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打造创业就业“梦工厂”

打造创业就业“梦工厂”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更好地推动创业就业工作,聊城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新政策,通过取消、下放,一大批涉及投资和社会事业管理的审批事项交由县、市、区承担,减少了程序,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调动了全民创业、兴办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在镇上打工挣得不比外边少,离家又近便,不耽误照顾家里。”茌平县乐平铺镇朱庄村的朱兆强早年一直在外打工,去年回乡和祥瑞新材料公司签订了用工协议,月工资3100元,还有养老保险,朱兆强非常满意。

和朱兆强一样,韩屯镇东孙村的退役士兵孙协蒙也顺利找到了工作。在2014年冬季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上,他被齐鲁味精集团录用。

就业乃民生之本,富民之基。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2014年,聊城市将关乎百姓根本利益的就业问题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完善扶持政策、提供贴心服务等方式,在经济新常态下打造创业就业“优先级”,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3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8万人,困难群体就业462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6万人,分别完成省市下达任务的127.6%、105.3%、115.6%、118.9%。其中创业带动就业2.7万人,创业对城镇就业贡献率达到45%;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53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4%,优于省市年度控制目标0.76个百分点,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5.15%。

国,以民为本。民生保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天下安。

“尊重每一个人的梦想,万一他要是实现了呢!”“我们聊城也可以成长出比尔·盖茨、乔布斯、马云这样改变世界的人!”

基于这样的理念,聊城市委、市政府把建设“创业型城市”列入重要日程,为在一至两年内将聊城建设成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形成创业孵化基地总数达到50家以上的规模,聊城把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创建创业型城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任务指标分解到县(市区),列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下发了《关于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的通知》、《聊城市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大学)管理办法》等文件。

积极搭建创业服务载体,主导建设了集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创业大学、创业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仅市创业孵化基地建筑面积就达1.1万平方米,设立了公共服务区、综合展示区、创业苗圃、创业孵化区、创业加速器、创业培训区六大区域,对科技含量高、污染少、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以扶持其快速发展,每年可培训创业者1万人,可同时容纳1000余家企业入驻,直接带动就业1万多人。

“我们这个基地将创业公司分为三个阶段:苗圃期、孵化期、加速期。其中苗圃期一年,孵化期和加速期各三年。在整个创业期间,公司可吸纳大学生、下岗职工、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家庭妇女等不同就业人群。政府的各项税费减免、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这些好的扶持政策,创业者在这里都能享受到。符合条件进驻基地的创业者,对其房租按‘先交后返’原则,给予最长三年房租优惠减免,第一年减免100%,第二年减免50%,第三年减免30%。市政府还协调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在基地开设窗口,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在聊城市创业孵化基地,项目经理王军向我们介绍。

另外,“123456的发展模式”,更是对聊城市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高度概括。“1”是指形成一园区多基地的聊城大创业格局,以该基地为龙头,带动市、县两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2”是指打造实体创业园和网络创业园两种孵化模式;“3”是指整合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和企业发展三个孵化链条;“4”是搭建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云平台和金融投资四个孵化平台;“5”是达到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模式化和规模化五个孵化模型;“6”是提供公共服务区、创业服务区、创业培训区、创业孵化区、创业管理区和后勤服务区六大孵化功能。同时,人社、工商、税务、银行等机构都在此设置窗口,更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等方便快捷“一站式并联”创业服务。

“在基地除能享受到很多政府提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外,还能招到大学生做员工,并且能互帮互助,把更多的资源整合,推向市场。”作为聊城创业大学首批学员,经营电子商务的刘玉斌在基地创业感受颇深。

目前聊城市创业孵化基地已入驻创业实体95家,总注册资金4000余万元,年销售额预计达到2000万元以上。在抓好市创业孵化基地基础上,聊城加快推进了其他市、县两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建设。指导县(市区)依托现有工业园区、经济园区或各类市场,建成县级创业孵化基地21家,吸纳创业实体920余家,带动就业4100余人,在全市形成了以市创业孵化基地为中心,县(市区)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为支撑的“多基地、有特色、广辐射”的创业孵化格局。

