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就业实力

打造就业实力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素质是事物带有根本性的品质。职业道德素质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状况和水平。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从业者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掌握的状况和水平。身体心理素质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身体各种机能的状况和水平以及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调节自我的状况和水平。

拟实现的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所学内容对自己进行职业素质测试。

知识目标:

1.掌握职业素质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2.掌握就业实力的主要内容。

素质目标:

树立职业素质提高和打造就业实力意识。

任务情境

实力定输赢

准确地说,毕业前的那一学期刚开学,同学们就“八仙过海”各求出路了。他是长江边一个小渔村里考出来的农家子弟。一没后门,二没任何可以依靠的社会关系,甚至连怎样找工作的路径都不清楚。按照辅导员的指点,他填好了毕业生推荐表,首先来到主管单位——省外经贸委机关人事处,希望从那里“捡”到第一块“敲门砖”。

接待他的是王先生,王先生看了推荐表后说:“说实话,到我这儿来自荐的不是研究生就是本科生,而你是第一个中专生。”说着王先生把花名册递给他,让他自己看。停了一会儿,王先生见他没有走的意思,就说:“外贸企业人事权早就下放了,你最好上门自荐,少一道手续。要不你把材料留下,如果有企业来要人,我一定帮你推荐。”然后王先生给了他一份印有所属企业地址和联系人的通讯录,他如获至宝,仿佛通讯录上的每一家公司都在向他招手。

说实话,当初他报考外贸学校,是班主任的一句话起了决定作用,班主任对他说:“如果决定上中专,就上外贸学校,因为外贸是热门专业,好就业。说不准工作两三年后还有出国的可能。”那是多么大的诱惑啊!他毫不犹豫地把前三个志愿全填上“外贸学校”。入校以后,他就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在校期间不仅拿到了大学英语六级证书,而且还获得了自学考试英语专业大专文凭。

离开人事处,他按照通讯录上的地址连续跑了十几家外贸公司,都被拒之门外。人事处王先生说得不错,如今像他这样的中专生想进大公司确实太难了,眼见着苦学三年才得来的毕业生推荐表,转瞬间似乎变成了一张废纸,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眼看就要毕业了,他焦急万分。

5月的一天,辅导员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告诉他:“省技术进出口公司在省里两所重点大学招聘人员,今天是最后一天。”让他无论如何都要去闯一下。他带上材料准备背水一战。到了公司才知道,今天已经是面试了,而他根本没有面试的通知,但还是硬着头皮坐下了。他一直等到面试的学生全部走完了,才推开那扇神秘的大门。

“对不起,面试已经结束了。”一位女士拦住他。

“不,还少了我一个。”他也不知道哪来的一股勇气。

“你叫什么?”她查着名单。

“杨标。您不用找了,名单里没有我。我是外贸学校的,给你们送过材料。”没等他说完,那位女士打断了他:“对不起,除了两所重点大学,其他学校我们没有通知。”

“既然我来了,就请给我一次机会好吗?我不在乎结果,只想测试一下自己的能力。”他的语气虽然带点央求,但还是透出一丝强硬。

这时,从里间走出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士。杨标赶忙走过来,用英语说:“您好,李总,我在省政府门口的宣传栏里见过您的照片,您是省十佳青年企业家,是北京经贸大学毕业的。”听了他的这番表述,李总微微地抬起头,用英语说:“外贸学校的?口语不错嘛,进来吧,我们聊聊。”之后他们谈了10分钟,李总还问了他一些家庭情况,个人简历,只字不谈面试的事,叫他过两天来看结果。

两天后,他意外地接到了省技术进出口公司的录用通知书。

当他拿着派遣证到人事处报到时,王先生告诉他,他是今年外贸系统唯一通过自荐而被录用的外贸学校的中专生。

三个月试用期后,杨标被安排在业务部,成为一名正式的外销员。

【话题讨论】

1.一个中专生为什么能够在求职中战胜重点大学毕业生?

2.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如何打造你的就业实力?

