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导游讲解常用方法

导游讲解常用方法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导游工作者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实际的讲解要融会贯通,有所变化。基本要素法,就是根据导游讲解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的特点,运用准确、简洁、冷静的语言,把游览景点的各个要素,通过叙述的方式进行讲解的方法。简单概述法是导游人员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一个参观游览项目作一次性的介绍。龙门石窟每个洞窟各有特点,导游人员应抓住这些特点分别进行介绍。

5.5 导游讲解常用方法

每一位导游员在工作实践中都会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个性特点的语言风格和讲解方法,同时针对客人的背景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长期以来,我国的导游工作者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实际的讲解要融会贯通,有所变化。

5.5.1 基本要素法

基本要素法,就是根据导游讲解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的特点,运用准确、简洁、冷静的语言,把游览景点的各个要素,通过叙述的方式进行讲解的方法。

(1)景点名称:得名的由来,名称的意义。

(2)历史背景:何时、何人、何种历史背景。

(3)景点用途:为何而建。

(4)景点特色:建筑风格布局有何特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建筑特色。

(5)景点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欣赏价值等如何。

(6)著名事迹:历史名人、国家领导人、世界名人、著名文人等著名事迹如何,有何评论或真迹。

(7)归纳总结:对于游览景点的重要内容和知识进行总结性归纳,可以承上启下,为以后的讲解作好铺垫。

(8)有头有尾:旅游活动开始要有开场白,即欢迎大家的到来,并提醒注意事项;旅游活动结束也要有结束语,即感谢大家的配合,并期盼大家下次再来。

对任何旅游景点都适用于基本要素法,只是对不同的景观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例如:

内乡县衙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为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北有故宫,南有县衙”、“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之美称。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现存建筑群为清代所建,占地2万平方米,有厅堂房舍260余间,主要有中轴线上的照壁、宣化坊、大门、仪门、西花厅、寅宾馆、膳馆、监狱等。

5.5.2 简单概述法

简单概述法是导游人员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一个参观游览项目作一次性的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它既不是城市概况,也不同于沿途导游,而是导游人员为帮助旅游者更好地理解景观而作的一种叙述。简单概述法一般用于到达景点后,开始游览前,在景点进门处的“导游图”或“景点示意图”前,导游人员一边指点示意图,一边向旅游者进行景点的概述。此时旅游者游兴正浓,长久的期待就在眼前,导游人员在入口处长篇大论,会引起他们的不耐烦。简单概述的内容一般包括景点的历史沿革、坐落位置、布局、规模、游览路线、休息的地方等。现以“迪士尼乐园”为例,看一看简单概述法的讲解。

香港迪士尼乐园位于大屿山,环抱山峦,是一座融合了美国加州迪士尼乐园及其他迪士尼乐园优点于一体的大型主题公园。包括四大主题区:美国小镇大街、探险世界、幻想世界、明日世界。每个主题区都能给您带来无尽的奇妙体验。

应当注意的是,简单概述法必须与分段讲解法相结合,才会收到重点突出、繁简有致的效果。在这时导游人员要做的只是简单概述景点的基本情况,至于印象如何,只能在即将开始的参观中让旅游者自己去感受和评价。

5.5.3 分段讲解法

分段讲解法是指将一处景点分为前后衔接的几部分分别来讲解。多用于范围较大、讲解点多的景点。首先用简单概述法介绍景点的概况,使旅游者对景点有一个印象,然后按现场顺序游览,分段讲解。导游人员在讲解时应注意层次的划分和内容的分配,在讲解前一景点时不要过多涉及下一景点的内容,但在快要结束时应适当地对前后两景点作内容上的衔接,以引起旅游者对下一景点的兴趣,使讲解一环扣一环。现以“龙门石窟宾阳三洞”为例,看看分段讲解的要领。

