划意识,被维护馆员的主观视野所限制,就会带来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是微博营销值得注意的风险。武汉大学图书馆对微博平台的利用体现了较好的策划意识,值得高校图书馆借鉴。

此外,Blog(博客)、Wiki(维基)、RSS(简易信息聚合)、Tag(标签)、Podcasting(播客)等Web 2.0技术,也同样是图书馆推广的有效手段。高校图书馆具有强大的资源优势,只要准确把握自身定位,顺应Web 2.0时代读者的使用习惯,充分利用Web 2.0技术开展创新服务,新的发展机遇就会随着挑战一起到来。

参考文献:

[1]百科名片.路径依赖[DB/OL].[2013-3-21]http://baike.baidu.com/view/397443.html.

[2]百科名片.微博[DB/OL].[2013-3-21].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l.

[3]豆瓣网首页[DB/OL].[2013-3-21].http://www.douban.com.

[4]任志刚.Web 2.0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营销之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 2.

[5]王惠,王树乔.SNS应用于图书馆2.0服务初探[J].图书馆学研究,2010(6): 71.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DB/OL].[2012-8-3].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qsnbg/201208/t20120816_33304.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