一个个创业孵化基地,像一双双手,帮扶创业者上路;又像一本本书,传授给创业者最实用、最直接的创业技能;还像一扇扇门,通过大学的培养,带领创业者走向创业成功。

“我毕业后回到阳谷,参加县里组织的创业培训后,开办了一家厨具精品馆,又获得了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现在我的小店生意相当红火,顺便还带动了一位姐妹实现了就业。”在阳谷县城厨具精品馆里,29岁的陈静言语里充满喜悦。

没有资金也可以开公司、当老板,许多人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但在聊城,这不是神话。从大学生到厨具店老板,陈静的成功创业,很大程度上源于聊城市支持创业就业的民生项目。

近年来,聊城市树立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思路,率先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搭建创业服务载体,逐步建立起了以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云平台和创业投融资平台为一体的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为创业者搭建一个全新的“圆梦”平台,先后对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城乡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等各类城乡自主创业人员以及初创企业开展创业意识培训、创业能力培训、创业实训、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全市已免费组织创业培训3.07万人,培训后创业成功率达到39%,让聊城市成为创业的沃土。

为更好地推动创业就业工作,聊城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新政策,通过取消、下放,一大批涉及投资和社会事业管理的审批事项交由县、市、区承担,减少了程序,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调动了全民创业、兴办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同时,还大幅削减了各类收费事项,累计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25项、免征12项、改变征收范围6项,转为经营性收费3项。

为推动中央和省、市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聊城市强力破解资金瓶颈,设立了5000万元的市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提高了就业创业培训补贴标准。同时,突出抓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将贷款对象增加到9类人员,几乎涵盖创业各类人员,贷款额度由过去单笔个体5万元、企业200万元提高到现在单笔个体10万元、企业300万元。在这种新政策的刺激下,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呈“井喷”态势,发放贷款4.19亿元,是2013年发放额的2.1倍。

市民营局编印发放了《中小微企业政策汇编》一万多册,宣传进村入户,并强化企业调研。与此同时,市民营局还协同纪检监察和物价部门向企业发放收费登记簿和服务跟踪卡,从源头上监督“三乱”,保护创业者的创业激情。

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聘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工商、税务、银行专业人员以及创业成功人士、大学教授、律师、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112人,组成了“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开发和征集适合创业人员经营的项目110多个,建立了创业项目资源库和项目评估推介制度,并结合市场前景及时更新发布,形成了有效的项目采集和定期发布制度,为创业者成功创业开设了便捷通道。

市科技部门每年科技三项经费2300万元和高创中心专项建设经费800万元大部分用于孵化器建设;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建立“创业孵化室”。与此同时,聊城市还成立了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聊城办公室,募集社会资金769万元,对经考察符合条件的城乡各类劳动者,给予5万元免息免抵押担保的创业启动资金,有力促进了创业者实现成功创业。截至目前,全市已为123人发放创业启动资金615万元。

“外出务工有技能和没技能真是不一样,今年我拿着技术等级绿本外出务工比往年多挣2万多元。”“现在我的收入在同类工种里也是比较多的,在外务工,技术和收入一般成正比的,老板看中的是咱的技术。”东阿县姚寨镇的农民刘立强自豪地说。

刘立强初中毕业后,便外出务工,由于身无技能,只能干一些粗活、累活。耳闻目睹身边有技能务工人员每月拿2千多元,有的甚至拿到了4千多元,而自己只拿1千多元,巨大的反差深深地教育了他。去年,他下决心返回家乡后,首先到县劳动技能培训学校报了名,通过三个月刻苦学习,他顺利地拿到了全国通用的电焊技术等级证书。揣着“绿本本”,他在杭州市被厂家优先录用,月收入3000多元。