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于受“法华经”影响较大,除了信仰释迦、多宝外,还信仰的对象便是三世佛了。在龙门石窟就有此一例。宾阳中洞高9.8米,进深和宽均为11.10米。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结跏趺坐(为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两脚交结,脚背挨着左右股上),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表示说法印,本尊坐前有两只昂首挺胸、姿态雄健的石狮。胸毛左右分向后披,这是北魏雕刻狮子的特征。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左文殊、右普贤)。二菩萨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南北两壁还各有造像一铸,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在宾阳洞诸像的后座上,雕饰着众菩萨、弟子闻法浮雕像。窟顶做穹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有八个伎乐和两个供养天人。我们称供养天人为飞天。飞天在佛教艺术中被称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满身香气的美丽仙人。这就是《法华经》中所述的“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的场景。中洞内前壁的南北王侧,自上而有四层精美的浮雕。以前游人可以进去看。现在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不再受到侵坏,所以在洞前加铁栏杆。希望各位朋友能够理解。

宾阳中洞外南侧,依崖镌刻一碑,即著名“褚遂良碑”,即《伊阙佛龛之碑》,记载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泰,为其死去的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做功德开窟造像的一篇法愿文(贞观十五年即公元641年)。此碑文已严重腐蚀,难辨其文。

宾阳中洞原为北魏开凿,由于宫廷发生内乱而止。故半途而废。该洞是北魏至唐初的过渡洞。该洞高9米、宽8米多、进深9米。主像是唐代流行的阿弥陀佛,高8米多,脸型稍长、嘴唇厚大、颈有横纹、胸部隆起。本尊两侧侍立二弟子,其中左侧的迦叶雕像,刻工十分逼真。他满脸皱纹、目不斜视、严谨持重、深谙世故。左右弟子外侧侍立的菩萨,披巾、璎珞厚重,造型古朴、典雅,具有北魏的风格。在洞内的四壁上,布满大小150余个佛龛,其中有隋大业和唐贞观年的佛龛多个。宾阳南洞体现的艺术风格,上承北魏时期的刚健雄伟,下启盛唐时期的生动活泼。

宾阳北洞,此洞完工于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高近10米,结跏趺坐,双手平分指天地,称作“施无畏印”即天地之间唯我独尊。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后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左右两侧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刚强有力。龙门石窟每个洞窟各有特点,导游人员应抓住这些特点分别进行介绍。

5.5.4 突出重点法

突出重点法就是导游人员在导游讲解中对内容进行主次划分,突出景点的主要方面,不追求面面俱到。一个景点,可讲的内容很多。导游人员首先要熟悉景点的情况和特点,然后根据客人的不同背景和当时的时空条件,有的放矢地进行内容搭配,突出重点,达到讲解的针对性。一般来说,应突出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1)有代表性的景观。对于规模比较大的景点景区,导游人员要事先选定代表性景观,提前做好计划。所选取的代表性景观应具有自己的特征,并且在整个景象中具有典型性,能概括全貌。应该说,每一个景点景区都有自己代表的景观,讲解效果不好,要么是选错了,没有用心去找,要么是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比如龙门石窟,毫无疑问,重点应该在奉先寺,在卢舍那大佛。卢舍那大佛的造型和规模都是龙门石窟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在龙门石窟中,造像连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题材内容最丰富的时期是唐朝,卢舍那大佛正是这一时期完工的,它代表了唐代艺术的最高水平,也折射出了当时的审美眼光和社会风尚。

(2)与众不同之处。旅游资源重要的吸引力之一是其独特性,即个性、与众不同之处。导游人员应尽力发掘所讲景点的独特性,在解说中加以突出。同是佛家寺院,洛阳的白马寺、郑州的少林寺、开封的相国寺,在其历史及结构、规模、宗派、建筑特点、供奉的佛像等各方面各不相同。假如旅游者在“郑汴路”一线游览,导游人员分不出三家寺院的不同之处,旅游者会有“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抱怨;因为除非历史学家、古建筑专家或佛教专家,在一般旅游者眼中,寺院都是一样的,而实际上寺院与寺院不一样。白马寺的价值在于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创建的第一座寺院,少林寺的特色在于其禅与武,而大相国寺的独特之处是皇家寺院的显赫与壮丽。

