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时间:2022-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湖北省鄂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鄂州市是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全市总人口106万,其中城镇人口40万,农村人口66万。在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一是大力推进鄂州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建设。
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_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研究(上卷)

湖北省鄂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鄂州市是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全市总人口106万,其中城镇人口40万,农村人口66万。近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鄂州市就业创业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五个鄂州”、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坚持把加强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宏观调控形势下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重要手段,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城乡就业一体化工作成效显著。截至7月,201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029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851人,分别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35.3%、9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12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097人,开展创业培训1420人,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7170人;自主创业人员4091人,带动就业1139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几年低于全省目标控制数。

为推进全市城乡就业一体化进程,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鄂州市在全省率先提出了“以统筹理念促进城乡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用城市理念改造农村,用居民理念转化农民”的发展思路。以建设“一主三新十特百新社区”为着力点,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大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不断缩小城乡差别。到目前为止,全市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居民化的城市格局已基本形成。在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一是大力推进鄂州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建设。为了高标准建设鄂州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力争建成全省一流的人力资源互动平台,鄂州市政府专门划拨土地32亩,作为市级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建设用地,根据规划,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4097m2。目前,该项目已被批准立项,基建工程即将启动;二是大力推进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全市34个城区社区的就业平台改扩建已全面完成,软硬件设施达全省一流,农村322个行政村已整合成106个新社区,长港示范区和20个样板社区正在抓紧建设。省委领导同志在视察华容区庙岭镇恒大社区时,对鄂州市农村新社区的就业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方面,鄂州市提出了建立贯通城乡,连接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就业信息网络的设想。目前,市级中心机房已建立,共配备主服务器1台,数据库服务器1台,WEB服务器1台,市公共就业服务大厅配备了电子显示屏,并开通了鄂州就业信息服务网站,全市城区34个社区及部分农村社区已实现了与市中心机房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一、近年来,鄂州市城乡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作法

1.统筹规划,高位推进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鄂州市举全市之力,共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鄂州市委召开五届七次全会统筹部署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统筹城乡发展委员会。市城乡就业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劳动保障、总工会、妇联、共青团、财政、税务等17个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人社部门落实了以人社局长、就业局长参加的工作专班,及时制订了《鄂州市城乡就业一体化工作三年规划》,提出了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强化职业培训工作、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强化失业保险工作六大任务及具体工作措施、方法步骤。

2.城乡并重,分步实施

为夯实基础服务平台,鄂州市制订出台了《鄂州城乡就业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提出了城乡并重、机构健全、建设规范、功能完备、服务高效的总体要求,城区以建设全新的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市就业训练中心为重点,同时对城市社区服务场所设施进行全面改扩建;乡村以加强21个乡镇106个新社区服务场所建设为重点。目前,城区34个社区的改扩建任务已全面完成,基础设施达到全省一流水平,长港示范区8个样板村及20个农村试点社区的建设也已基本完成,其他农村新社区按照规划目标正在建设之中,到2015年将实现全市322村公共就业服务全覆盖。

3.软硬兼顾,夯实平台

按照人员专业化、硬件标准化、服务规范化、工作信息化的要求,首先,鄂州市充实加强了各基层平台的服务人员队伍。对城区社区的劳动保障协理员实行了轮岗交流制;对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人员实行与乡镇双重管理的方式,由各区公开招聘,就近就地优先录用大学毕业生。同时,健全劳动保障人员培训管理办法,坚决实行持证上岗制,每年都会组织开展针对劳动保障人员的培训。其次,鄂州市统一规范了各基层平台的机构名称,乡镇设劳动保障服务所、社区设劳动保障服务站,城市社区“六统一”制度在农村社区同样执行。制订了《鄂州市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职责》,明确了服务内容及服务流程,要求办公场地不少于500平方米,按照每个乡镇(街道)30万元、每个村(社区) 20万元的标准,为其配备了电脑、显示屏、网络、标准的培训教室等设施,建立了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及信息网络平台。

4.建立基地,打造品牌

近年来,鄂州市打造了“燕矶金刚石刀具创业园”、“葛店白浒铸造创业园”、“旭光农民工创业园”等品牌,还在泽林镇建设“鄂州市农民工就业服务市场”,整体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先后在花湖、沼山、东沟、华容等就业群体集中区域建立就业培训基地,培育市场主体,集合使用优惠政策,畅通就业渠道。在蒲团横山村,依托梁子湖水产品工贸公司,建立了种养加复合型实用农业人才培训基地,初步形成了“一镇一业”、“一乡一品”的创业就业格局。通过开展校企对接、订单培训以及劳务区域合作,把鄂州的农村劳动力技能优势转化为转移就业优势,先后在上海、珠海、厦门等海峡西岸经济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输出劳动力数万人,有效促进了鄂州市就业形势的稳定。

二、“十二五”期间,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的规划

1.构建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与基层就业服务平台

(1)加强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功能建设。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要建成武汉城市圈内一流的公共人力资源互动平台,市就业训练中心要达到全省优秀训练中心标准。各区要按照“六到位”的要求,完善劳动就业管理局、就业训练中心及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功能,实行求职登记、用人登记、职业介绍、就业援助、职业培训、社会保险、用工维权“一条龙”服务。

(2)实施就业工作进乡村工程。按照“六到位”的要求,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燕矶镇、杜山镇、长港镇、东沟镇、泽林镇、蒲团乡、梁子镇等乡镇或其中心村建成规范化的乡镇村劳动保障工作服务平台,106个农村新社区按照详细规划加快建设进度,到2015年实现全市322村公共就业服务全覆盖。

2.加强职业培训基地与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1)加强培训阵地建设。强化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对各定点技能培训机构定点资格实行年审制,严格执行广告审核制、学员注册制、开班审批制、双证准入制、项目合同制、定期通报制、检查验收制、公示公告制、考核考评制,重点抓好武汉城市圈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及鄂州职业大学培训基地建设。

(2)建立创业基地和孵化基地。指导葛店、鄂州、花湖、红莲湖等开发区开辟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回乡创业人员、复转军人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在燕矶、梁子岛、蒲团、白浒镇创建“农民创业园”;沿江、沿港、环山建立“休闲观光业创业带”;在中心城区开辟2~3个“创业一条街”。

(3)打造创业品牌基地。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产业技术培训,进一步培育“燕矶金刚石”、“沼山缝纫”、“东沟桩基”、“白浒铸造”、“华容刺绣”、“沙窝建筑”等创业品牌基地,逐步形成“一乡一品牌”、“一地一特色”的创业培训工作格局,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和鄂州职业大学,围绕新型制造业、先进服务业和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教育理念,以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及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强化公共实训和技能鉴定核心功能。

3.建立贯穿城乡的就业信息网络

建立市、区(街道)、镇、村(社区)四级信息网络平台,率先与武汉城市圈内各市实行资源共享,方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查询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在村(社区)级建立人力资源台帐、信息搜集和发布终端,在乡镇(街道)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城乡人力资源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就业服务信息发布四级同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