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典型人文景观的导游与讲解

典型人文景观的导游与讲解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讲“古”论今,发挥人文景观的延续教育性。每一类型的人文景观都包含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导游人员在实际导游过程中必须把景观所包含的、游客不可能直观看到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导游技巧和方法传导给游客。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比,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文化内涵的延伸性。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而游客旅游的目的往往并不是做学术的探索。

二、典型人文景观的导游与讲解

(一)人文景观的概念

人文景观是指整个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所留下的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科学的、历史的、艺术的概括。它们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在内容、形式、结构、格调等方面都具有历史特点,同时还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它既包括有形的事物同时也包括无形的精神,因此它涉及的面大、范围很广、类型也很多。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和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活跃性,具有强有力的生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民族状况、历史发展、文化艺术以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内容等,都可以构成人文景观。

(二)人文景观的特点

1.历史的遗存性

人文景观是人类活动所留下的痕迹和实物,它的产生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必然与偶然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下产生的。中国著名的长城的修筑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人文景观都具有时代的烙印。

导游人员在带领游客参观游览人文景观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否则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是难以理解的。

2.地域性

文化的产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每一种人文景观都不可避免地打上地域的痕迹。因此同一时期的人文景观,在不同的地区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导游人员在知识准备过程中,要把自然地理知识和文化常识有机结合起来。对所要介绍的景物要全面了解,同时要能与类似的典型景观或景物进行对比。例如介绍大理三塔中千寻塔的形状时,应与西安小雁塔对比,首先证明它们同为唐塔,但其造型有明显的区别,进而显示了文化景观的地域特点。

3.继承性与流变性

人文景观的发展是随文化的发展、变迁而发展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它相适应的文化,并随其的发展而发展。而文化的发展有它历史的连续性,物质生产的连续性是文化历史连续性的基础。同时文化的发展又是一个变化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文化也在相互融合、交叉,因此从文化发展中产生的人文景观同样也在不断变化。

导游员在讲解人文景观的过程中,要注意历史的继承性。典型的如中国古建筑景观,导游员要通过细微之处如斗拱、彩画等,讲清文化继承之所在,同时又要介绍清楚时代特征。

4.垄断性

人文景观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就其自身文化和观赏价值看,由于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传统文化不同,使各国、各地区的人文景观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也即具有垄断性。例如,中国的长城、兵马俑、北京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通过对垄断性的介绍,向游客介绍文物的价值所在,同时进行文物保护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

(三)人文景观的类型

从资源的角度划分,人文景观可以分为以下六种基本类型:

1.历史类

历史类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古代伟大工程、古城镇、石窟岩画等。

2.民族民俗

民族民俗类景观主要包括民族风情、民族建筑、社会风尚、传统节庆、起居服饰、特种工艺品等。

3.宗教类

宗教类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各类宗教圣地、宗教建筑、宗教文化现象等。

4.园林类

园林类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各式庭园,典型的如苏州园林等。

5.文化娱乐

文化娱乐类人文景观包括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场所、狩猎场所、文化体育设施等。

6.购物类

购物类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大型购物场所,特别是有纪念意义的商业设施,比较有名的有北京的王府井步行街、上海南京路等。

从游览、导游的角度划分,人文景观可以分为民族民俗类、古代建筑类、历史古迹类、宗教文化与艺术类、古典园林类等几大类。

(四)人文景观导游的途径

1.把握人文景观的历史特征,讲解中突出时代特征

由于人文景观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是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在改造、利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因此,在导游讲解过程中,必须突出它的时代性。

2.紧扣“人与环境”的主题

现今保留下来的人文景观,往往都是人类所创造的精品,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结晶。讲“古”论今,发挥人文景观的延续教育性。

3.突出文化内涵

每一类型的人文景观都包含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导游人员在实际导游过程中必须把景观所包含的、游客不可能直观看到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导游技巧和方法传导给游客。