(3)旅游者感兴趣的内容。旅游者的背景、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同一景点,不同的旅游者有不同的感受;即使同一旅游者,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心情之下观赏同一景观,感受也会不同。导游人员在准备时应认真研究旅游者的背景资料,找出旅游团内大多数旅游者感兴趣的内容,因人而异,千万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一篇解说词用于所有团队的讲解。例如,同为龙门石窟,对历史学家,重点要讲其背景、地位、作用;对一般消遣性旅游者,应介绍其价值,较多穿插相关的历史故事。对前者,讲解时应严谨一些,而对后者,要活泼一点。

(4)突出“……之最”。导游人员在讲解时应把景点的价值介绍给旅游者,使他们觉得物有所值,不虚此行,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讲景点的价值之前时,可用“最……”来总结。“最大的”、“最小的”、“最古老的”、“最高的”、“最低的”等,用这些内容吸引他们,激发其兴趣。这些“……之最”可以从高往低排,能排上“世界之最”当然好,假如排不上,可以是中国之最、本省之最、本地之最。白马寺是中国的官办寺院,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少林寺是“天下第一名刹”,殷墟博物院中有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等。在“……之最”时,应注意其正确性,不能无中生有,随口乱说,动不动就冠以“天下第一”,应有事实根据,是大家所公认的。

5.5.5 问答法

问答法是导游人员在讲解中为避免自己唱独角戏,用先讲后问、问后再答的方法调动旅游者的积极性,巧妙地抓住旅游者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以达到活跃气氛、提高游兴的目的。问答法主要包括三种方式:客问我答、我问客答和自问自答。

5.5.5.1 客问我答

客问我答有两种情况:一是旅游者主动提问,导游员被动回答;二是导游员引导旅游者提问,然后进行回答。不管哪种情况,旅游者的提问可能千奇百怪,不着边际,一般来说,导游人员应认真回答旅游者的提问,不管他们的问题是高深莫测的,还是幼稚可笑的,旅游者问问题说明他们融到了游览的氛围中。

在回答旅游者的问题时导游人员应把握两点:一是不要打乱自己的思路,不要让旅游者的提问冲自己的讲解。一般来说,只回答与景点有关的问题,不要问什么答什么,一有问题就立即回答,应有选择的回答,无关的内容以后再答。二是避免自己不耐烦,只是自顾自地讲解,不管旅游者的问题,或对他们的问题不屑一顾。

有经验的导游人员能把讲解和答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掌握游客提问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一套相应的客问我答的技巧,以收到讲答自然、浑然一体的效果。

5.5.5.2 我问客答

“我问客答”的关键在于“问”,即要问在点子上,要能提高旅游者的游兴,并启发他们开动脑筋。问题应该是事先设计好的,要有感而发,并且难度适中。假如太难,没人能回答得出,或者太容易,人人都知道,问题都将失去意义。要设计得似是而非,似乎人人都知道,却又不太确定。对于旅游者的回答,导游人员应有所估计,不管答对答错,导游人员都不要打断,更不能笑话,应该给以鼓励。导游员学会通过旅游者的回答来了解他们的需要,在了解中引出更广更深的话题。

比如游览嵩山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嵩山是五岳之一,那么五岳是指哪几座山?”旅游者会七嘴八舌地回答,导游员在补充之后,可以接着问:“嵩山相对于其他四座山,有哪些特点?”在一问一答中,旅游者的注意力和游兴被渐渐地调动起来。

5.5.5.3 自问自答

自问自答所设计的问题相对“我问客答”来说,应稍难一些,是一般旅游者回答不上来的。问的目的是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使讲解更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提出问题以后,要作适当的停留,让旅游者思考,问题的答案往往在他们的意料之外,因而能加深他们的印象。

如在讲解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时,可以提问:“谐趣园中有几趣?”这个问题一般旅游者回答不出来,导游员可以自问自答地点出其八趣:时趣、水趣、桥趣、书趣、楼趣、画趣、廊趣、仿趣。这样一来,旅游者对这个园子的印象就生动直观多了。

5.5.6 虚实结合法

所谓虚,是指与景点有关的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一般无据可查,所以称“虚”;所谓实,是指一般有文献记载,有据可查,故称“实”。在对景观的讲解中,特别是人文景观的讲解中,如果虚实结合法应用得当,可以展现导游人员良好的素质,提高讲解的趣味性,如果使用不当,则会破绽百出。