【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成功求职者的一次人生体验。求职中的境遇,每个人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求职的胜败取决于你的实力。同学们,只要我们安排好大学生活,丰富知识,积蓄能量,就能在求职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在社会大舞台上亮出自己的风采。

项目支撑知识

一、职业素质

(一)素质

“素质”一词,它既是一个哲学概念,也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写到:“素质是事物本来的或原有的特质。”也就是说,素质是事物带有根本性的品质。习惯来讲,人们不讲自然物体或生物体的素质,而是专用于人。因此,素质是人(集体或个体)的根本特质。从辩证法的立场考察人的素质,素质是一种形成物,它是先天禀赋与后天活动的“合金”,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遗传因素为基质,通过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而形成和培养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素质是教化的结果,是自身努力的结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

(二)职业素质

1.职业素质的含义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职业)教育(培训),职业实践和自我完善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

2.职业素质的特征

专业性:指劳动者具有专门的业务能力,表现为不同的行业对作业者素质的要求不同。例如,徐虎对民用水电维修了如指掌;李素丽熟知乘客的心理需求,爱岗敬业。

稳定性:表现为素质一经形成,便会经常地在职业生活中体现出来。如军人气质、警察风采、教师风度。

内在性:表现为素质以潜能的形式存在,在职业活动中才能显现出来。

整体性:表现为从业者各方面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现。例如,超女尚雯婕:有知识、有文化、有梦想、有追求的本色超女。论基础、舞台表现、唱功不如谭维维,但以超高的人气获得冠军。有人说:梦想的结果,丑小鸭一夜之间变成了白天鹅。

发展性:表现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周恩来:学习、学习、再学习。

3.职业素质的构成

一是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指从业者政治方向、政治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方面的状况和水平。中国有句古话:小成靠才,大成靠德。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是理想信念。

二是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状况和水平。它包括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修养。即从业者对职业的兴趣、爱好、责任感、对劳动成果的态度,是从业者在学习、实践职业道德过程中所达到的一种精神。“慎独”为最高境界。“慎独”是儒家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古代的君子修身的信条。“独”,是指独处;“慎独”就是谨慎自己在独居、独处时的言行。即一个人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谨慎不苟,防止出现违背道德的念头或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也就是说当没有他人监督时,自己也得注意自己的内心和行为,要努力防止不健康思想的冒头,要把那些看不见的事、细小的事做到固本守节,防止不道德或反道德的行为的产生。刘少奇在《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作了解释: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是慎独。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三是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从业者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掌握的状况和水平。它包括科学精神、求知欲望、创新意识。一个人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职业素质的高低。我们要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为今后出色地完成职业任务打下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

四是专业技能素质。专业技能素质是指从业者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时,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状况和水平。它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从业者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才能有效地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实现人生价值。

五是身体心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身体各种机能的状况和水平以及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调节自我的状况和水平。它包括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是指体格强健、身体健康、动作协调;健全的心理是指全的能力、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身体心理素质是从事职业活动的重要条件,也是生活幸福的依据,是成就事业的基础。所以,青年学生应加强锻炼(身体和心理)、磨炼。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状况制约着其他职业素质发挥的程度。

4.职业素质测试——职业锚

职业锚理论产生于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具有“教父”级地位的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施恩(Edgar.H.Schein)教授领导的专门研究小组,是对该学院毕业生的职业生涯研究中演绎成的。

所谓职业锚,又称职业系留点。锚,是使船只停泊定位用的铁制器具。职业锚,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实际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职业锚,也是自我意向的一个习得部分。个人进入早期工作情境后,由习得的实际工作经验所决定,与在经验中自省的动机、价值观、才干相符合,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的一种稳定的职业定位。职业锚强调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整合。职业锚是个人同工作环境互动作用的产物,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断调整的。

职业锚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技术∕职能型(TF型)。技术/职能型的人追求在技术/职能领域的成长和技能的不断提高,以及应用这种技术/职能的机会。他们对自己的认可来自他们的专业水平,他们喜欢面对来自专业领域的挑战。他们一般不喜欢从事一般的管理工作,因为这将意味着他们放弃在技术/职能领域的成就。

二是管理型(GM型)。管理型的人追求并致力于工作晋升,倾心于全面管理,独自负责一个部分,可以跨部门整合其他人的努力成果,他们想去承担整个部分的责任,并将公司的成功与否看成自己的工作。具体的技术/功能工作仅仅被看作是通向更高、更全面管理层的必经之路。

