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后”农民工的状况与特点

“后”农民工的状况与特点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民工”是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一个概念,也是中国特有的一个社会现象。农民工是从农民中率先分化出来、与农村土地保持着一定经济联系、从事非农业生产或经营、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而不具有城镇居民身份的非农产业从业人员。这一概述从职业、阶层、户籍三个层面对农民工群体进行了界定。按照“代”的属性,年龄是划分最为直接的依据,学术界对农民工代际划分的重要标准也是年龄。

“农民工”是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一个概念,也是中国特有的一个社会现象。同时,纵观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的历史,应该说,大量农民“入城”现象是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中重新调整的表现,也是难以逾越的必然历史阶段。关于“农民工”这个词汇,最早由张玉林等社会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是对“民工潮”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归纳、总结的结果。农民工是从农民中率先分化出来、与农村土地保持着一定经济联系、从事非农业生产或经营、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而不具有城镇居民身份的非农产业从业人员。这一概述从职业、阶层、户籍三个层面对农民工群体进行了界定。从职业上看,农民工是工人;从社会阶层上看,农民工是位于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过渡型群体;从户籍(社会身份)看,农民工是农村人口(农民)。

“代”的划分和更替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过程。“代”首先是一个人群的自然属性,是通过年龄区分的不同人群。然而,“代”的自然属性仅仅具有形式上的意义,其深层的划分标准应当是由于社会文化的不同而形成的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生活处境、思维方式乃至语言习惯的人群。

按照“代”的属性,年龄(同时也暗含着出生的时间)是划分最为直接的依据,学术界对农民工代际划分的重要标准也是年龄。按照人类学的定义以十年为一代,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进城打工的农民,到现在已有三十余年,因此应当存在三代农民工。学者邓大才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分田到户后外出的打工者称为“第一代打工者”,20世纪90年代外出的打工者称为“第二代打工者”,2000年以后外出的打工者称为“第三代打工者”即“90后”农民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