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教研,如何才能“研”起来

网络教研,如何才能“研”起来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教研究竟怎样才能“研”起来,才能真正为我所用?网络教研初期,特别是在教师们还没有形成网络教研习惯的起步阶段网络教研绝对离不开教研室各学科组、学校、教研组这些集体有组织的行为引领,也就是说,这些组织首先要发挥作用,积极采取具体行动,有针对性、目的性、有具体内容与要求地组织教师共同参与网络研讨活动。这样,何愁网络教研“研”不起来?

网络教研,如何才能“研”起来

青铜峡市教研室 任菊莲

目前,随着网络教研逐步推开,许多学校建立了学校网页,许多教师建立了个人成长博客,但是仔细浏览,却发现相当一部分网页、博客存有以下问题:

问题一:空,网页博客内容单薄。打开许多学校的网页、打开许多教师的个人博客,你会发现,里面的内容特别有限,或是学校或个人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或是上传几个通知、转载几篇文章、教学设计等,其他教学资源等应有的资料特别少,特别是研讨的文字痕迹很少有。有的网页和博客设置装扮得非常精美,但是,只是搭了个框架,徒有美丽的外壳,没有多少实质的内容,这样,浪费了宝贵的网络空间。

问题二:搬,日志多是转载。网页或博客中,学校或教研组组织的研讨活动非常有限,自己撰写的日志也是寥寥无几,即便是发布日志比较多的博客,多转载他人之作,而没有多少自己撰写的有质量的文章。有的文章题目特别吸引人眼球,但是,当你满怀期待急切地打开全文时,却大失所望,因为,文章的内容只有五六句话,这如同一顶精美的礼帽戴给了稻草人,叫人看着特别憋气。其中不乏有许多勤奋的教师在撰写日志,但多是心情文章,很少有教学研究方面的,所以,有的教师博客充其量算是个杂物店,有的简直是个网络垃圾站。

问题三:独,交流互动少。上网站和博客来浏览学习的多,评论回复的少,即使是回复,也多是礼节性的问候与赞誉,不同声音以及相互探讨辩论等研究味道浓的回复很少。这样,人虽在网上,但是,多数人还是习惯于关门闭户独自打理经营自己的一方乐园,没有主动与他人交流互动的习惯,所以有人戏称,在网上做博客的人大都是“自恋狂”,这样的独处行为,浪费了网络的互动优势。

那么,是不是建立了学校网站、申请了个人博客,就等于是从事了网络教研?是不是上传一些通知,转发几篇他人的作品、上传一些教学资料、发表一些个人的心情文章就等于是进行了网络教研?笔者认为这充其量只是搭建了网络教研的平台,只是网络教研的开端与起步,只是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实现了信息快捷传递,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是属于“泛研”层面,并没有体现网络教研的真正价值与意义。那么,网络教研怎样才能够摆脱“应景”之误区,从浅层次走出来,怎样才能够积极交流互动?网络教研究竟怎样才能“研”起来,才能真正为我所用?

笔者认为,以下两个层面如果思想到位、行为到位,我们的网络教研就会“研”味十足了。

第一个层面:集体行为

网络教研初期,特别是在教师们还没有形成网络教研习惯的起步阶段网络教研绝对离不开教研室各学科组、学校、教研组这些集体有组织的行为引领,也就是说,这些组织首先要发挥作用,积极采取具体行动,有针对性、目的性、有具体内容与要求地组织教师共同参与网络研讨活动。那么,从哪些方面来组织研讨呢?

1.将常规教研网络化。

在教研室各学科组、各学校教研组制订每学期的学科教研计划时,要将现实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这两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通盘考虑、相间安排,就某个活动内容,考虑它适合哪种研讨方式,如果适合现实中研讨,就组织教师在现实中研讨,如果适合网络研讨就组织教师开展网络研讨,亦可以将现实与网络结合起来,组织教师在现实与网络中进行同步研讨活动,如,三月份组织教师到某一学校进行现场公开课研讨;四月份组织教师在网上开展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或者听某一专家讲座之后在网上交流感言;五月份组织教师到某一学校现场参与“课堂开放日”活动,并在UC房间同步直播,使不能前去现场的教师在本校通过网络参与活动,之后大家在论坛或博客上发布研讨感悟……这样,现实与网络双渠道并进,既拓宽了教研的渠道,又丰富了教研的形式,更方便了教师,何愁教师不接纳、不参与网络教研呢?

2.作为常规教研的延展与补充。

教研室各学科组、各学校教研组在现实中每学期都要开展一定的研训活动,每次的研训活动就是一个网络研讨的专题,组织人将活动的主题、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上传到网上,组织现实中没有参与的教师浏览学习,组织全体教师继续在网络发布自己参加活动的感言或思辨,在网上继续研讨,把现实研讨话题谈深谈透;或者就某一段时间,大家教学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提炼成为话题,组织教师群策群力,搜集相关资料、发表各自观点,形成解决教学问题的办法。这样,何愁网络教研“研”不起来?