(五)人文景观导游讲解要领

1.强化知识性基础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比,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文化内涵的延伸性。自然景观往往可以直观赏析,但人文景观却不能。要相对完整地了解一个人文景物,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因此,导游人员自己一定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基础知识。

2.注重讲解的通俗性

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而游客旅游的目的往往并不是做学术的探索。因此导游人员在实际导游过程中必须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3.有针对地讲解,做好充分的准备

游客的组成是极为复杂的,导游人员在实际导游之前,必须对游客的文化基础做全面的分析,找出文化的差异。

4.灵活运用导游方法

导游人员要根据所讲授景点的在前面所介绍的导游方法中特色选择适合的导游方法。

5.突出景物的思想特征

导游人员的服务,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育功能,因此,在讲解中要能客观地介绍历史,并恰当地结合现实,做到借题发挥,有的放矢,把人文景观的学术价值、思想价值充分地展现在游客面前,使游客的思想得到升华。

6.把握文人景观的审美特征

人文景观具有特殊的协调美、统一美、艺术美和创造美。在导游过程中要全面把文化景观中所包容的内容介绍给游客。

(六)典型景观的导游与讲解

1.民俗风情旅游对导游员的要求

(1)努力成为民俗学的“专家”。

导游在游客的心目中是“万事通”、“博学多才的杂家”。而要做好民俗风情的专项导游,导游员除了是一个杂家外,更重要的还应该是一位民俗学“专家”。这里所说的专家,不要求一定走向深刻,却希望逐渐走向广阔。具体要求导游员掌握的知识包括:民族或地方的简史;地理环境的特征与衣食住行的喜好;婚娶生丧的习尚、节日庆典的仪式、内容及传说;信仰崇拜的缘由;待人接物的禁忌;游娱竞技的规则及风物特产的状况等。尤其要注意学习有关民族或地方人们的服饰、建筑、饮食、节庆和婚恋习俗方面的知识。因为它们的直观性、可参与性与神秘性直接导致了它们可能成为热点问题或问题焦点。

(2)适当了解民族语言或方言。

各民族和各地方的人们对自己的语言都寄予深厚的感情,哪怕会说仅仅是一点点当地的语言,都能赢得当地人的友爱与亲近,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同时民族语言和方言蕴涵着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的“灵性”,了解民族语言和方言,有助于全面、生动地讲解民俗风情。

(3)熟悉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当地民族。

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区域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明确规定,受法律保护。值得一提的是,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我国,由于大多数民族都有宗教信仰,宗教的影响较大,要解决好民族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在熟悉政策的前提下,要提醒游客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乡规民约,克服大民族主义,大地方主义和都市优越感。因为民族风情越浓烈的地方,民族问题越敏感。

(4)掌握并灵活运用导游讲解方法和技巧。

根据长期实践经验,导游和专家们总结出了丰富的方法与技巧,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选择和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做好民俗风情导游。在为游客进行民族风情导游中,除灵活运用常规导游讲解方法如第五章提到的各类方法外,根据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特点,在实际导游讲解服务中,应有针对性地运用一些更有效的方法。

①借助声像资料法。由于民俗风情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而游客外出旅游和游览范围是有限的,有些民俗,如节日、婚恋习俗、葬仪等内容,有的只在固定时间发生,有些内容游客是无法直接参观或参与的。而这些内容又往往是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民俗风情必不可少的内容。目前大量的旅游车都有较好的声像设备,因此在导游员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借助相关的图文声像资料对游客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讲解。导游员可在音像市场购买相关资料,或直接运用,或自己根据需要加以编辑;必要时导游人员也可在踩线时自己拍摄一些照片或录像,自己制作导游讲解的辅助材料。

