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器换人”政策实施现状及成效

“机器换人”政策实施现状及成效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对浙江省“机器换人”政策实施情况和成效进行了介绍。“机器换人”政策普及面最高的是温州市,有18.9%的企业享受了政策。同时,“机器换人”政策给本省装备制造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两者相互促进发展。
“机器换人”政策实施现状及成效_2015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机器换人”是浙江省解决用工矛盾、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为推进全省“机器换人”工作,浙江省颁布了系列政策,进一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动此项工作,“机器换人”政策深入实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本节对浙江省“机器换人”政策实施情况和成效进行了介绍。

一、“机器换人”政策实施现状

(一)企业推进“机器换人”的积极性较高

调查显示,2014年,有46.8%的企业新增或更新机器设备,其中,10.9%的企业享受了政府“机器换人”的相关政策。此外,有18.6%的企业表示未来2年内一定会实施“机器换人”项目,有60.1%的企业表示有条件将会实施“机器换人”项目,这表明将近80%的企业有“机器换人”的意愿,未来“机器换人”项目的实施空间还很大。

从地区看,2014年宁波市、绍兴市、衢州市、金华市4市新增或更新设备的企业占比较高,分别为58.9%、52.9%、48.7%、47.1%,均超过了省内平均占比。“机器换人”政策普及面最高的是温州市,有18.9%的企业享受了政策。其次是舟山市,样本企业政策享受面达到15.2%,绍兴市享受政策的企业有13.7%,嘉兴市和丽水市并列第四,享受面达到11.1%,宁波市的享受面占比略高于省平均水平,为11.0%。已新增或更新设备的企业,没有享受到政策优惠占比较高的地区依次为宁波市、衢州市、绍兴市、金华市,分别为48.0%、46.2%、39.2%、37.9%,高于省平均水平。

(二)小额投入“机器换人”项目增加

从“机器换人”项目投入资金上看,在100万元—500万元的企业最多,与2013年的调查结果一致,但是从占比上看,2014年投入资金在此区间的占33.4%,比2013年提高了6.6个百分点。投入为100万元以内的企业占27.7%,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26.3%,投入500万元—1000万元的企业占12.65%。选择投入100万元—500万元的企业居多且近2年增幅较大的现象说明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已经对“机器换人”有了了解并积极实践,通过创新驱动,走向了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的道路。

(三)资金投资回报更偏向于中长期

本次调查显示投资回报期在3年以上的企业占了42.1%,相比2013年调查,有了相当高的增长。从2013年的调查看,投资回报期为2—3年的最多,占27.9%,而从本次问卷分析来看,投资回报期为2—3年的企业占比出现了大幅下降,只有19.3%,从这两组数据增减对比说明企业越来越注重长远投资和长远利益。此外,1—2年的回报期占比为26.5%,1年以内的占比最少,为12.2%,说明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微企业投资回报期相应偏短。

二、“机器换人”政策实施成效

(一)促进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发展

从新增或更新设备来源看,省内装备制造业生产的设备占了较大份额,为34.2%,由此可见,省内装备制造业是“机器换人”设备主要来源之一,为“机器换人”政策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装备支撑。同时,“机器换人”政策给本省装备制造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两者相互促进发展。据统计,2014年浙江省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总产值近2.2万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约4386亿元,占比20.4%。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机器换人”奠定了良好基础。国内其他省份生产的设备占比也相对较高,达到了47.6%,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生产的设备分别占7.36%与3.3%,港澳台与国外企业生产分别占1.2%、8.4%。

(二)缓解部分企业用工紧张状况

浙江拥有众多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曾一度出现“民工荒”,“机器换人”能缓解部分企业用工紧张局面。从调查发现,通过“机器换人”,有56.8%的企业节约了10%的用工,24.9%的企业减少生产人员比例在10%—20%,8.8%的企业减少了20%—30%的生产工人,9.5%的企业减少了30%以上的生产工人。分规模看,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4亿元的企业减少生产人员比例最高,其次为4亿元以上的企业,2000万以下的企业减少生产人员没有规模大的企业显著。这可能跟小微企业“机器换人”所处的低级形态有关,由于资金所限,小微企业采取的是部分环节或者人工组合生产,如浙江巨象树脂化纤有限公司就是购买了叉车,节省了搬运的工人。从行业看,纺织行业企业节约生产人员比例最高,机械、轻工也有较好的表现。

从统计局资料来看,2014年第二季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在20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比上年同期减少。其中,制造业减少14.9万人,下降4.1%。“机器换人”的不断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低技能工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避免了一些行业出现大面积招工难的问题。