三是自主∕独立型(AU型)。自主/独立型的人希望随心所欲安排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追求能施展个人能力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摆脱组织的限制和制约。他们宁愿放弃提升或工作扩展机会,也不愿意放弃自由与独立。

四是安全∕稳定型(SE型)。安全/稳定型的人追求工作中的安全与稳定感。他们可以预测将来的成功从而感到放松。他们关心财务安全,例如:退休金和退休计划。稳定感包括诚信、忠诚以及完成老板交代的工作。尽管有时他们可以达到一个高的职位,但他们并不关心具体的职位和具体的工作内容。

五是创业型(EC型)。创业型的人希望使用自己能力去创建属于自己的公司或创建完全属于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且愿意去冒风险,并克服面临的障碍。他们想向世界证明公司是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创建的。他们可能正在别人的公司工作,但同时他们在学习并评估将来的机会。一旦他们感觉时机到了,他们便会自己走出去创建自己的事业。

六是服务型(SV型)。服务型的人指那些一直追求他们认可的核心价值,例如:帮助他人,改善人们的安全,通过新的产品消除疾病。他们一直追寻这种机会,即使变换公司,他们也不会接受不允许他们实现这种价值的工作变换或工作提升。

七是挑战型(CH型)。挑战型的人喜欢解决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战胜强硬的对手,克服无法克服的困难障碍等。对他们而言,参加工作或职业的原因是工作允许他们去战胜各种不可能。新奇、变化和困难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如果事情非常容易,它马上变得非常令人厌烦。

八是生活型(LS型)。生活型的人喜欢允许他们平衡并结合个人的需要、家庭的需要和职业的需要的工作环境。他们希望将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整合为一个整体。正因为如此,他们需要一个能够提供足够的弹性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环境。甚至可以牺牲他们职业的一些方面,如:提升带来的职业转换,他们将成功定义得比职业成功更广泛。他们认为自己在如何去生活,在哪里居住,如何处理家庭的事情,以及在组织中的发展道路是与众不同的。

二、就业能力的含义

在20世纪80年代就流行过一名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句话表明我们很早就认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才能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那么什么是就业能力呢?我们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在当今多变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呢?不同的机构和不同的研究者对此有一些不尽相同的定义和描述。

加拿大会议委员会将就业能力定义为“个体为满足雇主和客户不断变化的要求、实现自己在劳动市场的抱负和潜能而应具备的品质和胜任力”。

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发挥潜能的能力和信心。

通过对上述定义的理解和分析,我们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知识、培养综合素质而具备的获得工作机会、并在工作中持续发展的能力。从对就业能力的定义不难看出,就业能力不仅包括狭义上理解的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三、打造就业实力

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竞争在加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唯有与时俱进、勤奋学习、积蓄能量、锻造实力,才能拥有辉煌的未来。海的宏阔来自它不辞细流,山的雄伟得于它不拒微尘,人的成功则来自他长期勤奋努力。实力的造就就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是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实践积累,甚至是用失败和挫折兑换而得到的。尽早为就业作“能量积累”,将打造实力贯穿大学生生活的全过程,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充分的知识准备、素养准备、能力准备、经验准备、心理准备。

想要在竞争中取胜,唯一的秘诀就是:行动起来,打造自己的实力。

(一)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

较高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品质是人才的基础。从多年来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普遍喜欢职业品质好的毕业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便是最好的证明。因此,毕业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即具有对社会、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1.强烈的责任意识

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曾对他的员工说:“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比尔·盖茨说这句话,是建立在他对执行力重要性认知的基础上的。因为一个人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才能在执行中勇于负责,在每一个环节中力求完美,保质保量地完成计划或任务。所以微软非常重视对员工责任感的培养,责任感也成为微软招聘员工的重要标准。正是基于这种做法,成就了微软一流的执行力,打造出了声名显赫、富可敌国的微软商业帝国。