②载歌载舞法。民俗风情中有一类对游客有特殊吸引力的内容,就是民族歌舞。人们都喜欢用歌舞的形式直接表达和展示民族文化、表现民族情感。歌舞中往往能体现不同的民俗风情,同时游客又可以参与和体验民俗。因此导游员在进行民俗风情导游前应学会一些旅游目的地的歌舞,在导游过程中载歌载舞,或自己表演以达到强化、提升讲解内容的目的,或导游员领唱领舞,带领游客参与民俗活动。导游人员应熟悉各类经典民歌和民间舞蹈,不求精,但求会,还要善于为游客演示。同时要掌握歌、舞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③故事引导法。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类别的传说、故事。许多民俗风情都与传说故事有关。因此,在实际导游中,导游员应根据游客的兴趣和参观对象的情况,精选特色鲜明、教育与娱乐内容并存的传说故事,借用曲艺演员表演的方式,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

当然,要想把一个民俗风情旅游景区(点)讲得全面、生动和精彩,仅用一两种方法是不够的,要提高讲解服务的质量,让游客满意,导游员应在讲解方法上应做到灵活运用和融会贯通。

2.主题公园的导游要求

(1)突出主题。主题公园都有一个主题,或有一个主题兼有几个副主题。因此,在导游过程中导游人员必须明确主题。例如,杭州宋城,其主题是再现宋代历史;云南民族村是展示云南多民族文化特色;深圳世界之窗是让你不出国门周游“世界”等。导游人员的知识辐射应围绕主题而进行。

(2)强化娱乐。主题公园的建设,其宗旨就是通过人工创造向人们展示一个特色文化的娱乐地,人们进入公园就是为了愉悦身心,因此,在导游讲解中应尽可能避免生硬的“文化”灌输。

(3)注重参与。为了让游客愉悦身心,主题公园中往往设立了较多的游客参与项目。因此导游人员要了解项目的内容、程序、特色等,要能带领游客参与娱乐活动

(4)传播文化。中国的主题公园一般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导游人员在讲解中要有针对性地以游客参观对象或参与项目为依托,引导出特色文化,向游客传播优秀文化。

【主题公园导游讲解】

'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昆明世博园导游计划

(1)世博会简介——主题、会址、定义、宗旨、级别、会徽、游览路程以及时间、吉祥物、基本布局等。

(2)游览线路——花钟、花园大道(花船,花柱)、世纪广场、中国馆、人与自然馆、中国室外展区、大温室、树木园、茶园、国际室外展区、国际馆、科技馆、药草园、盆景园、蔬菜瓜果园、竹园等。

(3)主题——人与自然。

(4)副主题——园林、园艺、中国建筑、中国各省特色区域文化等。

(5)讲解方法——根据游客和具体事物有机组合讲解方法。

世博园——茶园

世博园茶园占地11万平方米,与断崖景观隔水相望。大家请看,茶园的设计以大面积种植茶树为背景,同时,将富于茶文化气息的建筑小品点缀其间,体现了一种谦和的建筑风格,单体乔木的种植,使茶园的配景显得错落有致。值得—提的是,云南茶树的原产地在西双版纳、恩茅地区。我们发现了古茶树遗存田野生长到过渡直至栽培三大类型的完整环链。所以这里又是人类茶文化发展演变的天然博物馆。上了茶山,我们就可以看到两棵从西双版纳勐海县移植过来的茶树王,它们的移栽成活创下了中国大古茶树移栽史上的新纪录,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和好评。

一路茶山飘香,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清茗流芳图》,这上面生动地刻画了茶的起源与发展、茶与文化、茶与民族团结等内容:大家请在这儿小坐片刻,关于华夏的茗香流芳我将向你妮妮道来:茶起源于中国的云南,自神农氏最初发现利用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已经飘香了几千年。1986年10月17日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访问云南,在隆重的赠礼仪式上,云南赠送给女下两件珍贵礼物其中一件就是金豪显露。满屋飘香的滇红特级功夫红茶作为礼物赠送一国之君,这里面包含的分量是可想而知的。