(三)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效率

“机器换人”的必然结果是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问卷数据显示,新增或更新设备的企业在人均产出效率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62.1%的企业人均产出效率提高幅度在20%以内,24.5%的企业提高达到了20%—40%,6%的企业提高比例在40%—60%,人均产出效率提高比例在2倍及以上的企业占4.0%。

从规模上看人均产出效率,发现2000万元—4亿元的企业人均产出效率最高,其次为4亿元以上的企业,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人均产出效率普遍低于大企业。

据统计,2013年,全省劳动生产率为10.2万元/人,高于全国7.4万元/人的平均水平,比2005年提高1.4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了16.8万元,比前年提高了9.9%,2014年前8个月,又同比提高了9.1%。

(四)优化用工结构和提高人员素质

“机器换人”对工人的技术、知识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用工结构也得到相应调整。到2013年末,浙江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18.6%,大专学历的占15.5%。在就业人员岗位结构中,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工人员的比率已经上升为1∶2.4∶7.5,城镇单位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占比也在不断上升,这些数据显示出浙江劳动力素质在学历层次、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企业职工工资也有了大幅提高,以制造业职工平均薪酬为例,从2003年的1.3万元上升到2013年的4.6万元,年均增长达到12.1%。

(五)扩大企业获利能力和规模

新增或更新设备的企业在获利能力上有了不同程度地提高。目前,62.1%的企业利润提高比例在10%以内,24.0%的企业提高比例在10%—20%之间,6.8%的企业利润提高比例在20%—30%,7.7%的企业利润提高了30%以上。56.0%的企业认为投入新设备缩短了产品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45.3%的企业认为降低了成本,57.7%的企业认为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了竞争力。

57.7%的企业认为“机器换人”的成效之一是提高产能,扩大规模。新增或更新设备后的企业产值也有了很大提升,46.1%的企业产值提高了10%,26.7%的企业提高了10%—20%,11.0%的企业提高了20%—30%,7.7%的企业的产值提高了30%—40%,8.5%的企业甚至达到了40%以上。

(六)节能降耗推动转型升级

迫于生态考核指标、淘汰落后产能的压力,许多企业选择“机器换人”,27.0%的企业因为生态环保压力开展“机器换人”,33.8%的企业认为转型升级的要求让他们选择“机器换人”。通过这种方式确实让企业起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37.6%的企业表示他们的成效之一是节能环保,34.1%的企业淘汰了落后产能,16.8%的企业节约了生产经营场地。2014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3%,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4.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扩大了2个百分点。38个大类行业中,32个行业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下降超过八成。

三、“机器换人”仍面临的问题

(一)享受“机器换人”政策的企业面仍然不高

各级政府为促进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纷纷出台了各种政策扶持企业,但是调查显示,对“机器换人”项目不熟悉的样本企业占了37.1%。有11.9%的企业抱怨政策补助条件要求高,难以达到标准;10.5%的企业认为优惠政策激励力度不够,不足以吸引企业开展“机器换人”项目。另外一些企业认为政策针对性不强,操作手续烦琐。调查显示,真正享受到“机器换人”政策的企业仅10.9%。因此,各级政府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深入企业对“机器换人”政策进行宣传,帮助企业了解并灵活运用激励政策。同时,对现有的政策结合各地实际进行适当调整,以扩大企业的享受比例。

(二)融资困难与成本一定程度限制了企业“机器换人”

从没有进行“机器换人”的原因来看,资金和成本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因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的企业占了19.9%,另外有19.5%的企业认为开展“机器换人”的融资成本太高,回收没保障,风险太大。2014年下半年的全省融资成本调查分析中,也印证了企业当前在融资成本方面的困难。有52.81%的企业表示折合成年利率达到了6%—10%,9.5%的企业融资综合成本在10%—15%之间,4.3%的综合成本在15%以上,超过央行6%的基准利率2.5倍以上。

从开展“机器换人”的样本企业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较长的投资回报期,贷款期限一般为中长期,这需要有配套的融资政策跟上,才能不影响后续的生产经营。在融资需求调查中,发现不少企业希望将资金用于转型升级和扩大再生产中,30.9%的企业希望将融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投入上,40.7%的企业将资金用于购买设备,企业用于建造厂房和购买土地的资金的分别为19.2%和10.3%。改造技术和更新设备的转型升级需要增加了企业对长期贷款的需求,以往以补充流动资金为主要目的的短期融资已经难以满足发展需要。

