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后”农民工的自身特征

“后”农民工的自身特征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前,人们普遍将“90后”农民工归类于“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研究。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有16岁。在对“90后”农民工的性别比较状况方面,他们的结论是一致的。“90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80后”“90后”文职人员比例明显高于“70后”农民工,而“基层管理者”的比例明显低于“70后”。

农民工的自身特征具体表现在年龄、性别构成、婚姻状况、家庭结构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下面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对三代农民工的自身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一)年龄

年龄是第一、二、三代农民工代际划分的一个重要标准。按照“代”的属性,年龄(同时也暗含出生的时间)便成为划分“代”最直接的依据。通过已有的对农民工进行的代际划分可以明显地看出,年龄是代际划分的一个重要因素。王春光(2001)曾将80年代初次外出的农流动人口算作第一代,把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算作第二代,即“新生代农民工”,2010年韩长赋将将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农民工命名为第三代农民工,即“90后”农民工。

2010年前,人们普遍将“90后”农民工归类于“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研究。2010年后期,李虹(2010)将“90后”从新生代农民工工独立出来。根据当前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一项为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59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一项为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另一项为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组织对千家已建工会企业的问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这要求我们在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时,必须关注与其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相关的一系列特征和问题。

同时,“90后”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一项调查显示,在珠三角,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6岁,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18岁,“90后”平均只有16岁。16岁的年龄,基本上意味着“90后”农民工一离开初中或高中校门就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也意味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

(二)性别

第二、三代农民工中女性的比例高于第一代农民工中女性的比例。这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女性开始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走出农村、走向城市,追求一种新的生活。廖洪乐(2013)的调查显示外出农民工男性比例高于女性,12 748名外出农民工中,男性占64.3%.女性占35.7%。(图3.2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外出农民工中女性所占比例逐步下降。对比图3.3粗细两条曲线和图3.4柱形图,我们发现:女性农民工中,17~25周岁人口所占比重明显高于男性同年龄段人口所占比例,45周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明显低于男性同年龄段人口所占比例。也就是说,相对于男性而言,更多女性选择年轻时外出打工,中年后在家务农。同时由图3.2也可以看出,在17~27岁这个区间,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农村劳动力,即“90后”女农民工,她们不再拘泥于留守农村。程名望等人在2006年的研究也表明,新一代的女性农民工对“城镇控力”的感受要强于男性,原因是“女性更富于梦想,渴望在城镇实现自己的幸福梦想”以及“女性可以通过嫁给城里人”这条便捷的道路留在城里。

图3.2 不同年龄段外出农民工女性所占比例

图3.3 17周岁以上外出农民工男性与女性年龄分布对比

图3.4 17周岁以上外出农民工男性与女性年龄分布差异对比

在对“90后”农民工的性别比较状况方面,他们的结论是一致的。对此可能有的解释是:其一,流动人口的性别构成特征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有密切关系,三二一产业结构逐步形成,在生产型经济向生产服务型经济的转变过程中,适合年轻女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比重加大,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量庞大。其二,女性的中、高等学校在校率较低,在年轻时外出打工机会较多(吴红宇、谢国强,2006)。

(三)教育程度

“90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在新生代外出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3 。而2008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在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36.9%,高出传统农民工14个百分点。数据对比说明,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职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相对传统农民工,他们的文化和职业教育水平已有较大提高。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2010年调查了9省市的农民工情况,发现在调查的4405户农民工家庭共有劳动力11790人,其中在外务工人员约有7081万人,占到全部劳动力的59.3%。农民工整体文化程度不断提高,新一代农民工有三成为高中及以上学历。被调查农民工文化程度高中以下占67.8%,仍为当前农民工主体,但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32.2%,2008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

杨东宁等在珠三角地区调查报告显示,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新生代产业工人较老一代有了明显的提升。在“80后”和“90后”农民工中,教育程度为“普通高中或同等学力”的比重已超出“初中”所占比重,而“70后”则相反。从受教育程度的分布看,呈现出由“普及初中”向“普及高中”整体性抬升的趋势。“80后”“90后”文职人员比例明显高于“70后”农民工,而“基层管理者”的比例明显低于“70后”。