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而茶最初的功能并不是做饮料,《神农木草经》中将茶列为菜的上品,叫做“苦菜”,又据陆羽的《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样看来,茶作为单纯的饮料是在药材与食物之后的。到了唐代,饮茶之风开始盛行,唐朝学者樊绰在《蛮书》中写道:“茶出银生动城诸山”,唐代的银生就是银生节度使,其管辖区相当于云南省思茅地区,由此可见1000多年前,“茶出云南”已成定论。

古往今来,茶叶一直是云南对外贸易十分重要的大宗商品。边贸商品交易,南来北往商客云集,驮马穿梭于崇山峻岭,久而久之形成了一条连接滇、藏、川直抵尼泊尔和印度的茶马古道。漫漫古道,纵横交错于横断山区,年复—年地交换着西南各地产品,也交流着西南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与文明。云南茶叶,自古以来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在漫长悠久的饮茶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又形成了各其独具特色的饮茶习俗。藏族饮酥油茶糌粑茶,白族饮三道茶、米花茶,彝族喜欢饮炕茶、罐罐茶,而佤族有苦茶,布朗族有酸茶,苗族还有万花茶,如此丰富多彩的茶风茶艺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的茶不但丰富了中国茶文化,而且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中就有关于喝云南普洱茶的细致描写。到目前为止,茶已流传到了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传播友谊与文化的使者。

伴着茗香流芳,让我们再到茶文化展示厅看看这里除了有大量图片资料外,还展示一些精美的茶具。瞧,这种像小饼子—样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云南的七子饼茶。这里—共陈列了99种茶叶,其中以普洱茶最为著名。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留意过,“红楼梦”中就有贾宝玉和诸位小姐品尝“女儿茶”的描述。“女儿茶”是云南向朝廷进贡的“贡茶”,事实上就是普洱茶。世界茶科植物共23属380多种,其中云南就分布着15属260种,而且80%以上是世界优良品种。发展到今天,茶与我们的生活已是密不可分,茶的功效除了这里所列出的益智延年等24种外,它还能防治癌症,预防电视病,抗衰老,还有减肥作用。林语堂先生在《我的祖国和人民》一书中谈到“中国人最爱品茶,在家中喝茶,上茶馆也是喝茶。开会时喝茶,打架讲理也要喝茶。早饭前喝茶,午饭后也要喝茶。”现在还可以进一步扩展,朋友聚会喝茶,情说爱喝茶,洽谈生意喝茶,消遣放松也要喝茶。中国茶道讲究“七义一心”,这心更是和谐的和,中和的和。

好了,看完展示,我们一同欣赏茶艺表演,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亲自品尝你所喜爱的茶汤。

关于茶的故事,并不是在我们参观了个茶园后便能说完的,在历史长河中,茶文化又融入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传统中国文化,成为了一种集哲学、史学、美学、文学、宗教及音乐舞蹈艺术于一体的庞大文化体系。茶是山地的奉献,是人与自然和谐依存的纽带,而茶文化则是云南贡献世界的重要文化。

3.博物馆导游要领

博物馆参观明显有别于山水名胜风景的游览,做好博物馆导游服务需注意以下几点:

(1)多学习,做行家。博物馆中丰富的藏品蕴涵积淀着浓厚的文化,涉及广泛的知识,具体到某些门类或某一件展品,却又可能要求有一定深度的研究。例如,对于青铜器、陶瓷、古钱币等,简单说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旅游者是难以满足的,所以做好的博物馆导游员非常不容易。要去学习,去研究,去解决“懂行”的问题。这种学习、研究目的明确(为导游讲解),带着明显的针对性,并非进行学术或科研考证。应该更多地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把这些成果转化为导游内容并复述给旅游者。所谓做行家是指“外行看我们很内行,而内行看我们不外行”。

(2)知识性、趣味性并重。博物馆讲解要围绕其收藏、科研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的功能去突出知识性和教育功能,尤其像针对青少年参观者,更应有所侧重,因为他们正好处于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

