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舆论的出现与生机

网络舆论的出现与生机

时间:2022-0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传播的便捷性,把舆论送到每个网民面前,人们坐在电脑前思考,接受舆论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网络舆论不仅是一国的公众意见,有时促成全球的声浪交互。每个上网者在聊天室和公告牌上获得大量观点,当他赞成某种观点时,就成为网络舆论的主体,网络舆论就开始向新的群体扩散。
网络舆论的出现与生机_舆论学概论

一、网络舆论的出现与生机

网络舆论第一次引起世界的瞩目始于1998年的美国“德拉吉报道”。1998年1月,美国个体新闻工作者麦特·德拉吉通过独创的邮件列表向几万订户发送了有关克林顿总统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性丑闻的报道,随后掀起网络舆论的狂潮。同年9月,独立检察官斯塔尔关于此案长达445页的报告在互联网上公布,单在美国在线,一小时内就被下载62000份。全球舆论几乎把克林顿逼到悬崖,“德拉吉报道”首次向世界展示了网舆的强大影响[2]。时隔8年后,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风云人物是所有网民,哈贝马斯理想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在网络中实现了,许多国家的民众第一次拥有了平等而广泛的话语交流的机会。

网络既有点对点的传播,又有点对面的传播,网民在了解信息的同时,也接触了传播者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加速了个人态度的变化,促成网络舆论的早熟。网络意见包含正面和负面的指向,网民依据兴趣和需要选择网络意见,缺乏自制力或立场错误的上网者,容易接受负向舆论。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提供了无限虚拟的空间,网民在获取意见后进行再传播,或对意见作出反馈而参与讨论,创造了自由交流的灵便的手段。

网舆在虚拟社区和个人博客这两个舆论场上出现,提供了现实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交流形式,构造了一个“虚拟社会”。它比现实社会更符合个人表达意见的要求,也容易得到真诚的意见,以共同利益为纽带而彼此联结在一起。虚拟社区的制作者设计出大量页面,然后放置在Internet上的一台或多台服务器上,网民要访问社区,需要填写个人资料(一般为名字、社区登录名[昵称]、密码、邮件地址、性别、年龄、ICQ号码或个人爱好等),方便其他用户了解和联系。在服务器允许的情况下,虚拟社区同时让大量用户访问,服务器数量越多、配置越好,允许同时访问的人数也越多。人们在网上同时和很多人交流并获得各种意见,使网舆的规模逐渐扩大,极大拓宽了公众意见的传播范围。

博客(Blog)又称网络出版(Web Publishing),通常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能够张贴文章并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在它上面有新闻、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许多Blogs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而汇集他们的观点,常见的是就当前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形成网上议论圈。成千上万这样的博客网站,既有个人博客网页,也有非个人的、博客托管网站,是继E-mail(电子邮件)、BBS(电子公告板)、ICQ/ O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综合了其他几种方式的长处,具备易于检索、时效性强、使用多种沟通手段等特点,同其他网络交流形式相比,更加快捷和个性化,表达意见简洁明快,内容更新迅速,易于形成网络舆论。

有人将博客称为“自媒体”,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在博客上自由地发表观点,作者便是自己博客的版主。博客的自主性带来思想的自主性,大量观点通过博客发表出来,吸引网民跟帖,很快把网络舆论推向高潮。参与博客的是许多富有见识的个体,最基本的信念就是“我有独到的见解”,对公众关注的问题多有干预生活的责任感。“博客文体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链接……没有链接就没有生命”[3]。观点的共享和交流是博客发展的支柱,也是网舆迅速传播的动力,从此新闻舆论不再被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所垄断。尽管缺少约束的博客意见有许多负面倾向,但互联网及blog已经成为传统媒体舆论的重要源头。

在报纸上发表评论,不可能马上得到读者的反应,而且多数情况下无法与读者达成平等交流。网上言论只要提出的问题令人关注,很快就有无数网民回应,不管是喜欢或讨厌,网民认真的态度颇有逼人之势。网上舆论绝不会死气沉沉,它的活力是由意见的关注程度激发的,畅谈的热烈气氛弥漫在网上。在一定意义上,传统媒体的意见形成舆论总有较长的过程。网舆的快速性和集中性,使意见纷争更加激烈,各种众意、特别是两种对立的舆论很快就会出现。著名网站的论坛一旦把大量网民吸引过来,不断抛出重要观点并得到广泛呼应,就占据了公众意见的中枢地位。

网络提供了难以预测的意见空间,叙述的文字很少受到限制,诉说的内容没有标准,一种见解只要涉及公共问题,立刻出现网舆并扩展为社会舆论。网络传播的便捷性,把舆论送到每个网民面前,人们坐在电脑前思考,接受舆论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网络舆论的奇妙之处还在于“风吹浪起”模式的应验,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绿洲,一点小事都可能炒作得沸沸扬扬,舆论顿时大作。网络舆论不仅是一国的公众意见,有时促成全球的声浪交互。每个上网者在聊天室和公告牌上获得大量观点,当他赞成某种观点时,就成为网络舆论的主体,网络舆论就开始向新的群体扩散。

网上言论几乎不受限制、不受拘束,有相当宽泛的言论自由,舆论的形成速度比真实社会快得多。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不敢讲的话,在网上没有顾忌,突破了现实社会的表达限制。有时网上谣言四溅,诽谤与误解横飞,正是生活中种种不幸的真实写照。一些网民在传统媒体上用真名说假话,而在网络上用假名说真话。网上的虚拟是真实社会的复制,作为社会舆论的真实化,却以匿名、直率与种种曲折的方式揭示了某些真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