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

学风道德建设心得体会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第一届社科委工作会议上,就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今年1月举行的第二届社科委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建议,并通过了《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章程》。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更是学术研究的基本道德。科学研究以创新和质量为基础,创新和质量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
以诚实守信为荣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上)

周 济

(2006年5月23日)

学风建设委员会各位委员、同志们:

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度重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2004年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要求“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思想道德和学风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活动中,胡锦涛同志多次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回答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努力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时,发表了关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这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行动指南,对引导全社会的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加强教育系统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同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自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成立以来,对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在第一届社科委工作会议上,就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今年1月举行的第二届社科委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建议,并通过了《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章程》。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学风建设委员会成立大会,这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相信学风建设委员会的成立对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想法。

一、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为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加强教育系统学术道德建设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指南,特别是“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等内容,对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科学研究既是光荣伟大的事业,也是艰苦的事业。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心浮气躁、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急功近利,是不可能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坚持艰苦奋斗、辛勤劳动的学风,只有肯吃大苦,花大力气,科学研究才能真正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更是学术研究的基本道德。毛泽东同志说得好:“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毛泽东同志还谆谆告诫我们:“我们应该是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最终都是要被戳穿的。只有踏踏实实、扎扎实实、老老实实,才是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才能真正提高科学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

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对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引导作用。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良好的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良好学风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学风是世风的引导力量,学术道德是社会道德的最后防线,它既受党风、社会风气的影响,又同时影响着党风和社会风气。良好的学术风气、学习风气、教风、校风会形成强大的力量,对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对引导社会价值的取向和走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去年底,全国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超过了2300万人,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在充分肯定高等教育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考验,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还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一定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抓教育质量。人民群众倾注了那么多感情、精力和财力,把子女送到我们的高等学校,就是希望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把质量搞上去了,学生成人成才了,人民就满意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也就得到满足了。高等教育的质量体现在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每个方面都离不开良好学术道德和学风的保证作用。

首先,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是提高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的基本保证。科学研究以创新和质量为基础,创新和质量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科学精神的本质是求实创新,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科学研究和高质量。古语云“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风气就是学术研究的规矩。创新离不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艰苦的劳动,严格遵循学术研究的程序、方法和规范,以此为基础,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出精品、出力作,推动科学繁荣和发展。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华而不实,都是违背学术规律、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都是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的大敌。

其次,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的基本职责,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没有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是不可能有保证的。倡导并形成崇尚诚实劳动、鼓励科研创新、遵循学术道德、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教师是学科的建设者和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学科研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校园文化的营造者和建设者,教师为人师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学术道德和治学风气,对学生具有深刻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为人师,身为世范,教师正则学生正,教风正则学风正,治学态度严谨了,学术风气端正了,教学质量才有保证。

再者,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也是提供良好社会服务的基本保证。高等学校对社会的服务主要是知识的服务、技术的服务,是高科技的服务。科学技术水平越高,就越要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风,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3.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与此同时,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学术气氛空前活跃,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人辈出、学术繁荣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总的来说,高校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是好的,广大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甘于寂寞,刻苦钻研、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为维护和发扬良好的学风和学术道德传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体现了良好的师德风范。

但是,在充分肯定主流、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社会不正之风和个人名利思想的影响,高校科学研究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某些方面还比较严重的学风不正、学术不端现象。这些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在这当中,有两个层次的问题。一个层次是学风不正,比如学风浮躁、浅尝辄止、低水平重复、理论脱离实际、不严守学术规范,甚至粗制滥造、自我吹嘘,急功近利;另一个层次是学术不端,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比如投机取巧、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伪造事实、篡改数据、沽名钓誉,甚至滥用手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名利。目前国内不少高校都已经传出有学者“涉嫌”学术造假,被点名或被质疑卷进学术造假的学者教授(包括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不下百人。这些现象严重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影响了学术声誉,损害了学术形象,偏离了科学研究的基本属性和高等学校的办学宗旨,给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产生上述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学者个人的学术道德和素养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和氛围有关,还与现有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有关。认真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而紧迫的任务,必须花大力气抓紧、抓实、抓好。

二、从严治教,切实抓好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遏制学风不正、学术不端行为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既要教育引导,也要约束管理。抓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需要借助三种力量:一是道德力量,研究人员应该自觉遵守学术道德,洁身自好,加强自律;二是制度力量,通过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给违背学术道德者以必要的制度约束;三是行政力量,通过行政管理的手段和措施,控制和约束学风不正和学术不端行为。今天我们成立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就是要进一步强化这三方面的工作。