博物馆的藏品常常充满着令人想象不到的博大精深的学问。如自然界一块普通的石头,到了地质博物馆里也许它就是某一地区地质历史的最典型的代表,其中有微体化石,有矿物质,反映当时古地理气候的结构构造,甚至它还可能是古人类打磨过的一件石器。所谓慧眼识真金,只有行家才能看出其价值。导游员当然不可能对所有知识都精通,但多了解相关知识,在介绍别人的研究成果时也就更能理解,不至于停留在“死记硬背”的水平。不少博物馆的讲解人员就非常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以至于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了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导游员在积累博物馆有关知识方面可向他们借鉴很多有用的东西。

在注重增加讲解知识含量的同时,一定要同样注重讲解的趣味性,导游词绝不是简单地复述科研人员的成果报告,不要一强调知识性,就陷入授课式或报告式的长篇讲演的误区中。要用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枯燥平淡的知识包装在其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表述,比如突出重点法、问答法、悬念法等,让旅游者感到参观博物馆既增长了知识,也充满乐趣。

(3)了解博物馆导游的发展趋势。博物馆导游讲解有相对的定型性,即一段时间内,针对某一组、某一件展品,讲解基本内容可以完全相同,当今一些博物馆就利用现代声像手段将导游词录制后通过旅游者自控的电子导游设备进行讲解,不少博物馆也注意到随着旅游业的介入,应该发展参与性、娱乐性项目,充分利用现代声、光、电子技术把原来的静态展览变成动态展览,变成观众可以参与活动的实验性展示。了解这些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于我们带领旅游者更好地参观博物馆有积极作用。

4.寺观导游

(1)首先掌握我国的宗教政策。

(2)注意分清宗教与迷信。

(3)全面掌握寺院和宫观中游客感兴趣的知识,主要包括:寺庙的外观样式和布局特点、佛教雕刻和绘画艺术、微言大义的匾额等。

(4)掌握寺观的观赏方法。寺观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鉴赏中国古代寺观主要从它的类型、地域、形式和时代特征入手。

(5)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了解游客的宗教信仰。导游员可以通过研究游客名单,从游客的客源地、游客的身份和受教育情况等因素分析游客的宗教信仰情况,或通过领队或全陪了解游客的信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与游客的交谈了解游客的宗教信仰情况及对宗教的认识。

(6)了解游客客源地寺观的情况,或分析全程游览线路,了解游客已参观游览过的寺观,在实际导游讲解中运用对比讲解法,巧妙地以熟喻生,突出每个旅游目的地寺观的个性特点和游览价值,激发游客的好奇心,保持游览观赏寺观的兴趣。

(7)有针对性地设计游览寺院和宫观的路线计划,即做好两种准备:常规或特色游览行进线路。

(8)根据对游客了解分析的结果,拟订导游服务的方案和提炼、综合出计划讲解的内容。在游客参观游览寺观时,导游员并不一定要把所有的宗教知识都灌输给游客,导游员自己知识要丰富,要多了解宗教导游知识,包括各种传说和故事等,最后要根据游客的文化修养,有选择地讲解介绍。

(9)在实际游览讲解中注意察言观色,灵活运用导游讲解方法,适时选择讲解内容。同时注意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神人合一的共享空间,崇高秩序的展示,象征性的美感。

(10)导游讲解中,要积极引导游客观赏实景、实物,“教”游客审美方法,引导游客自己发现美之所在。在具体观赏“景物”时注意提醒游客对细节的关注,如对供奉对象的雕塑手法、材料、色彩等的运用,塑像比例及眼、鼻、口、耳的塑造艺术等,进而升华艺术美和哲学美。

(11)通过适时生动的讲解让游客了解中国佛教和道教文化的精髓及其内涵美和文化美。

(12)在讲解介绍相关造像、宗教仪式的过程中,通过对比、联想、画龙点睛等方法,延伸介绍佛教、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3)掌握相关宗教仪式的程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