(四)婚姻状况

与前两代农民工的年龄结构相对应,“90后”农民工中绝大多数没有结婚,而第一、二代农民工绝大多数则为已婚者。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当时农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数据对比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一个未婚群体,这意味着,这一群体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这与外出期间80%已成家的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很大差别,这是我们考察“90后”农民工问题不可忽略的方面。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2009年,在新生代农民工中1980年之后且1990年之前出生的已婚比例约占l/3(33.8%),而1990年之后出生的已婚比例仅为1.6%。这意味着,“90后”农民工以未婚人群为主,他们需要在外出进城打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入学等一系列人生重要问题。

易佐永(2012)在对广州市新生代产业工人的调查中发现,六成以上广州市新生代产业工人为未婚(59.8%)。被调查者中已婚新生代产业工人有298人,占36.7%,同居的被访者只有28人,占3.5%(见表3.5)。

表3.5 新生代产业工人婚姻状况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发现第一、二代农民工已婚者居多,“90后”农民工则正好相反。但是年龄也许并非导致“90后”农民工未婚者居多的唯一原因,其他可能的原因包括:第一,和前代农民工比,“90后”农民工在婚恋观念上更接近城市市民,早婚早育的思想逐渐淡化;第二,他们对未来有着更高的预期,自我发展愿望强烈,一般不愿提早步入婚育阶段;第三,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仍然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既不愿回到农村,在城市又尚未站稳脚跟,婚育问题自然提不上日程。

由于“90后”农民工大多未婚,且目前处于婚恋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情感需求较为强烈。然而,对长期在外的他们来说,培养一段感情非常不易,这种情况使得他们两性观念较为开放,出现严重的“性乱”问题,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五)培训情况

进城农民工职业培训和素质提高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一定意义上说,过去30多年间农业转移人口奠定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作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农民工的总体素质还有待提高。目前农民工70%以上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70%以上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我国经济要发展、产业要升级,农民工素质的提高是最基本的支撑。

江游(2014)带领课题组2012年在江苏南通随机抽选20多家企业的400名“90后”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在400名随机抽查的样本中1990年以后出生的占65.5% ,1987年至1989年出生的占34.5%,两者具有十分相近的禀赋特征,故将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来研究,并统称为“90后”农民工。调查发现江苏省“90后”农民工总体文化水平较高,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已达89.6%。有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就有较好的就业能力。因此他们中有85.8%的人己初具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其中46%的人己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余39.8%的人也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规划目标来看,他们中有22.6%的人初定职业目标为私营业主,有58.9%的人想成为专业技术人员,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有积极进取的动力和措施。调查数据显示,江苏“90后”农民工中有91.7%的人表现出强烈的接受职业培训的愿望,其中有58.3%的人表示,只要能学到一技之长自己花钱也愿意参加培训,但也有16.7%的人希望在交钱不多的情况下参加培训。如果培训收费很高的话,对前两种人参训的积极性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从“90后”农民工规划的目标还可以看出,他们中有39.4%的人需要学习与未来市场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专业知识,55.5%的人则需要学习满足企业升级的专业技术。从教育学的角度讲,这两类职业都要求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且要相对系统、完整,而不能支离破碎。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他们所选择的职业培训内容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其中两成的人选择现代经营管理相关课程,技术类专业则选高新技术类相关课程,如数控加工技术、自动焊接技术、生物工程、民用智能建筑、电子、电梯安装维修技术等,而不希望花大量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去学习传统的和过时的知识和技能。“90后”农民工不管是想从事经营管理工作还是技术工作,都渴望同时加强心理素质、职业道德、质量观念、法制观念和社交礼仪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学习与提高。

经过调查发现,“90后”农民工中已有83.2%的人接受过不同形式的职业培训,其中接受过5次以下培训的占75.8%,接受过6次以上培训的占7.4%。但是,接受7天以下培训的占46.7%,接受过7~30天培训的占34.7%,受训1~3个月的为14%,受训3个月以上的只有4.7%。他们中普遍受训时间不超过一个月,而且是就业时或转岗再就业时的岗前培训,只能学到最基本的岗位操作技能,很难学到专业理论知识,与其所定职业目标相去甚远。这与他们入职时间短,尚处于适应期,对发展的关注度不够有关,但也不能排除他们对所选目标都需要掌握的相对系统和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尚不了解,对要达成自己的职业目标所付出的努力认识不够,对循序渐进的道理理解得不深。

因此,要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强化企业开展农民工岗位技能培训的责任,鼓励高校、各类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现在,不少农民工创业热情高涨,对农民工的创业培训要跟上,对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也应加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