(三)“机器换人”带来新的管理模式的不适应

随着硬件的更新,软件投入也要跟上步伐。这些主要表现在人才、管理、生产等模式方面,比如员工素质的提升、工作方式的改变、组织管理的更新。电话采访中,一些企业表示因为刚购买新的设备,人员培训跟不上,技工人才短缺,导致设备不会用,甚至闲置,利用率大打折扣,如绍兴市柯桥一家企业购置了800万元的设备,因没有合适的技术人员,导致设备闲置1年,造成了不少损失。据省人力社保部门用工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6月份,各等级技能人才求人倍率均在2.22以上,技能人才出现了严重短缺。另一个是在组织管理方面还不适应,限制了机器换人红利效应的发挥,又如湖州市大享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虽然购买了先进设备,但是由于管理上还不适应这种机器化生产,生产效益暂时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四)装备供给与企业自主系统化改造能力不足

调查发现10.6%的企业表示“机器换人”的适用装备供给不足,或购买的装备匹配度不高;15.6%的企业认为企业自主进行系统化改造能力不足。尽管我国装备制造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价格上也有优势,但技术服务基础薄弱,在技术含量上跟国外还是有一定差距。另外,浙江省很多企业技术发展模式仍处在设备引进和技术模仿阶段,一些先进的设备不一定适合企业的需求,需要二次改装和调试,按照实际需求制造或者改造设备。但是中小企业缺技术是普遍现象,它们研发投入少,难以抽出资金和人力做自主研发与自主改造。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技术支持服务,购买设备后,44.9%的企业指出设备的维护维修缺乏保障是当前较大的困难之一。

四、进一步落实“机器换人”政策的对策建议

“机器换人”政策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企业仍面临诸多困难,政府需要继续做好公共服务,加强信贷支持助推产业升级。

(一)围绕“机器换人”项目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调查中发现,37.9%的样本企业希望增强金融信贷支持。政府要搭建线上线下平台,做好“机器换人”融资项目对接、政银企对接,一方面帮助金融公司、投资公司等民间资本寻找优质可靠项目,通过融资租赁、风投等融资方式,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实现长贷长投;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到银行顺利融资,并在信贷规模、利率水平上给予政策倾斜。地方政府可通过设立资金池,帮助困难企业应急周转,缓解资金压力。银行在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新项目运营贷款审批上,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贷款效率。

(二)利用多种手段建立技术供需对接与服务联盟

针对企业“机器换人”装备供给不足与自主进行系统化改造能力不足的困难,政府可以从两方面着手解决:一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势,及时了解、反馈企业需求,做好需求方与本省装备企业供应商的对接,装备企业根据订单或需求提供定制,进行研发、改进、生产。二是加强企业技术支持,帮助自主生产研发。企业对“机器换人”项目、政策的咨询、申报以及技术的咨询较多,调查显示20.2%的企业希望建立专家顾问团解决他们碰到的难题。各地经信部门要做好咨询服务工作,为企业项目申报提供方便。这种服务方式应不仅限于窗口,可以利用多种途径进行,例如提供咨询电话、服务信箱、开通网络咨询通道,如微信群、QQ群,邀请技术专家、企业加入交流,主管、服务部门及时通过这些交流方式共享信息,方便企业及时了解当前政策,也便于第一时间解答企业的技术难题,有些技术难题通过远程方式诊断、指导。此外,38.0%的企业希望有相关培训,技术服务部门可以从线上了解需求,线下配合提供相关培训。

(三)利用教育、社会、企业多方力量解决高级技工人才来源

企业跟职业院校、职高建立供需关系,合作培养。企业提要求,学校按照需求设定专业与课程,从而缓解社会供需脱节的矛盾,满足“机器换人”出现的对一线工人专业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的岗位需求。企业也要从长远出发,重视内部技术人才的培养,鼓励员工技术创新、科技攻关,联合装备制造企业、科研所、高校进行研发和技术改造,从而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

(四)加大财税资金扶持力度

调查显示,70.2%的企业希望政府对“机器换人”项目进行补助,一部分企业认为优惠政策激励不够,不足以吸引企业进行“机器换人”。由于研发与新增、更新设备等活动受技术、市场、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对于小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弱,往往面临相当大的风险,可见,企业较看重政府对项目的资金支持和优惠力度。政府方面,要重视企业创新、工业技改。一方面加大总研发、工业技改投入强度,对有研发和技改的工业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对拿到国家、部委、省、市级重大科技项目的企业给予奖励性补助。另一方面,在财税方面给予优惠,进一步落实对新增、更新设备给予贴息奖励,对研发费用税前扣除,对部分进口设备实施免征进口关税,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多渠道减轻企业产业升级的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