“在这个班里学习,不仅不用交学费,而且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不用再为找工作犯愁了。”在位于聊城开发区的市医药技工学校内,漱玉订单培训班的学生肖瑞雪这样说。

近年来,随着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企业用工需要,开发区列支专项资金,广泛发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适龄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等培训模式,以订单培养技能人才,实现了劳动力供求直接对接,学生毕业后马上可以到企业就业。2014年,全区举办培训班29期,培训学员2950余名,希杰、华润、龙大、汇通等企业累计招用学员2000余人,解决了大批人员的就业难题。

“你就业、我服务”,按照这一理念,聊城市人社系统依托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技能培训,为就业人员送上技术技能“快餐”,在培养就业人员的一技之长的同时,提升了就业人员的就业空间,为就业提供了保障。

为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质量,聊城市“进村入户”走访调查,建立了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用工单位信息库,依托人力资源信息网,强化信息平台促就业;针对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人员等重点就业群体,组织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春运期间农民工有序流动、企业春季用工调查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情况调查等专项服务活动,密集举办各类招聘会、洽谈会,向城乡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8万多个,进场求职劳动者7万多人次,达成初步用工意向2.18万人。免费就业指导、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培训城乡劳动者7.3万人,搭建招聘平台帮助就业。

建设启动了市人力资源市场,打造集职业介绍、就业培训、考试测评、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人力资源枢纽平台。同时,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36个,见习留用率达85%以上。抓好“三支一扶”工作,招募支扶大学生167名。把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服务延伸至乡镇街道人社所办理,建成了“聊城大学生就业”微信平台。6月5日-6日,全国第二届部分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研讨会在聊城召开。

“前几天,县法院为我们64个农民工讨回了37万元的欠薪,我们真没想到,通过法律途径讨薪,远远比上访、闹薪更为有效!”阳谷三奇彩印包装有限公司门岗值班员宋克存高兴地说。

2014年3月9日,阳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受理了阳谷三奇彩印包装有限公司拖欠职工工资案,联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查清事实后,立即向彩印厂作出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处理)听证告知书,随后又发出告知书,责令彩印厂限期支付拖欠职工工资,但该公司仍然拒不执行。为了更好地维护农民工权益,阳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向县法院递交了“非诉执行申请书”

在三奇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经营困难,银行账户被冻结,固定资产被中级法院查封,已进入到拍卖程序的关键时刻,县法院执行庭及时开通讨薪“绿色通道”,依工人工资有优先受偿权为由,向中级法院执行局提出参与分配的申请,通过拍卖厂房机械设备,将该公司拖欠的37万元工资款全部发放给农民工。

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涉及广大群众最直接、最根本利益,涉及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稳定。近年来,聊城市在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上,巩固清欠成果,深化和落实清欠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为主动解决农民工讨薪问题,按照国家、省政府的要求,聊城市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领导小组联合执法检查,对使用农民工较多的企业,特别是建筑、交通、水利施工、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行业实施重点检查。对投诉、举报,网络、媒体反映的问题,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对违法案件坚决予以查处,对重大违法案件可采取处理处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媒体曝光、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直至吊销营业执照、公安部门追逃等手段,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

为逐步建立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确保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聊城市积极探索农民工维权途径,由“突击检查”向“长效管理”转变,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作为施工许可的前置程序,纳入行政服务大厅统一办理,聊城市住建委和市财局共同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及时返还。去年,聊城市城区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沉余资金1643万元,累计沉余资金4391万元,为及时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提供了资金保障。

在集中力量对用人单位检查的同时,聊城公布了13部辖区或领域的农民工讨薪电话。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妥善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对各类企业进行监控,对建筑、餐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重点防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因拖欠工资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尽最大努力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恶性事件发生。

工作就在家门口,就业培训有补贴,创业贷款有扶持,弱群就业有服务,合法权益有保障。如今,聊城市正厚植民生之本的沃土,走出一条既能促进充分就业、又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路子,筑牢了民生之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