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涉外礼仪概述

涉外礼仪概述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传统上很注重礼尚往来。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指在长期的国际交往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并对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东南亚信仰佛教的国家见面时双手合十致意,日本人行鞠躬孔,中国古代拱手行礼。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基础,在涉外礼仪中要时刻想到维护国家或者企业的礼仪。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传统上很注重礼尚往来。儒家推崇“仁、义、礼、智、信”,其中“礼”是中国儒家思想最经典、最辉煌的一页。它的影响深远,至今还倍受推崇。

一、涉外礼仪的起源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这里讲到了礼仪的起源以及礼仪的发展过程。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以一定的、约定俗称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由于地区和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对于礼仪的认识各有差异。在长期国际往来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礼仪规范,即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中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它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人和人之间有接触才有了解,有了解才能沟通,有沟通才会互动。

二、涉外礼仪的概念与要求

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指在长期的国际交往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并对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涉外礼仪的风俗习惯不一定相同,但是各国涉外礼仪的基本要求近乎一致:第一要求尊重为本,要强调自尊自爱,要尊重自己的职业,要尊重自己的单位。第二个方面的理念就是要善于表达。在国际交往中,接待外国客人强调接待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道声”。与人交往要尊重为先,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等于肯定自我,那说明你宽容,说明你谦虚,说明你好学,所以在国际交往中,要善于发现别人所长。

三、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

(一)维护形象原则

加州大学阿尔伯特博士总结人与人的交流相互传递信号的方式主要有三种:视觉、声音、语言。按照重要性原则,视觉占7%,声音占38%,语言占55%。按照所占比重再进行细分,有以下原则:

1.仪容表情形象

面部清洁、干净利落,适度美化与修饰,表情友好、自然。

应尽量面带微笑。这里所指的微笑,是指面露喜色而又不发出明显笑声的面容。适度的微笑能体现出交际者的和蔼、心胸宽大,同时也能做到从容应对。

注意眼神交流,视线的角度、注视范围、注视时间既能体现出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时也能体现出是否注重礼仪、是否尊重对方。注视其他区域会让对方不舒服,是不礼貌的注视方法。在问候、致意、告别、表示同意、强调自己见解的时候,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切忌目光东移西转,会让对方感到你心不在焉。但如果长时间盯着对方,也是失礼的行为,可以有意识地将视线不时地转换一下,让对方可以放松。中国有句老话叫作“察言观色”,说的是谈话时的交际礼仪,在细节上要注意观察,如对方的衣着、走路姿势、有没有小动作、说话时有没有口头禅等。通过对细节的观察能够发现对方的性格、喜好、意向以及需要。

在正式的社交场合,身体的气味也是仪容礼仪的一个重要环节,保证身体气味的清爽是前提条件,如果带有汗味或者其他异味会被视为失礼。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适当使用香水。使用香水时要注意香水的气味不要过于浓烈,这也是基本的礼貌。通常将香水涂抹于腰部以下及颈部、胸膛和腕部。

2.举止形象

举止自然,落落大方。在交际场合中,大部分人会面或是介绍时都以握手为主。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暄致意;关系亲切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握在一起;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时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多人同时握手,切忌交叉进行,应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握手时应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

此外,有些国家还有一些传统的见面礼节,如东南亚信仰佛教的国家见面时双手合十致意,日本人行鞠躬孔,中国古代拱手行礼。这些礼节在一些场合也可使用。

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举起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也可脱帽致意。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见面,只点头致意即可;对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识者,在社交场合均可点头或微笑致意。

3.服饰形象

涉外人员在公务场合的着装,最标准的是深色毛料的套装、套裙或制服。

男士最好身着藏蓝色、灰色的西装套装或中山装,内穿白色衬衫,脚穿深色袜子、黑色皮鞋。男士在穿西装时,要注意的问题有:在穿西装之前,务必将位于上衣左袖袖口之上的商标、纯羊毛标志等先行拆除,它们并非与西装的档次、身价有关。一般情况下,坐着时可将西装上衣衣扣解开;站起来,尤其需要面对他人时,则应当将西装上衣的衣扣系上。西装上衣的衣扣有一定的系法:双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应当全部系上;单排两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应当只系上边的那粒衣扣;单排三粒扣西装上衣的衣扣,则应当系上面的两粒衣扣,或单系中间的那粒衣扣;穿西装背心时,最下边的那粒衣扣可以不系。穿西装时,最好不要内穿。万一非穿不可,只允许穿一件单色的羊毛衫。不要在西装里面穿开领的、花哨的羊毛衫,更不要穿多件羊毛衫。穿西装套装时,务必打领带。打领带时,其位置大致是在七粒扣衬衫自上而下数的第四、第五粒衣扣之间。

