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生涯教育原则

青少年生涯教育原则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少年生涯教育是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个性特点,是服务于个体生命发展的教育,生涯教育的结果使个体逐渐养成的正向自我概念的认知能力、与他人互动的技巧、决策活动以及生涯规划能力等,这些能力反映出个体高度自觉能动性的特点,也体现了生涯教育的主体性原则。生涯发展教育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旨在透过有关生涯发展观念和教与学之活动中来增进教育的效果,因而主体性原则是生涯教育保持先进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一、青少年生涯教育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从生涯教育发展的轨迹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生涯为目的的指导活动并不始于教育领域,在最初的职业指导阶段,以帮助个体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生涯指导的目的,并且成人是生涯指导的主要对象。青少年生涯教育必须以发展性为首要原则,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原因在于这一年龄阶段的个体处于身心成长和世界观发生显著变化的时期,这种变化受遗传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医学较进步以及社会较开放的国家,社会因素影响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在第二性征发生变化的时间逐渐呈提前趋势;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青少年与以往时代的个体相比,在教育时间和空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例如:在学校当中受教育的时间延长,包括我国在内的以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的义务教育已延长至初中阶段,很多国家甚至延长至高中阶段。个体在幼儿期多数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入学后又困扰在以严格的确定性与简约性为特征的知识世界中学习,忽视了真实世界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愈来愈长,无形中使整个青少年时期都在与社会生活相对脱节的环境中渡过,从而使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对工作世界的了解与联系,产生社会适应与社会认知等方面的障碍。因此,青少年生涯教育的实施就是要以发展性为原则,关注发展中的青少年,将生涯教育理念融入其基础教育课程之中。那么什么是适应我国青少年生涯教育的发展性原则呢?经过实证案例的分析后,笔者认为:青少年的生涯教育要以全面发展和体现人的生命活动的价值为特征;能使青少年生涯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对工作如何与经济、社会需求及功能相联系的认识等;青少年生涯教育还应体现开发潜能、正视自我的特征等,例如社会交流能力、掌握研究方法的能力的培养等。

(二)主体性原则

青少年生涯教育是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个性特点,是服务于个体生命发展的教育,生涯教育的结果使个体逐渐养成的正向自我概念的认知能力、与他人互动的技巧、决策活动以及生涯规划能力等,这些能力反映出个体高度自觉能动性的特点,也体现了生涯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教育要促进学生的现代化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成为有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的社会主体。学生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的主题,是正确作出教育价值取向、提高教育质量与人的素质的关键。生涯发展教育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旨在透过有关生涯发展观念和教与学之活动中来增进教育的效果,因而主体性原则是生涯教育保持先进的教育理念的体现。首先,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强的人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依据客观与主观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动力量。其次,主体性又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个体的主体性发展表现在其对自我认识和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过程中,需要个体对现实的主动适应与选择,具体表现为兴趣、成就动机、竞争意识、求知欲、主动参与和社会适应性等几个发展性目标。因此,以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把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一生的发展为逻辑起点来开展生涯教育是一条正确的思路。

(三)差异性原则

个别差异是不同个体各自具有的独特表现,这种差异在青少年生涯教育过程中应该受到充分的尊重。容许个别差异能力的发挥,也是社会多样化与保持进步的要素,是生涯教育必须考虑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中,从往昔以文化为中心且以教师为主导的上传下承的教育,转变为现在以学生为主的因材施教,是现代教育以人为本观念的体现,但是以往考虑因材施教方面时都是集中在智力、动机、兴趣等个别差异问题上。而事实上,除了这些方面的个别差异之外,学生们基于兴趣、性向、个性发展过程中对职业的兴趣、职业内容、工作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未来个体的生活形态也存在着很大的个别差异,唯有在生涯教育的过程中体现个体的差异性原则才能达成生涯教育的目的,才能帮助一个人具备未来工作所需的适应技巧,了解自己适合的职业领域并使其成为个人整体生活形态的一部分。例如:帮助青少年了解他们擅长与不擅长的课程,要求学生将其与他们个性特质、特色及兴趣联系在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