1.加强道德自律,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声誉

自律是维护学术道德的基础。广大科研工作者要遵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修身正己,自我约束。当前,少数科研工作者学术道德自律意识较差,思想道德素质不高,没有将遵守学术规范内化为自身自觉恪守的原则,有的人对基本的学术道德规范知之甚少,有的是明知故犯。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学者必慎其所道”,“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既然我们选定了以科学研究作为我们的职业,就要严守职业道德,加强学术道德自律,树立正气,讲求诚信,忠于真理,严谨治学,遵循规律,追求创新,为建立良好学风,推动我国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一定要正确行使学术权力,积极开展学术批评。在各种学术评价活动中,要发扬学术民主,客观公正、不徇私情,杜绝权学、钱学交易,勇于开展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与自我批评。遵守学术道德,戒除浮躁之风,远功名利禄。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扎扎实实地做学问,是新世纪对科研工作者的深情呼唤,也是党和人民对科研工作者的热切期望。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对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外部约束

加大高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外部约束,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相关规章制度。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深化科研体制和科研管理机制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科研事业的要求,但目前学术体制和科研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科研管理、学术成果评价、学术职称评定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缺陷,可能助长了追求数量、急功近利的行为。因此,要加强管理首先要改善管理,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建立符合各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推广同行评价和优秀成果代表作制度,强化同行专家在学术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人员聘任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公正规范的评价程序,按照“因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择优、合同管理”的原则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另一方面,要加大制度制约的权威性,建立对学术道德缺失的曝光和惩处制度,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要视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撤销项目、取消晋升资格直至媒体曝光、行政处分、解聘等处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在评奖、晋升等过程中,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

3.高度重视,加强对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领导和管理

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学者自律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证,领导重视是关键。各级教育部门、高等学校、教育科研机构要把学术道德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要把学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组织机构;要有效动员各方面力量,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各级教育部门、高等学校、教育科研机构的领导者,必须树立有利于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管理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教育和科研规律,把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对本单位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进行自查自纠,包括及时妥善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认真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当然,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要严格掌握政策尺度,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对检举不实、受到不当指控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保护。要严格区分学术不端与不同观点争论的界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要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广大师生自觉遵守学术道德的自觉性。学术道德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道德教育活动,将职业道德、学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作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外部舆论的监督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形式,充分发挥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和学术团体的作用,形成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使大家对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耳熟能详,旗帜鲜明,使“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中得到具体落实。

三、充分发挥学风建设委员会作用,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做贡献

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问题,不仅是学校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个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建设。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重要的保证。学术道德和学风的建设,要与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结合起来,营造全社会关心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但是,毫无疑问,学校是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首要责任者,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要把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工作,作为师德师风的突出内容;要把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结合起来考虑,整体推进;要动员广大师生都积极投身到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系统工程中来。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具有特殊意义。学风建设委员会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是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风气建设的指导机构和咨询机构。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宗旨,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倡导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务实、勇于创新的学风。受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托,学风建设委员会主要开展拟定学风建设的相关文件、总结和推广学风建设的典型经验、提出学风建设的研究咨询建议等工作,指导和推进高等学校的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委员会主要是通过调研和制度性建设,指导、督促和推动学校建立学术纠纷受理机构,规范受理程序,促进高等学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工作;同时,以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名义,进行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调查,组织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研讨,开展有关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国际交流,进行个案调查和总结经验,向教育部提出有关改善学术环境、规范学术道德、加强学风建设的建议或咨询意见等。相信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工作不仅对学术研究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而且对高等学校整个学术风气的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志们,你们负有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遴选的学风委员会委员都是学术和学品俱佳的专家,对你们来说,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工作,需要牺牲大量时间、分出大量精力,需要言行谨恭、率先垂范,需要坚持原则、勇于批评。教育部和广大科学工作者对你们寄予厚望。希望大家不辱使命,努力工作,把这项看上去是虚的工作抓实,把这项看上去是软的工作抓硬,促进学术道德和学风状况的显著好转,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出贡献。

最后,我代表教育部对大家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和为做好这项工作而付出的辛劳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立足创新 提高质量:2006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材料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