责任意识有着双重内涵:一是指对自己负责,对自己应尽的职能、义务,对自己的成长、进步以及人际关系等负责,即对构成自我形象的综合要素负责;二是指对工作、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具有责任意识的人,踏上工作岗位后才能做到敬业务实,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会忘我投入、甘于奉献、任劳任怨的。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福特先生年轻时曾有过这样一段经历:他在一所普通大学毕业后到处奔波求职,有家公司招聘员工,他前去应聘,在过面试这一关时,他走进考场无意中发现地上有一张废纸,就很自然地弯腰捡起来扔进了纸篓,然后才就座应试。而正是这样一个举手之劳的小事,却展示了他的良好素质,赢得了招聘人员的好感,使之舍弃前面几位应聘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而录用了他。招聘者正是被他以主人翁身份对环境中不协调因素的处理中体现出的责任感所感动。

这种责任意识需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进行有意识地培养。一个人的责任心换来的是良好的工作业绩、周围人的信赖和自身的成长。

2.基本的诚信原则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信而不立”、“朋而有信,人无信而不交”、“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切都是中国古代对“诚信”二字的诠释。“诚”就是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信”就是守信,就是遵守诺言,履行约定,不虚伪欺诈。诚乃信之本,无诚何以言信?一个人如以诚信为本,才能塑造完美人生;一个人如不讲诚信,那就像一面被打破的镜子,他的人格就会出现难以弥合的裂痕。现代职场非常重视一个人是否具有“诚信原则”。

诚信是立人之本,做人之基,是做人的基本品格。对人守信,待人以诚,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才能和别人交流和沟通。相反,言而无信,行而不诚,只会丧失人格,为人所唾弃。诚信为人处事,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诚信也是一切企业的立业之本、兴业之道。自古在商品买卖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行业道德。旧时商家店铺的门口,大多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8个字。到了今天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诚信是一切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在当前的信用经济中更加彰显了其重要作用。良好的信用可以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效益。企业只有诚信经营,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才能持续稳定发展,才能做强做大。

常言道: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因此,诚信是做人的第一准则。诚能使人广交朋友,获得更多机会;信能使人把握机会,获得成功。只要心存诚信,不管千险万难,我们的路上都会充满阳光,我们在成功的旅途上就不会太累。

3.科学的理性精神

科学的理性精神要求我们在办事情、解决问题时能用理智判断、调节自己的行为。有理智而不乏个性,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一味“从众”,人云亦云。有一个案例很值得我们深思。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一次董事会上,有位董事提出了一项决策议案,立即得到大多数懂事的附和。有人说,这项决策能够大幅度提高利润;有人说,它还有助于我们打败竞争对手;还有人说,应该组织力量,尽快付诸实施。但是,会议主持人则保持冷静的头脑,他说:“我不赞同刚才那种团体思考方式,它把我们的头脑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天地内,这会导致十分危险的结果。我建议把这项议案搁置一个月后再表决,请各位董事各自独立地想一想。”一个月后,重新讨论那项议案,结果被否决了。

科学的理性精神,还要做到有理智而不乏自信,不畏权威,坚持自己的判断和观点。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有一次在欧洲参加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按照评委会给他的乐谱指挥乐队演奏的时候,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他以为可能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然有个地方不和谐。小泽征尔向评委提出乐谱有问题,但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权威人士都说乐谱没有问题,是小泽征尔的错觉,请他找出原因。小泽征尔当时还不大有名,只是一个普通参赛者,但他坚信自己的判断,肯定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台上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参赛者在发现乐谱的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前两位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终因不自信而被淘汰。小泽征尔最终摘取了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4.和谐的人格特征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结晶。所谓“和谐”,《辞海》解释为:“和谐即协调。”《现代汉语词典》则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具体地说,和谐是指构成事物的各要素之间的完整、协调、平衡、统一。“和谐”与“人格”整合在一起称为“和谐人格”。和谐的人格特征体现出强烈的团队精神,善于与人沟通、合作,通过互相配合,达到自己原本达不到的目的。

甲看到乙在门口搬一台洗衣机,便过去帮忙。两人通力“协作”,与那台笨重的洗衣机搞得难解难分。过了好一阵子,他们的努力毫无结果。于是,他们停下来,面面相觑,气喘吁吁,不知如何是好。等缓了口气后,甲说:“这台洗衣机怕是弄不进去了。”乙听了,瞪大眼睛说:“什么进去?我是要把它弄出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沟通对于合作是多么的重要。

