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原则的新变化

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原则的新变化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非常排斥将某种道德规范强行施加给学生并迫使其接受和服从,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柯尔伯格认为,“灌输既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说它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是因为真正的道德包括对那些可能处于冲突中的价值体系做出审慎的决定;说它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是因为合乎道德的教学意味着尊重儿童正发展着的推理能力和对他们所学内容的评价能力。”

二、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原则的新变化

(一)反对灌输原则成为主流德育观念

当代,在青少年道德教育过程中,西方近代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及天赋人权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反对灌输性教育,将灌输式的宗教道德教育转变为反对灌输、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道德教育。各个道德教育学派虽然在方法和途径上存在差异,但就反对灌输、强调主体性的教育方式而言却是基本一致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非常排斥将某种道德规范强行施加给学生并迫使其接受和服从,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柯尔伯格认为,“灌输既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说它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是因为真正的道德包括对那些可能处于冲突中的价值体系做出审慎的决定;说它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是因为合乎道德的教学意味着尊重儿童正发展着的推理能力和对他们所学内容的评价能力。”

拉斯思等人的价值澄清理论也明确反对灌输的教育方式,他们指出:“如果某一事物确实能指引我们的生活,不管是否有权威在监视,那么它必定是经过自由选择而来的。在他们设计的价值观澄清过程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完全自由地选择。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则认为,灌输是对个体人性的外在的权威压制,与真正的道德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因此该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等人主张,不应再提倡与保留传统教学的特征,应该彻底改善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改善师生关系,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权威命令式的教学习惯。

(二)当代西方道德教育自由选择原则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中,不仅形成了反对灌输式的教育原则,更提出了自由选择原则,可以说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就是对传统道德教育批评的结果,是以批判传统的道德说教和灌输作为理论建设的起点的。杜威所倡导的“新教育”,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批评。杜威认为,传统教育“实质上是来自上面和外部的灌输。它把成人的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只是正在逐渐成长而趋于成熟的儿童”。道德训练根本上是把现成的道德习惯和道德准则“灌进等待装载的心理和道德洞穴中去的一种方法”。在杜威看来,灌输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强制性的,这种强制性的教育方式由于无视儿童的理智能力和自由意志而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道德生成;健康的道德教育一定是反对灌输、尊重儿童个性和自由的教育。杜威提出反对灌输的观念,得到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界的支持,并成为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共同倾向。因此,人们普遍把灌输看做是一种错误的道德教育方式,所以,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界都极力避免灌输而致力于一种“反灌输的道德教育”。正是对道德灌输的彻底否定和对“无灌输的道德教育”的追求,当代西方道德教育形成了自由选择这一基本原则,各个学派的道德教育基本方法如柯尔伯格的“新苏格拉底法”和“公正团体法”、价值澄清学派的“自由选择”法、贝克的“反省方法”和“问题中心法”、戴维斯和霍尔的“案例研究法”等等,都是以个体的参与和自由选择是道德发展的前提这一思想为基础的。

(三)崇尚以学生为中心的道德养成教育原则

当代西方大多数道德教育专家在批评灌输论的同时,都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道德主体性教育。他们认为,教师扮演的是学生道德素质养成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要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英国道德哲学家约翰·威尔逊指出:一个人要合乎道德的行动,就必须知道他正在做什么,而且必须是自由地做这件事。也就是说,这种行为必须是他实实在在做的,而不是以某种胁迫或强制的形式迫使他去做。可见,基于意志自由地、自觉地履行才是合乎道德意义的行为。威尔逊甚至还把主体性的特征视为学生道德教育的旨归,他说:“就像在任何其他理性思考和行动领域中一样,我们在道德上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