在使用虚实结合法时,可以以虚为主,要互有侧重,巧妙结合。一般地说,虚是为实服务的,用于烘托气氛的,不能故弄玄虚,喧宾夺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的古国,人文景观很多,几乎每一个景点都有美丽的传说故事,在讲解中适当取舍,切忌滥用。过多过滥的神话传说只会使旅游者产生被骗的感觉,引起他们的反感。河南的旅游资源以历史人文景观为主。其特点是内涵丰富,但可视性差,如何挖取景点的内涵,并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打动旅游者,是每一位导游员都要努力的方向。

美学大师宗白华说:以虚为实,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才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

导游人员的任务,就是用语言来制造这无穷的意味,来达到幽远的境界。少林寺达摩亭,供奉的是禅宗始祖达摩,在这里,导游人员可以讲述动人的断臂求法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旅游者自然对少林僧人为求佛法不惜舍身的精神荡气回肠,也会对少林僧人斜披袈裟、单掌合十的习惯记忆永久。

5.5.7 制造悬念法

制造悬念法是导游人员在讲解时提出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但又故意引而不发,激起旅游者急于知道答案的欲望,使其产生悬念。这种方法就是俗称的“卖关子”。卖关子必须找到恰当的关口,即时机。制造悬念之前应有铺垫,即先有引人入胜的讲解,足以引起旅游者强烈的兴趣和愿望。

制造悬念的方法很多,如问答法、引而不发法、分段讲解法等都能激起旅游者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引起遐想,急于知道结果,从而取得制造悬念的良好效果。在讲解滕王阁一层的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时,向旅游者介绍了这件作品的风格和王勃挥毫作序的传说故事后,运用制造悬念法,说道:“当年王勃作序后,在这里发生了阎都督千金求一字的故事,我们就等参观到五层的《滕王阁序》全文时,再为大家揭晓,所以请大家紧随我来。”

5.5.8 类比法

类比法就是导游人员在讲解时以熟喻生,即用旅游者熟悉的事物与眼前陌生的事物相比较,便于他们理解,使他们感到熟悉、亲切,从而留下较深的印象。旅游行为的特点之一是“异地性”,来自不同地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对当地的景物可能一下子难以感悟和认可,类比法可以很好地补充异质文化之间的差异。类比法适用于各个方面,随时可用,但必须得当,用来对比的必须是旅游者熟悉的内容,这需要导游人员对旅游者的背景作充分的了解。

类比法分同类相似类比和同类相异类比两种。可以在物与物、人与人以及时间上、空间上进行对比和换算。

所谓同类相似类比,是指在将具有相似性的事或人进行比较时,找出二者相同的地方。如参观苏州时,可将其称作“东方威尼斯”;讲到滕王阁里重要人物汤显祖时,可将其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游览三清山时,可将其称作“黄山的姐妹山”等。

所谓同类相异类比,是指在对比两种相似的人或物时,找出二者的不同,这种不同可以体现在规模、数量、风格、价值等方面。如在规模上讲唐代的长安城与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相比;在价值上将秦始皇地宫同埃及第十八朝法老图但卡蒙陵墓的宝藏相比;比如参观故宫时,对法国人可类比凡尔赛宫少了30多万平方米,这样一比较,法国客人对故宫就有了明确的认识;对英国客人可类比白金汉宫,但比白金汉宫早283年,而且白金汉宫只对游人开放三处,故宫几乎全部开放。

导游人员在使用类比法时,有时互相对比的对象可能不是特别贴切,只要能使旅游者了解,能传神就可以了,但要注意在选取类比对象时,不要触犯旅游者的禁忌,不伤害对方的民族自尊心。

5.5.9 画龙点睛法

画龙点睛法即用词句概括所游览的独特之处,使旅游者领略其中的奥妙,留下鲜明的印象。画龙点睛法可用于总结语,也可用于引导语,贵在突出景观的精髓。

如游览井冈山后,导游人员则可用“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来赞美;游览三清山时,又可以“东险西奇、北秀南绝”、“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来赞赏。