人是社会的人,人总是要充当一个社会角色。在社会大舞台上,不论你从事什么事业,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搞好人际关系,借助“人和”的东风。当今社会是一个互相依赖的社会,不论在哪一个专业领域,单独一个想独立达到事业的顶峰,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要得到别人帮助的最好办法,就是先帮助别人。当你试着随时鼓励并协助他人求取事业的成就,大部分人在你需要他们时都会助你一臂之力。不吝于伸出援助之手,你才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反之,你将一无所获。

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自己不甚读书识字,但他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一套生活哲学,归纳起来就是:“花花轿子人抬人。”他善于观察人的心理,把士、农、工、商等阶层的人都拢集起来,以自己的优势,与这些人协作,别人也为他的行事所打动,对他产生了信任。通过种种的互惠合作,使胡雪岩从一个学徒工变成一个执江南半壁钱业之牛耳的巨商。

自己的力量有限,这不单是胡雪岩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但是只要有心与人合作,那就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且能互惠互利,让合作的双方都能从中受益。

5.爱岗敬业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古时候,老中医在弟子满师时,要送两件礼物——一把雨伞和一盏灯笼给弟子,意在教育弟子看病要风雨无阻、昼夜不分。这是我国古代从业人员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一个典型事例。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是对人们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的一种普遍要求。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必然要求吃苦耐劳,只有吃苦耐劳才能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敬重自己的职业,不怕苦不怕累,他的身心才会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二)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担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是知识结构合理、能根据当今社会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所学到的各类知识科学地组合起来的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

1.知识结构的模式

一是宝塔型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形如宝塔,由基本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学科前沿知识构成。基础理论知识为宝塔型底部,学科前沿知识为高峰塔顶。这种知识结构的特点是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宽厚扎实、专业知识的精深,容易把所具备的知识集中于主攻目标上,有利于迅速接通学科前沿。现今我国本科院校大多是培养这样知识结构的人才。

二是蜘蛛网型知识结构。蜘蛛网型知识结构是以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中心,与其他和本专业相近的、有较大相互作用的知识作为网状连接,形如蜘蛛网。这种知识结构,是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一个“中心点”,与其他相近的,作用较大的知识作为网络的“纽结”相互联结,形成一个适应性较大的,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左右驰骋的知识网。这种蜘蛛网型知识结构的特点是知识广度与深度的统一,这种人才知识结构呈复合型状态。随着社会生产的高速发展,这种知识结构的人才非常受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是幕帘型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是指一个具体的社会组织对其组织成员在知识结构上有一个总的要求,而作为该组织的个体成员,将依其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在知识结构上又存在一些差异。以一个企业为例,企业对其成员的整体知识结构要求是,具有财会、安全、商业、保险、管理等知识。而对企业中处于不同层次的个人来说,要求掌握上述知识的比例是截然不同的,从而组成各自不同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强调个体知识结构与组织整体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它对于求职者的启示是,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所选职业类型在整体上对求职者的知识结构的要求,同时还要了解所选职业类型在整体上对求职者的知识结构的要求,同时还要了解所选职业岗位在社会组织中的位置及具体层次,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就业后的适应性。

2.现代职业对知识结构的共性要求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使得知识量爆炸式增长,大学生如果不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就难以在信息量剧增的社会中生存,也不能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以使得个人发展的大厦地基扎实、宽厚,就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增强信心,找到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交汇点。大学生要主动进行新知识的储备,新技能的学习,寻找并形成适应社会需要和个人成才发展的知识结构。

一是“必要”的政治理论知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3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大学生来说,不管什么专业,都需要有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需要有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而系统的政治理论为大学生指明了政治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使大学生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因此,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是大学生知识结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特别要努力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努力学习成长成才与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把实现人生价值的个人梦想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构建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好知识、本领,使自己成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是“够用”的基础知识体系。基础知识是知识大树之躯干,是知识结构之根基。大学生无论选择何种职业,也不管要向哪个专业方向发展,都少不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就像万丈高楼平地起,全靠基础来支撑,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的产业、行业、职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必然加快,毕业生在择业、就业上已不可能再是“从一而终”,职业岗位随时变动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靠扎实的基础知识。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讲过一段极为深刻的话,他说:“现在的学生一进大学即分系,分专业,由于急于求成,急于专业化,学生仅学到限于本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只能‘单打’,将来毕业后适应性很差,只会守住自己的一个‘小摊子’,换一个方向就晕头转向,不知所措,这怎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呢?大学教育的根本一点,是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把基础知识的面拓得尽可能宽一点儿,这样,学生就有了‘后劲’。”苏老先生的这段话应当说是很有见地的。只有具备宽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适应各种复杂的新情况,才能掌握现代最新的理论,才能使知识结构“根深叶茂后劲大”。

