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整合产业链

整合产业链

时间:2022-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企业都围绕产业链展开了重新整合。小米要想朝着更高的台阶迈进并成为手机行业中的头牌,只有将产业链重新整合、加固才行,这应该是小米现阶段面临的最大发展瓶颈。只有将供应链的束缚打破,小米才能衔接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成为其主宰者。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企业都围绕产业链展开了重新整合。所谓产业链的整合,其本质是对分离状态的现状做出进一步调整、组合乃至一体化,这对产业链调整和协同的过程,也是突破旧有产业链中不合理配比关系的重要环节。

对产业链整合的分析,可以从宏观、产业和微观三个不同的视角进行。突围产业链,就是企业通过调整和优化相关企业关系,让整个产业链条中的所有构成元素,协同发展,进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从而最终提升企业竞争的优势。

作为互联网企业的一分子,不断创新的小米比别人更需要对产业链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发挥它扁平化管理和营销的优势。

小米的发展如日中天,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然而在这莺歌燕舞的背后,也渐渐暴露出小米在产业链方面的问题——骨质疏松。

小米最新推出的红米note,一经上市立即成了热销品,配置也同样是发烧级别的,然而细细品味一下,不难发现小米缺了点什么——没错,4G时代到来了,可支持4G网络的小米手机去哪儿了?一向号称走在智能机前列的小米,这一次为何没有赶上潮流呢?

其实,不是小米没有意识,而是小米的产业链出现了迟滞——他们有能力做,但供应链跟不上,所以没有及时填补这些消费者期待的产品,归根结底,是小米的发展速度太快了。

小米要想朝着更高的台阶迈进并成为手机行业中的头牌,只有将产业链重新整合、加固才行,这应该是小米现阶段面临的最大发展瓶颈。

红米推出之后,不满意的不仅仅是低端机厂商,连小米的铁杆供应商——高通也颇有微词。原来,小米出于考虑多产品线和平衡芯片厂商的目的,给红米配备联发科的芯片,这让本想在中低端市场也捞一把的高通空欢喜了一场:这是不想继续合作的节奏么?

当初小米选择与高通合作,是因为高通那时还不是非常出名,它们需要有一款优质的终端产品助其树立标杆,结果,为发烧而生的小米为骁龙1.5GHz芯片狠狠地宣传了一把,实现了共赢。没想到就在蜜月期还没结束时,小米居然牵手联发科,这让高通很不爽。

有意思的是,高通不爽,联发科也不开心,它们原以为跟小米合作有利于宣传品牌,摘掉“山寨”的帽子,然而始料未及的是,由于红米定价过低,导致联发科进军高端领域的梦想落空,其他厂商一看如此山寨的价格,干脆不搭理它了。后来,咽不下这口气的联发科又推出了“真八核”,首个搭载的手机是TCL的idol X,标价1999元,一改之前的山寨气。

2014年,当4G成为通信运营商的热点话题之后,4G产品自然也会成为新的市场潮流,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怎么会不跟上这个节奏?然而在短期内,小米不可能拿出支持4G的产品,也势必要再度跟高通合作,因为目前市面上只有高通具备支持4G的能力。小米要想再次和高通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拿出谈判的有力筹码——出货量。

出货量和芯片供应,原本就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数据,手机厂商能否将产品卖出去是出货量的关键,而上游厂商对你支不支持是另一个关键,而且是无法控制的。

2013年,小米手机的出货量是1870万台,增速惊人,而雷军对2014年的出货要求是4000万台。然而高通却没觉得怎么了不起,因为它找到了新盟友:正在进军高端的OPPO、步步高、联想等,它们纷纷选择了高通芯片,出货量也都不低于小米——这给小米带来了压力

随着小米的逐渐成长和壮大,势必要平衡各个芯片厂商之间的关系和利益——这也是所有手机厂商都要面对的问题。毕竟按照行业潜规则,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厂商只采用一家公司的芯片。在目前这种开放性很强的产业链中,整机厂商很难成为核心资源,反而是那些关键零部件的厂商更有话语权

不仅在芯片环节如此,在手机屏幕环节中,也同样存在着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制衡与反制衡。别说是小米这样的行业新贵,就连华为、中兴、联想这样的本土劲旅都吃过供应链的亏,比如被三星的屏幕供应商黑了一把,以至于产品推迟上市、宣传费付诸东流等等。有过这些经验教训之后,这些厂商也开始重新调整和布局自己的产业链。

