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们与网络教研携手同行!

,我们与网络教研携手同行!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用教育信息化的观点和思想重新构建教研理念,利用“青铜峡教研网”和“部分学校网站”创建“学科教研博客”,并依托学科教研建立一种“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来吸引我市数学教师甚至更大范围的教师来共同参与,形成学科网络资源、教研活动和教学的良性互动,下面从小学数学一学期网络教研工作为例,与大家分享我们的经验。青铜峡教研网开通以来,青铜峡的网络教研开展的轰轰烈烈。

2008,我们与网络教研携手同行!

青铜峡市教研室 张淑萍

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新型的教研方式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认可,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资源丰富,互动性强。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用教育信息化的观点和思想重新构建教研理念,利用“青铜峡教研网”和“部分学校网站”创建“学科教研博客”,并依托学科教研建立一种“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来吸引我市数学教师甚至更大范围的教师来共同参与,形成学科网络资源、教研活动和教学的良性互动,下面从小学数学一学期网络教研工作为例,与大家分享我们的经验。

一、建立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博客,为网络教研顺利开展铺路搭桥

青铜峡教研网开通以来,青铜峡的网络教研开展的轰轰烈烈。但小学数学网络教研却一直是默默无闻,只是偶尔听到个别数学教师的问候和疑惑,这成了数学教研员的心头之虑。于是,利用下乡听课调研,教研员及时与数学教师交流、沟通,了解一线教师对网络的认识及使用情况,不听不知道,听了真的好心痛!其实,我们的数学教师对网络教研期盼已久,只是苦于没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来吐露自己的心声,大家更多的时间是在“古峡语文”中望梅止渴。虽然听到了,也看到了,但怎样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平来解决我们数学教师燃眉之急呢?深思熟虑后,3月12日,数学教研员张淑萍借青铜峡教研网这一平台,建立了我们小学数学教研博客,并根据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设置了:“教研专题”“在线研讨”“教研快讯”“案例分享”“教学妙语”“课题研究”“教师心声”等11个栏目。并及时与3月14日在青铜峡市二小召开了小学数学部分学科骨干教师的网络技能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电子邮箱的申请与使用;网页的搜索与收藏;博客的申请与管理;新浪UC的注册和使用等网络技能。由教研员张淑萍做主讲,同时为了有效地利用青铜峡小学数学教研博客这一无限的空间资源,及时对有条件的部分学校的部分教师进行了新型的教研培训——网络即时教研技能培训。

二、成立学科网络骨干教师专业支持团队,充分发挥团体力量

我们的教研网络与个人的时间搭配不合理,还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解决眼前的困惑,我们利用本次培训机会,选拔网络技能优秀教师成立小学数学学科专业支持团队。

在网络教研上我们进行重新策划和探索,根据每位骨干教师的专业特长,进行分工、分栏目、分区域服务,真正达到网络教研意在加强各小学教师之间、城乡之间、各学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的目的。专业支持团队成立以来,大家热情很高,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团体力量。部分学校进行了多次网络教学研究讨论活动,成立了学校网络教学教研群,认真规划每期教研活动,从设备、资金多方面为网络教研开设绿色通道。特别是市三小、陈袁滩中心小学的教师,他们说:“网络是一扇神奇的门,打开了我们心灵之窗,让我们的心灵插上飞翔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心门。”

三、开展网络教研,实施专题研讨,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研有效整合,构建以校为本教研模式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进学科教研工作,使封闭、单一的教研,走向了开放、多元的交流。以前,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我们的教师都是意犹未尽,每一位教师都想向做课教师表露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但毕竟空间有限、时间有限。自建立小学数学教研博客后,我们及时借网络平台,展现了我们教师网络教研的风采。如3月、5月我们分别组织开展了两次大型的网上研讨活动。3月份市三小、陈袁滩中心小学“手拉手”网络教学研讨活动观课议课,点击率达119次,发表评论、帖子28人次,在这里每位教师都开诚布公的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表露着对同行的关注、对知识的渴望、对问题研究的热情(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5/178566/archives/2008/829481.shtml)。小学毕业班的复习,每年我们的教师都感到很吃力,面对学生的烦躁不安,新教师的困惑无奈,复习课的设计等问题我们及时利用网络想教师所想,解教师所惑,数学教研员田淑珍转载了毕业班复习设计,供教师参考,使毕业班教师及时得到帮助(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5/178566/archives/2008/895679.shtml#1622991)。又及时根据毕业班复习课的研讨活动的现场做课和网络有机结合,使每位教师虽不能亲临现场,却能亲眼目睹现场做课、议课还能及时网上评课,这不仅激发了我们的教师网上教研激情,同时也增强了大家的网络教研热情,大大提高了网络教研的时效性(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5/178566/archives/2008/910358.shtml#1634212)。

2.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优化教学,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就可以在网络世界里任你获得。当你获得“一桶水”的时候,你的教学就会变得游刃有余。由于网络资源丰富,教师在课前要浪费很长的时间来查找备课所需要的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等等。如何能通过学科博客减轻教师的这些工作压力呢?3月、4月我们开展网上集体备课资源征集系列活动,要求以单位上传教案,每个单位上传的资料都必须经过“教师独立撰写——教师集体评议——修改补充整理”这几个环节。然后,由我们区域管理员上传到学科博客里,供一线教师参考、借鉴、研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实际等因素去综合考虑,精选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网络内容,使网络资源为小学数学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3.引领教师网上观看名人教学录像,组织教师开展网上研讨及网上评课活动。结合“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创新”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研员田淑珍向参会教师介绍了全国特技教师黄爱华的一些优秀课例,并推荐了黄老师的“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课的视屏录像,让各校回去后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组织网上观看,接下来就围绕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开展了3天的“黄爱华课堂教学交流”和“名师,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在线研讨活动,此次在线研讨活动共收到帖子60多个,点击次数436人次。此次活动为我们的小数网络教研开了一个好头,同时也使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5/178566/archives/2008/875702.shtml)。