三是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毕业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应以“必须和够用”为原则,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而定,不求系统、完整,但可能是跨专业的。如对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员的培养,不仅要懂得土木结构、水暖通风、电气安装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经济核算、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所以,大学生对自己所要从事的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要有一定量和质的要求,对理论体系、专业的历史和现状、国内外最新信息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对与其专业相邻领域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和熟悉,这已成为现代职业对人才素质的重要要求。

四是得心应手的工具知识体系。它主要包括英语、文献检索、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文献检索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大学生收集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工具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是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一项基本要求。同时,从实用的角度考虑,我们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知识,要与世界上的先进学术思想进行交流,外语是必不可少的知识工具。

五是高效学习的方法知识体系。在大学生的合理知识结构中,有关方法论的知识应该是主要的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两个方面。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会学习是大学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因此,思维方法也是方法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

(三)培养基本的能力素质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党和国家对当代大学生寄予厚望,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大学生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应争取培养自己的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

1.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指在没有教师和其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自我学习的能力。大学是学习知识的神圣殿堂。当代大学生应该自觉培养一种以课本为基点,以课堂为基本场所,向外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并把各种知识内化为自己大脑中的东西的能力。通过学习提高,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

2.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要适应这种状况,保证自己从学校到社会顺利过渡就应该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通才教育。走上工作岗位后,有的知识用不上、有些不够用、有的要从头学起,这就要求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根据工作的需要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行为方式,尽快培养自己的社会应变能力。

一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其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适应社会能力的强弱是与他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等密切相连的。一般来说,一个素质比较高、各方面能力比较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够很快适应环境、适应工作。即使是在困难的条件下和较差的环境中,也能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绩。

3.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以语言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它是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基础性素质,故又称为语言文字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要求语言的流畅性、灵活性和艺术性,书面表达能力要求文句的逻辑性、艺术性和条理性。

对于大学生来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如工作汇报、年终总结、文件起草、研究报告等都需要,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求职自荐信的撰写、个人材料的准备、回答招聘人员的问题、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等。无论哪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4.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将知识转化为物质的重要保证,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一项实践技能。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无论今后从事生产、建设工作,还是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服务工作,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个人能力的发挥程度。美国普渡大学W.K.Lebold教授指出:“技师和工程师不同,工程师是产品、生产过程、工程系统的开发者或设计者,而技师是一个典型的工程实践者,他们关心工程原理如何应用于实践,如何组织生产人员从事生产准备工作和现场操作。”因此,大学生应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坚持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际,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5.人际交往能力

生活、工作中需要与许多人交往,这就难免发生矛盾。作为大学生只有具备人际交往能力,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要以我们民族善良、诚实的传统美德来善待他人,“将心换心”“以诚相待”,学会尊重他人;要换位思考,多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这样才能得到他人尊重;要学会能干大事,又能干小事的本领;学会处理具体问题时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学会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合作共处。

6.开拓创新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其实质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质在新的层面上融为一体、相互制约、有机配合而形成的一种合力。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温柏格说过:“不要安于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尝试发现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是最好的学生和次学生的分水岭。”因此,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知识、增强才干的过程中,应同时注重培养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实践锻炼和经验积累,积极开发个人创新潜能,自觉培养开拓创新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后创造性地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7.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包括计划能力、组织实践能力、决断能力、指导能力和平衡能力。近几年来,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用人单位对具有一定交往能力的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许多单位挑选大学生时不仅注重学业成绩,同时对在校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担任过社会工作很感兴趣。事实表明,用人单位很看重毕业生的组织管理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尽量做一些社会工作,只有将知识运用起来,具有一定的决策、组织管理能力,才能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8.团队合作能力