现在,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小米在营销方面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强者,小米只要谨慎地盯住其背后的产业链问题,就能让自己的“后宫”处于和谐安稳的境地。怎么卖手机对小米来说游刃有余,可是挤牙膏式的饥饿营销和它的远大理想相比,实在让人觉得遥遥无期。

如何才能保证货源充足,取决于芯片、屏幕等核心零部件厂商的态度。因此小米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将产业链理清,重新和高通、MTK这样的核心部件厂商达成合作。只有将供应链的束缚打破,小米才能衔接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成为其主宰者。

相信在未来的一年,是小米扭转产业链危机的关键年,以它“每年一款旗舰机”的节奏,只有迅速提升出货量,才能稳固小米的产业地位,此举刻不容缓。

2013年9月5日,继TCL和爱奇艺联合推出智能电视之后,小米公司也随即向市场推出了小米智能电视。这个消息爆出之后,创维、TCL等传统电视厂家不觉一震:小米不是卖手机的吗?惊讶之余,它们开始关注小米在产业链整合方面的能力。

从小米目前的业务布局来看,小米电视进入大屏市场是首要的选择,而在智能电视这个终端入口,小米会得到不少用户的支持。所以和乐视这样依靠内容切入的对手相比,小米的“米粉”会继续关注他们喜爱的品牌。当然,小米电视在短期之内,因为硬件制造上的困难会限制它的发展。

小米进军互联网电视的模式,与乐视的超级电视非常相像,它是一种开启自建产业链的“单干”模式。雷军之所以有如此信心,主要在于目前电视机的市场存量很大,是抢占大部分消费者的黄金时段。从小米的跨界经营来看,它敢于进入智能电视行业,第一考虑的不是盈利的问题,而是先下手为强的互联网思维。毕竟,小米对新时代的消费者需求非常了解,它所研发的产品也更容易满足用户体验。不过,就目前小米在产品制造方面的能力而言,小米电视恐怕更适合小众市场。

虽然小米智能电视的短期销量不会太差,但就中长期来看,小米的代工生产模式和售后服务,将会逊于TCL与爱奇艺合作推出的智能电视。所以,要想获得良好的中长期销量,小米必须在和用户的二次沟通中倍加注意。

当然,小米从不畏惧冒险,它在屏幕生态链上存在很大的优势,完全可以利用手机屏,以“多屏联通”的形式实现对电视机的策动。同样,在“智能家庭”网络中,小米容易把握对终端的控制,会很顺利地切入到整条智能家庭的生态链中。

小米智能电视的推出,展现了雷军对整合产业链的信心,而在此之前推出的小米盒子,似乎更显示出了雷军要对产业链重新梳理的计划。记得在发布会上,雷军仅仅是将小米手机的内容通过小米盒子跟一台高清电视就实现了完美的数据传输。

以小米盒子为引爆点,小米的产品战略终于浮出水面:以小米手机为中心,朝着电视、机顶盒等更多硬件不断延伸,最终形成一条坚固的生态链。虽然小米盒子不如小米手机一样畅销,但是雷军并不介意,因为他看中的是小米盒子接入互联网服务和产品的能力。

小米盒子能够接入包括影视、音乐、应用等类别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在内容上跟PPTV、华数等七家视频平台合作,音乐上与豆瓣电台合作……差不多可以接入超过10万部视频内容。这一次,小米充当的不是内容服务,而是渠道服务——负责传递上述视频网站的内容。

这大概是小米对自己的一次全新定位。当然,小米盒子能够借鉴MIUI的开发模式,通过和用户的交流随时进行更新,确保软件在每个星期得到升级,内容也日日更新,最大限度地保有产品的“互联网化”。

从内容到渠道,小米盒子验证的是小米产业布局的整合潜质。通过小米盒子,小米可以大范围地推广自己的互联网产品,比如小米商城和米聊等等。可以借助电视+盒子的无敌组合,收获非比寻常的超值体验:能够通过米聊和远在异地的父母分享照片,能够通过小米商城购物。

至此,雷军为小米规划的版图终于浮出水面。这个生态链条直接反映的是小米产业链的重生,也是小米变化能力的考量。在完成这个重要的步骤之后,雷军还有很多路要走。毕竟,乐视等传统厂商已经将小米的“互联网手机”模式移植到了电视领域,小米想要畅通无阻地在智能电视、机顶盒等领域大施拳脚,仅仅依靠它的线上渠道资源和寥寥无几的售后网点,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