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趋势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趋势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受到极大地重视,而且也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度关注,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当今世界,教育年限、类别、层次在不断延伸和扩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衍生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出现了新趋势。总而言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来提升受教育者的德育价值观已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趋势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受到极大地重视,而且也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度关注,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早在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38届年会的主题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互作用的问题”。这是基于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现代化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而提出来的。当今世界,教育年限、类别、层次在不断延伸和扩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衍生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出现了新趋势。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目前,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并力图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近三十年来,各大洲分别召开了负责教育、经济和技术的部长级会议,专门研究教育工作、劳动和就业相联系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中等教育改革的总趋势是“面向劳动世界”;80年代以来,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法国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改革,无一不是为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进行的。总而言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空前的力量和速度推动着当代教育不断变革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应付国际竞争和技术发展的挑战”,让人们“学会关心”,为“二十一世纪培养新型人才”。改革的措施就是教育与社会生产实际、与职业技能相结合。改革的速度之快、内容之深、影响之大都是空前的。在这一改革浪潮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已成为世界各国大、中、小各级各类学校普遍遵循的办学原则;不仅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个庞大的独立体系,已成为整个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出现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新的模式。改革还涉及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其力量和速度确实是空前的。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程度空前紧密

当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真正地从“教—产”和“产—教”两个方面的双向结合。而且出现了许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形式,如日本的“产学合作”、英国的“工读交替制”、德国的“双元制”、前苏联的“不间断的教育(继续教育)”、美国的“合作教育”、北欧的“回归教育”等。这些新形式,尽管名称各异,但都有“边劳动边学习”或“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含义。当今世界不仅学校教育,而且包括成人教育乃至终身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与拓展为一、二、三产业,甚至“信息产业”的“大生产”的结合都已成定局。非但如此,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一个教育、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全新模式已经出现,开发“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基本国策。由此观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紧密程度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可比拟的。

(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德育价值受到普遍重视

马克思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视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十分注重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人的政治思想品德。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包括资本主义国家也认为:“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来提升受教育者的德育价值观已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参考文献

[1]、[4]、[6]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