穿长袖衬衫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下摆在正式场合要束在裤腰或裙腰之内。袖管不仅不可以挽起来,而且袖扣一定要系上。不穿西装上衣或是穿上衣未打领带时,领扣通常可以不系。

女士的最佳衣着是:身着单一色彩的西服套裙,内穿白色衬衫,脚穿肉色长筒丝袜和黑色高跟皮鞋。有时,穿着单一色彩的连衣裙亦可,但是尽量不要选择以长裤为下装的套装。对于女士在正式场合着装的评价,人们往往关注一个细节,即她是否了解不应该使自己的袜口暴露在外。不仅站立时袜口外露不合适,在行走或就座时袜口外露也不合适。穿裙装的女士,最好穿连裤袜或长筒袜

4.语言形象

在交际场合结识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都要做到放松自然。

语言要做到不卑不亢。在涉外交往中,通常代表国家或者企业与外国政府或企业进行洽谈,言语要得体,堂堂正正。不要畏惧自卑,同时也不要高傲自大。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基础,在涉外礼仪中要时刻想到维护国家或者企业的礼仪。

自我介绍时,要主动讲清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应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以便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介绍其他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别人。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先将身份低的、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的、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交换名片也是相互介绍的一种形式。在送给别人名片时,应双手递出,面露微笑,眼睛看着对方。在接受对方名片时,也应双手接回,还应轻声将对方的姓名等读出,然后郑重地收存好。

5.守时守约

在外事交际中,无论与哪个国家进行洽谈,确定时间后不应早到或者迟到,一定准时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会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二)入乡随俗原则

入乡随俗,是国际交往中重要的礼仪原则。出国或在国内接触外宾,都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与礼节。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差异,文化习俗有别,思维方式与理解角度也往往差别较大。因此,每到一个国家或接待来自某一国的客人,都要事先了解该国的礼俗。即使相当熟悉的友人,也应注意基本礼仪。入座也要尊重当地的习俗,切勿不断问津,也不要自作主张。首先必须充分地了解与交往对象相关的习俗,即在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所特有的讲究与禁忌。其次必须充分尊重交往对象所特有的种种习俗,既不能少见多怪、妄加非议,也不能以我为尊、我行我素。

(三)女士优先原则“L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优先,这是国际礼仪中的重要原则。女士优先的核心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要在行动上从各个方面尊重、照顾、帮助、保护妇女。这不仅是在涉外礼仪中应当注意的,在宴请等一些交际环节中同样适用,尤其是在国外的社交场合上要更加注意。在社交场合遵从女士优先的原则,可以显示男子气质与绅士风度。

男女同行时,男子应走靠外的一侧。不能并行时,男士应让女士先行一步。在开门、下车、上楼或进入无人领路的场所、遇到障碍和危险时,男士应走在女士前面。乘坐计程车或其他轿车时,应让女士先上车;下车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后照顾女士下车。在门口、楼梯口、电梯口及通道遇到女士,男士应侧身站立一旁,让其先行。在需要开门的场合,男士应为女士开门。在商务聚会场合,男士看到女士进门,应起身以示礼貌;当客人见到男女主人时,应先与女主人打招呼。

就餐时,进入餐厅入座的顺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随后,男士“压阵”。一旦坐下,女士不必再起身与别人打招呼,而男士则需起身与他人打招呼。点菜时,应先把菜单递给女士。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礼让时,不能过分腼腆与羞怯,应面带笑容道谢。

(四)尊重隐私原则

在涉外礼仪中,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会引起人们在语言以及行为方面的不同。在进行外事交际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禁忌。大部分国家的一般性隐私禁忌是:不问收入支出,不问年龄大小,不问恋爱婚姻,不问身体健康,不问家庭住址,不问个人经历,不问信仰政见,不问所忙何事等。在对话时要时刻注意这些,否则会给对方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案例10-1

总理的礼仪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是一次“破冰之旅”。周恩来总理当时确定的接待方针是“不冷不热,不卑不亢,待之以礼,不强加于人”。

尼克松乘坐的专机于2月21日中午抵达北京,周恩来总理等到机场迎接。尼克松下机时,为了突出他和他的夫人,使照片拍出好的效果,先不让基辛格、罗杰斯等人同他一起下机,等他跟周恩来握手之后,其他人才下舷梯。而周恩来又是怎样做的呢?在尼克松步出机舱、走下舷梯近一半时,周恩来鼓起掌来,尼克松也报以掌声。请注意,周恩来不是等尼克松一出舱就鼓掌,也不是根本不鼓掌,而是等尼克松下梯一半时才鼓掌,足见周恩来总理对礼仪细节的重视。

资料来源:《半岛都市报》2009年11月1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