3.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教研室各学科组、各学校教研组可以组织学科教师进行网络集体备课,其备课形式有两种。

其一是就某一册教材逐单元逐课备。事先可以明确要求、分好工,一课有一位或几位骨干教师作为“主备人”,他们先将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设计、电子教材、作者简介、教材分析、教学课件、其他教师做课后的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练习题以及拓展阅读资料等等相关的资料,以“一课一帖”或者“一课一日志”的形式,上传到论坛或博客,以供其他教师浏览学习,这种性质的备课,必须比实际教学进度提前一周完成,才能够保证教师在教学中浏览下载修改使用。

其二,是以某一节公开课作为案例,大家一起来研讨、优化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这种性质的备课,主讲人就是“主备人”,首先要自己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程序,并把自己设计的教案作为“初设计”发布在网络备课区域(论坛或博客),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进行修改,主备人根据大家建议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试讲,之后把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继续发布在网上备课区,听课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听课建议上传到备课区,大家针对出现的问题继续研讨、修改,直到大家认为满意为止。

这样的网络备课,既汇集了骨干教师的优秀智慧及优质资源、培养了教师团体意识与集体精神,又方便了教师、减轻了教师备课的负担,优化了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4.组织网络联盟研讨。

如果在网络上还习惯于关门闭户独家研讨,枉费了网络优势,失去了网络研讨的意义与价值,那还不如就在现实中“席地而坐”独家商榷。所以,教研室各学科组、各学校教研组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打破地域限制,打开门走出去,积极主动广结良缘。教研室可以与他省、他市县教研室联谊,学校可以与其他学校联谊,传递各地教育教学信息、教研前沿动态,共享教学资源,共同组织研讨活动,进行集体备课,组织联谊竞赛或者联考,这样,就可以走出校园、走出本区域,与天南海北的教学友人分享彼此的知识智慧与财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升素养,这样的网络教研何愁教师不喜欢?

以上几点都是教研室各学科组、各学校教研组等集体的集体行为,在组织这些活动时,一定要注意两点:其一是实效性,实效性是网络教研的灵魂,也是网络教研赖以长久生存的生命线,如果网络教研的一切活动实效性很差或者没有实效性,浪费了教师的精力与心力,那么,它就会在教师心中失去了吸引力,也会在教师心中逐步枯萎的,一旦那样,教师对之不止是观望与冷漠,而是抵触与诋毁了。其二,研讨话题必须是教师所关注的、感兴趣的、贴近于教师的教学生活的,最好是来源于教师教学中的薄弱点与困惑,问题即是话题,只有这样,教师在参与中,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会产生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与巨大的动力,他们才觉得参与了就有收获、有提高,且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了,这样实惠的网络研讨,一定会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与欢迎,他们一定会乐此不疲的。

综上所述,在网络教研的起步阶段与初期探究阶段,集体的组织与引领非常重要,尤其在教师没有形成习惯之前,教研室以及学校的领头人一定要扮演好这一特殊角色,思想到位、行为到位。

第二个层面:教师个人行为

个人参与网络教研,一定要以勤奋为基点,以奉献为前提,除此以外,还须扮好以下几种角色。

1.在网络教研中做个有心人。

网络只是个工具,用好了它会有助于我,用不好它会有累于我,那么,如何让它“为我所用,而非被它所累”呢?这就需要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时,做一个网络教研中的有心人。同样是参与学校或教研室组织的网络研训活动,同样是做博客,要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来有的放矢,巧用网络这个工具。在这里,不只是与同行交流,还可以与家长交流、与学生交流。有一位高中班主任就是在自己博客中与学生进行各类交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了如指掌,与学生打成一片,因此,班级管理得心应手,学生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疏通,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质量也随之提升。只有在网上做个有心人,才会有“研”的收获和快乐。

2.在网络教研中做个热心人。

虽然我们做网络教研的最终目的是“索取”(如浏览学习、下载使用、交流提升等),但我们在索取的同时首先要学会付出。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所有操作网络的人是真实的,所以,如同现实生活一样,要想“人气旺、人缘好”,就要勤于、主动积极与人交往,只有你来才会有我往。但凡个人博客人气旺、点击率高的,一是日志更新快、文章质量好;二是博客主人善于与人交往,在网上非常活跃,只有在网上与人交流顺畅,才有可能步入“研”的境界。

3.在网络教研中做个知心人。

网络如同现实,在这里交流互动,相互间不只是感受知识、感受智慧,更会感受对方友好、热情、真诚等人格魅力。在浏览别人博文或者帖子的时候,发表几句由衷的赞叹,畅谈一些真挚的见解,解答部分别人的疑惑,为别人的网络集体备课出谋划策,使许多网友感到你不但帖子含金量高,还是一位网络中信得过、靠得住的知心人,这样,大家才愿意常常光顾你的网络空间,才愿意与你进行真诚的、深度的交流,这样,你的网络教研才能够“研”起来了。

4.在网络教研中做个慧心人。

有句话讲:“行万里路,有的人行成智者,有的人行成浪子;读万卷书,有的人读成学者,有的人读成呆子。”同理,在网络教研的广阔天地里,有的人会网住知识、网住收获、网住友谊、网出进步、网出精彩,成为茫茫网海中搏击惊涛、乘帆远航的精英,而有的人则被网所困、被网所累、被网所烦,成为茫茫网海边被“网”网住手脚、甩在岸边苦苦挣扎的落伍人。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够使自己成为“智者”而非“浪子”,成为“学者”而非“呆子”,成为“精英”而非“落伍人”?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独具慧心,要把理性思考与勤奋实践紧密结合,也就是“勤奋”+“反思”,要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边完善,在网络教研中,心态要积极向上,我收获着、快乐着。要主动乐观投入,善于从茫茫网海中提取自己最需要的资源,善于从众家言论中发掘与归纳,善于从与他人的交流辩论中提炼思想,这样才会真正有收获、有进步,如果只是不知目的地盲从、只是为了应付被动麻木地参与,那么,一定是不会有什么好效果的,所以,做同一件事情,态度决定一切。

总之,网络教研应该是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而不是浪费网络资源,是创造网络精彩而不是制造网络垃圾。只有将教研室与学校有组织的“专研”活动与教师自发的“泛研”行为结合起来,网络教研才能够真正“研”起来,才能够以网络教研促教师专业发展,以专业发展带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网络教研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