所谓团队合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团队合作可以形成单位或部门的凝聚力,实现1+1>2的效应。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的要素包括:尊重、欣赏、宽容、平等、信任、沟通、负责、节俭、诚信、热心、超越等。

我们应该向狼好好学习,狼喜欢独自活动,它们却是最团结的动物,狼不会在同伴受伤时独自逃走。当他们面临强大对手的时候,狼会绝对地合作,会充分发扬他们的团队精神,并肩作战奋勇抗敌。成天高呼团结一致,当面临危难和承担责任时,明哲保身、互相推诿的情况不会发生在狼群里。我们可以建立一支“狼性”团队,学习狼坚韧不拔的精神,学习它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拥有健康的择业心理

1.认识自我,准确定位。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人贵有自知之明。选择职业前应该首先认真想一想,你有什么才干、能力和专业特长,你的各种素质能力可以做什么工作,适合从事什么职业,然后在你的素质、能力同现实可供选择的职业或工作岗位之间搭起一座或几座桥梁,使你择路而行。这样才能避免盲目自信或自卑的心理,在就业中克服劣势,发扬优势,不骄不躁地找到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

2.不求到位,先求就业。正确理解专业对口。学以致用是我们就业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具体就业过程中,往往会因专业不对口使一些同学产生困惑。有些同学机械地用自己所学的专业课与社会需求完全一致来理解专业对口,这显然是不妥的。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下,一个人终生在一个单位从事一种职业的传统就业方式,已经成为过去。中国人平均一生就业1.1次,美国人平均一生就业6.5次。所以要破除选定终身的传统就业观念,在落实和选择工作单位和岗位时,不求一步到位,适当降低择业期望值,迟就业不如早就业,工作若干年后,由于知识的更新,经验丰富和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方向,重新选择新的就业单位和岗位。

3.目光向下,寻找成才创业的沃土。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尽管苦一些、累一些、条件差一些,但能为大学生成才和创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与充分的机会。一是那里缺乏人才,大学生容易脱颖而出;二是那里的领导更重视人才,这是成才创业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三是艰苦的环境磨炼人,催人奋进,促人成才。所以,目光向下,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和岗位上去,谁最先觉悟到这一点,最先迈出关键性的第一步,谁就能更快地成长起来。

4.审视机遇,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大学生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给学生择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和条件,也给学生择业带来了相当的风险和难度。应该说,测定所选职业的满意度不仅仅取决于职业本身,更取决于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技术设备力量、经济效益、人际氛围、地理位置等实际现状。为此,要求大学生综合分析,兼顾考虑再作选择。另外,在许多情况下,事业的成功往往来自于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抓住了这种机会,就等于踏上了成功之路。

5.不怕挫折,决不轻言失败。求职过程中,被用人单位拒绝是很正常的。其原因不胜枚举:要么是你的学历不够,或者所学的专业不完全对口;要不就是受年龄、经验等其他因素所限。可以说,除非你是“度身定制”的专才,招聘单位对你一见钟情的概率是少之又少的。关键是在求职过程中要树立信心,不放弃任何一次可能成功的机会,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任何用人单位都欢迎那种做事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人才。

拓展训练

一、职业锚测评

下面给出了40个问题,根据他的实际情况,从“1—6”中选择一个数字,数字越大,表示这种描述越符合他的情况。例如,“我梦想成为公司的总裁”,他可做出如下选择:选“1”代表这种描述完全不符合他的想法;选“2”或选“3”代表他偶尔(或者有时)这么想;选“4”或选“5”代表他经常(或者频繁)这么想;选“6”代表这种描述完全符合他的日常想法。确定最符合你自身情况的选项。

职业锚测评表

计分方法:

在40题中挑出三个得分最高的项目(如果得分相同,他挑出最感兴趣的项目),在每个项目得分的后面,再加4分。(例如,第40题,得了6分,则该题应当加4分,变为10分)将每一题的分数填入下面的空白表格(计分表)中,然后按照“列”进行分数累加得到一个总分,将每列总分除以5得到每列的平均分,填入表格。记住:在计算平均分的总和前,不要忘记将最符合你日常想法的三项,额外加上4分。

二、分析一下自己就业实力中的优势和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