河南在几年前已总结出特色是“古、河、拳、根、花”,这几个字可以说是河南旅游资源的点睛之笔。“古”是指河南的社会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四千多年时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心基本上在中原地区;“河”是指黄河,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无论在自然风光还是在人文内涵上,都以河南段最有特色;“拳”是指少林拳和太极拳,它们是中华武术的两个最有影响的流派,是河南得天独厚的旅游产品,对弘扬中华武术,扩大对外交流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根”是指河南是中华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在全国100个大姓中,有73个姓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花”主要指洛阳牡丹和开封菊花,每年一度的牡丹花会和菊花花会,正在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四方宾朋。

今天的河南旅游,出了“古、河、拳、根、花”之外,又总结除了“红、绿”的特色。“红”指红色旅游资源,如新县、确山竹沟、红旗等;“绿”指绿色旅游资源,如伏牛山旅游区以及各种乡村游等。

5.5.10 触景生情法

触景生情法,就是见物生情、借题发挥的导游讲解方法。在导游讲解时,导游人员不能就事论事地介绍景物,而是要借题发挥,利用所见景物制造意境,引人入胜,使旅游者产生联想,从而领略其中之妙趣。如旅游者到西安旅游,当走下飞机从咸阳国际机场前往市区的时候,途中看到一座座陵墓,导游人员便借景生情地讲道:“中国的景观各有特色,有段常说的顺口溜是这样讲的——入境广州观车头,飞抵桂林观山头,游览北京观墙头,参拜西藏观佛头,醉游上海观人头,莫忘杭州观丫头,那么来到咱们西安呢,大伙儿看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坟头了。”一席话说得非常形象、贴切,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触景生情法的第二个含义是导游讲解的内容要与所见景物和谐统一,使其情景交融,让旅游者感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如当旅游团在游览江西三清山“女神峰”时,说:“形如少女,丰满秀丽,高鼻梁,樱桃口,圆下巴,秀发齐肩,正襟端坐,凝神沉思,双手托着两颗古松,意欲将春色永留人间。”旅游者望着天然奇秀的石峰,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触景生情贵在发挥,要自然、正确、切题地发挥。导游人员要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有趣感人的语言,赋予没有生命的景物以活力,注入情感,引导旅游者进入审美对象的特点意境,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美的享受。

除了上述十种方法外,广大的导游人员工作者在实践中还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讲解方法,如引人入胜法、妙用数学法、创新立意法、专题讲座法、联想法等,这里不再一一介绍。我们在这儿简要地介绍这十种方法,意在抛砖引玉。每一位导游员在实际工作中都应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而不是刻意地模仿别人或照搬教材。

本章小结

导游讲解是导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导游人员在特定的环境中借助语言艺术,通过对人文或自然景观进行讲解,进而满足旅游者需要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本章用大量的案例告诉学生养成良好口语习惯的方法以及编写导游词的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达到“信、达、雅”的水平。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导游语言的基本要求(  )。

A.准确  B.生动  C.灵活  D.幽默

2.口语中的含糊不清,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二是(  )。

A.情节上  B.表达上  C.形式上  D.方法上

3.导游人员的目光,一般情况下应是正视和(  )。

A.仰视  B.俯视  C.环视  D.斜视

4.个人界域语是接近性界域语,距离一般为(  )米左右,语义为“亲切、友好”。

A.1  B.2  C.2.5  D.3

二、判断题

1.狭义的导游语言是导游人员用于同旅游者进行交流、传播知识、介绍景点、实现沟通的一种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  )

2.口头语言的表达形式有两种:独白式和对话式。                             (  )

3.平调多表示兴奋、激动、惊叹、疑问等感情状态。                            (  )

4.导游人员在与旅游者交谈或讲解时,双方视线接触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70%左右。               (   )

三、简答题

1.导游语言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口头语言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独白式和对话式的表达方法利弊是什么?

4.界域语分为哪几种?

5.举例说明导游讲解常用的方法是哪几种。

1.以你的家乡为例,以教室模拟旅游车,同学们模拟游客,你来做导游,给大家做一次模拟沿途风光导游。

2.请以你的学校为所要参观的景点,带领大家游览校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