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温州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政策及成效

温州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政策及成效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温州一些行业龙头企业逐步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规范企业行为,履行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和经济责任。温州已设立社会责任主管部门。目前政府的工作只停留在树立优秀企业社会责任典范的阶段,并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责任竞争力,但还没有进入经验推广阶段。温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定期走访试点企业,了解企业状况,并邀请国内外专家视察企业,为企业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指导意见。温州开展的社会责任建设工作使达到国际质量

温州市是一座沿海城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温州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常住人口771.99万人,外来人口占10.5%。2009年,温州GDP处浙江省第3位,达2527.9亿元,同比增长8.5%,外贸出口109.4亿美元,同比下降8.1%。民营经济是温州最大的特色,全市现有民营企业14.7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5%,占工业总产值的95.5%。温州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鞋革、服装打火机、电器、塑料、机械等传统行业是温州主导产业。近年来,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出口贸易受阻促使温州政府开始关注企业的员工责任、环境责任和诚信责任等。温州政府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与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紧密结合,于2009年制定《温州市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估体系》,2010年初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2010年下半年在温州全市民营企业中推开。温州政府把民企履行社会责任与质量立市、信用建设、品牌建设并重,开展培训交流、奖励先进等系列活动,推动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温州民营企业面临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发展瓶颈,温州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为激励民营经济创新发展,2008年12月8日《温州市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出台,在第一阶段实施意见中把创新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机制列为10项重要任务之一。2009年,温州市被浙江省确定为开展转变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试点主题是民营经济创新改革,提高外向型企业国际竞争力。温州商品出口到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的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为国外跨国企业生产零配件。这些温州企业为扩大出口,必须符合跨国公司各项采购标准。2000年以后,温州企业受到的以社会责任为主要内容的验厂频率逐渐增加,不但增加企业的成本,而且抬高企业出口的门槛。温州一些行业龙头企业逐步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规范企业行为,履行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和经济责任。企业已经意识到,要实现产品出口,必须重视和履行更多社会责任,吸引和留住人才。温州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员工流动性比较大,一些福利待遇较好的企业的员工流失率也在10%以上。员工流动性大,不但大量增加企业的成本,而且造成地区发展缺乏动力。为扭转人才缺失的不利局面,温州企业需要加强员工责任建设,切实维护员工权益、提高员工福利待遇、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关心员工生活,尽最大努力留住人才。

温州部分企业在初创阶段多采用偷工减料、违背信用等方式积累原始财富,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为扭转企业形象,温州企业开始提升责任理念,重视消费者和客户权益维护,开展品牌建设,改变以往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陋习,切实提高产品质量,重塑温州商人的社会形象。

温州市政府把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机制列为《温州市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第一阶段的重点任务之一,以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为推动经济转型的契机。

温州已设立社会责任主管部门。温州市政府委派经贸委为牵头单位,质监局、总工会和工信部等8个部门为协调单位,指定经贸委企业发展处为直接负责单位,指派专人负责,并明确指定各部门和各人员的分工。温州经贸委通过与温州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开展项目合作,以及参与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不断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意识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能力。

开展评选先进工作。2008年,温州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联合《温州日报》开展短信投票评选温州“十大最具环保责任感企业”的活动,目的是倡导社会责任理念,树立企业社会责任的楷模,以营造全社会关心环保、打造生态温州的氛围。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2009年初温州启动《温州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估体系》编制工作,由经贸委牵头,并与温州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以项目合作的形式推进。目前,评价体系已编制完成,主要内容按重要性排序,包括经营责任、权益责任、环境责任、诚信责任与和谐责任等五大部分,构建三级指标体系,二级指标下分设结果和过程指标,共95个三级指标;把企业规模分为三类,分别设置不同的打分标准。就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温州经委还征询了企业和专家的意见。2009年温州政府确定浙江正泰、德利西、康奈、瑞立和乔顿等5家民营企业为首批履行社会责任试点企业,选取原则是企业规模大、实力强、管理规范和知名度高。目前政府的工作只停留在树立优秀企业社会责任典范的阶段,并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责任竞争力,但还没有进入经验推广阶段。

组织培训工作。2010年5月,温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和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以及温州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合作,举办《温州市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专题》培训活动,组织47家民营企业和市经贸委系统的20名干部参加,促进当地企业和政府公务员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温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定期走访试点企业,了解企业状况,并邀请国内外专家视察企业,为企业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指导意见。2009年在政府和专家帮助下,乔顿和报喜鸟集团发布了《2008年企业公民报告》,这是温州民营企业第一次向公众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温州市制定《企业社会责任实施方案》,扩大宣传,拟在《温州日报》上开设专栏,连载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知识及优秀企业成功经验,与电台合作,组织政府、企业共同参与面对面等节目,还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包括土地供应优先与竞价补贴、实行社会责任认证制度等,对履行社会责任较好的“企业公民”给予财政奖励。

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温州企业对员工责任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不断提高员工福利待遇,为员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乔顿、温州华科等民营企业不但没有缩减职工工资,反而调高员工工资,为员工发放14个月工资;乔顿集团投资3000万元为员工新建了一座职工宿舍楼,改善职工居住环境。同时,温州企业环保责任意识也不断增强,增加了对排污处理的投入。温州华科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把污染物处理外包给一家杭州公司,确保企业环境达标。温州开展的社会责任建设工作使达到国际质量、环境等认证标准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首批试点工作于2011年10月完成,随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对首批温州民企社会责任试点企业员工进行随机抽查(每家企业抽查10名员工),并作出成果评估。近期出炉的评估报告显示:有97%的受访员工认为企业在参加社会责任项目后有明显变化,93%的受访员工认为在参加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后,个人行为也有了积极改变,增强了工作主动性。其中9家试点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最大降幅在10%以上。同时,试点企业降低了工伤事故率、生产成本、能源消耗,提高了产品和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完善了供应链等。

“试点成果表明温州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表现不错,比如德力西公司专门为怀孕女员工设立流水线,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关怀,劳工关系和谐发展。”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主任、全程参与试点指导工作的外国专家卢德福说。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是首批10家试点企业之一。公司员工1/3以上是青年女工,考虑到女工怀孕期间的实际困难,德力西为孕期女职工设置了特殊的流水线,相比常规流水线,孕妇流水线的流速慢一些,工作量轻一些,改计件为计时工资,管理颇为人性化。德力西相关负责人透露,“孕妇流水线”的投入,表面上给企业带来负担,但它产生的效益远远超出大家意料:一是员工稳定,辞职少,使企业省了大量培训费用;二是年初招聘,公司都不用为“用工荒”发愁,“孕妇流水线”成了吸引外来员工的形象招牌(12)

自2000年起就逐步导入社会责任管理系统的乔顿集团,也体会到其中的“双赢”之效,认为此举不仅树立企业品牌,也营造了和谐发展的环境。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使温州民企逐步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不单是捐款捐物,更是一种践行科学发展的理念。

在第一批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温州市已正式开展第二批试点工作,并将试点企业增加到了24家,进一步扩大民企社会责任的覆盖面。温州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建设的优势在于:政府部门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已经把社会责任理念上升到地区发展战略的高度,并指定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主管部门;已出台的《温州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内容充实、完备,地区适用性很强,是国内唯一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温州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建设的不足在于:政策缺乏完备性,没有出台企业社会责任监管措施;缺乏实效性措施,无论是激励措施还是合作措施,政府的资金激励和支持都比较弱;相比国内其他地区,温州对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社会宣传力度不强。从政策成熟度来看,温州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政策已经处于“发展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