四、做学科教研博客收获

“人生如水,博客如茶,有了博客,作为教师的我们,似乎更有一丝味道。”教师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我们教研博客的内涵。就博客本身而言,短短3个月文章访问量不断增加,有17000多人次点击,看到我们学科教研博客有这么多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令我们欣慰和欣喜。当问及一些教师在博客里学到了什么,回答往往是拥有了一个学习、反思和总结自己教育教学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仅可以尽情展示自己,而且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不同地区、学校教师共同讨论的某个教研课题,使教师得到了难得的研修机会。其实,学科教研博客做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工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使用。

1.学科网络教研跨越了各县市、各乡镇,特别是各学校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广大的一线教师能够实现与同行、与能手、与精英、与专家在线交流、探讨、合作、学习的愿望。改变了教师默默无闻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由个体教研向群体教研转变,实现了信息传递快捷、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2.网络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我们许多年轻教师在没有接触网络之前,总是人前不敢讲话,尤其是在一些有经验和一定知名度的教师面前,都只是听的角色,不敢妄加评论发表见解,在自己学校也是如此,但自从有了网络之后他们敢在网上说,把自己不成熟的作品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并可以在网上寻求自己想要的资料。网络这一平台使年轻有为的新秀与经验丰富的师长,熟知理论的管理者及深谙教育教学规律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大家畅所欲言,通过观摩,倾诉困惑,经过点拨,得到启示,从而得以提高。

3.网络教研促进了单纯、简单教书型教师向学习、研究型教师的转变。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单纯的教书匠向研究型的教师转变,做一名智能型的教师。网上课例分析、研讨,不仅仅是学习,更重要的是去反思、去研究,并不断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

4.网络教研教会我们用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工作。在我们的“教师心声”栏目中常可以看到所发的帖子《调整心态微笑生活》《保持快乐心情》《微笑让生活美丽》《天灾无情,人有情》等文章。吴少忠老师的博文《成长从这里又一次起步》中有这样一段话:“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网络教研就是整个海洋、整个枫林。”它使我们教师能及时从困惑中解脱(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5/178566/cmd.shtml?do=blogs&id=127509&uid=178566)。同时,一些教师也表示,随着教研博客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其心态变得更加积极,说是主体意识觉醒也好,说是同行不断引领熏陶也罢,总之他们比以往更加留意教育教学中的细节,注意把日常感悟写出来,与同行交流分享,用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与工作。

5.在发帖的数量和质量上,老师们的积极性比较高。由于学科教研博客是面向特定的群体,属于教师队伍的专有平台,加上教育的热点问题比较多,以及教师的职业特点,所以成员发帖都十分踊跃。难能可贵的是,大部分教师都努力进行原创,体现了博客的最初含义,如数学故事《放手让学生自己走》《一句难忘的话》《课堂中的小故事》《意外——课堂中的小插曲》《成长从这里又一次起步》《课堂中的幽默和轻松》等小文章中折射着教书育人的哲理(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5/178566/cmd.shtml?do=blogs&id=127483&uid=178566)。因此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五、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研博客是一种新生事物,许多教师还不知道博客为何物,更不用说何为教研博客了。同时,部分学校领导出于不了解,将教师登录博客视为不务正业,有的学校甚至严格规定上网时间,使得教师不得不与博客“绝缘”。

其次,与当前教师的生活状态有关,如工作时间长、信息相对闭塞、不具备上网条件、网络操作不娴熟等。有的教师即使拥有个人教师博客,但由于缺乏外在的激励,在经过了一段兴奋期后,要么写作状态差,要么时间紧张,往往会陷入沉寂期,终难成为一种习惯。

最后,网络教研是“清水衙门”,影响着学科教研博客的发展,同时我们学科博客在内容设置上也有问题,如栏目划分过细——按专栏、区域,而这相当于把客人放置在一个个小单间中,削弱了博客为大家交流服务的功能。

六、下一步打算

如何进一步促进学科教研博客健康发展呢?

首先,必须始终坚持为教师服务引领这一理念,着眼于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即应该保持自身的纯粹性。像成长论坛、教育在线等教育网络载体之所以吸引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在于其强烈的服务教师理念的落实。因此,网络管理者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不断调整相关栏目,通过主题征文、设置“精华日志”栏、“推荐博客”等,使网络教研发挥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其次,利用名人效应开辟教育专家博客,打通一线教师与名师、教育专家联系和交往的渠道,提高学科教研博客的专业性,推出精品帖专栏、评选学科教研博客之星等。最后,加强管理和培训力度。加强区域性教研网的建设,引导教师开设教育博客等,定期开展相关评比活动。3个月来我们的点击率直线上升,我们教师的教学研究的“教”“研”结合的味更浓了,但教师的参与面还不全面,从博文的内容和质量上来说,大部分管理成员和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博客的优势,对写博客采取一种敷衍的态度。如何改变此状态呢?第一,学校搭建平台。要切实为教师减负,让教师通过网络教研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建好校园网站,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第二,教师提高认识。互相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互相交换一个想法,各得两个想法!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教研的重要性,自我加压,抽出时间和精力,通过网络教研和教育教学实践的整合、升华,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